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川化工论坛-XX车间环境应急预案(2015)_第1页
海川化工论坛-XX车间环境应急预案(2015)_第2页
海川化工论坛-XX车间环境应急预案(2015)_第3页
海川化工论坛-XX车间环境应急预案(2015)_第4页
海川化工论坛-XX车间环境应急预案(20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XX 车间环境应急预案车间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编制:XX校对:校对:XX批准:批准:XXX2015 年年 1 月月- 2 -目目 录录1.XX 车间概况.32.环境危险性分析.33.事故预防.33.1.事故预防措施.33.2.车间应急组织机构和结构.43.3.报警与通讯.43.4.应急处理流程.54.车间环保设施.54.1.可燃气体报警仪.54.2.应急救援器材.74.3.防火堤与雨水井.84.4.事故应急材料.85.现场事故应急处置措施.85.1.现场发生化学物质泄漏环保应急处置原则.95.2.可燃气体 PP、LPG 管线泄漏的紧急处理方法.95.3.丙烯卸车处发生大量泄漏时紧急处理

2、方法.105.4.原料醇、丙烯酸及酯管线、储罐严重泄漏紧急处理方法.105.5.丙烯、液化气储罐泄漏紧急处理方法.115.6.储罐故障紧急处理方法.13- 3 -XX 车间环境应急预案车间环境应急预案1.1.XX 车间概况车间概况XX 车间是负责我公司原料以及成品得接收、储存、灌装并保证向生产车间连续平稳供料的部门,分管范围包括丙烯、液化气球 XX 和原料醇 XX、成品 XX、成品装车装桶站、原料卸车处以及原料、成品地磅。其储存介质主要有以下特点:闪点较低,易燃、易爆、有毒性、腐蚀性,成品在高温下长期储存易聚合。车间分管储 XX 域均构成重大危险源,主要储存介质与人体皮肤和眼镜直接接触可能造成

3、灼伤,发生泄漏容易造成人员中毒,其蒸汽与空气能够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高热源、强氧化剂等接触,易发生火灾爆炸。2.2.环境危险性分析环境危险性分析本车间的 3 个储存区(丙烯液化气 XX、原料醇 XX、成品 XX)和原料卸车处、成品装车装桶站,为环境突发事件的主要风险源。XX 车间构成环境危险源的化学品储存量件下表:储存的物质名称平均储存量(吨)最大储存量(吨)储存方式丙烯25003500球罐乙醇15002240储罐正丁醇30004770储罐异辛醇8501150储罐液化气90135卧式罐丙烯酸50007500储罐丙烯酸乙酯15002500储罐丙烯酸丁酯30004250储罐丙烯酸异辛酯100016

4、00储罐这些目标一旦发生泄漏、燃烧或爆炸事故,会对环境带来影响,造成水污染和气污染。3.3.事故预防事故预防3.1.3.1.事故预防措施事故预防措施- 4 -(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2)定期进行检查,强化安全生产教育。(3)为控制和消除储 XX 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严格按规范设计和施工储罐及其配套设施;对储罐设置液位、温度、压力测量仪表和报警系统,监控物料外溢和泄漏。(4)对储罐设有液位、温度、压力测量仪表和报警系统,监控物料外溢和泄漏。按照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设计规范 (SH3063-94)合理布置可燃性气体监测仪;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在

5、储 XX 周边设置防火墙;一旦进入紧急状态,切断储 XX 的雨水排放口,防止物料通过下水道泄漏。(5)岗位操作工按照公司的规定,定时巡检和记录生产过程数据,并对现场进行巡检。(6)经常检查环保设施,确保完好备用。3.2.3.2.车间应急组织机构和结构车间应急组织机构和结构车间应急组织机构由以下人员组成:车间主任、副主任、 安全环保员、工艺技术员、设备技术员、各班班长。车间主任安全员车间副主任工艺技术员设备技术员甲班班长乙班班长丙班班长丁班班长地磅班长装卸组长3.3.3.3.报警与通讯报警与通讯车间将用于个体防护、医疗救援、通讯装备及器材配备齐全,并确保器材- 5 -始终处于完好状况。应急电话:

