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_第2页
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_第3页
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_第4页
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腰肌劳损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 T001.1-94)。(1)好发于有重体力劳动史的中老年者、急性腰部扭伤后未能及时合理治疗者及久居潮湿阴冷之地者。有长期腰痛史。(2)一侧或两侧腰骶臀部酸痛不适,疼痛可牵及股内外侧及膝部,腰腿痛往往因久站、久坐、久卧后加重,腰部适度活动后缓解;过度劳累后加重,适当休息后减轻;或阴雨寒湿天气加重,晴暖干燥气候减轻。急性发作者,可有剧痛和腰部活动障碍。(3)一侧或两侧竖脊肌、臀中肌、臀大肌紧张,棘间韧带、竖脊肌、第3腰椎横突、髂腰韧带(髂腰角)、臀中肌与臀大肌前缘交界处等部位有较

2、为固定的压痛点,或局部可触及条束样压痛点或疼痛激发点。(4)腰部活动不同程度受限,可出现脊柱侧凸。部分患者腰部皮肤可增厚,皮下组织与深筋膜紧密粘连而出现橘皮样改变。(5)病史较长者或腰部剧痛者,需摄腰椎正侧位X 线摄片,以排除骨性改变。必要时,加摄腰椎双斜位X 线摄片。腰椎X 线摄片可无异常发现或呈不同程度退变。部分病史较长患者因腰椎退变加重,而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与不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需做CT或MRI检查。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房宏林,杜光勇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腰骶部有劳损史,或暴力损伤史。(2)自觉腰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3)骶骨或髂骨背

3、部骶棘肌附着点处有疼痛和压痛点。(4)X线检查可见脊柱生理弧度的改变,或见第5 腰椎骶化或第1 骶椎腰化。(二)病类诊断1.急性发作期:腰痛急性发作者,伴有剧痛和腰部活动障碍。2.慢性缓解期:自觉腰部酸痛不适,反复发作;腰部活动不同程度受限。(三)证候诊断1.寒湿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2.湿热证:痛而有热感,炎热或阴雨天气疼痛加重,活动后减轻,尿赤。舌苔黄腻,脉濡数。3.瘀血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轻则俯仰不便,重则因痛剧不能转侧,拒按。舌质紫暗,脉弦。4.肾虚证:腰部酸痛乏力,喜按喜揉,足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

4、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心烦失眠,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二、治疗方法根据腰肌劳损疾病特点及病情发展规律,将该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采用分期治疗原则进行综合治疗。根据病情需要,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一)手法治疗1.急性发作期:此期可采用松解类手法,在痛点周围按揉12 分钟,以酸胀为度;但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手法后反应。然后可在环跳、委中、承山等穴强刺激,以患者可忍受为度。2.慢性缓解期(1)松解手法:主要采用扌衮法、拇指弹拨法和擦法,关键刺激部位为腰椎棘突旁、横突外缘、髂嵴上缘、髂腰三角等竖脊肌附着区域,臀中肌、臀大肌、梨状肌、阔

5、筋膜张肌、下肢足少阳胆经路线、足太阳膀胱经路线。(2)调整手法:可根据X 片腰椎及骨盆位置改变,有针对性施行骨盆矫正法,结合腰椎微调手法和改良斜扳法。(3)辨证施治:寒湿证,腰骶部松解手法刺激可适度加强,操作时间延长,加横擦肾俞、命门、八髎;湿热证,配合点按阴陵泉、足三里、丰隆等穴;血瘀证,加强腰部及下肢部松解手法;肾虚证,慎用大幅度的腰椎扳法,配合点按肾俞、太溪等穴。(二)功能训练1.急性发作期:在疼痛症状初步消退后,宜尽早开始卧位腰背肌训练。可选作挺腰训练,训练时臀部不离开床面,维持35秒,还原,重复515次,避免腰椎过屈或过伸的动作,以不加重腰部疼痛为度,每日23次。2.慢性缓解期:在此

