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_第1页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_第2页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_第3页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_第4页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会公共安全安全防范标准宣传贯彻教材gb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公安部科技局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著 宣传贯彻培训教宣传贯彻培训教材材编 委 会 成 员 主主 编编 刘希清刘希清副主编副主编 李明甫李明甫 杨瑾峰杨瑾峰编著者编著者 李天銮李天銮 杨国胜杨国胜 朱朱 峰峰施巨岭施巨岭 李加洪李加洪 孙孙 兰兰前前 言言 2007年3月21日,由公安部主编、建设部批准、建设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gb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

2、-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三项标准,分别以建设部第586号、587号和588号公告的形式颁布,并于2007年8月1日实施。三项标准作为指导安全防范工程设计的三项分规范,是对总规范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的补充和细化。在安全防范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与总规范配套使用。 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明确了安防工程设计应遵从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基本内容。三项分规范在总结我国安全防范工程建设中三个主要子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多年来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

3、技术成果,对三个主要子系统设计中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如系统功能性能设计、设备选型与安装前前 言言设计、线缆敷设与布线设计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内容更加系统、全面、协调,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三项分规范的贯彻实施,对保证安防工程的设计质量,从源头把好安全防范工程的质量关,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为了宣传好、贯彻好三个专项标准,sac/tc100组织三项分规范编制组编写了这本标准宣传贯彻培训教材,由三项分规范的主要编写人执笔。三项标准的宣传贯彻培训教材汇编成一册,有利于读者对照学习和领会。教材内容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三项标准编写的有关背景材料;第二部分至第四部分分别是

4、对三项标准的条文解释,并提出了三个子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第五部分有选择地汇编了三个子系统设计的有关图例,供读者参考。前前 言言 本书第一部分,由刘希清、施巨岭等编写,第二部分主要由李天銮编写,第三部分主要由杨国胜、李加洪编写,第四部分主要由朱峰编写,第五部分主要由李天銮、杨国胜、朱峰、孙兰编写。全书由刘希清、施巨岭制定编写大纲、组织编写及统稿,由刘希清、李明甫、杨瑾峰最后审核定稿。 由于我们的学识和经验有限,加之时间又紧,因而三项标准和宣传贯彻培训教材中还存在诸多不完善或不尽人意之处,编制组希望在三项标准贯彻实施的过程中,业界社会各界人士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修订时加以补充、修改,使之更加

5、完善。 刘希清 2008年3月于北京目 录第一部分 概 述第一章 立项过程第二章 标准起草过程 一、第一次编写工作会议 二、第二次编写工作会议 三、第三次编写工作会议 四、第四次编写工作会议 五、第五次编写工作会议 六、第六次编写工作会议 七、第七次编写工作会议(统稿会) 八、送审稿审查会议 九、报批稿统稿会议第三章 标准制定过程中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标准的名称目 录 二、关于标准的属性 三、与总规范的关系 四、关于章节设置第四章 标准中重点内容确定的依据和成熟程度 一、三项标准中重点内容确立的依据 二、关于“术语”内容的确定 三、关于“设备选型与设置”内容的确定 四、关于“设计流程与

6、深度”内容的确定第二部分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解析第一章 总则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目 录第二章 术语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三章 基本规定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四章 系统构成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五章 系统设计目 录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六章 设备选型与设置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七章 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八章 供电、防雷与接地 一、内容简介 二、

7、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目 录第九章 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十章 监控中心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十一章 附录附录a 设计流程与深度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附录b 常用入侵探测器的选型要求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目 录第十二章 入侵报警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探测范围 二、探测灵敏度 三、系统首次故障时间 四、误报警 (一)设备故障引起的误报警 (二)系统设计、施工不当引起的误报警 (三)用户使用不当引起的误报警 (四)环境噪扰

8、引起的误报警 参考文献第三部分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解析第一章 总则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目 录第二章 术语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三章 基本规定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四章 系统构成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五章 系统功能、性能设计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目 录第六章 设备选型与设置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七章 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八章 供电、防雷与接地

9、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九章 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目 录第十章 监控中心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十一章 附录a设计流程与深度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十二章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和知识介绍 一、系统概念 (一)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不是普通的弱电系统 (二)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区别于一般视频应用系统 (三)安防系统中如何合理应用综合布线、宽带应用技术 (四)“木桶短板效应”在视频系统中是怎样表现的 (五)视频安防系统图像质量的评价规

