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饲料分析方法_第1页
山西农业大学饲料分析方法_第2页
山西农业大学饲料分析方法_第3页
山西农业大学饲料分析方法_第4页
山西农业大学饲料分析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项目一 饲料中水分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要求掌握各类饲料样品中水分(干物质)的测定方法。并实际测出样品中的水分含量。二、实验原理风干样品(注:本实验所用样品均为风干样品)在105±2烘箱中,在一个大气压下烘干到恒重(两次重量之差小于规定数值称为恒重),样品逸失的重量即为水分(即吸附水)。三、实验设备1、样品粉碎机或研钵;2、分析筛:孔径0.42mm(40目);3、分析天平:电子天平,感量0.0001g;4、电热式恒温烘箱:可控制温度为105±2;5、称样皿:铝盒,直径40mm以上,高25mm以下;6、干燥器:以变色硅胶作干燥剂(干燥时为蓝色,吸水后变为粉

2、红色)。7、手套:称量操作或拿取铝盒时用,以减少用手直接接触时带来的误差。8、凡士林:干燥器的沿口涂敷凡士林可以增加其密闭性。四、测定方法与步骤1、洁净的铝盒(请记住各组的铝盒号),放于105±2烘箱中烘1h(开盖烘干),取出,盖好盖,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时间为30min,注意将盖子盖严),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重(盖盖称,记录数据),再放回烘箱烘干30in,同样冷却,称重,直至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0005g为恒重。2、在已恒重的铝盒内放入约25g样品(约2药匙),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重(盖上盖子称,注意记录),重量之差即为样品重。3、将装有样品的铝盒放回105±2烘箱中,烘3h

3、(将盖子揭开),取出,盖好盖,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30min,注意将盖子盖严),称重(记录数据)。再同样烘干lh,冷却,称重,直至两次称重之差小于0.002g。五、结果计算 式中:m1105烘干前样品及铝盒重(g); m2一105烘干后样品及铝盒重(g); m0一已恒重的铝盒重(g)。 每个试样,应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两个平行样测定值相差不得超过0.2%,否则应重做。六、注意事项1、铝盒应放于烘箱之中央,勿靠近箱壁(为什么?)。2、铝盒在烘箱内应敞开盖子,在干燥器中冷却或用天平称重时应盖严(为什么?)。3、取放铝盒时应戴手套操作(为什么?)。4、某些含脂肪高的样品,烘

4、干时间长,反而增重,应以增重前次的重量为准(为什么?)5、含糖分高的、易分解的或易焦化的样品,应采用减压干燥法测定。6、新鲜样品的总水分计算 实验记录表样品名称: 编号: 分析时间:平行样品编号No.No.铝盒编号空铝盒重:第一次称重(g) 第二次称重(g) 第三次称重(g) 第四次称重(g)空铝盒+样品重(g) 样品重(g)烘干后的铝盒+样品重(g) 第一次称重(g) 第二次称重(g) 第三次称重(g) 第四次称重(g)蒸发水分重量(g)平行样品吸附水(%)重复性(相差%)样品吸附水(%)样品干物质(%)项目二 饲料中粗灰分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通过饲料样品中粗灰分的测定,掌握粗灰

5、分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饲料样品经550的高温灼烧,失去所有有机物,所剩余的残渣即为灰分。残渣中主要是氧化物、盐类等矿物质,也包括混入饲料的砂石、土等,故称粗灰分(CA:crude ash)。三、实验设备1、样品粉碎机2、分样筛,孔径0.42mm(40目);3、分析天平:感量0.0001g;4、高温炉(茂福炉):电加热,控制炉温在550±20;5、坩埚:(已标记好号的)瓷质坩埚;6、坩埚钳:镀铬的金属钳,取放坩埚用;7、干燥器:用变色硅胶作干燥剂。8、手套:尼龙手套,称重时使用。9、凡士林:涂抹干燥器盖时使用。四、测定方法与步骤1、将干净坩埚放入茂福炉(揭盖放),在550&#

6、177;20下灼烧30min,取出(用坩埚钳,小心烫伤),放入干燥器,lmin后盖严干燥器盖,冷却30min(盖盖冷却),用分析天平称重(戴手套操作,记录数据)。再重复灼烧,冷却,称重,直至两次称重之差小于0.0005g为恒重。 2、在已恒重的坩埚中称取12g(约1药匙)样品,在电炉上小心炭化(坩埚盖需留一小缝隙,至无烟为止),再放人茂福炉(揭盖放),于550±20下灼烧3h,取出(用坩埚钳,小心烫伤),放入干燥器,lmin后盖严干燥器盖,冷却30min(盖盖冷却),用分析天平称重(戴手套操作,记录数据)。再同样灼烧1h,称重,直至两次称重之差小于0.001g为恒重。五、结果计算 式

