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 内容要点内容要点医学心理学的医学心理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概念与学科性质医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心理学学模式转变与医学心理学兴起兴起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医学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医学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心理学兴起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心理学兴起 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转变的原因 医学心理学的发展 医学心理学概述医学心理学概述一、医学心理学定义一、医学心理学定义心理学心理学(Psychology) 是研究人的
2、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medical 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科学。 德国哥顿挺大学哲学教授洛采(B.H.Lotze) 1852年出版了一本命名为医学心理学的著作,首次提出医学心理学概念。 医学心理学概述医学心理学概述 二、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二、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医学心理学是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一门 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 是医学与心理学(或行为科学)的交叉 2、医学心理学既是又是医学和心理学的基础学科,揭示原理 提供依据 科学思维具有解决医学和心理学问 题的知识与技术(辅助或独立使用) 心心理理学的相关学科学的相关学科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应用心
3、理学 教育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商业心理学 医医学心理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学的相关学科临床心理学 由美国心理学家韦特模(L.Witmer)在1896年首次提出咨询心理学异常心理学(或病理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心理卫生心身医学行为医学生理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护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医医学模学模式的转变式的转变 一、医一、医学学模式(模式(medical modelmedical model)的概念)的概念 是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 人类获取健康和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 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心身观、健康观、疾病观等。 影响医学研究方法、对象
4、、范畴和对策。 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医学模学模式的转变式的转变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spirtualism medical model)原始社会,人们希望自己的生命世界可永存不朽,形成了天命的观念,并形成了人类最早期的疾病观与健康观,即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心身观:一元论,天命观健康观:人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观:疾病与灾祸均是天谴神罚 治疗观:求神问卜、祈祷。如“巫医、巫术”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nature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 东方:以黄帝内经为代表(公元
5、前841年)。以朴素唯物论的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体系来解决人与自然、人体内部以及一切医学问题。在该模式的指导下,建立了中医药学,经久不衰。心身观:一元论 “天人合一” “形神合一”健康观:阴阳平衡疾病观:阴阳失衡 病因“内伤七情、外感六淫”治疗观:整体辨证施治、“心病心药医”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nature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西方:以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文集为代表。以体液学说为基础,将气质性格与疾病相联系,治病先治人。HippcratesHippcrates(公元前(公元前460460前前377)377) 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biolo
6、gical medical model)从公元十四、五世纪开始,是建立在实验生物科学上的医学,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基础,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心身观:二元论健康观:生理功能良好疾病观:微生物入侵(细菌、病毒)、外伤造成有机体的组织破坏,任何疾病都可以在组织、细胞或生物大分子上找到生物病因治疗观:运用药物、手术等生物疗法,消灭入侵的微生物,机体组织修复即可恢复健康。特点:单一病因单一方法 方法机械化、绝对化 / 心身分离、人与环境分离 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重视人的生物属性,;重视局部器官,;重视躯体因素,;重视躯体生物活动过程,。 表现在认识论上表现在实践上表现在研究上 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b
7、iological medical model) 1977年美国的首先提出这一概念。 将巨大的生物学成就和心理学社会学的成果结合起来,不仅从人的个体局部,也从整体以及群体、生态系统,综合研究健康与疾病。 生物生物-心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生物生物-心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心身观:心身统一、相互影响健康观: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完善疾病观:社会、心理、生物因素都影响人的健康和疾病治疗观:从社会、心理、生物三轴系统全面对疾病进行诊断、预防、治疗和护理 整体
8、医学模式整体医学模式 (holistic medical model) WHO 1990年“生活方式病”-整体医学模式人的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是一体的、相互影响的、不可分割。健康即整体素质健康,疾病是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活方式病”主要与行为卫生和生活方式有关)医生要对病人进行整体诊断、治疗、护理,并提高病人整体素质健康,预防现代病。 三、促使新的医学模式提出的动因1、人类死亡顺位与疾病谱的变化医医学模学模式的转变式的转变传染病、感染性疾病、营养不良(过去)脑血管疾病、心脏病、癌症(现在)2000我国死亡顺位排序 城市 农村 恶性肿瘤 呼吸系统疾病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病 心脏病 恶性肿瘤
