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统计分析与控制_第1页
事故统计分析与控制_第2页
事故统计分析与控制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年安全生产回顾与当前事故控制安全环保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统计分析前十年发生的事故,从中查找事故 规律,吸取事故教训,指导当前工作,是本文之目的所在。1.事故总体情况2001年至2010年度共发生工伤事故107起,其中死亡事故9 起,重伤事故4起,轻伤事故82起。工程施工及外来作业人员死亡 事故12起,重伤以下事故未统计。(见表1)表1 各年度事故分布表事故 年度、死亡重伤轻伤合计工程施工 人员死亡200110910020021015160 :2003105602004001212020052212161200631913120070189520080055420090033020101046

2、1合计948296121.1十年来企业内部事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生产能力从年产 35.8万 吨钢电炉炼钢短流程,发展到年产 200万吨铁、300万吨钢、材的长 流程钢铁联合企业;职工从3641人发展到6969人(集团公司本部), 人员数量翻了近一番;然而随着企业安全投入的逐年加大, 生产装备 水平的不断改善,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抓不懈,事故的发生概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如图1所示千人负伤率与百万吨钢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 势。图1千人负伤率与百万吨钢死亡率分布年度职工人数事故人数千人负伤率钢产量(万吨)工亡人数百万吨钢死亡率20013484102.8735.6812.8020023793164.2263.

3、9811.562003404061.4997.6911.0220045645122.13104.870020055878162.72152.9521.3020066065132.14177.8631.682007625191.44192.25002008650850.77188.5002009676630.44214.57002010696960.8620510.48961.9190.88事故分布图年度1.2工亡事故未得到根本控制,十年来生产安全事故所导致的工亡事资料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 删除 谢谢故有 9 起,07-09 年连续三年无工亡, 2010年发生两起,百万吨钢死 亡率十年

4、平均达到 0.88,与 2009 年国家安全生产总局统计数据相比 较,比全行业百万吨钢死亡率保持的 2.1 较低,但比大型国有企业百 万吨钢死亡率 0.5 相比仍有差距。1.3 工程建设及检修作业中的外来施工单位素质良莠不齐,承包单位 自我管理能力差,存在层层分包,以包带管现象,工程管理人员安全 职责不落实, 工程监理部门安全管理职责不到位, 施工过程中违章作 业现象泛滥,恶性事故频发。据不完全统计,十年间发生工程施工、 检修及外来作业人员死亡事故 12 起。1.4 在新的生产系统投入生产的初期,人机处于磨合过程中,事故的 发生会出现一个起伏,影响到事故下降的总趋势。如 05、06 年度, 随

5、着三炼钢系统的投产,事故的发生出现一次上升过程 ,公司及时做 出调整,增加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 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 项制度的建设,通过危险源管理、隐患治理、现场双定管理,通过双 体系的宣贯和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形势逐步好转, 07、 08、09 连 续三年无死亡事故,千人负伤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但是,从今年下 半年两起恶性事故的发生来看, 目前的安全形势预示着新的考验已经 到来,随着以新 1高炉为代表的新系统建成投产,原有的、已经较 为成熟的生产流程、管理体系将要重新组合、重新构建,新环境、新 设备、新工艺、新员工需要重新适应、重新磨合,从以往事故规律来 看,将进入一个事故高风险时期

6、, 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必须提前介入, 加大投入,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关键岗位、典型事故的预防控制 拿出针对性强的、 可靠、可行的预案,加以落实, 以尽可能小的代价, 平稳地进入到下一个安全期。2. 事故原因分布 安全系统工程基本原理认为: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物 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受制于管理的结果。如图所示事故人为原因65.42%管理原因16.82%丿由表3可知,已发生事故中人为原因 70起,占65.42%,部分员工的安全素质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2.1有章不循,违章作业。如皮带无论是运行或是停止,未停电持 牌,任何人不得跨

