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复习_第1页
环境监测复习_第2页
环境监测复习_第3页
环境监测复习_第4页
环境监测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绪论1、 环境监测的目的。 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数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2、 环境监测的对象。 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3、 环

2、境监测的分类。 按监测目的分类:监视性检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 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等。 按专业部门分类: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4、 环境污染的特点 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5、 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表现在监测手段、监测对象、监测数据的处理等方面。 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环境监测的追踪性6、 优先污染物及优先监测。 通过一个筛选原则,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称为优先污染物。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7、 标准与标准化。 经公

3、认的权威机构批准的一项特定标准化工作成果称为标准。 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面经济效果,并适当考虑产品使用条件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进行有秩序的特定活动,制定并实施各项规则的过程称为标准化。8、 中国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9、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构成。10、 中国环境标准的分类。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六类11、 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区别。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将地表水分为哪五类?排入相应水体的入水需要满足哪些要求?13、 对污染物的排放用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各有什么特点? 浓度控制执行

4、方便;总量控制是基于受纳水体的功能和实际,得到允许总量,再予分配的方法,更加科学,但实际执行较困难。1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如何划分第一类污染物及第二类污染物,其排放分别有什么要求? 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 (Hg0.05mg/L 六价铬0.5mg/L 总铬1.5mg/L)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质15、 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估算。 参考国外标准;从公示估算;直接做毒理实验再估算 二、水体污染与检测1、 水体污染的分类。 化学型污染:随废水及其他废弃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造成的水体污染 物理型污染:指排入水体的

5、有色物质、悬浮固体、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 生物型污染:随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污染。2、 水污染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监测对象:环境水体监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监测);水污染源监测(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监测目的:对江河、水库、湖泊和海洋等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因子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对生产生活废水排放源排放的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掌握废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为污染源管理提供依据;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制定对策提供依据;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

6、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介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3、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三个层次。 A类:国家或行业的标准方法。 B类:统一方法。 C类:试用方法。4、 测定有机、无极污染物的方法有哪些? 无机污染物: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等离子发射光谱、电化学法、离子色谱法等 有机污染物: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5、 为什么要进行污染物形态分析?有哪些常用的测定方法? 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对深入认识其环境行为,正确评价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设计污染物分析检测方案和治理方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7、 方法:直接测定法、分离测定法、干法和理论计算法等。水质监测方案制订6、 地表水监测方案的制订。 A、资料收集。 水体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历年水质监测资料。 B、监测断面及采样点的布设。 C、采样时间及频率。 D、采样及监测技术。 要根据监测对象的性质、含量范围及测定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采样、监测方法和技术。 E、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各项数据必须进行科学的计算和处理,并按照要求的形式在监测报告中表达出来。 质量保

8、证概括了保证水质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 实施计划是实施监测方案的具体安排,要切实可行,使各个环节工作有序、协调地进行。水样的采集和保存7、 水样类型。 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8、 地表水样的采集。9、 地表水及污水流量的测定方法。 地表水流量:流速面积法;浮标法 废水流量:流量计法;容积法;溢流堰法等。10、 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A、水样的运输。 为避免水样在运输过程中震动。、碰撞导致损失或玷污,将其装箱,并用泡沫塑料或纸条挤紧,在箱顶上贴上标记;须冷藏的样品,应采取制冷保存措施;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冻裂样品瓶。 B、水样的保存方法及要求。 冷藏或冷冻法; 化学试剂法:

9、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值;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C、水样的过滤及离心。水样的预处理11、 水样预处理的目的、原则及常见方法。 目的:得到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和消除共存组分干扰的试样体系。 原则:最大限度去除干扰物;回收率高;操作简便省时;成本低、对人体和环境无影响。 方法:消解、富集与分离。12、 水样消解的目的及常见方法。 目的: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 原则: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方法:湿式消解法、干灰化法、微波消解法。13、 富集与分离 A、常见的富集与分离方法。 气提法、顶空法、蒸馏法

10、、溶剂萃取法、固相萃取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共沉淀法。 B、简述固相萃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法的作用原理及主要过程。 固相萃取法及固相微萃取法工作原理:水样中欲测组分与共存干扰组分在固相萃取剂上作用力强弱不同,使它们彼此分离。 C、离子交换法对水样进行分离的主要过程。 交换柱的制备;交换;洗脱。物理指标检验14、 需要在取样现场测定的指标有哪些? 水温、臭和味、pH、DO、电导率、透明度。15、 简述浊度、透明度、色度的区别。 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色度是由水中的溶解物质所引起的,而浊度则是由于水中不溶解物质引起的。所以,有的水样色度很高但并不混浊,反之亦然。透明度是指

