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_复习题2014_第1页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_复习题2014_第2页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_复习题2014_第3页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_复习题2014_第4页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_复习题20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思考题与习题课后练习题 1-1,1-3,1-5,1-8,2-4部分参考答案:1 如图所示为一制备乙炔气体的温度控制系统,试画出系统的框图,简述其工作原理;指出被控过程、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 解:乙炔发生器中电石与冷水相遇产生乙炔气体并释放出热量。当电石加入时,内部温度上升,温度检测器检测温度变化与给定值比较,偏差信号送到控制器对偏差信号进行运算,将控制作用于调节阀,调节冷水的流量,使乙炔发生器中的温度到达给定值。系统框图如下:被控过程:乙炔发生器被控参数:乙炔发生器内温度控制参数:冷水流量参照此题完成2-42 常用过程控制系统结构可分为哪几类? 课后题1-8答: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三类

2、:1. 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控制的,最终达到或消除或减小偏差的目的,偏差值是控制的依据。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过程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扰动量的大小进行控制的,扰动是控制的依据。由于没有被控量的反馈,所以是一种开环控制系统。由于是开环系统,无法检查控制效果,故不能单独应用。3.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迅速及时的克服主要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而前馈反馈控制利用反馈控制克服其他扰动,能够是被控量迅速而准确地稳定在给定值上,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3 过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质量指标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定义是什么?哪些是静态

3、指标?哪些是动态质量指标? 课后题1-5 答:1. 余差(静态偏差)e:余差是指系统过渡过程结束以后,被控参数新的稳定值y()与给定值c之差。它是一个静态指标,对定值控制系统。希望余差越小越好。2. 衰减比n:衰减比是衡量过渡过程稳定性的一个动态质量指标,它等于振荡过程的第一个波的振幅与第二个波的振幅之比,即: n1系统是不稳定的,是发散振荡;n=1,系统也是不稳定的,是等幅振荡;n1,系统是稳定的,若n=4,系统为4:1的衰减振荡,是比较理想的。 衡量系统稳定性也可以用衰减率4最大偏差A:对定值系统,最大偏差是指被控参数第一个波峰值与给定值C之差,它衡量被控参数偏离给定值的程度。5 过程过渡

4、时间ts:过渡过程时间定义为从扰动开始到被控参数进入新的稳态值的±5%或±3 (根据系统要求)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它是反映系统过渡过程快慢的质量指标,ts越小,过渡过程进行得越快。6峰值时间tp: 从扰动开始到过渡过程曲线到达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根据系统要求)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峰值时间tp。它反映了系统响应的灵敏程度。静态指标是余差,动态时间为衰减比(衰减率)、最大偏差、过程过渡时间、峰值时间。第二章 思考题与习题课后练习题 1-1,1-4,1-5,1-6,1-8,1-11,1-14,2-5,2-6,3-1部分参考答案与补充内容:1 有一压力控制系统选用DDZ压

5、力变送器,其量程为0200kPa。生产工艺要求被控压力为150±2kPa,现将该变送器量程调整到100200 kPa,求零点迁移前后该压力变送器的灵敏度。解: 零点迁移前灵敏度:零点迁移后灵敏度:2.说明DDZ热电偶温度变送器的冷端温度补偿原理。以A 和B 两种导体组成的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与材料种类和接触点的温度有关。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与被测温度T 具有单值函数关系。但是,其前提条件必须保持冷端温度T0 不变。热电偶的热电势大小不仅与热端温度有关,而且还与冷端温度有关。实际使用中冷端暴露在仪表之外,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必须进行冷端补偿(温度校正)热电偶冷端温度的补偿方法 (1)补偿导

6、线法(延伸导线法):用与热电偶热电性质相同的臂长补偿导线(或称延伸导线)将热电偶的冷端延伸到温度保持恒定的地方。 (2)冷端恒温法:将热电偶的冷端置于恒定温度的容器内或场合内。(3)冷端温度修正法(计算校正法):(4)补偿电桥法:利用不平衡电桥产生相应的不平衡电势补偿由于热电偶冷端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 3 .DDZ-温度变送器测温范围为400600°C。选择哪一种测温元件较为合理?当温度从500°C变化到550°C时,输出电流变化多少?解::检测温度低于600,可以选择铂电阻测温元件。 温度变化50时,输出电流变化: I0.08 mA/×504 mA

7、4 .过程控制系统的5大被控制参量包括那些?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化学成分针对以上5大参量需要掌握其主要检测方法及相应仪表的工作原理。第三章 思考题与习题课后练习题 1-2,1-6,1-11,1-12,1-13,1-14,1-15,2-5部分参考答案与补充内容:1 什么是正作用调节器和反作用调节器?如何实现调节器的正反作用?答:反馈输入增加时,调节器输出也随之增加称为正作用调节器;输入增加时,调节器输出减小称为反作用调节器。模拟式在调节器输入级的输入端设有一个双向开关,通过切换改变输入信号的极性来实现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数字式调节器根据设定改变数值计算方法实现。2 某流体的最大流量为80 m3

