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压力基本知识_第1页
矿山压力基本知识_第2页
矿山压力基本知识_第3页
矿山压力基本知识_第4页
矿山压力基本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矿山压力基本知识-2 -二、直接顶的压力由于直接顶的岩性不同,以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关系,直接顶对工作面支架的 压力特性基本有三种情况:1悬梁式的直接顶压力3-5悬梁式直接顶悬臂的岩梁在自重和上覆岩层的作 用下,逐渐产生离层、下沉、弯曲、断裂, 直至随支架前移而自行垮落。这些现象随 着顶板暴露面积和暴露时间的增加,表现 得更为明显。如图3-5在这种情况下,支架的作用就是限制 直接顶产生过多的下沉,以免沿 ab线切 断,保证工作面的安全。支架所受的力, 主要是直接顶的重量。基本顶下沉也会对 支架施加一定的压力。2破碎直接顶的压力由于直接顶是脆性和较松软的岩层,回采时,在工作面前方的支承压力作用

2、 下,直接顶产生裂隙、断裂,失去了连续性,形成破碎顶板(图 3-6)。这时, 工作面上部悬露的直接顶的重量,全由支架承担。3台阶下沉式直接顶的压力当直接顶既不很松软,也不很坚硬,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回采时,工作面直 接顶出现台阶下沉(图3-7),有时靠近煤壁的直接顶,也可能出现较短的悬梁。 这种形式的顶板,好像砌体墙结构,各台阶侧面上,彼此之间存在摩擦力,阻止 台阶下沉。所以工作面支架,只是支撑下沉台阶的部分重量,通常采用单体支柱。由于直接顶的岩性、结构、地质构造不同,以及开采方法和基本顶的活动情 况不同,直接顶的压力显现,也是千差万别的。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直接顶压 力的基本特征,结合煤层的具

3、体情况,进行观测分析,才能比较正确地反映出直 接顶的压力。图3氏破砰直接顶1取柜的裂隙罔3 7合阶下応式直接頂图3-8基本顶初次垮落(来压)示意图崗一初次垮落步卷三、基本顶的压力 1工作面初次来压 当工作面从开切眼向前推进,顶板悬露面积随之扩大,直接顶垮落充填采空 区,基本顶仍完整地支承 在两帮煤壁上,形成双支 板梁构件。当板梁跨度随 着工作面推进增大到一定 的范围,如图3-8所示的 Li时,由于基本顶的自重 和上覆岩层的作用下,使 基本顶断裂垮落。这时, 工作面已不再处于基本顶 梁掩护之下,顶板迅速下 沉而破碎,通常把采空区 基本顶第一次大面积垮落 称为初次垮落。由于基本 顶初次垮落,使工作

4、面压力增大,故称为初次来压。初次来压对工作面影响一般 持续23天。基本顶初次垮落时,工作面距切割煤壁的距离 Li称为初次垮落步距或初次 来压步距。Li值与基本顶岩性、厚度以及地质构造等因素有关,一般为2035 m, 少数达5070 mo初次来压的特点是: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急增,甚至出现台阶式下 沉;顶板破碎,甚至出现与煤壁平行的裂隙,有时发出巨大的断裂声;支架受力 增加,采空区掉块;煤壁片帮严重。初次来压时,工作面要采取措施,如沿放顶线加强支护(增设排柱、木垛、 斜撑、抬棚)、强制放落顶板等。第三章矿山压力基本知识42周期来压基本顶初次垮落后,工作面暂时免除了基本顶下沉的影响,支架受力

5、减轻, 基本顶由双支板梁变为悬臂梁(图 3-9)。上覆岩层的重量主要由基本顶-悬臂 梁直接传给煤壁,部分由垮落的岩石承担。田3-9基本顶周期诲落(来压)示意.圈 血一厠期垮幕护定左接顶厚度.删一煤层厚当工作面推进到一定的距 离,基本顶悬臂长达图3-9所示 的L2时,在自重和上覆岩层的作 用下,又会产生断裂垮落,这时 同样会给工作面带来增压现象。 当工作面再继续推进,这部分垮 落的基本顶被甩入采空区,工作 面又处于基本顶悬臂梁掩护之 下,恢复到前述的状态。继工作面的推进,基本顶的垮落与工作面增压现象重复 出现。这种垮落与来压随工作面推进而周期性的出现,称为基本顶周期垮落和周 期来压。两次周期来压

6、之间的距离称为周期垮落(来压) 步距。周期垮落步距同 样与基本顶岩性有关,一般为630 m,多数为1015 m。由于周期来压前,基本顶呈悬臂梁状态,而初次来压前,基本顶呈双支板梁 状态。因此,在同一工作面内,周期来压步距小于初次来压步距,它们的关系大 致为:L2=( 1/2 一 1/4)Li 式中Li 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L2 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周期来压特点与初次来压类似。四、顶板下沉开采启上覆岩层務动情况一*第帶IWiT沉带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采空区不断扩大,上覆岩层移动下沉而破坏,根据破 坏的特征,上覆岩层沿竖直方向 自下而上可分为三带:冒落带、 裂隙带、弯曲下沉带(图3-10) 在这三带中

7、,冒落带和裂隙带直 接关系到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弯 曲下沉带对工作面没有多大影 响。1冒落带 易冒落的直接顶,不规则垮 落,碎胀的岩块将填满采空区, 形成冒落带,支撑基本顶,当松 软岩层很厚时,冒落的高度可视 为直接顶的厚度。当直接顶厚度不大,冒落的岩块填不满采空区,基本顶悬空, 这种情况下,基本顶也将发生部分垮落,使工作面压力 增加。2裂隙带位于冒落带之上的基本顶岩层,总是一端支承在煤壁上,另一端支承在采空 区的碎石充填堆上。在上覆岩层的压力作用下,冒落的岩块逐渐压实。因此,上覆岩层也随之逐步弯曲下沉,成段拆断或产生许多裂隙,但不冒落仍整齐排列, 形成裂隙带。其厚度,根据实测一般为采高(煤层厚