6、上级管理部门:质量环安部:504282 生产管理部:504301/504302相关应急救援单位:医务室电话:504233 调度:504306 火警内线:119车间联络人员:XXX:133XXXXXX XXX:138XXXXXXXX:152XXXXXXX XXX:135XXXXXXXXX:131XXXXXXXXXX:134XXXXXX3.4.3.4.应急处理流程应急处理流程4.4.车间环保设施车间环保设施4.1.4.1.可燃气体报警仪可燃气体报警仪XX 有可燃气体报警仪 62 台,其探头具体方位见附表:序号位号 具体位置- 6 -1AI-7010A T-801A/C 罐之间(最南端)2AI-70

7、11A T-801A 南侧(罐压力表左前侧)3AI-7012A D-813 处(D-813 与 D-811A 之间)4AI-7013A T-801A/B 玻璃板液位计之间5AI-7014A T-801B/D 之间(丙烯与液化汽管线分界处)6AI-7015A T-801B 东侧(小凉山入 T-801B 管线旁)7AI-7016A D-815A 西侧(进 XX 时台阶旁)8AI-7017A D-810A 东侧(围墙内)9AI-7018A P-810A 出口管线转弯处左侧(泵房内)10AI-7019A P-801C 南侧11AI-7020A T-801C 南侧(围墙内最南端)12AI-7021A T

8、-801C/D 液位计旁13AI-7022A T-801D 西侧(靠近 U-800 围墙内)14AI-7023A K-01 泵前处(汽液分离器右侧)15AI-7024A 卸车房西侧16AI-7026A P-814B 与 P-815A 之间17AI-7027A P-812A/B 泵间18AI-7028A P-813 泵外侧(靠近入罐的管线处)19AI-7029A T-803B 处(从 P-814 进入醇 XX 的台阶前)20AI-7030A T-803A/B 间管线处(卸车管线拐弯处)21AI-7031A T-803A 与 T-805A 之间22AI-7032A T-802B 与 T-803B

9、之间(靠近围墙)23AI-7033A 靠近 T-803B(T-803A/B 间管线处)24AI-7034A T-802A 与 T-803A 之间(靠近围墙)25AI-7035A T-802B 处(围墙台阶处)26AI-7036A D-816 处27AI-7037A T-802A 处(围墙内台阶处)28AI-7038A P-802A 与 P-803B 之间29AI-7039AP-804AP-805B 之间- 7 -30AI-7040T-801E、F 之间(靠近新球罐东围墙)31AI-7041新球罐东面围墙的阶梯处32AI-7043T-801E、F 之间尾气总管的铁支架旁33AI-7042T-80

10、1E 北面尾气总管的铁支架旁34AI-7044T-801F 南面围墙(阶梯附近)35AI-7045 T-801F 南面围墙交界阶梯附近36AI-7046 D-810C 东南角处37AI-7047T-801A 西南角处,围墙阶梯附近38AI-7048T-801H 东南角围墙边39AI-7049T-801G/H 之间(靠近东面围墙)40AI-7050T-801G/H 之间(靠近西面围墙)41AI-7051T-801G 西北角围墙边42AI-7052T-801G 东北角围墙边43AI-7053P-801E 泵东侧44AI-7060M-2 丙烯卸车臂北侧45AI-7061M-4 丙烯卸车臂北侧46AI

11、-7068T-5204A 东南47AI-7069T-5204B 北侧48AI-7070T-905B 西南49AI-7071T-902C 东南50AI-7072T-5204A、T-905B 中间靠北51AI-7073T-906A 西南52AI-7074T-903A 东南53AI-7075T-903A 西南54AI-7076T-903B 西南55AI-7077T-903A 东北56AI-7078T-903A/B 中间靠北57AI-7079T-903B 西北58AI-7700T-904C 西南59AI-7701T-906B 西南60AI-7702装车丁酯 1 号龙头与精酸龙头中间61AI-7703辛