7、中,m0己恒重的空坩埚重(g); m1坩埚加样品重(g); m2灰化后坩埚加灰分重(g)。每个样品应取两个平行样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粗灰分含量在5以上时,允许相对偏差为1;粗灰分量在5以下时,允许相对偏差5%。 六、注意事项1、坩埚在茂福炉中尽量往里放,勿靠近炉门。2、坩埚在茂福炉内应揭开盖子,在干燥器或称重时应盖严。3、从茂福炉取放坩埚时应用坩埚钳,小心烫伤。4、炭化时要小火,以防炭化过快,试样飞溅。且坩埚盖稍留一缝隙,不冒烟为止。5、灰化后的残渣一般为灰白色,有红棕色是饲料中含铁高,呈蓝色是含锰高,如有黑色碳粒说明灰化不完全,应延长灼烧时间。6、测定灰分结束后,灰分勿倒掉

8、,保留之待测钙、磷用。7、新坩埚的编号:用细木棍蘸取0.5%FeCI3·6H2O(用蓝墨水做稀释液)溶液在坩埚上标记号码,然后在茂福炉550下灼烧1h,灼烧后其号码不会脱落。思考题1、为何灰化的温度宜控制在550度?(过高会引起部分矿物质如磷、硫、钾、钠等的挥发,过低则又燃烧不完全)2、灰化前为何要进行炭化?(1)防止在灼烧时,因温度高样品中的水分急剧蒸发使试样飞溅;(2)防止糖、蛋白质、淀粉等易发泡膨胀的物质在高温下发泡膨胀而溢出坩埚;(3)不经炭化而直接灰化,饲料中磷酸盐溶化凝成固形物,碳粒易被包住,灰化不完全)实验记录表样品名称: 编号: 分析时间:平行样品编号No.No.坩埚

9、编号空坩埚重:第一次称重(g) 第二次称重(g) 第三次称重(g) 第四次称重(g)空坩埚+样品重(g) 样品重(g)灼烧后的坩埚+灰分重(g) 第一次称重(g) 第二次称重(g) 第三次称重(g) 第四次称重(g)灰分重(g)平行样品粗灰分(%)重复性(相对偏差%)样品粗灰分(%)项目三 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半微量凯氏定氮法)一、实验目的通过饲料样品中粗蛋白质的测定,了解凯氏定氮法测定的基本原理,掌握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饲料粗蛋白质的方法,掌握粗蛋白质含量的计算方法。二、实验原理饲料中的有机物质在还原性催化剂(如CuSO4,K2SO4或Na2SO4或Se粉)的帮助下

10、,用浓硫酸进行消化作用,使蛋白质和其它有机态氮(在一定处理下也包括硝酸态氨)都转变成NH4+并与H2SO4化合成(NH4)2SO4,而非含氮物质,则以CO 2 ,H2O,SO 2状态逸出。消化液在浓碱的作用下进行蒸馏,释放出NH3,用硼酸溶液吸收之并与之结合成为四硼酸铵,然后以甲基红-溴甲酚绿作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 0.1mol/L)滴定,求出氮的含量,根据不同的饲料再乘以一定的系数(通常用6.25系数计算),即为粗蛋白质(CP:crude protein)的含量。其主要化学反应如下:1、2NH4(CH2)2COOH+13H2SO4(NH4)2SO4+6CO2+12SO2+16H2(丙氨

11、酸)2、(NH4)2SO4 +2NaOH2NH 3+2H2O+Na2SO43、4H3BO3+ NH 3NH4HB4O7+5H2O4、NH4HB4O7+HCl+5H2ONH4C1+4H3BO3本法不能区别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只能部分回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在测定结果中除蛋白质外,还有氨基酸、酰胺,铵盐和部分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故以粗蛋白质表示之。三、仪器设备1、样品粉碎机;2、分析筛:孔径0.42mm(40目);3、分析天平:电子天平,感量0.0001g;4、称量纸:称量用;5、毒气柜或通风橱;6、消煮炉或电炉;7、滴定管:酸式,25或50ml;或半微量滴定管;8、凯式烧瓶:250或50

12、0m1,消化饲料用;9、凯氏蔗馏装置:半微量水蒸气蒸馏式;10、锥形瓶:150或250m1;接蒸馏液用11、容量瓶:100ml。放消化液用;12、小漏斗:转移消化液用;13、玻璃棒:转移消化液用;14、洗瓶:放蒸馏水用;15、滴管及小烧杯:定容用;16、移液管:10ml,吸取消化液用;17、洗耳球:吸取消化液用;18、量杯:10ml,加40%NaOH用;19、量筒或量杯:20ml,加硼酸用;20、pH试纸:检验是否蒸馏完全用;21、金属镊子:夹取pH试纸用。四、试剂1、硫酸:化学纯(比重1.84);2、混合催化剂:硫酸铜:硫酸钾或硫酸钠=1:10,均为化学纯;3、40%氢氧化钠溶液:40g氢氧

13、化钠溶于100ml蒸馏水中;4、2%硼酸溶液:2g的硼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5、混合指示剂:由甲基红 0.1%乙醇溶液与溴甲酚绿0.5%乙醇溶液等体积混合配成,贮于棕色瓶中配用。这种指示剂酸性时为紫红色,碱性时为蓝绿色,变色范围很窄且很灵敏。6、盐酸标准溶液:0.05mol/L,4.5ml盐酸注入1000ml蒸馏水中。标定:称取约0.08g在270300灼烧(或在550灼烧4050min)至恒重的无水碳酸钠,加入50mL水使之溶解,加10滴溴甲酚绿一甲基红混合指示剂,用配制的盐酸标准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再呈紫红色。同时做空白试验。盐酸标准溶液的摩