7、越或攀爬。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发生皮带6起 伤害事故,今年再次8.19许振事故,。2.2操作技能差,安全知识贫乏,盲目蛮干。在作业中,对设备结 构原理不清楚,安全确认不好,盲目作业导致事故。如一炼铁吴 凯事故。2.3作业时精力不集中,疏忽大意,配合操作失误。如高炉炉前泥 炮、开口机的操作,操作人员与炉前作业人员因失误造成的挤腿、 伤臂事故已达5起;轧钢系统吊装轧辊等起重作业时,因上下配 合失误压手事故时有发生。2.4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差,突发情况下不能及时避险或 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李振三炼钢炉前翻车事故,马强煤气中毒 事故,李绪勇高空坠落事故。表3事故原因分布事故原因事故起数百分比

8、人为原因7065.42%管理原因1816.82%设备原因109.35%工艺原因87.48%环境原因10.93%3.事故单位分布(见表2)事故主要分布在钢、铁、材三个分厂,事故发生分别占总数的33%、23%、19%。原因有3.1钢、铁、材三个分厂作为钢铁企业的主要生产系统,本身具有高 风险,一炼钢、小型生产线、普线等传统生产系统装备水平差,本质 安全性不高,事故发生频率较高;新系统建成投产后,新工艺、新设 备处于磨和期,风险加大;决定了钢、铁、材生产系统的事故高风险。3.2新工程投产,因设计或施工原因遗留的隐患未彻底处理就投入试 生产,或是主体设备投用了,辅助设备未安装到位,需要边生产边施 工,

9、交叉作业加大事故风险。如05514棒材货场设计原因导致的王庆 新起重伤害事故;08.12.28焦化煤仓已投用,后要求贴衬砖,在人工进 入清煤时,发生坍塌掩埋事故;09.5.19三炼铁高炉转运站坠落事故, 是由于施工原因,吊装孔盖板隐患所至。3.3生产节奏快,危险因素多,人机磨合阶段事故发生机率高,06年三炼钢、07年二炼铁、08年三炼铁尤其表现明显,05.10.20李振 事故;06.5.16刘太勇事故。3.4大量青工进入岗位,统计显示25岁以下事故人员占总数的73.2%。 新上岗和转岗人员新岗位工作不满 3年的发生事故占总数的70.1 %, 上岗前虽进行了简要的安全培训,但安全素质不是很高,遵

10、章守纪的 自觉性不够,对新工艺、新设备的操作控制不熟练、不清楚,现场作 业协调不够、配合失误、冒险蛮干,也是易发事故的原因之一。06.1.1 滕伟光事故;06.3.25王同新重伤事故。3.5检修事故多,系统检修多单位交叉作业,外来施工单位素质良莠 不齐,安全确认不到位,易发事故。如:07.8.10三炼钢一次除尘风机房检修,煤气泄漏两人中毒;.07.8.13 一炼铁烧结检修煤气泄漏,1 人中毒。表2各单位事故分布情况单位发生事故 起数单位发生事故 起数炼铁厂23起设备科1石横焦化1一炼铁8运输部2二炼铁10销售公司1三炼铁1冶金材料2原料场3行政处1炼钢厂一炼钢19气体公司135起二炼钢12机动

11、处运行 科2三炼钢4力拓公司1轧钢厂19起小型8技术监督处1棒材7其它1咼线1普线3机制公司12起制修8铆焊1铸造3事故单位分布图33%炼铁厂 (炼钢厂 一轧钢厂机制公司 焦化公司 二其它辅助单位 冶金材料 1力拓公司4.事故类型分布(表3)排列前五位的依次为机械伤害、高温灼烫、物体打击、起重伤害、高处坠落4.1机械伤害主要分布在炼铁铁前原料输送系统、炼铁炉前作业、 轧机作业以及检修作业过程中,如炼铁炉前作业,开口机、泥炮机伤 害事故重复发生;炼铁原料系统皮带输送、原料供给伤害事故较多; 轧钢系统机械伤害事故较多。4.2 高温灼烫事故不容忽视,它是冶金企业重点控制的典型事故, 已上升到第二位,