8、度)的 717倍左右。由于裂隙带内岩层的性质和厚度不一致,所以各层的弯曲下沉量不同,这样 必然产生离层现象。如直接顶比较厚,没有全部垮落,而直接顶的强度一般又小 于基本顶强度,因此,在直接顶与基本顶之间也会产生离层。离层现象往往可能产生冲击地压,引起工作面切顶、折断支架,造成重大事 故。工作面支护的任务之一,就是有效地控制矿山压力并尽可能使其上覆岩层不 离层,尤其是直接顶不离层。为此,要求支架有足够的支撑力(工作阻力)和一 定的可缩性。为避免支架折断而产生离层,要求支架可缩量与顶板下沉量一致。顶板下沉量与采高和控顶距有关,可用 S=y mR估算:式中:S顶板下沉量m;R控顶距 m卩一顶板岩层系

9、数(缓斜煤层取0.040.05;急斜煤层取0.02); n采高 m。3弯曲下沉带裂隙带上方直至地表的岩层为弯曲下沉带,这部分岩层不产生裂隙或仅产生 微小的裂隙,并在采空区上方的地表形成一个比开采范围大的沉降区。第三节支架支护强度验算对回采工作面煤层顶底板岩石进行分类,其目的是确定顶板岩石的稳定性和 底板岩石承载能力,指导与加强回采工作面的顶底板管理工作;确定单体支柱和 液压支架的支护强度,为单体支柱和液压支架的优化设计和选型提供科学依据, 为提高回采工作面的安全程度,减少顶板事故,提高工效和降低成本创造条件 。一、综采液压支架支护强度验算1.液压支架的基本参数反映液压支架支撑能力和适用性能的基

10、本参数有初撑力、 工作阻力、支护强 度和平均接触比压。初撑力指液压支架在初撑增阻阶段末了时对顶板的支撑力。 其作用是减缓顶板的下沉,增加顶板的稳定性,使立柱尽快进入恒阻状态。工作 阻力指液压支架在承载初撑增阻阶段末了时所呈现出的最大支撑力。 其值大小主 要取决于安全阀的调定压力和立柱的有关结构参数及其数量,它反映了液压支架第三章矿山压力基本知识-6 -承受顶板压力的最大允许值。选择液压支架时必须根据矿山地质条件和矿山压力 大小确定工作阻力值。支护强度是指液压支架单位面积上的支撑力即支架的工作 阻力与其支护面积的比值。FzA式中 q 支护强度;F z 工作阻力;A 支护面积,其计算值为(支架长度

11、+ 梁端距)X(支架宽度+架间距) 煤层顶板的压力,通过液压支架的立柱和底座传递给底板,在底座与底板接 触面积内形成接触正压强。此压强的平均值即定义为液压支架的平均接触比压。 其值为qjFz2式中 qj液压支架的平均接触比压;A'液压支架底座的底面积。如果平均接触比压较大而底板较软时,底座有可能陷入底板内,不仅使移架 困难,还能增大顶板的下沉量,降低液压支架的支撑能力,甚至使顶板状况恶化。 因此,液压支架的平均接触比压必须和底板的岩性及抗压强度相适应。2.支架阻力的选择。液压支架的阻力是支架设计中最基本的参数,支架所有结构的强度都由此决 定。它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支架工作的能力和特征。 所

12、以,根据地质条件和煤层赋 存状况,合理地选择支架的工作阻力是很重要的。支架阻力主要指支架的初撑力和工作阻力。目前主要采用现场观测,然后根 据观测数据进行估算或折算。估算法首先考虑支撑冒落带岩层的重量:p =9.8S、hcos:式中p 支架承受的荷载,kN;s 支架支护的顶板面积,m;顶板岩石视密度,t/m3;v h 冒落带岩石的高度(直接顶厚度),m;K -1m 米咼,m第三章矿山压力基本知识-8 -K 岩石碎胀系数,取1.25-1.5 ;:煤层倾角,(°)上式可写成:P =(2 : 4) 9.8S M cos:般用上限,即P = 4 9.8S M cos:-计算中再考虑支架受力不均

13、衡衡量的安全系数 1.52,则P =(68) 9.8S M cos:一般情况下,支架承受的荷载可取68倍采高的岩石柱重量。根据现场观 察和对观测资料的分析:以中等稳定、中等坚固的岩石为界,低者取 68 倍, 高者取911倍。晋城矿区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取8倍。二、普采单体支架支护强度验算在普采工作面工艺设计中,除了合理选择支架布置方式外,还要正确确定工 作面支护密度和排距、柱距。支护密度既是支护参数,又是确定生产组织管理方 式和经济技术指标的重要参数。支护密度 n (根/m2)可用下式表示:Rt式中pt 工作面支护强度kPa;、Rt 支柱额定工作阻力,kN/根;耳一支柱额定工作阻力实际利用系数,单体液压支柱为 0. 85左右。 在普采和炮采工作面,当排距小于0.8m时,行人困难,会降低工人的生产 效率。因此根据采煤机截深的不同,排距主要有三种规格:0.8 m 1.0 m,1.2 m。按照采煤作业的需要,最少需要3排柱,在工作面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