14、尔浓度计算:C = m /(V1V2)× 0.0530式中:C盐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m无水碳酸钠的质量(g);V1样品滴定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V2空白滴定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0.0530每毫摩尔无水碳酸钠的克数。五、测定方法与步骤1、称样和消化:称取0.51g试样(可利用差减法),无损地放入凯氏烧瓶中(凯氏瓶上都写上各样品编号,以防拿错),加入混合催化剂约3g(约2药匙),与试样混合均匀,再加硫酸10ml(称样量多于1g者酌情多加,注意安全),凯氏瓶上放一小漏斗,在毒气柜内的消煮炉上小心加热,不时转动凯氏瓶使受热均匀,待样品焦化,泡沫消失,再加

15、强火力(360410)直至溶液澄清后(呈淡蓝色),再加热消化15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加蒸馏水20m1转入100ml容量瓶(反复,少量多次用洗瓶的蒸馏水冲洗凯氏瓶),冷却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为试样分解液(容量瓶上编号,以防拿错)。试剂空白测定:除不加样品外其他相同。2、准备吸收液:取洁净锥形瓶(三角瓶,注意编号),加入2%硼酸溶液20ml(用量筒或量杯加入),滴入2滴混合指示剂(注意观察颜色,不呈蓝绿色),置于半微量蒸馏装置的冷凝管口下端,并使管口浸入该吸收液中。3、蒸馏蒸馏装置的蒸汽发生器的水中应加甲基红指示剂数滴,硫酸数滴,且保持此液为橙红色,否则应补加少许硫酸。准确移取试样分

16、解液10ml(利用移液管和洗耳球),注入蒸馏装置的反应室中(通过小玻杯),用少量蒸馏水冲洗(用洗瓶),塞好入口玻璃塞,再加40氢氧化钠溶液10ml(用量杯量好加),小心提起玻璃塞使之流入反应室,将玻璃塞塞好,再用少量蒸馏水冲洗一次,并在小玻杯内加水封密,防止漏气,吸收液变色后(什么颜色,注意观察)蒸馏5min,使冷凝管管口离开吸收液面,再蒸馏1min(是否蒸馏完全,可用pH检查),用蒸馏水清洗管口末端,洗液均流入吸收液。移开锥形瓶待滴定用。关闭冷凝水,关闭电源,然后排放反应室内废液,并清洗干净留给下一组做。(排放废液方法:用右手轻提样品杯中棒状玻塞,使水流入反应室的同时,立即用左手关闭夹子,盖

17、好玻塞。由于反应室外层中蒸汽冷缩、压力降低,反应室内废液通过反应室中插管自动抽到反应室外壳中,再在样品杯中加入2/3体积蒸馏水,如此反复三次既可排尽废液及洗涤液。打开夹子将反应室外壳中积存的废液排出,关闭夹子再使蒸汽通过全套蒸馏仪13min,可进行下一次蒸馏。)4、滴定 微量滴定管内装入0.05mol/L的HCI标准溶液,调整液面,滴定吸收氨后的硼酸溶液(注意操作要领,接近等当点时要逐滴滴入),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灰红色为终点(记录盐酸标准液的用量)。5、空白测定在测定饲料样本中含氮量的同时,应做一空白对照测定,即各种试剂的用量及操作步骤完全相同,但不加样本(或用分析纯的蔗糖0.01g),这样可以

18、校正因药品不纯所发生的误差。六、结果计算每m1的lmol/L盐酸标准溶液相当于0.0140g的N。因此, 式中:v2试样滴定时所需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1); v1空白滴定时所需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1); c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一试样的质量(g); v 试样的分解液总体积(ml); v试样分解液蒸馏用体积(m1); 0.0140每ml HCl标准溶液相当于N的克数; 6.25一氮换算成蛋白质的平均系数。 每个试样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当粗蛋质含量在25以上,允许相对偏差为1;当粗蛋白质含量在l025时,允许相对偏差为2;当粗蛋白质含量在10

19、以下时,允许相对偏差为3。 六、注意事项1、测定步骤的检验 精确称取0.2g硫酸铵,代替试样,按测定步骤文字中的各步骤操作,并按公式计算(但不乘系数6.25),测得硫酸铵含氮量为21.19±0.2,否则应检查加碱,蒸馏和滴定各步骤是否正确。2、消化时应经常转动凯氏瓶,以使得消化进行得迅速而完全。瓶颈上若发现有黑色颗粒,应小心地将凯氏瓶倾斜振摇,用消化液将它冲洗下来。3、蒸馏完毕应先取下接收瓶,然后关闭电源,以免酸液倒流。4、每次蒸馏后必须彻底洗净碱液,以免再次使用时引起误差。实验记录表样品名称: 编号: 分析时间:平行样品编号No.No.样品重(g)凯氏烧瓶编号盛放分解液的容量瓶编号

