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氧化碳气提法尿素工艺学习笔记第一章 概述一、尿素的情况:尿素的化学名称:碳酰二胺,分子式:CO(NH2)2分子量60.056 易溶于水和液氨,熔点132.7是无色或白色的针状结晶,含氮量46.65%,高温高压下生成缩二脲,缩三脲,三聚氰酸,三聚氰胺。生成尿素的反应方程式:2NH3+CO2二CO(NH2)2+H2O吨耗理论值为NH3566kg CO2733kg实际吨耗值为NH3580kg CO2770kg二、生产方法:辽化:CO2汽提全循环法锦西:NH3汽提全循环法三、工厂情况:引进荷兰大陆公司日产1620吨年产48万吨的尿素生产装置,现有设备157台,静设备82台,动设备75台。第二章二氧化
2、碳汽提法尿素工艺一、常用的仪表符号1、第一个字母一般表示参数T:温度 P:压力F:流量L :液面 H :手动 A :分析S:速度 D:密度 V :粘度Z:定位 C:电导 X :信号2、后面的字母A :报警C:控制I :指示 R:记录 X :信号 H :高限L :低限T:变送E:元件 G:视镜 S:开关 Q:累计Y:转换V :阀0:节流小孔例:TRC-207:温度记录控制FI-303 :流量指示ZRC-201 :位置记录控制3、工序号及设备的类型工序号:100号:压缩200号:合成及汽提300:号循环400:号蒸发600号:造粒700号:冷凝解吸900 号:公用工程设备类别:A :基础类指造粒塔
3、C:换热设备D :反应设备E:传质设备F:槽和罐J:泵和压缩机JS:备用泵)V :机械JT:透平L :特殊设备(喷头、喷射器)例:102JT:二氧化碳压缩机(透平)601A :造粒塔201D :合成塔301E:精馏塔401F :蒸发分离器601L :喷头701F:氨水槽902F:蒸汽饱和器二、工艺说明:1、尿素的生成是由CO和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反应而得到的,具体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CQ与氨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甲铵)故称为甲铵生成 反应:2NH(液)+CQ (气)=NHCOONH夜)+119.2KJ/mol第二步:甲铵脱水反应得到尿素:NH QQQNH液)CQ(NH 2)(液)+H2。(
4、液)-15.5KJ/mol2、生产方法:CQ汽提法(1967年荷兰斯达米卡帮公司)反应压力:13.5 MP15MPa有效反应容积:177m;3.3 (实际值);左右(实际值)61 % 62 % (实际值);78 % 83 % (实际值)(1)反应温度:181C 189C ;(3)反应时间:45 60分钟(4)(5)NH3/CQ=2.89(设计值)3.0(6)H 2O/CQ=0.37(设计值)0.5(7)转化率:58 % (设计值)(8)汽提效率:83% (设计值)3、尿液浓度变化:(1)尿素合成后的尿液:34.43 %(2)汽提后的尿液:57.89 %(3)精馏后的尿液:69.313 %闪蒸后
5、的尿液:72%(5)一段蒸发后的尿液:95%(6)二段蒸发后的尿液:99.7 %4、尿素工艺流程方框图:11-| I II>II1-*U 匚 I11III 1.1I1三、流程分解1氨的输送:氨和CO是尿素生产的两大原料,保证供给十分重 要。原料液氨由合成车间供给压力为 2.4MPa(表压),温度9C 40C, 经过FQ-152计量进入液氨预热器101-C,用蒸汽冷凝液加热到25C 40C,氨进入高压氨泵104-J/JS (七柱塞往复泵,由电机经过水力 无级变速器带动,变矩器可以改变泵的转速,使流入反应系统的氨量 可以在36%到110%之间的范围变动),为了避免汽化飞车,液氨的 温度比上述
