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教案11优秀教案_第1页
《指南录后序》教案11优秀教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指南录后序教案11(优秀教案)设计理念 本案更侧重于从审美的角度对作品的语言、情感、 价值进行研究思考。 A 案的语言品味、情感体验这些教 学环节仍然是本案的重点,但可以在A 案的基础上作适当拓展;诵读的方法仍然是本案的重要学习方法,而且 需要进一步加强。如果说 A 案侧重于对文本情感的体味, 那么本案则是在情感体味的基础上对作品以及人物的价 值作出思考判断,激情澎湃后多些理性的研判,这是本 案的目标之一。其次,本案注意对文章的结构进行理性 研习, A 案侧重于内容概括而本案则增加对行文思路的 分析,从文章学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获得审美愉悦。 第三,文天祥的作品学生接触不多,因此本案也力图在

2、研习文本的基础上做些课外拓展,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多 的了解文天祥的人品和文品,尽可能全面了解文天祥。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与材料搜集整理。( 一) 要求学生课前做好文言积累、疏通文本等准备 工作。实词积累、句式归类、重点句子翻译等,课前可 以提出更具体一点的要求,例如 A 案第二环节的第一项( 二) 搜集关于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的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为课堂交流和进一步学习作准 备。二、交流预习成果。( 一)搜集材料方面的交流。这个交流应该让学生自 由地说,可以小组交流,可以班级交流。要求学生交流 之前归纳整理,并列出纲目,以培养学生分类整理材料、 提取要点的能力。( 二) 文言积累方

3、面的交流。 1教师要有重点地提出 一些文本中的虚实词、含特殊句式的句子、重要的句段 理解翻译等,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2学生提出预习中难以解决的文言积累方面的问题,集体讨论 解决。( 三) 内容复述,段意概括。这是为了从整体上把握 文本内容,也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手段之一,可以从 中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及时处理, 同时也 为下面研习作必要的准备。三、感受作品的情感美。建议以 A 案第三、四两环节为基础适当作些补充,如:第 5节 22 个“死”字的表情作用,朗读时应当和18个排比句结合起来揣摩读法;第 7 节文天祥对死“义” 的理解,他的选择体现了什么。四、赏析作品的结构美。

4、( 一)过去教材选人此文时把第 7 节删去了,请你联 系全文说说看删去了第 7 节以后对整篇作品的影响。 明确 通过这一问题的研习可以带动学生对整篇作 品布局的分析,进一步理解作品的行文思路,理解作品 结构的巧妙与逻辑上的严谨。首先要对第 7 节的内容作必要的解读。作者主要是 通过议论表明自己的心志,“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 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 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表明了自己历经九死一生 存活下来的目的,那就是把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地献给 国家的复兴大业,那时也就死而无憾了。其次从行文结构方面可以作这些方面的分析:1删了第 7 节以后第 6 节“悲予志焉”的

5、“志”没有了理论与 思想的支撑,也缺少必要的概括。 2从全文来看,文章 是循着叙事抒情一议论这样的思路行文的,环环相扣, 互为因果。 1 4 节侧重于叙事,是写文天祥的具体行动, 第 5 节则是在叙事基础上的抒情,二十多个“死”字, 十多个排比句,写得惊心动魄,激情喷溅,气势如虹, 从全文来看,如果没有了第 7 节气势宏大的议论,文章 突然收束,则有文气中断之憾,整篇文章气韵上失去和 谐,结构上失去均衡。 3联系全文看,文天祥为什么会有“隐忍以行”的选择,历尽险难逃出死地的目的又是 什么,这一节正是其真实思想的表达,是支配他行动的 灵魂所在,没有了这一节,文天祥的行动也就失去了思 想基础。 4

6、从表现人物精神方面来看,这一节揭示了人 物真实的内心世界,表达了文天祥强烈的死义精神,这 正是文章境界的一次升华。( 二) 作品行文上变化多姿,文势得尽曲折之妙,请 你从选材的角度和情感起伏的角度作些分析。 明确 本题可以从具体而微的角度,也可从整体布 局的角度来感受作品选材、结构方面的美,可以让学生 在赏析活动中领悟为文的要义,但有一定难度,需要教 师点拨与参与。例如:作者在哪些方面叙事比较详细, 哪些方面比较简略,为什么这样处理?长淮跋涉,海路奔波,时间长内容多,作者为什么从略处理?(可参考 A 案第五环节 )再如:第 2 节和第 4 节事情形势不断变化,人 物情绪也不断波动,文势也随之变

7、化,叙事的语言也出 现变化,要仔细体会这种变化形成的曲折之妙。五、探讨作品的价值美。( 一) 文天祥这位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在 今天有什么时代意义 ? 明确 建议先总结文天祥的高尚情操,要求能够分 条概括,再联系时代现实阐述其价值所在。必要时先让 学生动手写,然后再交流。( 二) 阅读下面几段材料,请你分析文天祥的精神追 求,并能够联系背景和当今现实,谈谈你的感受。材料一 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骤雨东南来,消 长不终日。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山深人不知,塞 马谁得失。挑灯看古史,感泪纵横发。幸生圣明时,渔 樵以自适。 (1271 年被排挤闲居故乡文山所作 山中感兴 之二)材料二其天

8、性澹如也,于宦情亦然。自以为起身白 屋,邂逅早达,欲俟四十三岁,即请老致仕,如钱若水 故事。使国家无虞,明良在上,退为潜夫,自求其志, 不知老之将至矣。 ( 后期自撰的纪年录 )材料三 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 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 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而死。其赞日:孔日成仁,孟 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刑前写在衣带上的赞 ) 明确 以上材料是文天祥在不同背景下个人心迹的 表露,前两则材料流露出他个人的价值取向,但是在民 族危亡和生死选择的关键时刻却又发生根本性变化。联 系文本,联系

9、历史和现实,学生会思考出很多价值层面 的东西,因此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充分讨论,也可以写成短文的形式交流。( 三)关于文天祥忠君与爱国问题的讨论。 材料一海丰县方饭亭联: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 外更无人。材料二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谬。 材料三南宋灭亡,文天祥被捕,元宰相以德祜嗣君 已在元军处为理由劝诱文天祥,并指责他:“弃嗣君, 别立二王,如何是忠君 ?”文天祥则回击说: “德祜吾君 也, 不幸而失国。 当此之时, 社稷为重, 君为轻 吾别 立君,为宗庙社稷计,所以为忠臣也。”材料四他 (文天祥 )爱的是封建主义的赵宋王朝,他 的坚强的民族气节与“主辱臣死”的封建道德是分不开 的。例如他的兄弟文璧以惠州降元,做了元朝官吏,他 在写给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