20、分解液总体积(ml)分解液蒸馏用体积(ml)滴定用盐酸标准溶液体积(ml)平行样品粗蛋白质(%)重复性(相对偏差%)样品粗蛋白质(%)盐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滴定空白时所用盐酸标准溶液体积(ml):项目四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用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了解粗纤维测定方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的方案。二、实验原理用固定量的酸和碱,在特定条件下消煮样品,再用乙醚、乙醇除去醚溶物,经高温灼烧扣除矿物质的量,所余残渣称为粗纤维(CF: crude fiber)。它不是一个确切的化学实体,只是在公认强制规定的条件下测出的概略养分。其中以纤维素为主,还有少量半纤维素和

21、木质素。三、仪器设备1、样品粉碎机;2、分析筛:孔径0.42mm(40目);3、分析天平:电子天平,感量0.0001g;4、电热恒温箱:烘箱,可控制温度在130;5、茂福炉:电加热,可控制温度在550600;6、坩埚:瓷质坩埚;7、电炉和电热板:可控制温度;8、抽滤装置:抽真空装置,吸滤瓶及布氏漏斗;9、滤器:200目不锈钢网或尼龙网,或G2号玻璃滤器,也可用滤布(本实验用滤布);10、干燥器:用变色硅胶作干燥剂;11、刻度烧杯:500ml(酸处理及碱处理时用);12、玻璃棒:酸碱处理及转移时用;13、锥形瓶:3000ml(一瓶用于加热酸,一瓶用于加热H20);14、表玻璃:酸碱处理时盖上以防

22、水分过多蒸发;15、量筒:200ml(量酸)、50ml(量碱);16、定量分析滤纸:快速(醇醚处理时用);17、量杯:10ml(乙醇、乙醚处理时用);18、手套:尼龙手套(取拿坩埚及称量时用);19、坩埚钳:取拿灼烧后坩埚用;20、记号笔:烧杯等编号用;21、pH试纸:转移时检查是否至中性;22、金属镊子:夹取pH试纸用23、漏斗架:醇醚处理时用24、漏斗:醇醚处理时用25、小烧杯:接醇醚处理时废液用四、试剂1、1.25%硫酸溶液:量取比重1.84的分析纯硫酸7ml,溶于1000ml水中。2、5%NaOH溶液:称取5g分析纯NaOH,溶于100ml水中。3、乙醇:95%乙醇,化学纯4、乙醚:化

23、学纯5、防泡剂:正辛醇,分析纯。五、测定方法与步骤1、称坩埚和滤纸:洁净的带编号坩埚(注意记住各组的坩埚号)放于105±2烘箱中烘1h(开盖烘干),取出,盖好盖,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30min,注意将盖子盖严),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重(盖盖称,记录数据),再放回烘箱烘干30in,同样冷却,称重,直至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0005g为恒重。然后取定量分析滤纸一张,叠好放入坩埚内,放于105±2烘箱中烘1h(开盖烘干),取出,盖好盖,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30min,注意将盖子盖严),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重(盖盖称,记录数据),再放回烘箱烘干30in,同样冷却,称重,直至两次重量之

24、差小于0.0005g为恒重。得出滤纸的重量。2、称样:称取12g试样(采用差减法),置入500ml刻度烧杯3、 酸处理:量筒量取200ml的预热1.25%硫酸溶液,置于加样品的烧杯中,置电炉上使1-3min沸腾,在电热板上保持微沸30±1min。注意保持硫酸浓度不变,样品不可损失(不断的补充热水,同时冲洗烧杯壁上的样品残渣)。4、抽滤、洗涤和转移:铺滤布于布氏漏斗上,将酸处理后的烧杯拿下,开始抽滤,用热的蒸馏水反复冲洗烧杯及残渣,直到洗至中性(用pH试纸检查滤液不变色)为止。转移残渣到原烧杯(用勺转移),并用热蒸馏水将滤布上的残渣无损转入(注意加水不宜过多,液面勿超过150ml)5、

25、碱处理:向烧杯内加入浓度为5%的预热的氢氧化钠溶液50ml,补充热蒸馏水于200ml刻度,依照酸处理方法同样微沸30min。(碱处理时易起泡沫,注意防止外溢)6、抽滤、洗涤和转移:抽滤和洗涤同步骤4,但转移时注意,预先将步骤1所得到的滤纸放于漏斗架上的漏斗内,将碱处理完毕的残渣转入此滤纸内(注意刮净和用少量水冲净残渣)。7、醇、醚处理:待滤纸中水过滤完后,先加10ml乙醇溶液(用量杯),滤净后再加入10ml乙醚冲洗。当乙醚滤净后将残渣用滤纸包好(用镊子操作),移入已称至恒重的原坩埚中。8、烘干并称重:待乙醚挥发完毕,将带有滤纸及残渣的坩埚放入105±2烘箱中烘3h(开盖烘干),取出,

26、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重(记录数据),再烘1h,冷却后称重,直到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001g为恒重。9、炭化和灰化:将坩埚盖半开置于电炉上加热,无烟为止(切忌着火),然后转入茂福炉内,于550±20灼烧1h,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重(记录数据),再灼烧30min,冷却称重至恒重(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001g)。六、结果计算七、注意事项1、酸、碱处理后应稍微静止片刻,待残渣下沉后迅速滤过上清液,并用热水冲洗残渣至中性,否则抽滤困难。2、在酸碱处理的加热过程中,火力不可过猛,保持微沸即可。碱处理加热时小心起泡沫溢出。实验记录表样品名称: 编号: 分析时间:平行样品编号N

