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检实验设计_第1页
临检实验设计_第2页
临检实验设计_第3页
临检实验设计_第4页
临检实验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Hb测定一、技术背景测定方法有:HiCN测定法SDS-HB测定法HiN3测定法 AHD575 测定法 CTAB测定法WHO推荐参考方法:HiCN测定法原因:操作简单,反应迅速;所用转化液稳定易保存;可检测除SHb外的所有Hb;HiCN参考品可长期保存,便于质控。二、实验原理血液经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转化液稀释后,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血红蛋白,除SH外,其余血红蛋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Hi与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复合物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HiCN在540nm处有吸收峰,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该处的吸光度,再换算成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或用HiCN参考液进行比色法测定制作

2、标准曲线供查阅。三、器材、试剂选择器材:(1)、采血针、微量吸管、75%乙醇棉球及碘液、乳胶吸头(2)试剂、试管架(3)5ml吸管、吸耳球(4)分光光度计试剂:(1)HiCN转化液(文齐氏液):氰化钾0.050g,高铁氰化钾0.20g,无水磷酸二氢钾0.140g,Triton X-10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0ml,加蒸馏水至1000ml,调节pH值至7.07.4。棕色玻璃瓶试剂避光保存。(2)标准品:100g/l血红蛋白四、标本EDTA-K2抗凝静脉血或毛细血管血五、实验步骤直接定量测定法1、 加转化液:用吸管吸取HiCN转化液5ml加入试管内。2、采血与转化:采集毛细血管或者静脉血20u

3、l,加入转化液中,封闭试管口后颠倒混匀,室温下放置5分钟,使Hb全部转化为HiCN。3、测定吸光度:在分光光度计上,使用540nm波长,以HiCN转化液或蒸馏水为空白调零后,测定标本的吸光度值(A)。4、计算 Hb(g/l)=(A测×100g/l)/A100A测为540nm处测定的标本吸光度,A100为标准品在540nm处测定的吸光度。5、报告方式:XXg/l6、参考区间 成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六、临床意义通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及血细胞比容测定即可确定贫血的存在程度。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

4、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2)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 血管畸形如 法洛四联症、 发绀型 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 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 肾盂积水、多囊肾等。血红蛋白减少见于以下情况:(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 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 造血功

5、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2)病理性减少:A.骨髓 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B.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 巨幼细胞性贫血。C.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异常血红蛋白病、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七、质控1、标本:血红蛋白检测原理是比色法,引起血

6、清浊度增大的因素常致血红蛋白浓度假性增高,如高脂血症、高球蛋白、高白细胞(WBC30×109/L)、HbCO增多及高血小板(Plt700×109/L)等。2、器材及试剂:定期校准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和光程必须准确、灵敏度高、线性好、无杂光,否则会影响结果准确性。选用合格的微量采血管、刻度吸管及比色杯。保证试剂的质量。3、技术操作:消毒、采血、稀释、混匀等应合格。确保HbCO完全转化,可延长转化时间或加大试剂中高铁氰化钾的用量。4、废弃物处理:HiCN转化液中KCN是剧毒品,配制转化液时要按剧毒品管理程序操作。为防止KCN污染环境,比色测定后的废液应妥善处理。八、注意

7、事项1、试剂保存:试剂保存于棕色瓶内,不得使用塑料试剂瓶。可以冷藏保存,但不能冷冻,防止因丢失CN-而导致血红蛋白转化不完全。2、做好安全防护3、分光光度计校正4、消除异常标本的干扰:白细胞过多引起的浑浊,可离心后取上清液比色。球蛋白异常增高引起的浑浊,可改用高氯化钠的转化液后重新测定。九、方法学评价优点:操作简单,反应迅速;所用转化液稳定易保存;可检测除SHb外的所有Hb;HiCN参考品可长期保存,便于质控。缺点:KCN试剂有剧毒;不能测定SHb;对HbCO反应较慢;遇高白细胞和高球蛋白血症的血标本会出现浑浊。 PLT分类计数1、 混悬液滴入计数池后应静置15min ,带血小板完全下沉时才能