10、则之一是原始完整性目 录 (六)视频安防系统中传统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办法 (七)模拟视频和数字视频信号具有不同的图像损伤机理 (八)系统视频数据安全性应从哪些方面考虑 二、视频信息特征的表示 (一)图像分辨率、图像数据格式和清晰度的基本概念 (二)常见视频(图片)音频文件格式的命名后缀 三、视频信息的前端采集 (一)有效观察不等于无盲区覆盖 (二)现场遥控跟踪应与实时观察相适应 (三)摄像机的光学成像条件是什么 四、视音频信息处理与存储 (一)h.264与mpeg4的关系 (二)高画质、高帧率、低时延与高压缩比、低带宽的矛盾 (三)音频技术的安防应用 (四)报警预录像与报警联动的关系目 录 五

11、、知识介绍 (一)镜头参数、摄像机成像器件参数和视场的对应关系 (二)人眼的视觉特点和计算机视觉特点 (三)视频设备互连接口介绍 (四)智能视频技术种类、应用场景和效果评估简介 (五)图像专业术语和数字视频等资料性介绍 (六)数字电视图像质量测试介绍 (七)数字显示设备部分关键参数介绍 六、本章参考文献第四部分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解析第一章 总则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二章 术语目 录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三章 基本规定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四章 系统构成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

12、释 三、思考题第五章 系统功能、性能设计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目 录第六章 设备选型与设置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七章 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八章 供电、防雷与接地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九章 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目 录第十章 监控中心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三、思考题第十一章 附录 附录a 设计流程与深度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附录b 系统

13、防护等级分类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附录c 常用识读设备选型要求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 目 录 附录d 常用执行设备选型要求 一、内容简介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第十二章 出入口控制系统设计的相关知识 一、出入口控制系统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及技术特点 (一)各主要部分设备的主要功能 (二)各主要部分设备的技术特点 二、常用设备的基本原理 (一)感应式(射频)读卡器 (二)指纹识别设备 (三)门禁控制器 (四)电控锁具 三、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现状 (二)识读设备的发展趋势 目 录 (三)出入口控制系统与一卡通 (四)从出入口控制系统

14、到安防集成平台第五部分 工程设计示例 一、示例说明 二、系统概述 三、系统原理图 四、系统平面图 五、接线大样图第一章 概 述 gb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三项标准是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的配套标准,且都是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建设的基础性标准。 该三项标准在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对安全防范系统的三个重要子系统,即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作出了进一步详细的规定,是对gb50348-2004

15、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的进一步细化和补充。 三项标准除在具体内容上各有不同外,章节设置基本保持了一致性。标准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系统构成,系统功能、性能设计,设备选型与设置,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供电、防雷与接地,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监控中心。第一章 概 述 三项标准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共有1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帮助读者较好地了解三项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必要对标准编制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予以介绍。第一章 立项过程 1999年5月,公安部科技局向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发出了“关于立项编制安防工程设计规范的函” (公科安199

16、919号),受到建设部的高度重视。1999年6月24日,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回函公安部科技局“关于同意组织编制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的函”(建标标199931号)。该规范已于2004年10月经建设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 考虑到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导安全防范工程建设的总规范,在内容上包括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施工、检测、验收等通用要求,而对安全防范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设计的具体内容涉及较少。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安全防范工程的建设,使各子系统的设计更具可操作性,公安部科技局于2000年8月向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发出了“关于申请立项编制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规范等四项标准的函” (公科安200016号),申请

17、编制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规范、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规范和防爆安全检查系统技术规范四个专项规范,作为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的配套标准。第一章 立项过程 2000年9月4日,建设部标准定额司致函公安部科技局“关于同意编制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规范等四项国家标准的函”(建标标200073号),同意公安部科技局的立项申请,并要求公安部科技局积极组织力量,尽快完成四项规范的编制工作。第二章 标准起草过程 三项标准的编写工作会议是同步进行的,共组织了九次大型编制工作会议。 一、第一次编写工作会议 第一次编写工作会议于2000年10月1113日在北京召开,原公安部科技局靳秀凤处长、建设部标准定额

