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基础》阅读与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6)_第1页
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基础》阅读与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6)_第2页
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基础》阅读与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6)_第3页
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基础》阅读与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6)_第4页
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基础》阅读与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6)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家开放大学试题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基础1阅读与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6盗传必究阅读与分析1. 或日: "无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 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1厌I,而卒1蚤1天。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I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 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1或1择地而蹈之,时然后而 出言,行不由匿1,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1解释下列选段中的词义。每词2

2、分,共10分史记-伯夷列传厌: 蚤: 是: 或: 径:答:解释下列选段中的词语。每词2分,共10分厌:满足饱、足蚤:早 是:这 或:有的人 径:小路2翻译划线句子。5分答:有人说: "天道是没有偏私的,常常总是帮助好人。5分3概括本语段的主旨。5分答:所谓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完全是蒙人之说,实不足信。5分2.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么爱?我说不出。在我想 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

3、也近乎这 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 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靖蜓一直到 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 出而已。一想北平1这一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文中写北平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答:抒情。比喻、拟人。2分2作者爱北平,他爱北平的哪样?却为什么说 "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8分答:作者所爱的是整个儿与作者心灵相融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包括名胜在内的整个儿北平。 作者对北平的爱是一种

4、整体的感觉,不是 "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与心灵相粘合的。4分作者对 北平的爱之深,是爱在心里,是最诚挚的爱,是一种心情和感情。所以作者说: "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 不出的, "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因为,毕竟语言是理性的,而感情,是超越于语言的功能的。4分3. "君子园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日: "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回生。 "同明相照, 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 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圈舍有时若此,类名境灭而不阙,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

5、名者,非附青云之 士,恶能园于后世哉?一史记伯夷列传1解释下列选段中的词语。每词2分,共10分疾: 冯: 趣: 称: 施:答:疾;担心冯:凭只趣:同 "趋二指出仕称:称述施:延续2翻译划线句子。5分答:居住在陋巷,想要通过磨砺自己的行为而立名的人,不依附德高望重者,名声怎么能够在 后世延续流传?5分3以本段所述,结合全文说明司马迁写作此文的用意是什么?5分答:对传统的天道观提出质疑,为那些 "砥行立名的 "间巷之人作传,能让他们流芳百世;同时 借古讽今,鸣自己的不平。5分4. 山海经上就记载着一种名叫 "刑夭的怪物。他没有了能想的头,却还活着, &quo

6、t;以乳为目,以 脐为口,一一这一点想得很周到,否则他怎么看,怎么吃呢,一一实在是很值得奉为师法的。假使我们 的国民都能这样,阔人又何等安全快乐?但他又 "执干戚而舞,则似乎还是死也不肯安分,和我那专为 阔人图便利而设的理想底好国民又不同。陶潜先生又有诗道: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连这位貌似旷 达的老隐士也这么说,可见无头也会仍有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的了。春末闲谈1 "刑天''在文中喻指什么?2分答:喻指的是誓死反抗不怕牺牲的民众。2分2联系全文,请概括春末闲谈一文的思想。8分答:文章分析了治人者和被治者的矛盾,对封建专制主义及其治

7、人术以及实际发挥的是麻痹反抗的神 经的主张作了剖析和辛辣嘲讽,深刻论证了一切统治方法的 "麻痹术实质及其 "不能十分奏效,热烈 歌颂了人民的斗争精神,体现出 "五四运动高潮之后,二十年代初知识阶层的思想分化和斗争,鲁迅艰 难求索的思想处境和社会行动。8分5. 夜箪而出。见秦伯日: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 亦无所害。旦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8、,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1) 解释选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每词2分,共10分)雄 鄙: 共: 厌: 肆:答:缱:用绳子吊着重东西往下送鄙:边邑,用如动词,以遥远的地方作为边邑共:同 "供,供应 厌:同 "履,满足 肆:延展,延伸(2) 翻译选段中画线句子。(5分)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答: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3) 选文是说辞的经典,分析这段选文的层次。(5分)答:第一层从军事地形学的角度陈述灭郑对秦国无益,反而进一步壮大了晋国的力量,这对一直想称 霸的秦穆公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第二层说放弃攻打郑国对秦国的益处;第三层以历史事实说话,

9、说明晋侯的话不可信,打消了秦国妄图从伐郑之中分一杯羹的念头;第四层再一次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为秦穆公敲响警钟。6. 夜缱而出。见秦伯日: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 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 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1) 烛之武说服秦公用了几条理由?请归纳。答:四条理由:A.从军事地形学的角度陈述灭郑对秦国无益,反而进一步壮大了晋国的力量