8、计数,试验背景分析:1.PLT的产生:骨髓干细胞多功能祖细胞巨核祖细胞幼巨核细胞巨核细胞巨核细胞胞质块脱落血小板;2.PLT的功能:(1)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2)维持毛细血管壁完整性;3.目前监测血小板的的方法有仪器法和手工法,仪器法有逐渐代替手工法的趋势,但仪器法有很多干扰因素,导致结果不可靠,特别是低浓度的血小板,按照复检规则,需用手工法复检出报告。本实验设计采用手工法进行血小板计数;二、实验原理:血液经血小板稀释液稀释后,红细胞被溶解,注入计数池后,在显微镜直接计数(普通光学显微镜计数法和相差显微镜计数法)计数血小板。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血小板。三、器材、试剂选择:1.器材:(1)普

9、通光学显微镜、改良牛鲍计数板、专用血盖片(2)试管、1.0ml刻度吸管、洗耳球、一次性20微升微量吸管、乳胶吸头、一次性采血针、(3)医用棉签、优质卫生纸2.试剂选择:(1)草酸铵稀释液:常用,破换红细胞能力强,血小板形态清晰,血小板常规计数法首选稀释液;(2)复方尿素稀释液:稀释后血小板肿大易辨认,但尿素易分解并且不能完全破坏红细胞;(3)高铁氰化钾稀释液:试剂稳定,易于长期保存,不能完全破坏红细胞;(4)复方碘稀释液:不破坏红细胞,试剂易长菌,干扰计数,此法已被淘汰;五、实验步骤:1.取小试管一支,加入血小板稀释液0.38ml;2.标本采集:严格按照标准采血规程采集患者肘静脉血液(EDTA

10、抗凝管或者直接进行指尖采血;3.稀释血液:用棉球或者卫生纸擦去微量吸管管外的余血,将其插入稀释液底部,缓缓放出血液,在吸取上层稀释液吸洗微量吸管2-3次,轻轻混匀细胞悬夜约1min,室温下静置10min左右;4.充池:轻微振荡试管,将细胞悬液充分混匀,用微量吸管吸取细胞悬液15微升左右,冲入清洁而干燥的计数室内,静置10-15min,袋血小板完全下沉到计数池底面时,于显微镜下进行计数;5.计数:以低倍物镜找到计数板的中央大方格后,改用高倍镜,在大方格内计数4角和中央五个中方格的血小板数。六、数据记录: 五个中方格的血小板数NNNN5N5七、结果计算:血小板计数(/L)5个中方格内计得的血小板数

11、(N)×5×20×10×10610×109/La.5表示无个中方格内的血小板数换算成一个大方格(0.1l)稀释后血液中血小板数;b.表示0.1l血小板数换算成1l稀释后血液中的血小板数;c.表示血小板的稀释倍数d.106表示将微升换算为L的系数七、结果报告:血小板:XXX×109/L参考区间:100-300×109/L8、 临床意义:1. 生理性改变:(1)增多:见于午后、冬季、和高原居民、月经后、妊娠中晚期运动、饱餐后静脉血;(2) 减少:见于早晨、春季、平原居民、月经前、分娩后、休息后、毛细血管血。2.病理性改变:(1)

12、.血小板减少:急性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DIC,脾肿大,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a.20-50×109/L,可有轻度出血或手术出血;b.20×109/L,可有较严重的出血;c.5×109/L,可导致严重出血;(2)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外科手术,脾切除等;a.400×109/L,为血小板增多;b.1000×109/L,常有血栓形成的危险。9、 质量控制:(1)稀释液放室温使用,但应密闭以防灰尘及水分蒸发,最好放冰箱保存为妥;(2)采血时,如果同时做WBC等,应先采血做血小板;(3)悬夜制备,充分混匀,摇动标本2min