12、酯龙头与丙烯酸 2 号龙头中间- 8 -62AI-7704M-903B 与 M-903C 装桶机中间靠南4.2.4.2.应急救援器材应急救援器材XX 车间应急救援器材一览表检查情况编号名称单位数量具体位置检查情况检查人日期1空气呼吸器套6操作室外2小金罩只2操作室外3小金罩滤毒罐只6操作室外4有机玻璃防护面罩只2操作室外5一次性防水衣件8操作室外6安全带根2操作室外7浸塑手套副10操作室外8红白带根2操作室外备注:1、应急救援器材只能应急时使用,日常作业中不得乱用。 2、使用器材后,并要写明详细使用情况及日期。4.3.4.3.防火堤与雨水井防火堤与雨水井(1)U-800 原料醇 XX、U-81

13、0 丙烯、液化气 XX 外围均有一圈防火堤,目的是在储罐发生破裂、跑料等事故时,将流出储罐外的液体封闭于防火堤内,避免造成大面积环保污染或火灾蔓延,同时便于收集流出的物料。在防火堤上设有排水阀。U-800 原料醇 XX 防火堤上排水阀位于东南角。U-810 丙烯、液化气 XX 防火堤上有 3 只排水阀,分别位于东南角、东北角和西南角,U-810 防火堤上排水阀出口接水封井,能防止易燃易爆液体进入雨水管网,造成事故蔓延。(2)U-910XX 外围均有一圈防火堤,目的是在储罐发生破裂事故时,将流出储罐外的液体封闭于防火堤内,避免造成大面积环保污染或火灾蔓延,同时便于收集流出的物料。在防火堤内设有雨

14、水阀。U-910 成品 XX 防火堤内雨水阀共有 3 只,分别位于南 XXT-901A 罐东南面 1 个,北 XXT-904A 罐东南面 1 只,- 9 -T-904C 罐东面有 1 只。4.4.4.4.事故应急材料事故应急材料黄沙、水泥泥土若干吨,置于申益建材堆场;编织袋 2000 条存于供应仓库;隔油毡、吸油毡若干。泥土装入包装袋置放在铁桶内,布点在储 XX 附近的雨水井旁边。5.5.现场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现场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5.1.5.1.现场发生化学物质泄漏环保应急处置原则现场发生化学物质泄漏环保应急处置原则(1)一旦发生泄漏、燃烧或爆炸事故,迅速切断源头,确保黄浦江水源不受影响;确保

15、周边居民不受影响。(2)采取“三道关”,控制水污染:第一道关:切断储 XX 的雨水排放口,一旦储 XX 发生泄漏、爆炸事故,将污染源首先堵在储 XX 防火墙内。第二道关:填塞公司总排口,防止污水外流。第三道关:通知高化公司聚氨酯事业部雨水泵房立即停止排水,将污水截止在雨水泵房缓冲池内。(3)对不相容的上层油相进行回收,对下水道内的下层污水用防爆泵转移至废水收集罐或槽车,用焚烧或生化的方法加以处理。(4)大气污染:根据风向、风速,周围居民的分布,划定污染警戒区域,视污染程度,通知当地政府转移下风向群众,严禁明火。并配合当地环境监察人员进行监测布点,掌握污染扩散情况。5.2.5.2.可燃气体可燃气

16、体 PP、LPG 管线泄漏的紧急处理方法管线泄漏的紧急处理方法(1)泄漏发现人员应首先判明泄漏位置,应从上风口走向漏点,以避免人身受到节流制冷灼伤。(2)班长立即报警,通知调度、车间领导,调度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包括生产、设备、安全、保卫等部门人员立即来现场。现场严禁使用非防爆电话。(3)如果是 PP、LPG 一般泄漏,由车间主任负责应急指挥。(4)操作工 A 到现场设立警戒区。并阻止无关人员进入。(5)操作工 B 通知质检部人员,用可燃气体探测仪进行检测,操作工 A 设立的警戒区应该随泄漏时间的推移而相应扩大。- 10 -(6)警戒区域内严禁使用各种非防爆通讯工具对讲机、移动电话等,严禁使用照

