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海陆变迁【教学设计】_第1页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海陆变迁【教学设计】_第2页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海陆变迁【教学设计】_第3页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海陆变迁【教学设计】_第4页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海陆变迁【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钟山区第六届初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活动教学设计课题: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授课年级:七年级参评教师:花登立赛课学校:钟山区大河镇大河中学联系电话课题名称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2)在等高线地形图可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地貌部位。(3)初步学会从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2、过程与方法(1)初步尝试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及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2)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体验从图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认知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

2、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2)运用等高线地形图知识和原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感悟地理科学的运用价值。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2、 难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教学方法讲解、小组合作、提问教学、图片模型演示、归纳总结、练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高线地形(模型)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法学与法指导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使地形图模型的绘制过程形象、直观,把各种地形的实际形状与地形图紧密相联系,便于七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主要环节(时间)教师(讲解、提问、演

3、示等)活动学生活动1、 新课导入(0-3min)同学们都知道,地球的表面并不平坦,而是起伏不定、崎岖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又是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准确地表示在平面的地图上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将要探讨的问题:(板书)学看地形图【板书】倾听、讨论、选择2、 新课展示复习海拔与相对高度高度(4-7min)展示地面高度的计算示意图(板书)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提问如图: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教师强调:计算地面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它们的高度单位都是米)提问从乙地看甲地的高度是多少?说明甲地相对于乙地的垂直距离为1000米,这是甲地相对于乙地

4、的相对高度。课件演示 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地面高度的计算 相对高度:地面上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让学生思考: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但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却说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米高。你能解释这究竟是为什么吗?)过渡虽然海拔和相当高度指的都是垂直距离,然我国海拔的起算点是黄海平均海平面,故各地的海拔是可以比较的,所以我们通常用海拔来表示地形的高度,并绘制成等高线。接下来我们一起观察“地形鸟瞰”,思考:这种鸟瞰图表现地形有何优势?有什么不足?(虽直观,但不准确前景比例大,后景比例小,山体背面看不清楚,无法表示地面海拔高度大小)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等高线地形图,了

5、解等高线的绘制,之后一起动动手制作泡沫等高线模型回忆、思考、讨论(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后回答)动动手(8-16min)1.制作泡沫等高线模型(1)实验器材:厚度为1厘米泡沫垫子、美工刀、剪刀、记号笔、大卡(或大张白纸)、直尺、长牙签(课前分组准备好)(2)实验步骤:先用剪刀将泡沫剪切成所需大小若干块,然后将上小下大的次序把泡沫合并在一起,用美工刀切割出山的主体(可参照老师的示范模型),分别用两根长牙签从山体模型的两个山峰顶部穿孔至底部,进一步用小刀塑造出一个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山体部位。以桌面为“海平面”,用直尺垂直于桌面量出山体模型的“海拔高度”,由于原本泡沫垫子厚度均为1厘米,

6、不需要绘制与切割便出现山体模型的等高线,而且等高距相同。用记号笔在每一层泡沫垫子上标记号出等高线的数值,这样等高线山体模型就制造完成。将制造好的山体模型分层摆在白纸(或大卡)上,从最底部开始,沿泡沫的切割线(即等高线)进行等高线绘制,绘制完后注意将泡沫上的两个孔在白纸的相应位置描两个点,将其取走,再对其上一层进行绘制,绘制时注意泡沫上的两个孔与白纸上的两点对齐,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等高线绘制完成。(绘制要点:绘制每层等高线时,必须将用两根牙签所穿的两孔在白纸上对齐)分别将所准备的教具(五种地貌部位)发放给小组,每个小组根据相应地貌部位完成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充分发挥动手能力成果展示(17-24m

7、in)观察、思考对比各自特点七嘴八舌(25-32min)那通过同学们的动手你能总结什么是等高线?等高线有什么特征?(flash展示等高线)总结概括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在连接而成封闭的曲线。(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等深线)等高线的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等。(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3)等高线均为封闭的曲线(大图中看不到等高线闭合,中断在边框上)(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相交、重叠出现中陡崖)(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提问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坡度陡的一面,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一面,等高线稀疏。等

8、高线(等深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等高线(等深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观察、分析、总结等高线的基本特点;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等高线图片,探究等高线特征我判断(各种地貌部位)(32-38min) 课件演示展示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盆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利用地形模型和各等高线地形图的对比,让学生更易理解。讲解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可以绘制成的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讨论、回答、思考、比较、总结得出结论3、 练一练(39-41min)好,学了知识和方法,到了检测同学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我们来做一做:1、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知识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2.读“某地等高线(米)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 山峰A的海拔高度应为米以上。(2) 有C、D两条登山线路,从处爬山比较容易,原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