13、或200次以上;(4)计数光线不可太强,1h内技术完成,如红细胞不完全溶解,影响血小板计数时,可加大稀释倍数,或另换稀释液。10、 注意事项:(1)检查前,患者应避免服用含有阿司匹林及其他抗血小板药物;(2)所用全部器材必须校准、洁净、干燥;(3)使用符合要求的优质血小板稀释液(优质血小板稀释液应具备以下条件:a.能有效阻止凝血;b.很快将血小板凝固,防止血小板聚集和形态改变;c.溶血要求红细胞破坏完全;d.组成简单,易于保存,不生长细菌;e.血小板稀释液空白计数值应为零;(4)采血时,刺针深度要足够,使血液流畅,避免用力挤压。拭去第一滴血后立即采血采血,以防止血小板聚集和破坏;(5)血液离体

14、后更易发生聚集,所以各操作步骤均应迅速而适度;注意在充池前应充分摇匀;(6)血小板小而轻,在液体中下沉很慢,血小板。红细胞形态观察一、实验原理: 外周血制备血涂片并经瑞士染色后,血中各种细胞由于化学成分和性质的不同以及对染料的亲和作用和吸附作用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染色特点,红细胞红细胞在大小、形态、染色性和结构等方面均与其他细胞存在差异,同时红细胞在病理情况下可出现相应特征性的异常变化,据此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红细胞形态,并识别异常红细胞的形态变化。二、器材与试剂:1、显微镜2、香柏油、二甲苯三、标本:制备良好的瑞士染色血涂片四、实验步骤:1、采静脉血或指端血一定量2、用取出的一滴

15、新鲜血均匀的涂在玻片上,制成血膜涂片3、对血涂片进行瑞士染色4、低倍镜观察:低倍镜下观察血涂片中红细胞染色和分布情况,浏览全片看是否存在异常细胞5、低倍镜下选择细胞染色良好、分布均匀(红细胞紧密排列但不重复)区域,一般选血涂片体位交界处6、油镜观察:在血涂片选定区域滴加香柏油,油镜下仔细观察红细胞形态7、观察完毕后,清洁显微镜镜头和血涂片8、报告方式:描述标本中正常红细胞形态特点和异常红细胞形态变化。异常红细胞形态变化主要包括大小异常、形态异常、血红蛋白含量异常、排列和结构异常等五、参考区间正常成熟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细胞间形态相似,大小均一性好,瑞士染色呈淡红色,中央1/3为生理性淡染区,胞

16、内无异常结构。偶见变形或破碎细胞,分布极为局限六、质量控制1、有合格的血液细胞形态检验人员2、选择细胞分布均匀区域进行镜检3、注意完整规范的检查顺序:应先在低倍镜下检查血涂片,观察细胞分布和染色情况,再用油镜观察血膜体位交界处的细胞形态,同时浏览是否存在其他异常细胞。4、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抗凝剂浓度过高或血标本久置 载玻片上有脂类物质 血涂片制备不当 血涂片干燥过度或固定液中混油水分 染色不当 七、临床意义:1、小红细胞:r<6m,小细胞低色素(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小细胞高色素(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2、大红细胞:r>10m,染多色性或含有嗜碱性点彩,巨幼贫,溶血性

17、贫血,恶性贫血。3、巨红细胞:r>15m,缺乏叶酸几维生素B12巨幼贫。4、红细胞大小不均:直径相差一倍以上,严重的增生性贫血,巨幼贫最为明显5、正色素性红细胞:淡红色圆盘状,中央有生理性淡染区。正常人、急性失血、再障、白血病。6、高色素性红细胞:巨幼贫7、低色素性细胞: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8、多色性红细胞: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9、血细胞内结构异常: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见于部分金属中毒;豪焦小体见于巨幼性贫血、红白血病等八、注意事项1、标本制备:在制片过程的人为因素可造成红细胞形态变化,如涂片不当,玻片不符合要求,抗凝剂浓度过高,长时间放置血液,涂片干燥过慢,染色液浓度、染色时