27、o.No.坩埚编号空坩埚重:第一次称重(g) 第二次称重(g) 第三次称重(g) 第四次称重(g)坩埚+滤纸:第一次称重(g) 第二次称重(g) 第三次称重(g) 第四次称重(g)恒重的滤纸重(g)样品重(g)烘干后的坩埚+滤纸+残渣重 第一次称重(g) 第二次称重(g) 第三次称重(g) 第四次称重(g)灰化后的坩埚+灰分重 第一次称重(g) 第二次称重(g) 第三次称重(g) 第四次称重(g)平行样品粗纤维(%)重复性(相差或相对偏差%)样品粗纤维(%)项目五 Van soest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测定传统的粗纤维分析过程中,有部分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溶解于酸、碱中,

28、使测定的粗纤维含量偏低,同时又增加了无氮浸出物的计算误差。为了改进粗纤维分析方案,Van Soest(1976)提出了用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缩写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缩写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cid Detergent Lignin,缩写ADL)作为评定饲草中纤维类物质的指标。同时将饲料粗纤维中的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全部分离出来,能更好地评定饲料粗纤维的营养价值。见下图中性洗涤纤维(NDF):包含全部植物细胞壁成分,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硅酸盐等酸性洗涤纤维(ADF):包含纤维素、木质素、二

29、氧化硅等ADF-NDF=半纤维素 ADF-ADL=纤维素一、实验目的通过饲料样品中NDF和ADF的测定,掌握各类饲料样品中NDF和ADF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二、测定原理植物性饲料经中性洗涤剂煮沸处理,不溶解的残渣为中性洗涤纤维,主要为细胞壁成分,其中包括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和硅酸盐。植物性饲料经酸性洗涤剂处理,剩余的残渣为酸性洗涤纤维,其中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硅酸盐。酸性洗涤纤维经72%硫酸处理后的残渣为木质素和硅酸盐,从酸性洗涤纤维值中减去72%硫酸处理后的残渣为饲料的纤维素含量。将72%硫酸处理后的残渣灰化,在灰化过程中逸出的部分为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的含量。三、仪器设备同粗纤维的测

30、定四、试剂1、中性洗涤剂(3%十二烷基硫酸钠):准确称取18.61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分析纯)和6.81g四硼酸钠 (Na2B4O710H2O,分析纯)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加热溶解后,再加入30g十二烷基硫酸钠(C12H25NaO4S,分析纯)和 10ml乙二醇乙醚(C4H10O2,分析纯);再称取4. 65 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分析纯)置于另一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微微加热溶解后,倒入前一个烧杯中,在容量瓶中稀释至1000ml,其中pH 值约为6.97.1(pH值一般勿需调整);2、酸性洗涤剂(2%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称取20g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CT

31、AB,分析纯)溶于1000ml已经标定过的0.5mol/L硫酸溶液中,搅动溶解,必要时过滤;3、0.5mol/L硫酸溶液:量取约27.87 ml浓硫酸(分析纯,比重1.84,98%),慢慢加入已装有500ml蒸馏水的1000ml容量瓶中,冷却后加水至刻度定容,标定;4、其他试剂:丙酮(化学纯);无水亚硫酸钠(化学纯);十氢化萘(防泡剂,化学纯)五、测定方法与步骤1、中性洗涤纤维测定(1)称坩埚和滤纸:洁净的带编号坩埚(注意记住各组的坩埚号)放于105±2烘箱中烘1h(开盖烘干),取出,盖好盖,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30min,注意将盖子盖严),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重(盖盖称,记录数据)

32、,再放回烘箱烘干30in,同样冷却,称重,直至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0005g为恒重。然后取定量分析滤纸一张,叠好放入坩埚内,放于105±2烘箱中烘1h(开盖烘干),取出,盖好盖,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30min,注意将盖子盖严),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重(盖盖称,记录数据),再放回烘箱烘干30in,同样冷却,称重,直至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0005g为恒重。得出滤纸的重量。(2)称样:称取0.51g试样(采用差减法),置入500ml高型烧杯(烧杯注意编号,也可用三角瓶?)(3)中性洗涤剂处理:量筒量取100ml中性洗涤剂置于加样品的烧杯中,再加2ml十氢化萘及0.5g无水亚硫酸钠,置电炉上

33、,装上冷凝装置(若无,则盖以表玻璃),使5-10min沸腾,在电热板上保持微沸60min。注意保持硫酸浓度不变,样品不可损失(不断的补充热水,同时冲洗烧杯壁上的样品残渣,注意泡沫外溢)。(4)抽滤、洗涤和转移:煮沸完毕后,取下烧杯,将烧杯中溶液倒入安装在抽滤瓶上的布氏漏斗上的滤布上进行抽滤,将烧杯中的残渣全部移入,并用沸水冲洗烧杯与残渣,直洗至滤液呈中性为止。用20ml丙酮冲洗二次,抽滤(无丙酮时此项步骤可忽略)。预先将步骤1所得到的滤纸放于漏斗架上的漏斗内,将洗涤完毕的残渣转入此滤纸内(注意刮净和用少量水冲净残渣)。(5)烘干并称重:残液滤尽后,用镊子夹取残渣及滤纸放于坩埚内,置于105&#