18、司杨瑾峰处长、原tc100主任委员黄家齐、秘书长刘希清和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上初步确定了标准的编写大纲、参编单位和编制组成员。并形成以下决议: 1. 将三项标准名称正式确定为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2. 鉴于该三项标准是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的配套标准,根据我国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该标准涉及社会公共安全和安防工程设计、施工的质量,故其属性应定为强制性标准。第二章 标准起草过程 3. 决定由全国安防标委会(sac/tc100)作为三项标准主编单位,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由西安北方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为主要起草单位;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19、工程设计规范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和北京联视神盾安防技术有限公司为主要起草单位;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由北京艾克塞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起草单位;会议还确定了其他参编单位、主笔人、编制组成员和编制计划进度。 二、第二次编写工作会议 第二次编写工作会议于2001年3月2729日在上海召开。原公安部科技局靳秀凤处长、李明甫副处长、tc100刘希清秘书长和标准编制组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对三项标准草案(第一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在保持总体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对各章节条文提出了具体的修改、补充意见和建议。第二章 标准起草过程 三、第三次编写工作会议 第三次编写工作会议于2001年10月15日至18

20、日在北京怀柔召开。原公安部科技局司同军局长、靳秀凤处长、李明甫副处长、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杨瑾峰处长、全国安防标委会(tc100)黄家齐主任、刘希清秘书长出席了会议。 杨瑾峰处长代表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充分肯定了三项标准编制组前期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就标准草案的进一步修改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他要求注意标准在体例、内容上的协调,把握好技术上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与会人员根据领导同志的讲话和指示精神,对三项标准草案(第二稿)的体例、格式等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方案。第二章 标准起草过程 四、第四次编写工作会议 第四次编写工作会议于2002年7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平谷召开。公安

21、部科技局刘烁副局长、靳秀凤处长、李彤副处长,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吴路阳工程师、 tc100刘希清秘书长和标准编制组成员出席了会议。 会上,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吴路阳工程师传达了杨瑾峰处长对三项标准草案(第三稿)的修改意见,强调要处理好该三个专项规范与总规范之间的关系。 与会人员经过认真、细致的讨论,对标准草案(第三稿)的内容逐章逐节进行了讨论,并要求各编写小组尽快完成对文本的修改。 五、第五次编写工作会议 第五次编写工作会议于2002年8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tc第二章 标准起草过程 100刘希清秘书长、 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吴路阳工程师和编写组成员参加了会议。经过认真细致的工作,与会人员对三项标准草

22、案(第四稿)逐章逐节进行了讨论,并当场修改形成了标准草案(第五稿),会议紧张而有成效。 六、第六次编写工作会议 2003年3月23日至25日,公安部科技局在厦门召开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国家标准(送审稿)审查会。同时对三项标准草案(第五稿)征求了与会专家的意见。 会后,编制组根据与会专家的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形成标准草案(第六稿)。 七、第七次编写工作会议(统稿会) 由于三项标准是作为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的配套标准,都是针对安全防范系统不同子系统的设计规范。因此,为保障三项标准在章节设置和内容表述方式上的一致性,tc100秘书处于2005年5月1日至3日,组织有关专家和起

23、草人对三项标准进行了讨论和统稿,并现场修改形成了三项标准的送审稿。第二章 标准起草过程 八、送审稿审查会议 2005年6月15日至17日,公安部科技局、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三项标准(送审稿)审查会,公安部科技局和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的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对标准审查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来自公安部、建设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的领导、专家和标准编制组成员共39人参加了对三项标准送审稿的审查。 审查会议在专家委员会主任陈龙研究员、副主任周明锦研究

24、员的主持下进行,所有参会人员共同对标准送审稿的框架结构、各章节内容逐章逐节逐条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三项标准编制组的工作,并对标准送审稿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意见和建议。第二章 标准起草过程 专家委员会认为:三个专项规范作为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的配套专项规范,总结了我国安全防范工程建设所涉及的三个主要子系统设计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对三个主要子系统设计的几个主要技术内容(如系统功能性能设计、设备选型与安装设计、线缆敷设与布线设计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内容系统、全面、协调,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该三项标准的贯彻实施,对保证安防工