6、压力下的沸点最少低10C,然后,氨进入加热器102-C, 用0.07MPa蒸汽进一步加热到70C,送入高压喷射泵201-L作为动 力介质,将高压洗涤器203-C出来的甲铵溶液增压,一并送入高压甲 铵冷凝器202-C,氨泵的出口压力16MPa在FL-151流量计显示出需要的读数,为了防止超压,104-J/JS入口、出口泵体都有安全阀附一:氨的压力沸点表压力1.5 MPa1.8 MPa2.0 MPa2.6 MPa汽化温度40 C45 C50 C60 C附二:氨的输送流程见图2 CQ的压缩:原料CQ由合成车间供给,压力10-18KPa,温度 40C,其组成CS98.5% (干基,黑色管线)。经CO间
7、冷器(105-C) 冷却后,温度降为5-40 C,压力为4-12KPa,经分离器101-F分离出水分后,进入压缩机缸体,为防止设备的腐蚀,在CO进入压缩机之前向CO气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空气,所需空气量约为CO气体量的4%。 空气由鼓风机(1O1-J/JS )送入,另可以使用合成车间送来的空气, 其流量由FRC-102控制。CO压缩机是离心式的,由蒸汽透平带动, 转速通过调节蒸汽输入量来实现。 CO压缩共分四段十三级,前两段 同一转轴,装在一个水平剖分式的缸体内,后两段也是一根转轴,装 在筒形缸体内,在这两转轴之间有一个增速器,其增速比为1: 1.94- 为防止压缩机喘振,压缩机组设有防喘振阀,既
8、四回一阀,该阀将四 段出口气体通过缓冲器与一段入口气体相连,以保证压缩机进气量防止喘振,在二段出口管线上还设有放空阀HRC-112,做为压缩机开停机和紧急处理事故时放空所用,由合成车间来的CO2流量由FI-101计量,多余的CO2气体由合成车间的PV-41放空。附:二氧化碳压缩流程简图3合成与汽提:有四台高压设备,高压甲铵冷凝器(202-C),尿素合成塔(201-D),汽提塔(201-C)及高压洗涤器(203-C)3.1高压甲铵冷凝器(202-C)(高16.5m, 2520根列管)作用:将液体的氨和 CO大部分冷凝为甲铵液体。(反应率为:C6 86.5 %, NH75.4 %,由 PRC-20
9、6控制)从CQ压缩机四段出来的高压 CQ气体,14MPa先经过汽提塔(201-C)然后同汽提气一起进入高压甲铵冷凝器(202C),从高压氨 泵来的液氨经过氨的加热器(102-C)加热后送入高压喷射泵201-L , 做为动力介质抽吸203-C来的甲铵液,一起送入202-C。生成的甲铵 液和未冷凝的CO和NH以及随CO气带来的惰气由高压冷凝器底部各 自的管子引出进入尿素合成塔底部。高压甲铵冷凝器是立式管壳式热交换器, 为了监控高压甲铵冷凝 器内的CO与氨冷凝生成甲铵情况,在液体出口管上装有热偶(TI02-8) 记录其出液温度,该点的温度与NH/CQ、H2O/CO有关。其范围一般 为167- 170
10、C,该点温度偏高,一般为系统 NH/CQ偏低或HtO/CO偏 高,正常值为3.03.3。附图:高压甲铵冷凝器3.2尿素合成塔(201-D) (34.5m,内径2.8m瑞士卡萨利U型塔板)作用:是促进甲铵分解生成尿素(180-185 C, 13.5-14.5MPa)。从高压冷凝器202-C出来的气液混合物自下而上通过尿素合成 塔201-D,在合成塔停留时间内,未反应的CQ和NH继续生成甲铵, 放出热量,一部分用来保证甲铵脱水生成尿素的吸热反应进行,多余的热量用于提高合成塔的温度,尿素生成反应的另一个热源是气态 NH3溶解于液相的溶解热,合成塔内的液面必须保持比溢流管口高一 些,以保持液封,防止气