8、/h ,该流体密度为0.16×102g/cm3,阀前后一压差为0.1MPa,试选择调节阀的公称直径和阀座直径。(要求泄露量小) 解:调节阀的流通能力C为:取 查表得dg32mm,Dg32mm 。 第四章 思考题与习题课后练习题 1-3,1-4,1-7,2-3,部分参考答案与补充内容:1 如图所示液位过程的输入量为Q1,流出量为Q2,Q3,液位h为被控参数,C为容量系数,并设R1、R2、R3均为线性液阻,要求:(1) 列出过程的微分方程组;(2) 求过程的传递函数W0(S)H(S)/Q1(S);(3) 画出过程的方框图。解:(1)根据动态物料平衡关系,流入量流出量: 过程的微分方程的增

9、量形式:中间变量:消除中间变量: 同除 (R2+R3) 得到:令:上式可写为:(2)Laplace 变换得到:传递函数: (3) 过程的方框图:2设矩形脉冲响应幅值为2 t/h ,脉冲宽度为t10min,某温度过程的矩形脉冲响应记录数据如下:t(min)134581015165 Y()046173790190264360375t(min)2025304050607080 Y()33527221010451281105(1) 将该脉冲矩形响应曲线转换成阶跃响应曲线;(2) 用一阶惯性环节求该温度对象的传递函数。解:将脉冲响应转换成阶跃响应曲线,数据如下:t(min)134581015165 Y(

10、)046173790190264360375Y1(t)046173790190264t(min)2025304050607080 Y()33527221010451281105Y1(t)59.980.991.396.499.2100.3100.8 绘出阶跃响应曲线如下: 由图y(t1)0.4y() ,y(t2)0.8y()处可得:t1=14min t2=30.5t1/t20.46 故二阶系统数字模型为 根据经验公式有: 所有: ,3某过程在阶跃扰动量u20,其液位过程阶跃响应数据见下表:t/s01020406080100140180260300400500h/cm000208203654881

11、18144166184192(1) 画出液位h的阶跃响应曲线(2) 求液位过程的数学模型解:方法一:图解法 由图可以看出:过程应该用一阶加延时系统。 从图中得到:40s, T26040220s方法二:计算法:在图中取y(t1)0.33 y() y(t2)0.39y() y(t3)0.632 y() y(t4)0.7 y()得t1125s t2 140s t3 225s t4 260s 可见数据很接近,于是: 过程数学模型:第五章 思考题与习题课后练习题 1-4,1-8,1-9,1-10,1-12,2-3,2-4,3-1部分参考答案与补充内容:1 调节器的P、PI、PD、PID控制规律各有什么特

12、点?它们各用于什么场合?答: 比例控制规律 适用于控制通道滞后较小,时间常数不太大,扰动幅度较小,负荷变化不大,控制质量要求不高,允许有余差的场合。如贮罐液位、塔釜液位的控制和不太重要的蒸汽压力的控制等。 比例积分控制规律 引入积分作用能消除余差。适用于控制通道滞后小,负荷变化不太大,工艺上不允许有余差的场合,如流量或压力的控制。 比例微分控制规律 引入了微分,会有超前控制作用,能使系统的稳定性增加,最大偏差和余差减小,加快了控制过程,改善了控制质量。适用于过程容量滞后较大的场合。对于滞后很小和扰动作用频繁的系统,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微分作用。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 可以使系统获得较高的控制质量,

13、它适用于容量滞后大、负荷变化大、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反应器、聚合釜的温度控制。 2在某生产过程中,冷物料通过加热炉对其进行加热,热物料温度必须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故设计图所示温度控制系统流程图,画出控制框图,指出被控过程、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确定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气开、气关形式和调节器控制规律及其正、反作用方式。解:系统方框图: 被控过程为加热炉;被控参数是热物料的温度;控制参数为燃料的流量。 加热炉的过程特性一般为二阶带时延特性,即过程为非线性特性。因此,调节阀流量特性选择对数特性调节阀。根据生产安全原则,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应该停止输送燃料,调节阀应选用气开式。即无气时调节阀关闭。控制器的

14、正反作用的选择应该在根据工艺要求,原则是:使整个回路构成负反馈系统。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判断关系为:(控制器“±”)·(控制阀“±”) ·(对象“±”)“” 调节阀:气开式为“”,气关式为“”; 控制器:正作用为“”,反作用为“”; 被控对象:按工艺要求分析,通过控制阀的物量或能量增加时,被控制量也随之增加为“”;反之随之降低的为“”; 变送器一般视为正作用。根据安全要求,调节阀选气开式Kv为正,温度变送器Km一般为正,当调节器增加时,温度值增加,故过程(对象)为正,为了保证闭环为负。所以调节器应为负作用。3下图为液位控制系统原理图。生产工艺要求