34、177;2烘箱中烘3h(开盖烘干),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重(记录数据),再烘1h,冷却后称重,直到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001g为恒重。2、酸性洗涤纤维测定(1)称坩埚和滤纸:同上述中性洗涤纤维测定(1)(2)称样:同上述中性洗涤纤维测定(2)(3)酸性洗涤剂处理:量筒量取100ml酸性洗涤剂置于加样品的烧杯中,再加2ml十氢化萘。以下同上述中性洗涤纤维测定。(4)抽滤、洗涤和转移:煮沸完毕后,取下烧杯,将烧杯中溶液倒入安装在抽滤瓶上的布氏漏斗上的滤布上进行抽滤,将烧杯中的残渣全部移入,并用沸水冲洗烧杯与残渣,直洗至滤液呈中性为止。用少量丙酮洗涤残渣至冲下的丙酮液无色为止,并抽净丙

35、酮(无丙酮时此项步骤可忽略)。以下步骤同上述中性洗涤纤维测定。(5)烘干并称重:同上述中性洗涤纤维测定(5)六、结果计算中性洗涤纤维或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计算:中性洗涤纤维实验记录表样品名称: 编号: 分析时间:平行样品编号No.No.坩埚编号空坩埚重:第一次称重(g) 第二次称重(g) 第三次称重(g) 第四次称重(g)坩埚+滤纸:第一次称重(g) 第二次称重(g) 第三次称重(g) 第四次称重(g)恒重的滤纸重(g)样品重(g)烘干后的坩埚+滤纸+残渣重 第一次称重(g) 第二次称重(g) 第三次称重(g) 第四次称重(g)平行样品NDF(%)重复性(相差或相对偏差%)样品NDF(%)酸性洗

36、涤纤维实验记录表样品名称: 编号: 分析时间:平行样品编号No.No.坩埚编号空坩埚重:第一次称重(g) 第二次称重(g) 第三次称重(g) 第四次称重(g)坩埚+滤纸:第一次称重(g) 第二次称重(g) 第三次称重(g) 第四次称重(g)恒重的滤纸重(g)样品重(g)烘干后的坩埚+滤纸+残渣重 第一次称重(g) 第二次称重(g) 第三次称重(g) 第四次称重(g)平行样品ADF(%)重复性(相差或相对偏差%)样品ADF(%)项目六 饲料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残余法)一、实验目的通过饲料样品中粗脂肪的测定,掌握各类饲料样品中粗脂肪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二、测定原理饲料中脂类均可溶于乙醚,用

37、乙醚反复浸提,使溶于乙醚中的脂肪随乙醚流集于盛醚瓶中,乙醚蒸发后盛醚瓶增加的重量或者的失重即为粗脂肪量。由于提取的物质中,除脂肪外,还有有机酸、磷脂、固醇、脂溶性维生素,叶绿素等,因而测定结果称粗脂肪或醚浸出物(EE:ether extract)。三、仪器设备和试剂1、样品粉碎机;2、分样筛;孔径0.42mm(40目);3、分析天平:感量0.0001g;4、电热恒温水浴锅,室温100;5、恒温烘箱;6、索氏脂肪浸提器:100或150ml;7、滤纸或滤纸筒:中速,脱脂;8、干燥器:用变色硅胶为干燥剂;9、乙醚:化学纯,无水乙醚。四、测定方法与步骤1、索式浸提器的准备:索式浸提器由三部分组成,下部

38、为盛醚瓶,中间为浸提管,上部为冷凝管。浸提器应洗净烘干,安装在水浴锅上,冷凝管上端加棉花塞,以防乙醚逸出。2、取样、包样和烘样:将脱脂滤纸叠成滤纸筒,滤纸筒的长度约为虹吸管的2/3,以全部浸泡于乙醚中为准。用铅笔在滤纸筒上编号。称取试样12g,准确至0.0002g,放于滤纸筒中包好,然后置入有编号的铝盒内,放入105烘箱中,烘干3h(除去水分,因乙醚难以渗入含水样品的组织内部;若用测完水分的样品则烘干1h即可)后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30min,注意将盖子盖严),称重(记录数据)。再同样烘干lh,冷却,称重,直至两次称重之差小于0.002g。3、浸提:将烘干后包有样品的滤纸筒放入浸提管(

39、用镊子,每个浸提管可放入34包),加无水乙醚80100ml(浸泡一夜更利于浸提),在6075的水浴(用蒸馏水,否则盛醚瓶底出现水垢)上加热,开通冷凝水,使乙醚回流,控制乙醚回流次数为每小时约10-15次,共回流约50次(含油高的试样约70次),是否浸提完全,用表玻璃接一滴浸提管流出的乙醚,挥发后不留下油迹即可。4、滤纸筒烘干及称重:脂肪浸提干净后取出滤纸筒,置于原铝盒,揭开盖子晾干2030min,然后放入105±2烘箱中烘干2h,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重,再烘干30min,,同样冷却称重,两次称重之差小于0.001g为恒重(记录数据)。5、回收乙醚:继续蒸馏当乙醚积聚到虹吸管高度

