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昌盛宏业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1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昌盛宏业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2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昌盛宏业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昌盛宏业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项目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昌盛宏业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建设单位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地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建设范围园区沿达嘎路,以布寨嘎查为中心,建设范围 22705亩。项目建设期限2010 年-2014 年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33774.8万元,其中企业自筹73774.8万元,申请银行长期贷款60000万元。1.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1)国农办【2002】175号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

2、报告编写大纲的通知(2)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5)(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4)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和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科学技术部, 国科发农社字2001229号)(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 基础的若干意见(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9)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922 号)(10)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11)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2)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3)乌审旗国

3、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14)乌审旗新农村新牧区发展总体规划(15)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月19日乌审旗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 次会议)(16)乌审旗细毛羊产业发展“ 一五”规划及 2015年远景目标(17)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昌盛宏业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规划基础资料 可行性研究工作范围本项目依据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自然资源、政策资源和旅游市场资源,在鄂 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拟建设农牧业科技园区。该项目属于新建项目,项目 可行性研究工作包括:(1)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2)项目建设条件;(3)市场需求预测与销售方案;(4)项目建设内容和方案;(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4、6)财务分析及经济技术评价;(7) 环境影响评价;(8) 项目组织与管理;(9)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与建议。1.3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结论项目以探索形成荒漠产业化治理模式,促进现代农牧业集约化、标准化、产 业化、信息化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城市乡村和谐共处为目标,项目建设符合国 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项目建设技术条件成熟,基础条件完善,项目建设单 位的生产组织条件成熟,建设方案切实可行。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及乌审旗城乡统筹的示范点、内蒙古乃至 全国的荒漠化治理试验示范基地、国内知名的沙漠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对荒漠可 持续治理与应用模式的创建和示范、实现区域产业集聚,集约经营,促进农业主 导产

5、业的飞速发展、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加快科 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以高新技术应用与生态农业为主题,项目建设考虑到污染物的处理, 因此,项目实施后不会产生污染,此外园区还将产生良好的生态效应,对区域环 境的改善具有重要影响。综合上述分析,该项目实施后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 效益,项目是可行的。同时,该项目的建设将对乌审旗嘎鲁图镇产业结构的调整、 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及早批准立项实施。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

6、设已成为我国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新的发展 模式。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1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强调重点研究加大统筹 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政策措施,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重点实施。20世纪90年代,现代农业示范园这一种创新性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我国农业现 代化建设中出现,由于其适应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对农业科技进步具 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园区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 一个突破口,也是改造传统农业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示范园具有技术密集和资 金密集等特点,能够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化要求组织生产和管理经营,进行农业结 构

7、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而且,现代农业示范园可以通 过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从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上逐步引导农民、农业 和农村经济走上现代化和产业化之路。国家科学技术部2001年印发的农业科技园区指南中指出,农业科技园区 的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 加强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通过政 府引导,社会参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运行机制, 促进体制创新。发展重点是引导园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实现产品标准化和经营产业 化;引导园区农产品加工实现高效化和市场化;引导园区设施农业实现生产

8、规模 化和专业化;引导园区农业科技企业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土地荒漠化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沙产业理论的提出使沙漠综合 治理和沙漠资源开发成为可能,沙产业正在成为鄂尔多斯市乃至内蒙古经济发展 的新增长点。当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高达 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也就 是说我国近三成的土地受到了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荒漠化业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 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沙化地区的自然条件虽有恶劣的一面,但丰富的光热资源和独特的沙土地, 又成为其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沙产业理 论,认为西部开发要积极发展沙产业。沙漠综合治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开发沙漠