25、程的设计质量,从源头把好安全防范工程的质量关,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专家的大部分意见和建议,标准编制组已在审查会上对标准草案(送审稿)进行了的现场修改,主要意见形成了“标准审查意见汇总表”。会后,标准编制组根据专家意见又对标准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报批稿。 九、报批稿统稿会议第二章 标准起草过程 为确保三项标准报批稿的质量,2005年8月29日至31日,tc100秘书处组织有关专家和三项标准起草人,在北京首体宾馆召开了三项标准报批稿统稿会。与会人员对三项标准报批稿逐条逐句地进行了认真研讨,现场修改形成了最后的标准报批稿。第三章 标准制定过程中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标准的名

26、称 公安部科技局向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申请立项的标准名称为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规范、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和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规范。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很多专家认为,三个专项规范作为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的配套标准,重点应放在各子系统的“工程设计”上,故定为“工程设计规范”较为合适。因此,在第一次编写会议上,将三项标准名称重新确定为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二、关于标准的属性 根据三项标准送审稿审查会议上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将三项标准的属性确定强制性,采取条文强制。根据建设部81号令“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的要求,编制组在征求了相关管理

27、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后,分别对三项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向建设部提出了建议,并经建设部批准。第三章 标准制定过程中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三、与总规范的关系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作为指导安全防范工程建设的总规范,包括目前安全防范领域常用的各子系统,在内容上包括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施工、检测、验收等共性要求。 三个专项标准是对总规范的补充和细化,重点放在了三个子系统的工程设计上,并写得较深、较细,更便于指导具体应用。 四、关于章节设置 由于三项标准的编制工作是同步进行的,且三项标准都是针对安全防范系统不同子系统的设计规范。因此,三个专项规范在章节设置和内容表述方式上基本保持了一致,只是针对不同子系统的特点有

28、所差异。第四章 标准中重点内容确定的依据和成熟程度 一、三项标准中重点内容确立的依据 1. 国家现行法令、法规中的相关规定,特别是有关社会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法令、法规和方针、政策。 2. 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规程的相关要求。 3. 我国安全防范行业20多年来在入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和出入口控制三个子系统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总结。 二、关于“术语”内容的确定 三项标准中的术语,是在综合我国安全防范行业相关标准中的术语和国际标准中相关术语的基础上确定的。为使建设系统的工程设计、监理、施工人员在使用标准时,对安防行业的常用术语理解得更加准确,

29、该部分的内容编写得比较详细,基本涵盖了与入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和出入口控制三个子系统相关的主要名词术语。第四章 标准中重点内容确定的依据和成熟程度 三、关于“设备选型与设置”内容的确定 三项标准的第6章都是“设备选型与设置”。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对探测设备、控制设备、无线设备和管理软件的选型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对前端探测器的选型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并在附录b中提供了常用入侵探测器的应用举例表。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对摄像机、镜头、云台/支架、防护罩、传输设备、视频切换控制设备、记录与回放设备、显示设备和控制台的选型与设置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在附录b、附

30、录c和附录d中分别提供了出入口控制系统防护等级分类推荐表、常用识读设备应用举例表和常用执行设备应用举例表,使得针对不同的安全防护等级要求,进行识读设备和执行设备的选型更具有可操作性。第四章 标准中重点内容确定的依据和成熟程度 该章内容都是多年来安防工程设计经验的总结,对标准使用者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四、关于“设计流程与深度”内容的确定 三项标准的附录a均为“设计流程与深度”。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设计的流程和深度是多年来进行安防工程设计经验的总结,对确保工程质量、明确工程建设中相关各方责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三项标准送审稿中,该部分内容作为正文的若干个章节。标准(送审稿)审查

31、会上,根据建设部有关专家的意见,将该部分内容合并成附录a,作为规范性附录。 针对该部分内容,安防行业和建设系统的有关专家进行了多次认真的讨论和协调,最终达成了共识,统一了安防行业和建设系统在设计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时的设计流程和深度。该部分内容第四章 标准中重点内容确定的依据和成熟程度的确定,使得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设计与建筑及其强弱电系统的设计做到了统一规划,避免了设计上的不协调导致重复施工的困难,对确保工程设计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三项标准中,该部分内容基本一致,只在具体细节上略有差别。第 二 部 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解析第一章 总 则 一、内容简介 本章是编制该规范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