9、呼吸系统疾病 心脏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生活方式病”、“文明病” “慢性病慢性病 ”的特征的特征原原因多因多 病病程长程长 难难痊愈痊愈遗传年龄性别 吸烟缺乏锻炼应激不良个性行为方式 机体长时间疾病症状 三、促使新的医学模式提出的动因1、人类死亡顺位与疾病谱的变化2、人类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3、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给人类带来的压力影响4、研究与临床证据,论证了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5、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需求层次的提高。医医学模学模式的转变式的转变 医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一)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
10、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蛋白、分子、基因等部分统一起来。它们有序、协调地运转,维持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任何一个器官的病变都会影响到其他器官或系统,甚至全身。()(二)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研究健康和疾病问题时,应同时注意心身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人的) 医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三)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人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影响。()(四)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人的)(五)社会因素能否影响健康或导致疾病,不但取决于社会因素的性质、强度和意
11、义,更取决于个体对外界刺激怎样认识和评价的。()社会/国家文化/亚文化社团家庭两人基因/分子蛋白细胞器官系统/神经宇宙地球气候水、空气动、植物行为感受认知个性/经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心 理生 理环境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整体观示意图(修自姜乾金2005)医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 医学心理医学心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医学模式的转变预防疾病战略的转变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改善医患关系 预防疾病战略的转变预防疾病战略的转变第一阶段环境卫生:改善环境卫生、隔断、消灭传染源,预防疾病。第二阶段个人卫生 :母婴保健、围产期检查、免疫注射等提高个人体质,预防疾病。第三阶段行
12、为卫生 ;改变有损健康的不良卫生行为习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现代病”。 (健康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不吸烟、少饮酒、合理膳食、规律生活、锻炼身体、应激控制等)第二节第二节 医医学心理学心理学的研学的研究方法究方法研究类型:前瞻性研究法和回顾性研究法纵向发展研究法和横向研究法研究方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心理评定量表法调查法观察法相关研究法第三节第三节 医医学心理学心理学现状与发展学现状与发展一、我国医学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德国学者洛采(Lotze BH)于1852年首先采用“医学心理学”一词。以后一百多年的发展,奠定了医学心理学工作的基础。1977年,恩格尔(Engel GL)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
13、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直接推动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这是国际大环境。医医学心理学心理学现状与发展学现状与发展一、我国医学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李心天、龚耀先等众多老一代医学心理学专家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在推动心理科学与医学相结合从而产生医学心理学这一门新生的医学和心理学分支学科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历史较短,历史较短,发展迅速,发展迅速,逐渐完善,逐渐完善,颇具特色。颇具特色。二、我国医学心理学科的现状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1987年,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创
14、刊;1992年,中国行为医学科学创刊;1993年,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创刊。近年,我国的医学心理学工作已逐渐扩大到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各个领域,全国医疗、健康保健及相关机构建立了更多的医学心理咨询门诊,解决临床各科及健康领域的心理问题,反映了我国医学心理学科应用的广阔前景。医医学心理学心理学现状与发展学现状与发展三、我国医学心理学科发展趋势1该学科队伍人数将快速增长,学历层次会进一步提高,教育结构会有相当的变化。教材将进一步优化,课程进一步规范化,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2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临床的心理测验和计算机辅助的心理测验数量大幅增加。3在心理障碍和脑损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做出
15、国际领先的成果。4对危险人群早期干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和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的疾病发生率将大幅度降低。5促进人们心身健康,减少损害健康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在社会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医医学心理学心理学现状与发展学现状与发展四、我国医学心理学工作者的培养(一)短期培训和进修班 (二)医学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尝试 (三)医学心理学专业方向研究生的培养医医学心理学心理学现状与发展学现状与发展 掌握要点掌握要点概念: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模式概念: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模式问题:问题:1.1.几种医学模式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几种医学模式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2.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