11、水样的澄清程度,透明度是与水的颜色和浊度两者综合影响有关的水质指标。16、 固体物及矿化度。 矿化度是水化学成分测定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水中总含盐量,是农田灌溉用水适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金属化合物的测定1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重金属的方法原理。 当将试样由进样器引入雾化器,并被氩载气带入焰炬时,则试样中组分被原子化、电离、激发,以光的形式发射出能量。不同元素的原子在激发或电离时,发射不同波长的特征光谱,故根据特征光波长可进行定性分析;元素含量不同是,发射特征光的强弱也不同。18、 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汞的方法原理。 利用汞易挥发的特点,在室温下通入空气或氮气流将其气化,载入冷原子吸

12、收测汞仪,测量对特征波长光的吸光度,与汞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定量。19、 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汞的方法原理。 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为基态汞原子蒸气,吸收253.7nm的紫外光后,被激发而发射特征共振荧光,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和较低的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和汞浓度成正比。20、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重金属的方法原理。 将含待测元素的溶液通过原子化系统喷成细雾,随载气进入火焰,并在火焰中解离成基态原子。当空心阴极灯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波长光通过火焰时,因被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21、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过程中石墨炉加热升温程序的设置 干燥阶段灰化阶段原子化阶段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的测

13、定22、 酸度、碱度 酸度: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包括无机酸,有机酸,强酸弱碱盐。 碱度: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包括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23、 离子色谱法测定阴阳离子的方法原理及流程。 离子色谱法是利用原子交换原理,连续对共存多种阴离子或阳离子进行分离后,导入检测装置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分析阴离子时,分离柱填充低容量阴离子交换树脂,抑制柱填充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洗提液用氢氧化钠稀溶液或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当将水样注入洗提液并流经分离柱时,基于不同阴离子对低容量阴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不同而彼此分开,在不同时间随洗提液进入抑制柱,转换成高

14、电导型酸,而洗提液被中和转为低电导的水或碳酸,使水样中的阴离子得以依次进入电导测量装置测定。24、 含氮化合物的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测定25、 综合类指标26、 CODCrA、 重铬酸钾法的测定对象;能够氧化所有的有机物?以及过程原理。 测定对象:重铬酸钾氧化性强,可将大部分有机物氧化,但吡啶不被氧化,芳香族有机化合物不易被氧化;挥发性直链脂肪族化合物、苯等存在于蒸气相,不能与氧化剂液体接触,氧化不明显;氯离子能被重铬酸钾氧化,并与硫酸银作用生成沉淀,可加入适量硫酸汞络合。 原理:在强酸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铁亚灵作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

15、,根据其用量计算水样中还原性物质的需氧量。B、恒电流库伦滴定法测定COD的方法原理。 原理:在试液中加入适当物质,以一定强度的恒定电流进行电解,使之在工作电极上电解产生一种试剂,该试剂与被测物质进行定量反应,依据电解消耗的电量和法拉第电解定律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C、分析二者的联系、区别及影响准确度的因素。 影响因素:重铬酸钾法:重铬酸钾溶液浓度 恒电流库伦滴定法:要严格控制消解条件一致和注意经常清洗电极。27、 高锰酸盐指数。 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水中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还原性无机物和在此条件下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均可消耗高锰酸钾。28、 BOD、TOC/TOD29、 气

16、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原理,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30、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及其同气相色谱法的差异。底质和活性污泥性质测定31、 底泥的脱水方法。 常用脱水方法:在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待测组分稳定);离心分离(待测组分易挥发或易发生变化);真空冷冻干燥(各种类型,特别是测定对光、热、空气不稳定的样品);无水硫酸钠脱水(测定油类等有机污染物)。三、空气污染基础知识1、 空气污染的危害。 对人体和动物 急性作用:指人体受到污染的空气侵袭后,在短时间内即表现出不适或中毒症状的现象。 慢性作用:指人体在低污染物浓度的空气长期作用下产生的慢性危害。 对植物 急性危害:在高浓度污染物情况下短时间内

17、造成的危害,常使作物产量显著降低,甚至枯死。 慢性危害:在低浓度污染物作用下长时间内造成的危害,会影响植物的正常发育。 不可见危害:只造成植物生理上的障碍,使植物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但从外观上一般看不出症状。2、 空气污染源。 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 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废气。 室内空气污染源。3、 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存在状态、一次和二次污染物,TSP,PM10,PM2.54、 空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的特点。 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及其浓度与污染物排放源的分布、排放量及地形、地貌、气象等条件密切相关。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5、 资料收集内容。 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气象资料 地形资料 土地利

18、用和功能分区情况 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6、 监测点和采样点的布设方法及适用对象。 功能区布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 网格布点法:多用于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地区。 同心圆布点法:多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的污染群,且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 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7、 方法分为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8、 富集采样法:常见的8种方法。 溶液吸收法,填充柱阻留法,滤料阻留法,低温冷凝法,静电沉降法,扩散法,自然积集法,综合采样法。 A、溶液吸收法:决定吸收效率的因素;吸收液的选用原则;常用装置及特征; 吸收效率主要决定于吸收速