10、。B.说 放弃打郑国的好处。C.拿历史事实说话,说明晋侯的话不可信。D.说明晋国贪得无厌,利用他们之间的 矛盾为秦敲警钟。(3分)(2) 烛之武退秦师的关键是什么?答:烛之武退秦师的关键是能从对方的立场出发,紧扣 "利害二字,让对方确实感到打是得不偿失 的愚蠢行为,所以能让秦穆公重新审时度势,最终作出撤军的决定。(2分)(3) 联系全文,分析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答:文中的语言,尤其在对话方而,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首先,用对话来写人物和事件的发展, 比如烛之武,作者始终没有直接评论,完全通过对话来体现,有佚之狐的举荐,有他自己的说词和郑文公 的对话。、突出了烛之武柔中有刚、有勇有

11、谋、能言善辩的外交家形象。其他人物,如佚之狐的话可以看 出其 "善于识人,烛与郑的对话中郑文公的 "不能用人及只急切中以国君的居高临下的 "知错态度, 终属难能可贵。文中最后晋文公的话,也表现了他善于权衡利弊,自我克制的性格特征。除开篇叙述形势 外,整个故事的推动发展从佚的 "荐人",到郑的 "用人,以及晋公的 "吾其还也的情节,全以对话表 现。其次,文章也是寓褒贬于对话之中,作者不发议论而倾向自现。5分7. 北京正是春末,也许我过于性急之故罢,觉着夏意了,于是突然记起故乡的细腰蜂。那时候大约 是盛夏,青蝇密集在凉棚索子上,

12、铁黑色的细腰蜂就在桑树间或墙角的蛛网左近往来飞行,有时衔一支小 青虫去了,有时拉一个蜘蛛。青虫或蜘蛛先是抵抗着不肯去,但终于乏力,被衔着腾空而去了,坐了飞机 似的。而旦,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又是一个学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 剖学家。她知道青虫的神经构造和作用,用了神奇的毒针,向那运动神经球上只一螫,它便麻痹为不死不 活状态,这才在它身上生下蜂卵,封入窠中。春末闲谈1细腰蜂在文中喻指什么?2分答:细腰蜂喻指的是封建统治者的种种麻痹术。2分2联系全文,请回答,为什么说文章虽名为 "闲谈,实质却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8分答:从行文表而看,确有东拉西扯,琐碎 "

13、;闲谈的一而,但现实针对性也十分明显:首先,文中尽管没有直接指名道姓,却是有着明显的现实所指的。文章将 "遗老的圣经贤传法,学者 的进研究室主义,文学家和茶摊老板的莫谈国事律,教育家的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论并举,类比于细腰蜂 在小青虫的运动神经球上的一螫,认为这些主张实际发挥的是麻痹反抗的神经,服务统治阶级的功效。这 样的现实所指,体现的是 "五四运动高潮之后,二十年代初知识阶层的思想分化和斗争,而春末闲谈 这样的杂文,正是鲁迅用以展开斗争的工具。文章的更主要的现实针对性,仍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共同的思想目标和工作方向上,那就是:开启民智, 促进自由思想,养成更多的 "执

14、干戚而舞的刑天那样的 "精神界之战士", "无头也会仍有猛志,使 "阔 人的天下州难得太平。8分8.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日: "客何好? H: "客无 好也。日: "客何能? 曰: "客元能也。盂尝君笑丽受之圜: "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 顷,倚柱弹其剑,歌固: "长饺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 "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 复弹其铁,歌日: "长快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盂尝君曰: "为之驾,

15、比门下之车客。于 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铁,歌霜: "长铁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丽不知足。孟尝君问: "冯公有亲乎? 对日, "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 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1解释选段中下列词语的含义。每词2分,共10分存: 属: 食: 揭: 过:答:存:生活 属:通 "嘱,嘱托 食:用作动词,拿东西给人吃 揭:高举 过:访问2翻译选段中画线句子。5分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答:孟尝君派人供给他吃的和用的,不让他缺少什么。(3) 分析选段中孟尝君与冯谖对话的文本意义。(5分)答:

16、孟尝君与冯谖的对话,以及冯谖之后的三次弹铁而歌,从 "史的角度来说,无甚意义;然而, 从记人的角度来说,则关系重大:不如此则人物不生动不鲜活,不如此则不能显示出冯谖之深谋远虑,孟 尝君之宽容仁厚。9.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 到 "出墙,古木能长到 "参天气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 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而,怎么只 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 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 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 常常俯首蹶着下而,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 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杨 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1) 指出选段中所使用的两种鲜明的文学手法。(2分)答:对比、拟人(2) 就选段,谈谈作者如何在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