16、健康作如何思考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作如何思考认识?认识? 3. 3.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4.4.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思考题思考题: : 你认为学习医学心理学对你个人有何重要意义。你认为学习医学心理学对你个人有何重要意义。 内容要点内容要点发展、健康、心理健康等概念发展、健康、心理健康等概念发展的基本观点、心理健康的标准发展的基本观点、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维护的目标心理健康维护的目标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心理健康维护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心理健康维护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概述一、人的发展与生命周期
17、(一)人的发展与生命周期种系发展 :指人类种族在地球生物种 系发生中的有关过程。 个体发展:个体从生到死的过程 。人的发展生命周期(life cycle) .个体发展个体发展种族演化种族演化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概述一、人的发展与生命周期 (二)发展的基本观点 德国巴尔特斯-毕生发展观1、发展是毕生的2、发展是多维和多向的3、发展是获得(成长)与丧失(衰退)的结合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概述二、健康与心理健康(一)健康的概念1、传统医学和世俗观念: “健康就是无病、无伤、无残”。2、1948年,WHO的定义: “健康
18、,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的虚弱现象,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健康的概念 3、1990年WHO定义:“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生理生理心理心理社会社会道德道德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概述二、健康与心理健康(一)健康的概念1、知性的(Intellectual)2、情绪的(Emotional)3、生理的(Physical)4、社会的(Social)5、职业的(Occupational)6、精神的(Spiritu
19、al)(美威斯康新大学威廉斯教授)健康六个要素健康的十大准则 (参考资料)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二、健康与心理健康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 (二二) )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
20、(mental health) ,也称心理卫生(mental hygiene) 。意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状态。 心理健康就是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1946年世界心理卫生大会提出四条心理健康的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三)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马斯洛等人提出
21、的标准:(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我国学者提出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良好;(3)人际合谐;(4)适应环境;(5)人格完整。是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心理条件保持愉快,充满希望乐于与人相处,有知已的朋友积极处世,协调统一不存在缺陷与偏差,清醒的自我意识,积极进取的人生
22、观(三)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维护的目的:为了加强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消除身心不健康因素,提高生活质量。 1、一般目标(以治疗预防为主) 治疗心理疾病及处理适应不良行为,尽早发现疾病倾向,及时矫正或预防疾病的发生;维护 2、高级目标(以促进个体发展为主) 保持并增进个人和社会的心理健康,发展健全人格,提高个体适应能力,防止或减少心理不健康的发生。 促进 胎儿期怀孕出生婴儿期0岁 1岁婴幼儿期1岁 3岁幼儿期3岁 6岁、7岁儿童期6岁 12岁(一)胎儿期(二)婴儿期(三)幼儿期(四)儿童期第二节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健康维护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健康维护(自学)(自学)一、儿童心理健康一、
23、儿童心理健康 一、儿童心理健康一、儿童心理健康 掌握要点掌握要点概念:发展、生命周期、心理健康概念:发展、生命周期、心理健康问题:问题:1.1.发展的基本观点?发展的基本观点? 2.2.心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心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3. 3.心理健康维护的目标?心理健康维护的目标?思考题思考题: : 结合自己,谈谈自我心理健康的维护。结合自己,谈谈自我心理健康的维护。 内容要点内容要点 健康行为的概念及其划分健康行为的概念及其划分 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 行为转变的理论行为转变的理论 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第一节第一节 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 一、健康行为及其相关行为行为
24、(行为(behaviorbehavior)是机体在各种内外部刺激影响下产)是机体在各种内外部刺激影响下产生的活动。生的活动。健康相健康相关行为关行为 健康行为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health behavior) 疾病行为疾病行为(illness behaviorillness behavior) 疾病角色行为疾病角色行为 (sick behaviorsick behavior) (KaslKasl,CobbCobb,19661966) 第一节第一节 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 危险行为(危险行为(risk behaviorrisk behavior): :指与疾病
25、关联的行为。指与疾病关联的行为。危危险险行行为为 损害健康习惯损害健康习惯 不良病感行为不良病感行为 日常损害健康行为日常损害健康行为 致病行为模式致病行为模式 第一节第一节 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 一、健康行为及其相关行为 保护健康行为保护健康行为 损害健康行为损害健康行为 (MatarazzoMatarazzo 1984 1984) 健康心理学:研究行为与健康关系的学科。健康心理学:研究行为与健康关系的学科。第一节第一节 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 一、健康行为及其相关行为 美国加利福尼来人类人口研究室 Belloc和Breslow 提出七种健康保护行为:从不吸烟从