19、度和样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 吸收液的选用原则: 与被采集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 污染物质被吸收液吸收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测定所需时间的要求。 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 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购买,且尽可能回收利用。 B、填充柱阻留法:三种类型及工作原理; 吸附型填充柱:分子间引力引起的物理吸附和剩余价键力引起的化学吸附。 分配型填充柱:采集气样在固定液中分配系数大的组分保留在填充剂上而被富集。 反应型填充柱:气样通过填充柱时,被测组分在填充剂表面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被阻留。 C、滤料阻留法:方法过程及影响因素。 将过滤材料

20、放在采样夹上,用抽气装置抽气,则空气中的颗粒物被阻留在过滤材料上,称量过滤材料上富集的颗粒物质量,根据采样体积,即可计算出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 影响因素:自身性质、采样速度、颗粒物大小等 低速采样,以扩散沉降为主,对细小颗粒物采集效率高。 高速采样,以惯性碰撞作用为主,对较大颗粒物的采集效率高。 D、静电沉降法:过程原理。 空气样品通过1200020000V电场时,气体分子电离,所产生的离子附着在气溶胶颗粒上,使颗粒带电,并在电场作用下陈讲到收集极上,然后将收集极表面的沉降物洗下,供分析用。(不能用于易燃易爆的场合)9、 采样器 A、颗粒物采样器:TSP、PM10; B、三种分尘器及工作原理。

21、 旋风式:空气以高速进入分尘器圆筒内,形成旋转气流,在离心力作用下,将颗粒物甩到筒壁上并继续向下运动,粗颗粒在不断与筒壁碰撞中失去能量而落入大颗粒物收集器内,细颗粒随气流沿气体排出管上升,被过滤器的滤膜捕集,从而将粗、细颗粒物分开。 向心式:气流从小孔高速喷出时,因所携带的颗粒物大小不同,惯性也不同,不同粒径颗粒物各有一定的运动轨线,质量较大的接近中心轴线,最后进入锥型收集器被底部的滤膜收集,较小的颗粒物进入下一级。 撞击式:当含颗粒物气体以一定速度由喷嘴喷出后,颗粒获得一定的动能并具有一定的惯性。在同一喷射速度下,惯性大的大颗粒难于改变运动方向,与第一块捕集板碰撞被沉积下来,惯性小的进入下一

22、级。气态和蒸汽态污染物物质的测定10、 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结果计算11、 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酸性高锰酸钾法;12、 CO的气相色谱测定。13、 光化学氧化剂及其测定方法。14、 硫酸盐化速率及重量法测定。15、 总烃及非甲烷烃的测定。16、 VOCs的定义及其测定方法。颗粒物的测定17、 TSP的测定。18、 PM10的测定19、 降尘量的测定。20、 TSP中污染物组分的测定A、 直接测定方法、预处理方法 直接测定的方法:中子活化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预处理方法:湿式分解法、干式灰化法、水浸取法。B、有机化合物

23、的提取、分离方法C、纸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的分离原理及应用多环芳烃的分离纸层析法:选用适当的溶剂,在层析滤纸上对各组分进行分离。薄层层析法:将吸附剂均匀的铺在玻璃板上,用毛细管将样品溶液点在距下沿一定距离处,然后将其以10°20°的倾斜角放入层析缸中,使点样的一端浸入展开剂中,加盖后进行层析。D、苯并芘的测定方法原理21、 污染物污染分指数的计算,API,首要污染物及空气质量分类降水监测污染源监测22、 固定污染源的监测23、 常见的测定工具24、 烟尘浓度的采集、测定原理 抽取一定体积烟气通过已知重量的捕尘装置,根据捕尘装置采样前后的重量差和采样体积,计算排气中烟尘浓度。2

24、5、 烟气黑度的测定方法 林格曼黑度图法:将林格曼黑度图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将图上的黑度与烟气的黑度相比较,凭人的视觉对烟气的黑度进行评价。 测烟望远镜法:透过光屏的透明玻璃部分观看烟囱出口烟气的烟色,通过与光屏另一半的林格曼黑度标准图比较,确定烟气黑度的级别。 光电测烟仪法:利用测烟仪内的光学系统搜集烟气的图像,把烟气的透光率与仪器内安装的标准黑度板透光率比较,经光学系统处理后,用光电检测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自动显示和打印烟气的林格曼黑度级数。26、 烟气的采集及组分测定4、 固体废物监测1、 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定义 固体废物: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危险废物: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2、 危险废物的鉴别、其有害特性及测定方法 引起或严重导致人类和动植物死亡率增加 引起各种疾病的增加 降低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