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认识实习周记_第1页
建筑认识实习周记_第2页
建筑认识实习周记_第3页
建筑认识实习周记_第4页
建筑认识实习周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认识实习周记周记1:我的认识实习是从七月底开始的,江西天气已经不再闷热,我选择安义古村作为我的实习的开始。在大一和大二之间,我见识过瑶里和安徽查济古村徽派建筑之后,对安义古村的建筑有了更大的好奇心。进入安义古村的时候,静谧的环境让我感觉这不太像一个旅游景点,典型的徽派建筑群,坐落在两山之间。不像其他大多数古村,村子中没有小河流过。可能正是这样,村子中修有几口十几平方米的池塘。但现代供水系统铺盖,这里池塘已经很久没有使用,看不到过去应有的样子。让我最为喜爱的事村后一棵树龄1200年的古樟树,这棵六人才能环抱的古树是古村文化起源地,整个古村群以古树为首,如同一条龙围绕在其周围。站在树旁,整个古

2、村尽收眼底,让我感慨的事,与其他古村一样,现代建筑与古建筑共同出现在这块土地上,虽然刻意加上徽派挑檐,但过高的层高,现代的宽大的玻璃窗户,与古建筑格格不入。在安义古村的东部,我见到一处令我惊喜的住宅,尽管已经破落了,但这处带着明显苏州园林特色的古宅,有着刻意设计的前园,前园道路两旁种植竹子与桂树,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富有规律。实在是让我惊喜。周记2:安义古村虽然历史与安徽多个古村难分伯仲,但是古村群的保护工作让人寒心,古老的断壁残骸旁是那些人不懂这些古老物品的价值所在。在一处进士宅,看到的已不是古香古色的桌椅茶具,取而代之是荒芜的野草以及废弃的农具。本来门前的牌匾也早已不知去向。特别惋惜的是古村

3、祠堂旁的夫子居。这个古时候学生学习的地方却因大雨坍塌了,旧时的儒家尊崇的孔子像不见踪影。一家古宅中,原主人在自家旁建筑了新的住宅,典型的农民公寓完全破坏了整个古村的历史背景。在住宅内,门前水池早已不再溢满,檐口的挑檐开始腐朽。室内的窗花不再显得那样古香古色。一切让人感觉痛心。周记3:周二,我选择锦绣春天住宅小区作为调研,小区位于南昌市京东大道以东,对面是江科附中,正北是京东天虹,东面临艾溪湖。环境宜人,生活相对舒适,小区总用地38000左右,绿地率40%,小区中心经过精妙的景观设计,通过石块分割,将小区景观湖分离,却不失去整体性,在湖之间空间,建设凉亭或者培植景观树木。景观树以灌木为主,之间种

4、有银杏,乔木等。是整个湖不是呆板的方正,曲线环绕之中带着规律性变化。最让人赞赏的事湖中间由一座拱形石桥连接,是的景观带有中国古典园林气质。小区设有三个出入口。西面正对京东大道,车流较多,所以西入口只让步行,但为方便户主出行,西面两旁设有环绕小区道路。方便户主开车从南北两个出入口进出。但是北入口因正对天虹商场,小区前去购物户主较多,入口较小导致人流与车流产生冲突。并且外来车流借道导致北入口较为拥堵。小区停车分为地下停车场和户外停车场,大大缓解停车拥堵的问题。总结:锦绣春天小区设计较为合理,人性化设施提高其建筑高度。周记4:八月初,我随家人来到南京,寄居在小姨家。第一天我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入口正对

5、着的就是民国时期保留下来的南京博物院大殿,该建筑为仿辽代宫殿式,由民国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经建筑大师梁思成修改。形象古朴庄重,气势雄伟高大,因屋檐两边呈弧形渐渐向上翘去,庄重中又略有轻灵之感,而不显板滞沉重。采用仿古外形的同时,在内部材料的选用上以西方建筑材料,如水泥为主,与传统的木材相比,既加强了建筑的牢固性,也增加了其使用的年限,可谓一举两得。其次,在内部结构设计的细节上也有自己独特的创意。如将陈列室设计成平屋顶式的结构,这不仅沿用了当时美国众多博物馆所采用的形式,同时也是一次力图将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相结合的实践。对于传统的建筑形式,平屋顶式的结构更有利于采光、扩大空间等,更加能够适应博

6、物馆这一特殊性公共建筑的各项要求。在旧址旁,博物院第二期显得更为庞大。虽然与旧址不同,但既带有传统元素,又有现代气息。周记5:今天天气极热,本来偷懒不想出去,无奈外公很想一览总统府。总统府外门采用的是西方石柱式建筑,而其中建筑很多,只能挑几个印象深刻描述 首先通过一段走廊来到的是敞厅,净高7米左右的敞厅,厅内上方耸立环抱约两米余的高柱,融合了精良建筑技术和艺术创作的结晶的花岗石地板。厅分前后,前敞厅中央竖立着先总统兹公铜像供参观贵宾瞻仰致敬,后敞厅设有一座“T”字形楼梯,梯顶则为国父铜像衬以国徽,其次是大礼堂,是一个可容纳四百多人开会的场所,挑高约八公尺的拱形屋顶结构精巧,两旁开启八个弧形天窗