40、的2/3时,取下盛醚瓶回收乙醚,直至乙醚全部收完。五、结果计算()式中:m风干样品重(g); m1浸提后的已恒重的铝盒+滤纸筒+样品重(g); m2浸提前己恒重的铝盒+滤纸筒+样品重(g)。每个试样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粗脂肪含量在10以上(含10)时,允许相对偏差为3;粗脂肪含量在10以下时,允许相对偏差为5。实验记录表样品名称: 编号: 分析时间:平行样品编号No.No.铝盒编号滤纸筒编号样品重(g)浸提前铝盒+滤纸筒+样品重:第一次称重(g) 第二次称重(g) 第三次称重(g) 第四次称重(g)浸提后铝盒+滤纸筒+样品重: 第一次称重(g) 第二次称重(g) 第三次

41、称重(g) 第四次称重(g)平行样品粗脂肪(%)重复性(相差%)样品粗脂肪(%)项目七  饲料中钙含量的测定 (高锰酸钾法)一、实验目的通过饲料样品中钙的测定,掌握钙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将试样中有机物破坏(本实验采用干灰化法,即采用测过灰分的灰分),使钙变成易溶于水的钙盐(本实验用盐酸溶解灰分,使钙成为CaCl2),钙盐与草酸铵作用生成白色草酸钙沉淀。然后用硫酸溶解草酸钙,再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与钙结合的草酸根离子,根据高锰酸钾溶液的用量可间接测定钙的含量。反应式如下:CaCl2 +(NH4)2C2O4 = CaC2O4+ 2NH4ClCaC2O4 + H2SO

42、4 = CaSO4 + H2C2O45H2C2O4 + 2KMnO4 + 3H2SO4 = 2MnSO4 + K2SO4 + 8H2O + 10CO2三、仪器设备1、样品粉碎机;2、分样筛:孔径0.45mm(40目);3、分析天平:感量0.0001g;4、电炉;普通,或电热板;5、坩埚:瓷质;6、容量瓶:100ml;7、滴定管:酸式,25或50ml;8、漏斗架:9、玻璃漏斗:6cm直径;10、定量滤纸:中速,79cm;11、移液管:10,20ml;12、洗瓶13、洗耳球14、玻璃棒15、量杯或量筒:10ml;20ml;50ml16、烧杯:250ml;17、滴定管:50ml;18、滴管;19、表

43、玻璃。四、试剂1、1:3盐酸溶液2、1:4氨水溶液3、1:100氨水溶液4、1:4醋酸溶液5、1:3硫酸溶液6、甲基红指示剂:0.1克溶于100ml95%的乙醇中7、4%草酸铵溶液8、0.1%硝酸银溶液9、0.05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0.05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置:取高锰酸钾约1.6克,溶于1000ml水中,缓慢煮沸15分钟,冷却且静置12日,过滤后移至棕色玻璃瓶中,密塞,贴上标签在暗处放置以备标定。标定:称取经105烘干,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基准试剂草酸钠1.675克, 放入烧杯加入50ml水加热溶解,移入500ml容量瓶,加水至刻度。混匀后用20ml移液管取3份,分别

44、放入150ml锥形瓶,然后加入1:3硫酸溶液4ml,加热至直到锥形瓶口有蒸气冒出 (约7580,不可超过85),趁热用待标定的 KMnO4溶液进行滴定。开始滴定时,速度宜慢,在第一滴 KMnO4 溶液滴入后,不断摇动溶液,当紫红色褪去后再滴入第二滴。待溶液中有Mn2+产生后,反应速率加快,滴定速度也就可适当加快,但也决不可使KMnO4溶液连续流下,近终点时,应减慢滴定速度同时充分摇匀,滴定至溶液呈现粉红色,并保持30秒不褪色,即为终点.同时做空白.(当滴定终点时,溶液温度应不低于55)。计算:C(1/5KMnO4)=0.05×20/(V-V0)五、测定方法与步骤1、试样的分解液的制备

45、利用测完粗灰分的灰分进行,首先量取1:3热的盐酸5ml放入盛灰分的坩埚(用量杯量取),再滴加3滴浓硝酸,用玻璃棒轻轻搅动使灰分溶解,静置片刻,漏斗上放入滤纸一张叠好(无灰定量滤纸),漏斗下接入100ml容量瓶,将灰分溶液通过滤纸转移至容量瓶,反复洗涤坩埚及灰分残渣,洗液也收集入容量瓶中,至到用AgNO3溶液检查无Cl-为止(检查方法:在漏斗下用表玻璃接几滴滤液,加1滴AgNO3溶液,如无白色沉淀说明滤纸等已经冲洗干净),冷却至室温;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为试样分解液(妥善保存,做完钙后,测磷及别的元素时也用之)。2、沉淀草酸钙 准确移取试样分解液10ml于250ml烧杯中(用移液管),加蒸