11、体窜入,阻碍液体下流。合成塔的容积需要保证反应混合物有足够的停留时间(45-60分 钟)以达到所要求的转化率。合成塔内被八块筛板(我厂现为10块,99年改造)分成相邻的小室(避免液体返混),每块筛板的开孔数目 是不同的,由下而上逐渐减少(835436孔5mm)在合成塔的出气管线上还设有放空阀HRC-203以便升温及合成塔超压时作放空、卸压用附图:尿素合成塔3.3高压洗涤器(203-C):(高10m防爆段2m中间段1.3m,预热 段5m鼓泡段0.5m,列管526根)作用:是部分洗涤合成塔出气中的NH和CO,然后将洗涤后的浓 甲铵液经高压喷射器201-L返回高压甲铵冷凝器202-C。高压洗涤器是直
12、立浸没式换热器,结构上下共分为3个部分,即 上部是防爆空间,中部为鼓泡段,下部为浸没冷凝段。从201-D合成塔顶部出来的合成气,首先进入高压洗涤器203-C 的上部防爆空间,由此出来以后沿器外管道由洗涤器底部进入浸没冷 凝段,从高压甲铵泵301-J送来的甲铵液由洗涤器顶部进液管进入, 然后气液混合物经环形分布器小孔充分混合后,进入冷却管中,从冷却管上端进入中部鼓泡段,在此,未被吸收的气体分离出来,进入中 心管,经减压阀HRG 202流出,送到中压吸收塔 702-E进一步吸收 NH和CO,最后惰气由PRC-715放空,吸收NH和CO后的浓甲铵液, 一部分从溢流管进入高压喷射器 201-L (由于
13、含有尿素和水,将提高 甲铵液的冷凝温度有利202-C产生低压蒸汽),另一部分则沿中心循 环管返回到器底。附图:高压洗涤器3.4汽提塔(201-C):(咼12m 内径2.49m,列管6m共2600根,液体分布器为550mm共 2597根,每根3个孔0 2.3mm)作用:是在通入CO气的同时,加热合成反应液,促使合成反应液中的甲铵分解并逐出游离 CO和NH,然后将分解后的CO和NH连 同原料气一起返回到高压甲铵冷凝器内。合成反应液由ZRC-201出来进入汽提塔内,经过安装在上花板上 面的液体分布器的分配头上的小孔进入汽提管,并以液膜状态沿管壁 向下流,然后在163173C下从汽提塔底部流出。CO气
14、从汽提塔底 进入,经气体分布器均匀分布到每根管中, 与液体逆流接触产生汽提 作用,所需热量由高压蒸汽饱和器902-F来的高压饱和蒸汽供给。汽 提后的分解气体与CO气一起送入高压冷凝器。(有85%的NH和75% 的CO从反应混合物中汽提出去,同时也有部分水蒸气被蒸发出来)反应物料在汽提塔内的停留时间大约 1分钟,在正常生产中必须 保持汽提塔底部有一定液位,防止高压 CO气体进入低压部分造成超 压,但液位又不能过高,要低于汽提塔分布器上的挡液板,否则会造 成CO气体分布不均,影响汽提效果,液位高度 1米,由LRC-203控 制。附图:r II n ii'4、低压系统从汽提塔出来的液体经液位
15、调节阀LRC-203减压到 0.150.25MPa (表压),由于减压,使汽提液中的一部分甲铵分解,所 需热量由液体本身供给(绝热闪蒸过程),使溶液的温度由173C降 至110C左右,然后气液混合物进入精馏塔 301-E内上部填料中,液 体流经填料层后,由上部填料段出液管的器外进入循环加热器 301-CA/CB,在此溶液被加热到135C,由于加热的作用,甲铵再一 次分解,(301-CB用0.3MPa蒸汽加热,301-CA高调水加热),加热 后的溶液随后进入精馏塔底部的分离空间, 分离出来的气体通过精馏 塔内两部分之间的气窗进入上部填料层与顶部喷淋下来的溶液逆流 相遇,进行充分的传热传质后,剩余
16、气体由塔顶与汽提液减压闪蒸出 来的气体一起进入低压甲铵冷凝器 302-C进一步冷凝吸收,分离出来 的液体由精馏塔底部通过调节阀 LRC-302减压到约0.045MPa进入闪 蒸槽302-F,在闪蒸槽内,由于减压,使甲铵再一次分解,CO2和NH3 以及相当数量的 出0闪蒸出来(绝热闪蒸),分解所需热量由溶液本 身供给,所以溶液温度由135C降到90-95C,闪蒸后的液体流入尿 液槽305-F,闪蒸后的气体进入闪蒸冷凝器 701-C中冷凝吸收其中的 NH3和CO2,吸收下来的液体流到氨水槽 701-F,未被吸收下来的气 体进入一段蒸发冷凝器继续冷凝吸收,闪蒸槽真空由闪蒸槽冷凝器 701-C, 段蒸