7、,各项中枢重要庆典集会,包括茶会、介寿馆音乐会均在此举行,另外当外国元首访华时,亦在此设国宴招待。介寿馆南北庭苑:介寿馆的中庭目前分成南、北两苑,分列于总统府东西向中央轴线的两侧,由于两苑位于馆楼之中心区,整个庭园绿地,不仅提供了良好的视觉享受与员工心灵休闲之处,而且对于局部微气候之改善,亦有相当之助益。北苑大体造型以梅花的五花瓣为主;而南苑造型应该来自门口国徽上的12道光芒,各以花岗石板做放射状同心圆图案花纹。而两庭苑中心则均以台湾稀有的保育植物-台湾油杉,配合花台与鱼池水景设计,达到趣味与变化并以彰显松柏长青之意象。总统府门厅不大,却掩盖着内部中式现代与西方建筑融合,让我见到了民国时期的建

8、筑风格。周记6:老妈说,来南京中山陵必须得去,上次我来时这里闭馆,这次却是圆了一个心愿。中山陵的入口是一个牌坊。整座牌坊,都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和风格。高约10米,宽16米左右。坊的顶端,盖有蓝色琉璃瓦。四根石柱的柱脚前后,夹抱鼓石,柱底是长方形的大石座。牌坊上刻有莲瓣、云朵和古代建筑彩绘式的图案。由博爱坊至陵门,一条长400米左右马路,为钢筋水泥路面,两旁植有柏树,在墓道两侧之间,由南相北,对称地排列了五对长方形的花池,雪松和桧柏对称地种植在每一对花池里,显得高洁峻拔,气势雄壮,博爱坊沿墓道步行而上四百余米,就到了中山陵的大门-陵门。陵门建筑在中轴线上的正中,门前是一块相当大的水泥平台,互相对

9、称的十棵四季长青的黄杨球,还有六株名贵的千头松,其状如伞,异常优美。 陵门建在水泥大平台之上,但要比大平台高得多。它的平面为长方形,宽约20米,进深约9米,高约16米,中国古代传统的木结构形式,但全部用花岗石建成,其斗拱、梁、枋等处的图案花纹,均雕刻得十分精致。陵门的屋顶为歇山式,上面盖蓝色琉璃瓦,陵门有三个拱门,中间的比较大些,两边的稍为小点,陵门面阔实五为间,东西各一小间,常年门扉关闭,里陵门前大平台东西各建有一座硬山卷棚式的相对称的休息室,屋面覆盖蓝色琉璃瓦。陵墓全局图案呈一警钟形,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它象征着总理遗嘱的精神,即唤起民众,以完成孙中山先生未竟

10、的事业。这真是匠心独运,堪称把政治与艺术完美地结合为一体的建筑艺术杰作。周记7:南京市图书馆,作为建筑学子,不来这里参观一下感觉会错过什么。图书馆呈“凹”形,这就是标志性的“中空弧形”模块设计,而且“凹”形断面从下向上渐序扩大,十分壮观。其屋面和四周装饰立面以钢结构和铝板为主,“外装”选用淡黄色的石材、浅白色的铝板和宝石绿的玻璃幕墙组成,使新馆在现代、时尚的外形中能尽情展现人文淡雅的气息。从东门进入南图,呈现的是个丨一丨的格局,两边分别是楼梯和自动扶梯,大厅一直向上至图书馆顶,使大厅有明亮的光线,以及宽敞的舒适感。大厅东面,是面向里倾斜的玻璃幕墙。扶手栏杆采用的是玻璃,柱子表面以及墙面采用大理

11、石作为材料。每层布局基本一致,两边为阅览室,中间设有公共阅读区域,两边阅览室由一条横跨的通道相连,从通道可以看到完整的大厅以及主入口图书馆主体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屋盖钢结构是由纵横交叉平面桁架组成。大量使用玻璃幕墙,是的图书馆采光很好,很具有通透性和现代感。各个楼层的过道是水平交通,与整体空间密切联系,直接畅通。在不同的阅览室,见到不同风格的室内设计,例如古籍阅览室就摆放了古色古香的桌椅。周记8:南京的最繁华的街道应该就是新街口,这里每天都有数千人的游客,而且还不是在旅游的黄金期。新街口商圈核心区面积不到0.3平方公里,集中了近700家商店。新街口广场以孙中山铜像为中心,四周扩展成直径8米的

12、环岛,在环岛外围增加宽幅为一米的铺装道路,整个中心最终为直径10米的环岛带。新街口地下空间设计的设计很到位,在控制车站规模、优化地铁实用功能的同时,保证地下商业街的相对完整、独立。地下一层的步行商业街,整合了周围建筑的地下空间,将地铁与商场联系在一起。促进了新街口地区的地下空间系统的形成。整合了地下地上步行交通系统的形成,改变了广场及周边街区的景观和城市面貌,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周记9:东南大学位于南京,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其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后吴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学,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由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

13、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素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美誉。东南大学现为中央直管、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东南大学老校区位于城市中心地段,校园周围便利的交通条件,优美的外部环境,校园主干道两边的行道树也已长成参天大树。老校区的建筑布局紧凑有序,空间尺度符合人们的活动和视觉要求。整体风格西方建筑体系,早期建筑多以2到4层为主,空间格局统一和谐,尺度宜人。以礼堂为中心的整体规划。周记10:结束一周南京之行,我回到南昌。接下来就是麻烦的学习时间,我网上找了很多的书,但是很遗憾很多建筑类的书籍,带有许多不大懂的专业词语。好不容易找到一本入门书街道的美学,开始看的时候就是每天两页,很多知识并没有看进去,但是其中讲到的意大利街道让我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