18、间不当。2、选择观察区域:应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的分布和染色情况,选择红细胞紧密排列但不重复的区域进行形态观察。3、浏览全片:异常细胞和成分常集中在血涂片的边缘,容易漏检,因此要浏览全片注意观察有无其他异常细胞九、方法学评价1、显微镜分析法:采用人工显微镜法血涂片染色观察,是仪器法校准的参考方法和检测的复核方法2、计算机图像分析:建立统计模型,以正常红细胞形态为参比、作出分析,可用于与红细胞形态变化疾病的辅助诊断。3、血液分析仪法:提供红细胞数量及其他相关参数,对异常结果报警,但不能提供确切信息,需用镜检血涂片核实。WBC形态观察和分类计数一、 技术背景临床上用于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有显微镜

19、法和血液分析仪法两种,(1) 血液分析仪法 优点: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重复性好,易于标准化,有异常结果报警提示,报告形式多样,可与全自动推片机链接 缺点:用于筛检不能取代显微镜白细胞分类计数法,确认白细胞的病理改变必须做显微镜复查(2) 显微镜计数法 优点: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简单,费用低廉,能够准确的根据细胞的染色及其大小、核质的特点等形态学综合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细胞形态、染色有无明显异常 缺点:操作费时,准确性和重复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对细胞的识别能力,不适用于大量健康人群筛检 二、 实验原理将血液制备成细胞分布均匀的血涂片经Wright染色后在油镜下观察,根据白细胞形态学特点与染色

20、差异进行分类计数,通常分类计数100-200个白细胞,得到白细胞的相对比值或所占百分率,根据白细胞计数结果,算出每升中各种白细胞的绝对值。(绝对值=白细胞计数值×该种白细胞计数的百分率)三、 器材试剂选择(1) 普通光学显微镜、白细胞分类计数器(2)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所用器材(3) 香柏油、擦镜纸(30%无水乙醇、70%乙醚混合液或二甲苯)四、 标本EDTA盐抗凝静脉血或末梢血五、 试验步骤(1) 血涂片的制备及瑞氏染色或瑞-吉复合染色:具体操作见第一章实验五。(2) 先在低倍镜下浏览全片,了解染色好坏和细胞分布情况,观察有无异常细胞。(3) 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着色良好的区域,一般在

21、体尾交界处,滴加香柏油一滴,转油镜(×100倍物镜)下进行分类计数。分类计数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例如“弓”字形进行,避免重复计数或人为主观地选择视野。(4)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同时也要观察红细胞有无大小、形态、染色和有无异常结构的变化,观察血小板形态和分布有无异常,同时还应注意有无异常细胞或寄生虫(如疟原虫等)。(5) 结合白细胞技术结果,可间接计算出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数量即各种白细胞的绝对值。(6) 结果报告 直接报告各类白细胞所占的比值或百分率,用X.XX或X%表示。 通过计算报告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用X.XX×109/L表示。计算方法:各类白细胞绝对值=每种白细胞所占

22、百分率×白细胞总数计数 幼稚或异常白细胞:如发现幼稚或异常白细胞,应进行分类报告,并包括在白细胞分类比值或百分率中。 有核红细胞:血涂片中如见到有核红细胞,要逐个计数,但不列入白细胞分类计数总数之内,报告方式为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的同时见到的有核红细胞数。 红细胞、血小板的形态:如有异常改变应在结果中描述。 发现其他异常如见到寄生虫均应在报告中描述。 八、血涂片中各种正常白细胞形态中性粒细胞(Sg5070% St 05%):形态圆形,直径1013um,核为深紫红色,染色质紧密成块状,分为杆状核和分叶核,以23叶者多,胞浆内含有紫红色细小颗粒,胞浆呈淡红色。 嗜酸性粒细胞 ( 0.5

23、5% ):形态圆形,直径1015m,核为2叶,呈眼镜状,深紫色,胞浆淡红色,充满粗大、均匀而圆的鲜红色颗粒 。嗜碱性粒细胞:(01%):核呈深紫色或不明显,分23叶,多不明显,胞浆呈紫红色,有大小不均的紫黑色颗粒 。淋巴细胞:(2040%):大淋巴细胞直径:1018m,小淋巴细胞69m,胞核圆形、椭圆形,深紫色,染色质粗密成块,胞浆:大淋巴细胞呈蔚蓝色,有少量颗粒,小淋巴细胞呈深蓝色,一般无颗粒。 异型淋巴细胞:正常人异型淋巴细胞在0.5%以下,常见有三型。 型(空泡型)最多见,胞体大,圆形,核呈圆形、肾形、椭圆形,胞浆丰富,深蓝色,含有空泡,或多数小空泡而呈泡沫状。型(不规则型)胞体大,似单