12、主要表现在电炉沸腾、转炉喷溅、转炉穿炉、高炉 穿缸、渣铁爆炸、钢包漏钢、轧材窜钢以及高温水汽伤人。年内发生 了一起转炉穿炉事故和 3高炉穿缸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害,但存 在很大侥幸,4.18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钢水包倾覆 特别重大事故 (死亡 32 人)和 8.19 山东邹平魏桥创业集团铝母分厂发 生铝液外溢爆炸事故,死亡 16 人,59 人受伤(其中重伤 13 人)的 特大事故, 时刻警告任何一个钢铁企业灼烫伤事故不允忽视, 必须抓 紧抓好钢水铁水运输、吊运、冶炼过程的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4.3 物体打击主要分布在轧钢精整、炼钢清渣等物料倒运岗位、在 检修作业过程中也时有发生。4

13、.4 起重伤害事故经重点控制后排位有所下降,主要分布在炼钢、 轧钢、起重班产成品的物流吊运过程中,重复发生事故不允忽视,特 别是炽热金属的吊运,必须重点控制。4.5 高处坠落主要发生在安装检修过程中,多数因冒险进入危险区 域,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栏杆、盖板存在缺陷等因素所导致。4.6 车辆伤害、触电事故不允忽视,虽数量不多,但事故后果严重, 06年三炼钢 1.10滕伟光事故, 10.20李振事故为死亡事故; 机动处变 配电站 08、09 连续两年发生高压系统触电事故。4.7 煤气中毒 ( 氮气窒息 )事故主要发生在工程安装、检修作业过程 中,因煤气中毒所导致的死亡事故, 主要出现在外施工队伍承

14、担的检 修作业中。 对外来施工队伍参加的检修作业不可忽视, 涉煤气作业必 须重点监管。表3事故类型分布事故 类型机械 伤害咼温 灼烫物体 打击起重 伤害高处 坠落车辆 伤害触电 伤害中毒 窒息其他 伤害合计事故 起数32151216126554107机械伤害共发生32起,其中,皮带伤害发生6起事故类别分布图5.事故控制措施针对以上事故分析和当前安全生产形势,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事故控制措施5.1 “以人为本”抓好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整体安全素质5.1.1抓员工安全教育首先要求抓好干部的安全教育,我公司专业管 理干部106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 506人,副科级以上干部200 余人,统计显

15、示:青年工程技术人员发生事故的有8起,如06.1.1滕 伟光事故。 干部的定期安全教育和培训在我公司目前是个盲区, 干部 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技能将影响到周围及所属部门的安全工作, 建立定 期安全培训制度很有必要。5.1.2 针对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操作技能差、违章作业屡禁不止的现 象,一是,要抓好青工的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岗前培训和日常班组安 全教育,包括调岗人员、重新上岗人员也要培训考试,凡达不到要求 者不得上岗。 岗位安全不合格人员下岗安全教育 ,安环处教育室正在 筹建过程中, 10 月底可完成,要用血的教训触动灵魂。二是,抓违 章作业不能手软,严格执行员工违章安全考核管理办法 ,对严重 违章者

16、必须解除劳动合同,年底主要生产单位 淘汰率不少于3%°。5.2 皮带事故控制5.2.1现状:经统计我公司目前使用中的皮带有 200条,总长 29.84km, 是同类企业(永峰钢铁18km左右)的近2倍,仅炼铁厂皮带工就有 388 人, 72.68 的人是近五年来由各单位调剂、分流组成的,今年 由炼铁厂招收了部分家属工;初中以下学历占 32.44 ,女职工占 36.60 , 2040 岁员工占 85.31 。5.2.2 经查皮带岗位主要特点:工作时间 12 小时,岗位劳动强度不是 很高,每人负责 2 3 条皮带,主要是清理卫生,巡视皮带运行状况。 岗位职工反映:作业环境差,粉尘大,噪声

