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共7页)_第1页
卫计委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共7页)_第2页
卫计委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共7页)_第3页
卫计委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共7页)_第4页
卫计委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共7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卫计委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 7月5日上午,全国健康扶贫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就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发表讲话,透露了诸多针对贫困地区健康扶贫的利好政策。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2015年底,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占到44.1%,患大病重病的240万人,患长期慢性病的960万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因素。 李斌指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

2、贫,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李斌在会上就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出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新农合、大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 一是完善全民医保制度,进一步增强防大病、兜底线能力。继续提高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状况相适应的可持续筹资机制,进一步提高门诊和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基本医保对农村贫困人口要给予更多扶持,建立与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制度的衔接机制,实现“三覆盖、两倾斜、两加大、一窗口”,协同互补,形成保障合力。 “三覆盖”就是新农合、大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三项制度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农村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

3、个人缴费部分按规定由财政给予补贴,新农合新增筹资加大对大病保险的支持力度,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得到基本医疗保障,完善兜底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救助水平,决不让任何一个农村贫困群众因医疗费用问题得不到及时医治。 “两倾斜”就是新农合、大病保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率先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门诊统筹,提高统筹层级和门诊报销水平,切实解决慢性病患者长期门诊治疗费用报销问题。提高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今年要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通过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等措施,切实减轻农村贫困大病患者医疗支出负担。 “两加大”就是加大商业健康保险和临时救

4、助对健康扶贫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健康扶贫相关的保险产品,推动贫困地区政府为农村贫困人口购买补充商业健康保险。对于突发重大疾病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患者,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并积极通过公益慈善组织等发动社会力量救助。 “一窗口”就是定点医疗机构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对接和即时结算,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负医疗费用。同时,要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健康卡,使其具备支撑签约服务、就医一卡通、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远程医疗等功能,方便群众就医结算,增强“获得感”。 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对白血病肾

5、病等9种大病患者集中救治 (二)实施分类救治,帮助贫困人口尽快恢复生产生活能力。数据显示,因病致贫、返贫农村贫困人口中患大病的有240万人,患长期慢性病的有960万人,这些疾病往往导致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对这些贫困人口要实施分类救治,帮助他们走出贫病交加的困境,恢复生产生活能力,使他们自力更生,走出贫困。 一是搞准对象。要在建档立卡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核准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情况,把致贫的病种找出来,一户建立一个档案,这是一项前提和基础性工作,一定要做扎实。 二是措施精准。对贫困大病患者要实行分类救治,能够一次性治愈的,集中力量进行治疗;需要维持治疗的,进行长期治疗;需要长期治疗

6、和健康管理的,由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合实施。还要开展光明工程,为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救治。从今年起,要组织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大病专项救治工作,选择疾病负担较重、诊疗路径清晰、疗效确切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终末期肾病等9种大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做好费用测算,明确联动报销比例,切实减轻贫困大病患者费用负担。 三是务见实效。分类救治工作要实行挂图作战,发动、组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力量,突出重点人群和重点病种,开展重点救治。 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三)大力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本实现看病不出县。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农村贫困人口能够就近

7、得到及时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力争到2020年贫困地区县城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一是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委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整县推进、彻底改善的原则,在贫困地区加强1000所县级医院、2000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配套建设一批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为乡镇卫生院配备急救转运车;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加强400多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和300多个县级疾控中心建设,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治工作。各级政府也要加大投入力度,实现每县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每个乡镇建设1所标准化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卫生室,筑牢卫生计生服务网底。 二

8、是强化人才综合培养。加强医教协同,合理确定本地区医学院校和医学类专业招生计划,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岗计划等方式,为贫困地区培养更多更好的医疗卫生人才。用3-4年时间完成乡村医生轮训,使村医学历全部达到中专水平以上。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专科建设,建立示范基地,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诊治水平,对基层医务人员职称晋升、教育培训、薪酬待遇等给予适当倾斜,激励更多好医生下基层,想方设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三是实施三级医院稳定持续的“组团式”对口帮扶。遴选能力强的三级医院,向贫困地区县级医院派驻1名院长或副院长和至少5名医务人员蹲点帮

9、扶,重点加强前三年县外转出率前5-10个病种的专科建设,重点推广适宜县级医院开展的医疗技术,把支援医院的技术、制度和作风“带着泥土移栽”到受援县医院。同时,推动全国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一对一帮扶,建立稳定的远程医疗服务合作关系。到2020年,使每个贫困县至少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30万人口以上的贫困县至少有一索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使县医院的医疗、教育、科学、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面貌改变,龙头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增加贫困地区医疗服务内生动力 (四)以深化医改为动力,增加贫困地区医疗服务内生动力。 一是加快建设分级诊疗制度。为5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健康保障,必须做到有序就医。要建立

10、贫困地区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坚持基层首诊,组建家庭医生的签约团队,为农村贫困人口优先提供立体化、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要探索建设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医疗联合体,推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提高人、财、物的融合度,变院间转诊为院内转诊,显著提升区域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二是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基金预算管理,实施更加精准的支付政策,结合实施临床路径,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出、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支付方式,提高医保基金效益和贫困人口受益水平。 三是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提升医院管理的科学化

11、、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逐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 将贫困地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摆到更加重要位置 (五)加强贫困地区公共卫生工作,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要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预防保健工作,将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有效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精准事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更加努力消除传染病、地方病危害;要切实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和卫生状况,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 一是加大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度。加强肿瘤随访登记及死因监测,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加强贫困地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登记、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等重点地方病。加大人畜共患病防治力度,基本控制西部农牧区包虫病流行,有效遏制布病流行。 二是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加强贫困地区孕产妇和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加强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保障母婴安全。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三是深入开展贫困地区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城镇创建活动,实施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