24、核细胞,外形不规则,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浆丰富,浅蓝色、蓝色,有透明或边缘着色深,无空泡,有少量嗜苯胺蓝颗粒。 型(幼稚型)胞体大,核圆形、椭圆形,染色质呈细致网点状,12核仁,胞浆深蓝色,有时见少量空泡。 单核细胞:(310% ):胞体大,直径1420m,胞核不规则,呈肾形、S形、马蹄形,淡紫红色,排列较疏松呈网状,胞浆较多,淡灰色,含较多的细小紫红色颗粒 。九、参考范围: 见表ll1。 表111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细胞类别 成人中性粒细胞杆状核 0.01-0.05(1%-5%)分叶核 0.50-0.70(5070)嗜酸性粒细胞 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 0-0.01

25、(01)淋巴细胞 0.20-0.40(20%40%)单核细胞 0.03-0.10 (310)十、 临床意义白细胞是周围血的有核细胞,其数量显著少于红细胞,占0.1%0.2%。根据其形态特征可以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其中粒细胞还可以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的检查对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通常白细胞计数波动在30%以下,在临床诊断上无意义,只有通过定时和反复观察才有意义。 白细胞总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年龄:成人的白细胞总数为(410)×109,新生儿为(1520)×109,6月2岁为(1120)×109, 2、日间变化;午后高

26、于清晨:一日之内最高和最低可相差一倍。 3、安静松弛时稍低,活动和进餐后稍高, 4、运动、疼痛、和情绪的影响。 5、妊娠和分娩常常升高,尤其是最后一个月。如果检查出有以下改变的就有明显的病理意义。1、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等细胞。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白血病、急性中毒、急性溶血。2、核右移:正常人周围血中的中性粒细胞核以2-3分叶为主,若5分叶核以上超过3%时叫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为造血功能衰退的表现。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其他恶性贫血。3、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 a. 急性感染:白细胞增高的程度与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性及机体的反应性有关。 b

27、. 急性中毒:如急性化学药物中毒,白细胞升高,可达20×109/L以上,以中性分叶核为主。 c. 急性大出血:白细胞升高程度与机体的应激状态,出血造成的一过性缺氧有关。 d. 严重组织损伤:较大手术后12-36小时,白细胞常在10×109/L以上。 e. 白血病或恶性肿瘤:如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其他肿瘤等。4、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 a. 某些感染:如某些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和原虫感染(如疟原虫感染)。 b. 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c.慢性理化损伤:长期化疗和放疗的病人,骨髓造血功能会明显受到抑制而导致白细胞减少。 d.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

28、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自身免疫性抗核抗体导致白细胞减少。 e.脾功能亢进。5、 淋巴细胞增多 a. 某些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 b. 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的恢复期。 c. 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白血病。6.淋巴细胞减少:如接触放射线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会导致淋巴细胞减少。7、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生理变化,劳动、寒冷、精神刺激等使嗜酸性粒细胞降低,白天低,夜晚高,上午波动较大,下午比较恒定。 其病理变化为: a、增多:如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传染病、皮肤病、某些恶性肿瘤、某些血液病; b、减少: 如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传染病早期。8、嗜碱性粒细胞记数的临

29、床意义: a.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也可增多),嗜碱粒细胞白血病(少见),某些转移癌及骨髓纤维化。 b.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的意义不大。九、 质量控制白细胞总数与分类白细胞数量的关系白细胞总数()应分类白细胞总数量(个)315100(1张血涂片)>15200(1张血涂片)<350100(2张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的要求与评价项目要求评价血涂片制备血膜为楔形,表面光滑,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细胞分布均匀血膜过厚,则细胞重叠,细胞缩小血膜太薄,白细胞多集中于边缘血膜,在载玻片的两侧如不留余地,则影响某些异常细胞的观察血涂片染色细胞色彩鲜明,能体现出各种细胞特