17、相机、摄相机。所有无关车辆一律不得进入警戒区。立即停止警戒区内一切火种,切断泄漏区及扩散区内无关用电。(7)安全员组织无关人员向逆风向疏散。(8)操作工 C 立即用蒸汽对泄漏的介质进行稀释,不能用蒸汽直接吹在泄漏部位,以防管线瞬间爆裂。消防车到现场后,用消防水龙对泄漏点进行稀释。(9)关闭泄漏管线所在 XX 防火堤上雨水阀,防止泄漏物料进入雨水管网。(10)班长会同操作工 B 尽一切可能切断泄漏源.a.应尽快关闭上下游阀门或紧急切断阀。若阀门出现冰冻情况,可用蒸汽进行解冻处理。b.不能用阀门切断时,一般可利用设备的专用夹具夹住泄漏点,再用带压堵漏枪打胶可临时消漏。c.带压堵漏时,操作人员应做好

18、防冻保暖措施,防止冻伤。 (11)堵漏完成后,安全员联系进行环境测爆,设备员检查附近管线和罐的安全状况。(12)车间主任组织人员对泄漏管道、设备进行抢修。(13)如果 PP、LPG 管道无法与泄漏源切断,则应按丙烯、液化气储罐泄漏紧急处理方法进行处理。5.3.5.3.丙烯卸车处发生大量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丙烯卸车处发生大量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1)卸车操作工立即停止卸车,尽快关闭卸车设施和槽车上所有阀门,切断卸车设施和槽车的联系。(2)卸车监护人员禁止槽车司机启动车辆,设立警戒区域内禁止警戒区内一切车辆行驶及动火、用电作业,组织现场无关人员向逆风向疏散。(3)卸车人员立即向班长报告险情,班长立即报

19、警,通知调度、车间领导和消防队,调度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包括生产、设备、安全、保卫等部门人员立即来现场。现场严禁使用非防爆电话。(4)卸车人员应立即用蒸汽进行吹扫以达到稀释目的。注意不能用蒸汽直接吹在泄漏部位,防止热胀冷缩使设备或管线瞬间破裂。消防车到现场后,用消防水龙对泄漏点进行稀释。(5)用沙土筑起围堰,堵塞泄漏点附近雨水井口,防止泄漏物料进入雨水管网。- 11 -(6)车间主任根据事故报告立即到现场进行指挥。(7)操作工 A 对泄漏部位可用带压堵漏夹具紧固等堵漏方法。(8)一旦槽车因丙烯或液化气大量泄漏引起火灾时,卸车人员应立即使用灭火器材灭火,同时及时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警。设法控制火势

20、蔓延并用水对罐体进行冷却处理。(9)在火势得控制后,将槽车转移到不危及周围安全的地方待处理。5.4.5.4.原料醇、丙烯酸及酯管线、储罐严重泄漏紧急处理方法原料醇、丙烯酸及酯管线、储罐严重泄漏紧急处理方法(1)泄漏发现人员首先判明泄漏点,然后穿戴好特殊的防护用品,最好从上风接近泄漏点,避免发生人身伤亡之事故。(2)班长立即报警,通知调度、车间领导,调度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包括生产、设备、安全、保卫等部门人员立即来现场。现场严禁使用非防爆电话。由车间主任负责应急指挥。(4)操作工 A 到现场设立警戒区。警戒区域内严禁使用各种非防爆通讯工具对讲机、移动电话等,严禁使用照相机、摄相机。所有无关车辆一律