32、则,共有5条,无强制性条文。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条文条文】1.0.11.0.1 为了规范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提高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条文说明条文说明】1.0.11.0.1 随着通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入侵报警系统作为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的有力手段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高科技所建立的一套反应迅速、准确高效的报警系统,并与公安接处警部门联网已逐步成为“保护人民、制止犯罪”的有效手段。报警系统的建设不仅是公安部门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也是广大公民的需求。对于安装此类系统的公民来讲,他们得到的是

33、安全和放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相当可观。第一章 总 则 为了适应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的需要,规范设计行为,保障我国安全防范工程领域工程设计的质量,有必要制定本规范。【条文条文】1.0.2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安全防范为目的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群体的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条文说明条文说明】1.0.21.0.2 本规范是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的配套标准,是对gb50348中关于入侵报警系统工程通用性设计的补充和细化。【条文条文】1.0.31.0.3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建设,应与建筑及其强、弱电系统的设计统一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可一次建成,也可分步实施

34、。【解释说明解释说明】1.0.3 1.0.3 由于入侵报警系统属于安全防范系统的一个由于入侵报警系统属于安全防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检测、子系统,因此,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检测、验收应与安全防范工程同步实施。验收应与安全防范工程同步实施。第一章 总 则【条文条文】1.0.41.0.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应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使用灵活性,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条文条文】1.0.51.0.5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解释说明解释说明】1.0.5 1.0

35、.5 对于特种行业或特殊部位等高风险对象(如对于特种行业或特殊部位等高风险对象(如金融、文博等)的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除应按照本规范的金融、文博等)的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除应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设计外,还应按照相应的规范或标准执行。要求设计外,还应按照相应的规范或标准执行。 三、思考题 1. 制定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目的是什么? 2.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适用范围?第二章 术 语 一、内容简介 本章是该规范中所用到的基本术语,共有21条,无强制性条文。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条文】【条文】2.0.12.0.1 入侵报警系统 intruder alarm system(ias

36、)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入设防区域(包括主观判断面临被劫持或遭抢劫或其他危急情况时,故意触发紧急报警装置)的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或网络。【条文说明】【条文说明】2.0.12.0.1 本条文是在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的基础上,增加了“包括主观判断面临被劫持或遭抢劫或其他危急情况时,故意触发紧急报警装置”的内容,使得入侵报警系统的定义更加完善。第二章 术 语【条文】【条文】2.0.22.0.2 报警状态 alarm condition 系统因探测到风险而作出响应并发出报警的状态。【条文说明】【条文说明】2.0.22.0.2 本

37、条引用的是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中关于“报警状态”的定义(引用的是(iec 60839-1-1),而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1中关于“报警状态”的定义为:响应存在危险而导致的报警控制器的一种状态。由从字面意义上看,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中关于“报警状态”的定义更为广泛、准确。因此,本规范采用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关于“报警状态”的定义。【条文】【条文】2.0.32.0.3 故障状态 fault condition 系统不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正常工作的状态。 第二章 术 语【条文说明条文说明】2.0.32.0

38、.3 本条引用的是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中关于“故障状态”的定义引用的是(iec 60839-1-1,而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2663-2001中关于“故障状态”的定义为:见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与相(与相应标准的要求不一致的状态)应标准的要求不一致的状态)。从字面意义上看,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ga/t 368-2001中关于“故障状态”的定义更为准确。因此,本规范采用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 368-2001关于“故障状态”的定义。【条文条文】2.0.42.0.4 防拆报警 tamper alarm 因触发防拆探测装置而导致的报警。【条文说明条文说

39、明】2.0.42.0.4 本条引用的是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2663-2001中关于“防拆报警”的定义,而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 368-2001中关于“防拆报警”的定义为:由防拆装置的动作而发出的报警(iec 60839-1-1),从字面意义上是第二章 术 语一致的,但gb12663-2001中的解释对入侵报警系统中关于“防拆报警”的概念更为准确。因此,本规范采用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2663-2001中关于“防拆报警”的定义。【条文条文】2.0.52.0.5 防拆装置 tamper device 用来探测拆卸或打开报警系统的部件、 组件或其部分的装置。【解释说

40、明解释说明】2.0.5 2.0.5 本条文是对本条文是对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ga/t368-2001/t368-2001中关于中关于“防拆装置防拆装置”术语术语“用来探测故意干扰用来探测故意干扰( (拆卸拆卸或打开或打开) )报警系统的部件或一部分的装置报警系统的部件或一部分的装置”的修订。的修订。【条文条文】2.0.62.0.6 设防 set condition 使系统的部分或全部防区处于警戒状态的操作。【解释说明】2.0.6 本术语是在ga/t368-2001和gb12663-2001相关术语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中定义了“