30、有色彩和特点,胞核结构和胞质颗粒清楚染色偏碱或偏酸,均可使细胞形态或染色反应异常观察部位血涂片头部至尾部的¾区域,该区域细胞分布比较均匀,分类计数时最好选择体尾交界处白细胞在血涂片中分布:体积较小的淋巴细胞在头,体部分较多体积较大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尾部和两侧分布较多异常大的细胞常出现在血涂片尾部观察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弓”字形或“城垛式”进行分类计数,有规律得移动视野,逐个分类计数白细胞切忌操作者任意取舍随机视野内的白细胞,以免重复计数或漏计,减少由于细胞分布不均所造成的误差十、 注意事项 1选择体、尾交界处进行分类计数。 2分类时要有秩序地、循一定方向顺序地连续进行,既不重复

31、亦不遗漏,避免主观选择视野。 3白细胞总数在(3.015.0)×109/L之间者,分类计数100个细胞。总数在15.0×109/L以上时,应计数200个白细胞,而总数低于3.0×109/L时,则应选用2张血涂片计数50100个白细胞。4分类中如见血涂片上有幼红细胞,应逐个计数但不计入100个白细胞内,以分类100个白细胞过程中见到幼红细胞个数来报告,并应注明其所属阶段。分类中还应注意观察成熟红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染色及其分布情况,注意有无寄生虫(如疟原虫)及其它异常所见5白细胞形态变化较大,应经常由高年资检验人员进行核实,以减少误差。6禁止在计数池内或涂片下用高倍

32、镜作白细胞分类。白细胞计数1、 技术背景显微镜计数法:不需特殊仪器,设备简单,费用低廉,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在严格规范条件下,可用于校准血液分析仪及其计数结果异常的复查。2、 标本标本种类:EDTA盐抗凝静脉血或末梢血容器要求:清洁干燥、无菌标本处理:采集后尽快送检,如不能及时送检,一般需置于2-6冰箱内保存。3、 检测原理血液用白细胞稀释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成熟红细胞,混匀后充入改良牛鲍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白细胞数,通过换算可得到单位体积即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4、 器材及试剂器材:光学显微镜、改良牛鲍计数板及专用血盖片试管、1ml刻度吸管、吸耳球、一次性20ul微量吸

33、管、乳胶吸头、一次性采血针医院棉签及碘酒、75%乙醇酒精试剂:白细胞稀释液(冰乙酸2ml、嗜碱性染料10g/l 3滴、蒸馏水加至100ml。 冰乙酸可溶解破坏红细胞,嗜碱性染料可使白细胞核略微着色,易于辨认,并区别与红细胞稀释液。试剂配置后混匀过滤,密封室温保存。五、操作步骤1、加稀释液用吸管吸取白细胞稀释液0.38ml于小试管中。2、吸取血液用微量吸管吸取新鲜全血或末梢血20ul,擦去管尖外部余血。将吸管插入小试管中白细胞稀释液的底部,轻轻放出血液,并吸取上层白细胞稀释液清洗吸管2-3次。3、混匀将试管中血液与稀释液混匀,待细胞悬液完全变为棕褐色。4、充池再次将小试管中的细胞悬液混匀。用微量

34、吸管吸取细胞悬液15ul左右,充入改良Neubauer计数板的计数池中,室温静置2-3min,待白细胞完全下沉。5、计数在低倍镜下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总数,对压线细胞按“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6、计算 白细胞数(/L)=(N/4)×10×20×106=(N/20)×109N: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4为每个大方格(即0.1ul)内白细胞平均数;10为将容积为0.1ul(1个大方格)白细胞数换算成1.0ul细胞悬液内白细胞数的系数;20为血液稀释倍数;106为由1ul换算成1l的系数。7、 结果报告:WBC:XX×109/L8、 参考范围: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 6月-2岁(11-12)×109/L。六、质量保证1、 计数误差(1)、技术误差:可以通过试剂的标准化,仪器的校准,规范熟练的操作等避免或消除技术误差。标本:要尽快测定 ,从标本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