17、高,工作单调乏味,缺少 交流沟通对象。 08 年曾出现员工精神忧郁症爬皮带事件,今年连续 两次发生皮带伤害事故, 8.19 事故许振死亡。5.2.3事故控制措施:5.2.3.1组织系统隐患检查,彻底整改,特别是工程遗留问题要彻 底解决。5.2.3.2安全装置、防护设施齐全,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机头、 机尾设施防护栏杆; 沿皮带双侧设置拉绳开关, 拉绳高度高出皮 带上檐10cm料仓、落料口设置格栅,防人坠入。5.2.3.3采取跑偏自动调整控制,皮带运转设置电视监控,原则上 取消皮带岗位值守人员; 皮带岗位人员不得单人设岗, 巡查作业 必须两人以上共同进行,相互监护。 (皮带岗位目前用工形式值 得

18、探讨,可外出借鉴,通过提高皮带系统的自动控制水平,最终 取缔皮带岗位值守人员,彻底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5.2.3.4 建立专业皮带检修队伍,对皮带输送系统施行日常巡检、 定期检修,实现零故障停机。5.3 高温灼烫事故控制5.3.1 继 8.21 三炼铁高炉发生穿炉事故进入大修期后,一、二炼 铁高炉也存在着穿炉风险, 二炼铁风险更大; 同时由于铁水不足, 大量外购铁水的带来的运输安全问题; 炼钢生产由多加铁水到少 加铁水,且铁水温度较低,冶炼工艺发生变化,都影响到当前冶 炼系统的安全生产,如何力保到 11 月初,三炼铁恢复生产无事 故,是当前安全工作重点控制内容。5.3.2 安全控制对策5.3.

19、2.1对待高炉炉缸烧穿、转炉穿炉,炼铁厂、炼钢厂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排查隐患、准确监控、全力避免、审核预案、 落实责任。5.3.2.2 炼钢厂结合 4.18 一炼钢转炉穿炉事故, 9.13 广富钢厂转炉 穿炉爆炸事故教训,对转炉穿炉的应急处理预案进行补充、完善, 9 月底完成。5.3.2.3 安环处牵头组织 2#高炉穿缸事故控制防范应急小组, 重点要放 在在准确监控、及时预警、正确处置、全力避免A、建立专项责任制,明确人员、组成、责任制、控制措施、检查周 期(每天定时检查),每周召开一次专题会。B、炼铁厂要修订、完善2#高炉穿缸预案预控内容,把防漏水放在第 一位,探讨穿缸后防爆的手

20、段措施,要对测温、防穿、逃生路线方法 等细节进一步完善,安环处督办。5.3.2.4 炼钢厂设专人负责铁水罐的管理, 对铁水罐新包投用、 使用中 的耐材砌筑、 烧烤、倒铁后的检查、 包龄记录, 后期拆除、 耳轴探伤, 均由炼钢厂负责,要有管理制度和详细记录。5.3.2.5 炼钢厂要对冶炼区域积水、 炉体进水、 转炉穿炉漏钢等事故预 案重新审核,补充完善,强化学习和演练,对冶炼安全控制要点进行 高度关注并做到有效控制。5.3.2.6 炼铁厂要对高炉冶炼安全控制点进行高度关注并做到有效控 制:高炉炉底防积水措施;热电偶对整个炉底进行自动、连续测温; 严密监控炉缸、 风口等区域冷却件的水压及进出口水温, 如发生炉缸 穿缸恶性事故时, 必须采取高炉紧急休风、 可靠切断煤气布袋除尘器 进口阀门等防止事故扩大措施后,人员从安全通道撤离。5.3.2.7 铁水罐、 钢水包、 中间包等金属液盛装容器的安全使用检查与 控制要点:使用前必须烘干;每年应对耳轴作一次无损探伤检查,耳 轴磨损超过原轴直径的 10,即应报废;铁水罐、钢水包内的最高 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