41、设置警戒(设防状态) :使报警状态能够指第二章 术 语示出来的一种状态”。在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1中定义了“设置警戒:使防盗报警控制器的部分或全部入侵探测回路处于能通告报警状态的操作”。第二章 术 语【解释说明解释说明】2.0.8 2.0.8 在在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gb12663-2001663-2001中定义了中定义了“探测回路:由一个或多个探测器与防盗报警探测回路:由一个或多个探测器与防盗报警控制器连接所构成的电路控制器连接所构成的电路”,由于该标准主要是针对防盗报警控,由于该标准主要是针对防盗报警控制器设备本身,因此,

42、采用制器设备本身,因此,采用“探测回路探测回路”的定义有其针对性意义的定义有其针对性意义。而对于系统来说,防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防护对象实施防。而对于系统来说,防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防护对象实施防护的区域,二是在防盗报警控制护的区域,二是在防盗报警控制/ /显示设备上体现出来的部位显示设备上体现出来的部位, ,如如采用采用“探测回路探测回路”的定义就不够全面了。防区的说法在我国业内的定义就不够全面了。防区的说法在我国业内早就流传,且其内涵大家都清楚,但在国家现行标准规范中均未早就流传,且其内涵大家都清楚,但在国家现行标准规范中均未有此定义,因此,本规范对有此定义,因此,本规范对“防区防区”

43、的概念进行了总结。的概念进行了总结。【条文条文】2.0.92.0.9 周界 perimeter 需要进行实体防护或/和电子防护的某区域的边界。第二章 术 语【条文条文】2.0.102.0.10 监视区 surveillance area 实体周界防护系统或和电子周界防护系统所组成的周界警戒线与防护区边界之间的区域。【条文条文】2.0.112.0.11 防护区 protection area 允许公众出入的、防护目标所在的区域或部位。【条文条文】2.0.122.0.12 禁区 restricted area 不允许未授权人员出入(或窥视)的防护区域或部位。【条文条文】2.0.132.0.13 盲

44、区 blind zone 在警戒范围内,安全防范手段未能覆盖的区域。【条文条文】2.0.142.0.14 漏报警 leakage alarm 入侵行为已经发生,而系统未能做出报警响应或指示。【条文条文】2.0.152.0.15 误报警 false alarm 由于意外触动手动装置、自动装置对未设计的报警状态做出响应、部件的错误动作或损坏、操作人员失误等而发出的报警信号。第二章 术 语【解释说明解释说明】2.0.92.0.92.0.15 2.0.15 直接引用了直接引用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范gb50348-2004gb50348-2004的术语。的术语。【条文条文】2.0.1

45、62.0.16 报警复核 check to alarm 利用声音和或图像信息对现场报警的真实性进行核实的手段。【条文条文】2.0.172.0.17 紧急报警 emergency alarm用户主观判断面临被劫持或遭抢劫或其他危急情况时,故意触发的报警。【解释说明解释说明】2.0.17 2.0.17 直接引用了直接引用了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件gb12663-2001gb12663-2001中的定义。中的定义。【条文条文】2.0.182.0.18 紧急报警装置 emergency alarm switch 用于紧急情况下,由人工故意触发报警信号的开关装置。【解释说明解

46、释说明】2.0.18 2.0.18 本条文是对本条文是对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ga/t368-2001中术语中术语“手动控制装置手动控制装置 :影响报警控制单元动作:影响报警控制单元动作的手动操作开关、按钮或电键的手动操作开关、按钮或电键”的修改。的修改。第二章 术 语【条文】【条文】2.0.192.0.19 探测器 detector 对入侵或企图入侵行为进行探测作出响应并产生报警状态的装置。【条文说明】【条文说明】2.0.192.0.19 本条引用的是入侵探测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10408.1-2000(idt iec 839-2-2:19