21、不得进入警戒区。立即停止警戒区内一切火种,切断泄漏区及扩散区内无关用电。组织无关人员向逆风向疏散。(5)班长会同操作工 B 关闭泄漏管线所在 XX 防火堤上雨水阀,用沙土筑起围堰,堵塞泄漏点附近雨水井口,防止泄漏物料进入雨水管网。(6)关闭设备或管线泄漏处上下游阀门,采取安全措施将设备或管线内物料放到其他储罐或专用罐内。(7)设备员准备专用夹具,由操作工 C 对泄漏点进行堵漏。(8)堵漏完成后,车间工艺员协助抢修人员制定应急检修方案,进行抢修,安全员在抢救过程中应配合做好各类防范措施,确保安全。5.5.5.5.丙烯、液化气储罐泄漏紧急处理方法丙烯、液化气储罐泄漏紧急处理方法(1)泄漏发现人员首

22、先从上风口走向漏点,了解现场泄漏情况,判明泄漏部位。 (2)泄漏发现人员立即将险情反映给班长,班长通知调度、车间领导和消防队,调度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包括生产、设备、安全、保卫、医疗等部门人员立即来现场。现场严禁使用非防爆电话。车间主任通知安全员、设备员、工艺员到现场,立即组织抢险。车间主任负责现场应急指挥。(3)安全员或操作工 A 到现场设立警戒区,组织无关人员向逆风向疏散,并- 12 -通知质检部人员用可燃气体探测仪进行检测,警戒区随泄漏时间的推移而相应扩大。(4)警戒区域内严禁使用各种非防爆通讯工具对讲机、移动电话等必须立即关闭,现场严禁使用照相机、摄相机。所有车辆一律不得进入警戒区。立即

23、停止警戒区内一切火种,切断泄漏区及扩散区内无关用电。(5)班长及当班操作工 B 应及时打开泄漏罐及邻罐的消防喷淋及冷却喷淋水,同时操作工 C 打开蒸汽掩护。同时开启倒罐流程将泄漏储罐物料向其它罐倒料。(6)消防车到现场后,用消防水龙对泄漏点进行稀释。(7)关闭泄漏管线所在 XX 防火堤上雨水阀,用沙土筑起围堰,堵塞泄漏点附近雨水井口,防止泄漏物料进入雨水管网。(8)工艺员检查储罐液位、压力、温度等工艺参数,计算出泄漏罐内所储物料重量。(9)车间主任根据泄漏部位的不同,指挥当班人员采取不同的紧急处理措施:a、 泄漏部位位于储罐液面以上时,开启倒罐流程将泄漏储罐物料倒向其它罐。b、 泄漏部位位于储

24、罐液面以下时,可通过专用注水泵将水从罐底注水口注入储罐,以使泄漏介质变为水,然后再采取止漏措施。对于丙烯球罐,可持续注入水抬高液位,通过罐顶的丙烯卸车气相管道将丙烯顶入其他球罐。对于液化气储罐,则应控制罐液位不满罐,并防止假液位。(10)设备员准备好足够的止漏器材,包括专用夹具、堵漏胶等。根据泄漏点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止漏器材进行止漏作业。(11)在采取止漏作业前,做好以下工作:a、 消防控制中心处于上风。b、 消防车选择上风侧上风方向的行驶道路。c、 消防车辆应停靠上风方向水源,并上风方向的道路铺设水带。(12)抢险人员穿戴好防化服及空气呼吸器,在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条件下,进入气体扩散区域实施止漏作业。(13)堵漏完成后,要重视外溢气雾的流向。上风侧上风应设置一定的水雾枪予以控制和向上托起,使雾气有序向下风或侧下风安全开阔地带自然消散。明显的气雾被驱散后。要对低洼处,下水道内继续喷水,在通知质检进行测爆,- 13 -确定安全后,才能解除警报。(14)万一当丙烯液化气储罐泄漏而无法有效疏散下风和侧下风的人员车辆无法断绝下风侧下风火种和停用电器设施,无法控制泄漏气雾的扩散范围时,车间主任应立即汇报公司总经理,集中全公司力量进行处理。(15)公司总经理组织消防、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