15、汽包水位一定必须稳定。画出控制系统框图,指出被控过程、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确定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气开、气关形式和调节器的控制规律及其正反作用方式。解:控制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被控过程为汽包;被控参数是汽包的液位;控制参数为给水的流量。 汽包的过程特性为一阶带时延特性,即过程为非线性特性。因此,调节阀流量特性选择对数特性调节阀。根据生产安全原则,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应该停止输送燃料,调节阀应选用气关式。即无气时调节阀打开。保证在控制出现故障时,汽包不会干烧。调节阀:选择气关式调节阀,故KV为“”;被控对象:按工艺要求分析,通过给水增加时,被控制参数的液位也会增加。所以K0为“”; 变送器一般视为正作

16、用。 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判断关系为: (控制器“?”)·(控制阀“”) ·(对象“”)“”根据判断关系式,调节器应为正作用。4 某过程控制通道作阶跃实验,输入信号u50,其记录数据见表611t/min00.20.40.60.81.01.2y(t)200.1201.1204.0227.0251.0280.0302.5t/min1.41.61.82.02.22.42.6y(t)318.0329.5336.0339.0340.5341.0341.2(1)用一阶加纯时延近似该过程的传递函数,求K0、T0、和0值。(2)用动态响应曲线法整定调节器的PI参数(取1,0.75)。解:(1

17、)根据表611得到过程阶跃响应曲线:由图读得T01.08 min 00.42 min 0.20.381根据动态特性整定公式有: TI0.8 T0 0.74 min5 对某过程控制通道作一阶跃实验,输入阶跃信号5,阶跃响应记录数据如表所示。(1) 若过程利用一阶加纯时延环节来描述,试求K0、T0、0(2) 设系统采用PI调节规律,按4:1衰减比,用反应曲线法整定调节器参数,求、Ti 。时间(min)0510152025303540被控量y065006510652066807350817088109791075时间(min)455055606570758085被控量y115112131239126

18、213111329133813501351解:(1)求过程的传递函数,由表作图: 从图中可以得到:25min 1500s ; T030min 1800s 采用一阶加时延系统则:将数值代入得:(2) 因为/ T0 1500/18000.831 取0.75的有自衡过程的整定公式:a比例系数:b积分时间常数Ti :Ti0.8T01440 (s)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课后练习题 1-1,1-2,1-7,1-11,1-12,2-1,3-2部分参考答案与补充内容:1 在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副回路设计和副参数的选择应考虑哪几个原则?答:副回路设计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副变量,从而组成一个以副变量为被控变量的副回路

19、。副回路设计应遵循的一些原则:(1) 副参数选择应该时间常数小,时延小、控制通道短的参数作为副回路的控制参数。当对象具有较大的纯时延时,应使所设计的副回路尽量少包括最好不包括纯时延。(2) 使系统中的主要干扰包含在副环内。在可能的情况下,使副环内包含更多一些干扰。当对象具有非线性环节时,在设计时将副环内包含更多一些干扰。(3) 副回路应考虑到对象时间常数的匹配:T01/T02310,以防止“共振”发生。(4) 副回路设计应该考虑生产工艺的合理性(5) 副回路设计应考虑经济原则。2 图为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炉膛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工艺要求一旦发生重大事故,立即切断原料的供应。(1) 画出控制系统的组成

20、框图(2) 确定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气开、气关形式(3) 确定主副调节器的控制规律及其正反作用方式解:(1)串级系统方框图如下:副回路选择加热炉炉膛温度控制,消除F1(S)干扰。(2)由于发生重大事故时立即切断燃料油的供应,从工艺的安全性考虑,调节阀选择气开式,保证无气时调节阀关闭。(3)主调节器选择PI(或PID)控制规律,副调节器选择P调节规律。由于燃料增加加热炉温度必然增加,所以过程为正。调节阀气开式为正,根据表74可知主副调节器都选择正作用方式。3 用蒸汽加热的贮槽加热器,进料量Q1稳定,而Q1的初始温度T1有较大波动,生产工艺要求槽内物料温度T恒定。Q2为下一工艺的负荷,要求Q2的温度为T。试设计一过程控制系统,并画出控制系统框图。 解:应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对冷物料进行前馈补偿控制、对被控参数:出口热物料进行反馈控制。系统控制流程图如下图所示。控制系统组成框图: 其中 前馈补偿器传递函数 第七章 思考题与习题课后练习题 1-1,1-2,1-5,1-9,1-10,1-14,1-15,1-16,2-1,3-2.部分参考答案:1 工艺比值与仪表比值系数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