47、87)中关于“探测器”的定义,而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 368-2001中关于“探测器”的定义为:用来辩别面临危险的不正常情况下而产生报警状态的装置(iec 60839-1-1),从字面意义上是一致的,但gb10408.1-2000中的解释对入侵报警系统中关于“探测器”的概念更为准确。因此,本规范采用入侵探测器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10408.1-2000中关于“探测器”的定义。【条文】【条文】2.0.202.0.20 报警控制设备 controller 在入侵报警系统中,实施设防、撤防、测试、判断、传送报警信息,并对探测器的信号进行处理以断定是否应该产生报警状态以及完成某些显示、控制

48、、记录和通信功能的装置。第二章 术 语【条文说明条文说明】2.0.202.0.20 本条文引用的是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 368-2001关于“控制器”的定义引用的是(iec 60839-1-1,而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2663-2001中关于“报警控制器”的定义为:在入侵报警系统中,实施设置警戒、解除警戒、判断、测试、指示、传送报警信息以及完成某些控制功能的设备。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具有报警控制设备功能的其他综合功能的控制设备层出不穷,如采用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2663-2001中关于“报警控制器”的定义,其解释比较狭义,因此,本条文采用广义解释的入侵报警系统

49、技术要求ga/t 368-2001关于“控制器”的定义。【条文条文】2.0.212.0.21 报警响应时间 response time 从探测器(包括紧急报警装置)探测到目标后产生报警状态信息到控制设备接收到该信息并发出报警信号所需的时间。第二章 术 语【解释说明】【解释说明】2.0.21 2.0.21 本条文是对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本条文是对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ga/t368-2001/t368-2001中关于中关于“系统响应时间系统响应时间”术语术语“从探测器(包括人工从探测器(包括人工启动开关、按钮或电键)探测到目标后产生报警状态信息到控制启动开关、按钮或电键)探测到目标后产生报警状

50、态信息到控制器接收到该信息并发出报警信号所需的时间器接收到该信息并发出报警信号所需的时间”的修订。的修订。三、思考题 1. 本规范关于“入侵报警系统”的术语与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中关于“入侵报警系统”术语的区别在何处?第三章 基本规定 一、内容简介 本章是入侵报警系统设计的基本设计要素,共有5条,其中,有1条为强制性条文(第3.0.3条),必须严格执行。 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条文条文】3.0.13.0.1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和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 368的相关规定。【条文条文】3.0.23.0.2 入侵

51、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应综合应用电子传感(探测)、有线/无线通信、显示记录、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等先进而成熟的技术,配置可靠而适用的设备,构成先进、可靠、经济、适用、配套的入侵探测报警应用系统。【条文条文】3.0.33.0.3 入侵报警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并经法定机构检验或认证合格。第三章 基本规定【条文说明条文说明】3.0.33.0.3 随着入侵报警系统的广泛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由于利益驱动,产品质量鱼目混珠,因此,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入侵报警系统所选用的设备、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并经过国家法定检测机构或认证机构检验/认证合格。

52、【解释说明解释说明】3.0.3 3.0.3 目前列入强制性认证产品目录的入侵报警目前列入强制性认证产品目录的入侵报警系统产品有:入侵探测器(室内用微波多普勒探测器、主动红外系统产品有:入侵探测器(室内用微波多普勒探测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微波与被动红外复合入侵入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微波与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磁开关入侵探测器、振动入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式玻探测器、磁开关入侵探测器、振动入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防盗报警控制器。随着认证制度的逐步健全,璃破碎探测器),防盗报警控制器。随着认证制度的逐步健全,安全防范产品的强制性认证将越来越多。

53、安全防范产品的强制性认证将越来越多。【条文条文】3.0.43.0.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环境条件、功能要求、安全管理要求和建设投资等因素,确定系统的规模、系统模式及应采取的综合防护措施。第三章 基本规定 2.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建筑平面图和现场勘察报告,进行防区的划分,确定探测器、传输设备的设置位置和选型。 3. 根据防区的数量和分布、信号传输方式、集成管理要求、系统扩充要求等,确定控制设备的配置和管理软件的功能。 4. 系统应以规范化、结构化、模块化、集成化的方式实现,以保证设备的互换性。【条文说明】【条文说明】3.0.