17、发冷凝器702-C以及一段蒸发喷射器701-L产生,另 外,在小尿液槽旁有一可以连通的大尿液槽 303-F。缩二脲含量:尿液槽0.5-0.6%, 段蒸发0.7%,二段蒸发0.9%附图:33.-r!?5冷凝吸收:冷凝吸收分为两部分,一为中压冷凝吸收;一为低压冷凝吸收附图:5.1中压冷凝吸收来自高压洗涤器203-C的气体进入中压吸收塔702-E的底部,自 下而上与喷淋下来的吸收液逆流相遇,将气体中的NH3和CO2冷凝吸收下来,放出的热量将吸收液从 40C加热到70C,未被吸收的气 体,主要为H2、02、2、H2O等,由塔顶经压力调节阀 PRC-715放 空,压力一般控制在0.5-0.6MPa,吸收
18、NH3和C0?以后的液体用循 环泵704-J由塔底抽出,经循环冷却器706-C移走热量后分为两路, 一路作为循环液重新进入下段填料以提高喷淋密度,一路经液位调节 阀LRC-704送到低压吸收器302-E作为其吸收液。中压吸收塔的吸 收液由701-J供给,流量由FRC-306、FRC-705控制。老流程中中压 吸收塔的吸收液上段填料层来自 NH3浓度较低的304-J(或702-J),下 段填料层来自NH3浓度较高的701-J。5.2低压冷凝吸收:(302-C高9.7m,内有625跟列管,302-E和 301-F 咼 6.4m)从精流塔301-E出来的气体和来自解析塔701-E的出气(正常生 产时
19、不用),来自水解系统的回流液,来自低压吸收器302-E循环液共同进入低压甲铵冷凝器302-C.气体中的NH3和CO2被并流的混合 物冷凝吸收,吸收后的液体和未被吸收的气体混合物从上部进入位于 低压吸收器下部的液位槽301-F中,在这里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 气体由液位槽与吸收器之间的短管向上进入低压吸收器302-E,分离后的液体部分通过液位槽底部的漏斗循环回低压甲铵冷凝器,另一部分由槽底比漏斗口位置低的出口管进入高压甲铵泵301-J,升压后送入高压洗涤器203-C,进入低压吸收器的气体,自下而上与顶部喷淋 下来的循环液逆流接触,气体中的 CO2、NH3被冷凝吸收,冷凝吸收 后的液体一部分由循环
20、泵302-J加压经循环冷却器303-C冷却后,与 来自中压吸收塔702-E的循环吸收液混合,循环回到低压吸收器的填 料床上,用以增加喷淋密度,增强冷凝吸收效果,另一部分从低压吸 收器底部的漏斗通过液位槽中心管进入液位槽301-F底部漏斗中,依靠重度差循环回到低压甲铵冷凝器 302-C,未被吸收的气体送到尾气 吸收塔303-E底部,向上与顶部喷淋的循环液和来自氨水槽的吸收液(304-J输送)逆流接触,吸收NH3和CO2后的冷凝液由塔底经循环 泵305-J升压后,经循环冷却器304-C冷却后分两路,一路返回尾气 吸收塔底部底部填料段作为吸收液,一路经调节阀LRC-307返回氨水槽,未被吸收下来的气
21、体经塔顶放空进入烟囱702-F。低压冷凝器内吸收的NH3和CO2放出的热量由管侧温度恒定的 低压调温水带走,低压调温水在循环泵901-J、循环冷却器901-C,以及低压甲铵冷凝器之间密闭循环。其水温通过调节阀TRC-304调节进入冷却器的水量和低压调温水流量FI-303进行控制,保持稳定在46-50C左右,以低压甲铵冷凝器中甲铵不结晶为原则。循环回路 中应充满低压调温水,不足部分由高位槽901-F连续补充。6尿液蒸发与造粒从闪蒸槽来的72%尿素溶液进入尿液槽305-F中储存,然后经尿 液泵303-J将尿液送到一段蒸发加热器401-C,用设在管线上的调节 阀FRC-401自动控制尿液流量。一段蒸