26、不吸烟有规律地体力活动有规律地体力活动晚上睡晚上睡7 78 8小时小时保持正常体重保持正常体重适度饮酒或不喝酒适度饮酒或不喝酒吃早餐吃早餐两餐之间很少吃零食两餐之间很少吃零食第一节第一节 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 一、健康行为及其相关行为 心脏健康的维多利亚宣言(1992)提出四类健康保护行为: 促进健康的膳食习惯促进健康的膳食习惯 戒烟生活方式戒烟生活方式 经常运动经常运动 建立支持性心理社会环境建立支持性心理社会环境第一节第一节 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 二、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1 1、民间医学、民间医学2 2、文化环境和文化适应、文化环境和文化适应3 3、教育、职业
27、、收入、社会地位和城乡差异、教育、职业、收入、社会地位和城乡差异4 4、落后习俗、落后习俗 5 5、工业化和媒体宣传、工业化和媒体宣传 6 6、医疗政策与社会健康计划、医疗政策与社会健康计划第一节第一节 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 三、行为转变的理论(一)自我效能理论(一)自我效能理论(二)健康信念理论(二)健康信念理论(三)计划行为理论(三)计划行为理论改变损害健康行为,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第一节第一节 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 三、行为转变的理论(一)自我效能理论(一)自我效能理论 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及行为能否产生预期结果所抱有的信念。能力及行为能
28、否产生预期结果所抱有的信念。 1.1.自我效能来源于成功的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自我效能来源于成功的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导和生理状态。语劝导和生理状态。 2.2.自我效能维持健康相关行为和改变损害健康行自我效能维持健康相关行为和改变损害健康行为。为。第一节第一节 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 三、行为转变的理论(二)健康信念理论(二)健康信念理论(health belief model,缩写,缩写HBM) 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如需要和动机理论、认知理论和价值期望理论)基础之上的、用于解释和预测健康行为基础之上的、用于解释和预测健康行为的理论的理论。(由Hochbaum,
29、 Rosenstock, Kegels 于1952提出) 健康信念理论关注人对健康的态度和信念,重视健康信念理论关注人对健康的态度和信念,重视影响信念的内外因素。影响信念的内外因素。HBM是第一个解释和预测健是第一个解释和预测健康行为的理论。康行为的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 (二)健康信念理论(二)健康信念理论(health belief model,缩写,缩写HBM)个体感知可以避免患病;个体感知可以避免患病;采取适宜行动有助于避免患病;采取适宜行动有助于避免患病;相信自己能成功地采取推荐的行动。相信自己能成功地采取推荐的行动。 理论假设理论假设 健康信念理论
30、关注人对健康的态度和信念,重健康信念理论关注人对健康的态度和信念,重视影响信念的内外因素。视影响信念的内外因素。HBMHBM是第一个解释和预测是第一个解释和预测健康行为的理论。健康行为的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 (二)健康信念理论(二)健康信念理论(health belief model,缩写,缩写HBM)1.1.感知到的易感性感知到的易感性2.2.感知到的威胁感知到的威胁 3.3.感知到的益处感知到的益处 4.4.感知到的阻碍感知到的阻碍 5.5.行动线索行动线索6.6.自我效能自我效能 HBMHBM组成组成健康信念模式结构健康信念模式结构 年龄、性别、种族、
31、人格、同辈影响、社会压力、经济接触史、疾病知识等影响因素 宣传、他人劝告、医生提醒家庭或朋友患病、健康教育行动线索 知觉益处减去障碍评估知觉疾病易感性知觉疾病威胁行动可能性第一节第一节 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 (三)计划行为理论(三)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behavior, ,缩写缩写TPB) 计划行为理论由Ajzen在理性行动理论(TRA)的基础上经过修正而形成的。1.1.行为意向行为意向2.2.行为态度和行为信念行为态度和行为信念 3.3.主观规范和规范信念主观规范和规范信念 4.4.知觉行为控制
32、知觉行为控制TPBTPB组成组成计划行为结构计划行为结构行为信念行为态度意向行为控制信念知觉行为控制规范信念主观规范TRATPB第二节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损害健康行为几种常见的损害健康行为 成瘾行为(烟瘾、酗酒、网络成瘾)成瘾行为(烟瘾、酗酒、网络成瘾) 肥胖(不良饮食行为)肥胖(不良饮食行为) 爱滋病(不良性行为)爱滋病(不良性行为)第二节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损害健康行为几种常见的损害健康行为 1989年,WHO把每年5月31日确定为“世界无烟日”。1981年12月1日,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例被发现,1982年此病被正式命名为“艾滋病”;1985年艾滋病的致病病毒HIV宣布发现。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月确立每年的12月1日为“艾滋病日”。网络成瘾综合征网络成瘾综合征(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缩写IAD):是指慢性或周期性的对网络着迷慢性或周期性的对网络着迷状态,不可抗拒的渴望与冲动,上网后欣快,状态,不可抗拒的渴望与冲动,上网后欣快,下网后出现戒断反应,出现生理或心理的依下网后出现戒断反应,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前厅客房服务与数字化运营 课件汇 第1-7专题 前厅概述- 宾客关系管理
- 欠薪处理协议书范本
- 《股权融资计划》课件
- 品牌合资合同协议
- 2025年新规定:用工单位必须在试用期签订正式合同
- 售卖绘本合同协议
- 商店转租合同协议
- 2025南充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合同
- 2025技术咨询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 全部股权转让协议书
- 液面和功图课件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10第十讲 中外会通与中华民族巩固壮大(明朝时期)
- 2024年风力发电运维值班员(高级工)理论考试题库-上(选择题部分)
- GB/T 19964-2024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 美国学生阅读技能训练
- 溺水病人的急救护理课件
- 生产加工型小微企业安全管理考试(含答案)
- 重症新生儿护理课件
- 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深度分析
- 初中教科研课题:《提高初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课题研究方案
- 危险化学品企业设备完整性 第2部分 技术实施指南 编制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