54、43.0.4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要注意充分了解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防护级别和建设单位的具体要求,同时有必要进行现场勘察,现场勘察和现场勘察报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的相关规定。前端设备的安装布设位置要结合平面图和现场勘察情况来确定。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变化(含风、雨、雪、雾及雷电等)、电磁场辐射、噪声、振动、小动物出没等。为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前端设备要考虑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第三章 基本规定【条文条文】3.0.53.0.5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流程与设计深度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设计文件应准确、完整、规范。【解释说明解释说明】3.0.5 3.0.5 附录附录

55、a a与与 gb50395-2007 gb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统工程设计规范和和gb50396-2007gb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范的附录的附录a a基本一致,它们实际上是在基本一致,它们实际上是在ga/t75-1994ga/t75-1994安全防范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工程程序与要求和和gb50348-2004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第第3.1.63.1.6条条文说明的基础上形成的。条条文说明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思考题 1. 截至目前列入强制性认证产品目录的入

56、侵报警系统产品有哪些? 2.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的原则有哪些?第四章 系统构成一、内容简介 本章介绍了入侵报警系统构成及其基本模式,共有2条,无强制性条文。二、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条文】【条文】4.0.14.0.1 入侵报警系统通常由前端设备(包括探测器和紧急报警装置)、传输设备、处理/控制/管理设备和显示/记录设备四个部分构成。【解释说明】【解释说明】4.0.1 4.0.1 本条说明了按结构原理划分时入侵报警系本条说明了按结构原理划分时入侵报警系统所涵盖的内容,入侵报警系统可有多种构成模式。如按用途划统所涵盖的内容,入侵报警系统可有多种构成模式。如按用途划分,入侵报警系统大致可分为:防盗

57、防抢报警系统、周界防护报分,入侵报警系统大致可分为:防盗防抢报警系统、周界防护报警系统、视频移动报警系统、多路综合防护报警系统、报警联网警系统、视频移动报警系统、多路综合防护报警系统、报警联网系统等。但其构成的原理应是相同的。各种不同入侵报警系统的系统等。但其构成的原理应是相同的。各种不同入侵报警系统的共同部分的基本构成如图共同部分的基本构成如图1 1所示。所示。第四章 系统构成 图图1 1 各种入侵报警系统的共同部分各种入侵报警系统的共同部分1探测器、手动控制装置 5由控制设备激发的装置2控制设备 6程序输入装置3电源 7信号通信接口(调制解调器)4可视和/或音响指示设备 8传输设备第四章

58、系统构成 注1):声光指示、编程装置、信号通信接口可为分离部件,也可为组合或集成部件。 注2):入侵报警系统中探测器与控制器之间、控制器与远程中心的信号传输可以采用有线或/和无线传输方式。 注3):入侵报警系统可以包括其它附加装置,但它们均应符合本标准的相关要求。【条文条文】4.0.24.0.2 根据信号传输方式的不同,入侵报警系统组建模式宜分为以下模式: 1 分线制: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多芯电缆与报警控制主机之间采用一对一专线相联(图4.0.2-1)。第四章 系统构成 图4.0.2-1 分线制模式第四章 系统构成 2 总线制: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其相应的编址模块与报警控制主机之间采用

59、报警总线(专线)相联(图4.0.2-2)。图图4.0.2-2 4.0.2-2 总线制模式总线制模式第四章 系统构成 3 无线制: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其相应的无线设备与报警控制主机通讯,其中一个防区内的紧急报警装置不得大于4个(图4.0.2-3)。图图4.0.2-3 4.0.2-3 无线制模式无线制模式第四章 系统构成 4 公共网络: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现场报警控制设备和/或网络传输接入设备与报警控制主机之间采用公共网络相联。 公共网络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有线无线有线网络。(图4.0.2-4)。图图4.0.2-4 4.0.2-4 公共网络模式公共网络模式第四章 系统构成 注:以上四种

60、模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可单级使用,也可多级使用。【条文说明】4.0.2 1 分线制也称多线制,通常用于距离较近、探测防区较少并集中的情况。该构成模式最简单、传统,报警控制设备的每个探测回路与前端探测防区的探测器采用电缆直接相连。多用于小于16防区的系统。 2 总线制模式通常用于距离较远、探测防区较多并分散的情况。该模式前端每个探测防区的探测器利用相应的传输设备(俗称模块)通过总线连接到报警控制设备。多用于小于128防区的系统。 3 无线制模式通常用于现场难以布线的情况。 前端每个探测防区的探测器通过分线方式连接到现场无线发射接收中继设备第四章 系统构成,再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到无线发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