46、馏水50ml(用量筒或量杯),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滴加1:4氨水溶液至溶液呈橙黄色,再加1:4醋酸溶液使溶液变粉红色(此时pH为2.53.0,酸度过大,则草酸钙生成不完全;酸度过小,如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形成沉淀的话,有可能是碱式草酸钙或氢氧化钙沉淀,使测定结果不准),置于电炉上小心煮沸,并慢慢滴加热的草酸铵溶液l0ml,不断搅拌使沉淀生成(如溶液变回橙黄色,应补滴醋酸溶液至粉红色)。放置过夜,使沉淀生成完全(或水浴上加热2h)。3、过滤和洗涤将沉淀完全的溶液用定量无灰滤纸过滤,用1:100的氨水溶液20ml洗涤沉淀,再以蒸馏水反复冲洗烧杯及沉淀,至无草酸根离子(表玻璃接滤液数滴

47、,加1滴AgNO3溶液无沉淀即可)。4、溶解与滴定将沉淀和滤纸转入原烧杯,加1:3硫酸溶液10ml和蒸馏水50ml,置于电炉上(或电热板)加热至7580(如何判断?大约在刚开始冒泡时),用0.05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溶液呈粉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为终点(该反应不需要加指示剂,因为高锰酸钾本身呈深紫色,在水中着色能力很强)(注意如何准确读数)5、空白滴定取一洁净250ml烧杯,加入和步骤3相同的滤纸一张,加1:3硫酸溶液10ml和蒸馏水50ml,置于电炉上(或电热板)加热至7580,用0.05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溶液呈粉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为终点。六、结果计算每m1的lmol/

48、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相当于0.02g的Ca。因此, 式中:v2滴定样品时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消耗量(m1); v1滴定空白时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消耗量(m1); c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一样品重(g);(注:同灰分测定) v 试样分解液总体积(ml); v 滴定时移取试样分解液体积(m1); 0.02每ml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相当于Ca的克数; 每个试样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含钙量1%以下时,允许相对偏差3%;含钙量1%5%时,允许相对偏差5%;含钙量1%以下时,允许相对偏差10%。七、注意事项1、过滤或洗涤沉淀时,勿使液面超过滤纸高的1/2,否则沉淀易

49、上移至滤纸边沿。2、草酸钙充分溶解后才能开始滴定。3、滴定时温度保持在7580,温度低,反应慢,温度高,易引起草酸分解。4、滴定时最初要慢,过快易使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出现分解反应(产生氧气)。5、测草酸钙沉淀是否完全的检查:沾取1-2滴烧杯中的澄清液于表玻璃,加一滴1%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出现,说明溶液里有多余的草酸根离子,从而证明沉淀的完全实验记录表样品名称: 编号: 分析时间:平行样品编号No.No.样品重(g)容量瓶编号灰分溶液定容容量(ml)测定时移取灰分溶液量(ml):滴定样品时KMnO4消耗量(m1)滴定空白时KMnO4消耗量(m1)KMnO4标准溶液浓度(mol/L)平

50、行样品Ca(%)重复性(相对偏差%)样品Ca(%)项目八  饲料中总磷含量的测定 (钒钼黄比色法)一、实验目的通过饲料样品中磷的测定,掌握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饲料样品中总磷含量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将试样中有机物破坏,使其中的磷变为游离状态,在酸性溶液中,磷与钒钼酸铵生成黄色的磷-钒-钼酸复合体【(NH4)3PO4·NH4VO3·16MoO3】,其颜色深浅与磷的含量成正比,在波长420nm下进行比色测定,即可求出样品中的磷含量。此法测得为总含磷量,其中包括动物难以吸收的植酸磷。化学反应式如下:H3PO4 + NH4VO3 + 16(NH4)2MoO4

51、+ 29HNO3 =(NH4)3PO4·NH4VO3·16MoO3 + 29NH4NO3 + 16H2O三、仪器设备1、样品粉碎机或研钵;2、分样筛:孔径0.45mm(40目);3、分析天平:感量0.0001g;4、分光光度计:有10mm比色池,可在420nm下测吸光度;5、高温炉:电加热,可控制温度在550±20;6、坩埚:瓷质;7、容量瓶:50ml、100ml或1000ml;8、容量瓶或具塞比色管:50ml;9、移液管:10ml;10、洗耳球;11、洗瓶。四、试剂1、钒钼酸按显色剂:称取偏钒酸铵(分析纯)1.25g,加硝酸250ml。另取钼酸铵(分析纯)25g

52、,加蒸馏水400ml使之溶解,在冷却条件下将后者倒入前者,并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备用。2、磷标准溶液:将磷酸二氢钾(分析纯)105烘干1h,干燥器冷却30min后,准确称取0.2195g溶于少量蒸馏水,无损的转入1000ml容量瓶,加浓硝酸3ml,然后以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此溶液每ml含磷50g。五、测定方法与步骤1、试样的分解(同钙的测定,直接利用其试样分解液)2、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移取磷标准溶液(50g/m1)0,1.0,2.0,4.0,6.0,8.0,10.0,12.0,15.0ml于50ml容量瓶中,各加入钒钼酸铵显色剂10ml。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min以上。以0ml溶液为参比,用10mm比色池,在420nm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各溶液的吸光度。以磷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3、样品的测定 准确移取试样分解液25ml(含磷量50500g)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钒钼酸铵显色试剂10ml,按上述的方法显色和比色测定,测得试样分解液的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查得试样分解液的含磷量。六、结果计算式中:m一样品重(g);(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