6、期间,功能训练分为腰背肌训练法、腹肌训练法、腰腹肌协同训练法,增强肌力同时以求脊柱前后肌力平衡,具体应根据腰椎曲度大小及腰背肌、腹肌肌力比值大小而有所偏重。(1)腰背肌训练:“桥式”和“飞燕式”训练为主,动作到位后维持510秒,20次/组,23组/日。(2)腹肌训练:“仰卧抬腿”训练为主,动作到位后维持510秒,20次/组,23组/日。(3)腹肌协同训练法:“卧虎扑食势”、“青龙探爪势”、“打躬势”等,1020次/组,23组/日。(三)物理因子治疗1.急性发作期(1)短波或微波:并置法于痛区,无热量或微热量,每次810 分钟。(2)干扰电治疗:采用中频电治疗仪,交叉并置安放两对电极贴片,强度感

7、觉阈,20分钟。2.慢性缓解期(1)磁振热:采用磁振热治疗仪,并置安放两对极板,强度及温度为患者耐受,20分钟。(2)短波或微波:并置法于痛区,温热量,20分钟。(3)干扰电治疗:采用中频电治疗仪,交叉并置安放两对电极贴片,强度感觉阈,20分钟。(四)其他疗法1.针灸治疗(1)急性发作期:取腰痛、后溪穴强刺激,另取双侧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及委中等穴,得气感强烈后留针20分钟。(2)慢性缓解期:重点针刺穴位为肾俞、大肠俞、次髎、华佗夹脊、环跳、委中等穴,得气后留针20分钟。(3)辨证施治寒湿证:针刺用泻法,配腰阳关;可用温针灸或隔姜灸肾俞,13壮为宜;也可拔罐治疗,重点部位为腰骶关节、第

8、3 腰椎横突等处,留罐1015分钟,或走罐35次。湿热证:针刺用泻法,配小肠俞。瘀血证:针刺用泻法,配膈俞、昆仑;可配合刺络拔罐,痛点处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后拔罐,留罐1015分钟。肾虚证:针刺用补法,肾阴虚配志室,肾阳虚配命门;可用温针灸或隔附子饼灸肾俞,13壮为宜。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寒湿证治法:温阳散寒,温经化湿。推荐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甘草、蔓荆子等。湿热证治法:清利湿热,通脉止痛。推荐方药:三妙汤合四物汤加减。苍术、黄柏、牛膝、白芍、当归、熟地黄、川芎等。瘀血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推荐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没药、五灵脂、地

9、龙、香附、牛膝等。肾虚证治法:补益肝肾,濡养筋脉。推荐方药:偏阴虚者左归饮加减。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茯苓、牡丹皮、桑寄生、龟板、牛膝、泽泻等。偏阳虚者右归饮加减。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茯苓、桑寄生、牛膝、熟附子、杜仲、肉桂、淫羊藿等。3.针刀治疗患者取适当体位,使腰背臀部充分暴露并平稳以利于操作。在病变部位触按寻找,取紧张点、粘连点,及周围附着肌肉的条索、硬结、压痛处取46点作为进针点,用龙胆紫作标记,术野按外科手术要求常规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局部麻醉,用3号或4号小针刀于上述治疗点,按针刀闭合性手术的四步进针规程,刀口线与神经、血管、肌纤维方向平

10、行,针刀垂直于皮肤进针,用针刀闭合松解,手法以横行摆动、纵向切割为主。操作要求轻巧、准确,中病即止,以免引起患者不良反应;注意控制针刀刺入的深度,以免误伤。术毕按压后贴创可贴,再施以斜扳手法。7天治疗1次。4.中药熏蒸辨证选用温经化湿、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中药进行熏蒸治疗,20分钟。(五)健康指导1.生活起居:急性发作期宜卧硬板床,上铺以适当厚度的软垫。起床活动时需佩带腰围。慢性缓解期宜增强腰腹肌功能训练,并纠正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良用腰姿势,以防止疾病复发和恶化,保持大便通常。2.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3.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悲观等不良情绪。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疾病疗效评价标准参照JOA腰椎功能评定系统对疗效进行评判,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值计算改善率作为疗效评判依据。JOA 评分满分29 分,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治愈: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正常,改善率75%;显效:腰痛症状基本消失,腰部活动基本正常,改善率50%且75%;有效:腰痛症状减轻,腰部活动改善,改善率25%且50%;无效:腰痛症状与腰部活动无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