22、发加热器是一个直立管壳式加热器,尿液自下而上从管内流过,在壳侧0.3MPa蒸汽的加热作用下,尿液中的水份汽化,在管子的中央出现连续的蒸汽柱,而管子的 内壁上形成一层尿液薄膜,在真空的抽吸下,气液混合物迅速向上流 动,以极高的速度喷到蒸发器上端的分离器401-F,经过安装在其中的百叶窗式分离装置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尿液(95% )由下料管 流入二段蒸发加热器402-C,分离后的气体从顶部出去进入以一段蒸 发冷凝器702-C中冷凝,冷凝后的液体流入氨水槽 701-F,未冷凝的 气体用0.3MPa蒸汽带动的一段蒸发喷射器701-L抽出去705-L4冷凝 至放空。真空度由PRC-701开度控制,从一
23、段蒸发分离器出来的尿 液,经U型管进入二段蒸发加热器402-C,它也是一个直立管壳式换 热器,壳侧用0.8MPa蒸汽加热,蒸发后的蒸汽和尿素在二段蒸发分 离器402-F中分离,分离后浓度约99.7%的尿素熔融液由分离器出来, 经尿素熔融泵401-J送到造粒喷头,分离出来的蒸发蒸汽先进入升压 器702-L,将压力由3.4Kpa升压到12Kpa,与喷射器的0.3MPa动力 蒸汽一起进入二段蒸发第一冷凝器 703-C冷却,冷凝后的液体进入氨 水槽,未冷凝的气体由二段蒸发第二冷凝器705-L3冷却,冷凝后的液体进入氨水槽,未被冷凝气体再由二段蒸发第二喷射器705-L2抽出排入大气。一、二段蒸发出口溶液的温度分别由各自蒸汽供应管线上的调 节阀TRC-403、TRC-404控制。熔融尿液由旋转的造粒喷头均匀地喷 洒在造粒塔601-A的截面上,其流量由LRC-401控制熔融尿素在喷 头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被洒成大小合适的小液滴,自上而下与从塔底自然通风进入的空气相遇,液滴在下降过程中被冷却固化,落到 塔底的尿素颗粒由刮料机601-V送入下料槽和下料漏斗中,并由塔底 皮带传送机602-V输送,经603-V计量。在尿素熔融泵出口管线的LR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培训工作面试课件
- 商混站安全生产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调查方法与技术》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商务文书写作与沟通》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太阳能照明项目施工组织方案范本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府公共关系管理》期末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电气设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
- 美容院客户管理与服务流程设计
- 家长学校综合测试题库与评分标准
- 加油站计量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公安矛盾纠纷化解课件
- 2025年恒丰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
- 看板管理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镍氢电池隔膜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价值报告
- 造林质量管理办法
- 冠心病人饮食健康管理
- 2025年陕西省中考数学试题卷(含答案详解)
- 六年级数学考试技能提升教学措施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手机软件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