9、 资源成为现实。我国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五大草原,在内蒙古自治区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八大沙漠的一半和四大沙地的全部。应用知识密集型的沙产业理 论,把太阳光留住,把生物链延伸,“寓防治于开发之中”,构建资源节约、环境 友好、人类与生态双赢的新型平衡系统,决定着内蒙古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鄂 尔多斯市多年来防沙治沙、用沙管沙,实现了由植被建设向产业发展的飞跃,逐 步形成了绒、肉、乳、药四大绿色支柱,其中沙产业托起的“沙漠药圃”引人注 目,甘草、沙棘、锁阳、麻黄、苦豆籽、螺旋藻等有顽强生命力的半野生中草药 材,经过原产地认证,规模化种(养)植,规范化管理,多层次转化,市场化运 作,品牌化

10、打造,已成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的新型后续主导产业。乌审旗实施“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按照“天堂草原,绿色乌审” 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三个集中”,实现“三大转换”,全力打造鄂尔多斯新的 经济增长极。内蒙古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煤炭和石油资源,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草原文化。乌审旗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贯彻落实“城乡统筹、集约发 展”战略,秉承“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之 路,以统筹学和系统论为根本方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 乡居民生活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和文化旅游产业 快速发展,

11、以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建立城乡统筹长效机制,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昌盛宏业投资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致力于沙漠产业化治理模式 的探索,咼起点、咼标准的打造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鄂尔多斯市昌盛宏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 2007年注册成立的一家多元化经营的现代化企业。公司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节能建材生产和路桥、市政建设为基 础,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及新能源产业。为了积极响应市、旗两级政府关 于在优势区域发展公司和农牧业和现代精品农牧业的政策号召,大力发展公司的 长效基础产业,于2009年3月注册成立了鄂尔多斯市昌盛宏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12、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建成一个配套完整的集种植、养殖、加工、科研培训 和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园区致力发展沙漠产业,既可进行沙漠治理,又可形成适度开发型、环境 保护型和资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和技术体系,是对荒漠可持续治理与应用模式的 创建和示范的需要。沙漠治理的传统方法主要依靠国家投入,种植生态林治沙,这种治沙思路方 法单一,难以对沙区进行多方位立体化综合治理,并且由于当地农民缺乏养护积 极性,形成的沙区植被较难长期保持。园区应用沙漠可持续性治理与应用新模式, 在多方位立体化综合治理沙漠的同时,探索沙生植物的产业化开发,实现“沙害 -无害一可利用资源

13、”的转变。从生态、资源和城乡统筹等多视角考虑沙漠的治 理与应用,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园区发展形成荒漠产业化治理生产和科研体系,研究包含荒漠化治理的核心 技术:防风固沙综合集成技术、农牧结合配套技术等,必然能在沙漠化土地治理 中发挥示范和试点的独特作用。园区将沙漠治理与城乡统筹相结合,在保护和合理利用沙漠资源的基础上探 讨沙漠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关心农民生计的 重要举措。沙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探讨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合理利用沙漠 水源地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园区在统筹

14、安排农村牧区生产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基础上,加强新农村 建设、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一方面以市场需求为 导向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牧业,通过规模化经营、种养结合等方式, 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沙漠整治力度, 营造整洁、卫生、文明的居住环境。223园区由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用工业化的理念来建设和管理, 是实现产业集 聚,集约经营,促进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的飞速发展的需要。园区是现代农牧业在空间地域上的聚集区,由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用工业 园区的理念来建设和管理。通过土地流转,实施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管,指导 影响区域内农业要素配置

15、,实现农业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可以使农业资源和投入要 素如人才、销售网络、市场份额和资金投入等形成集聚效应,为区域内农业主导 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产业集聚以后,园区以产业集群的方式参与市 场竞争,可有效抵御分散经营带来的市场风险。此外,园区内部企业之间、农户 之间形成密切的横向联系,在向外部拓展的过程中,又会同外部建立起更加广泛 密切的联系,从而带动整个地区各个产业的发展,形成强大的区域效应,园区产 业的品牌效应也将更加明显。园区建设是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 果转化的需要。园区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以毛乌素沙漠脆弱的生态

16、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荒 漠化防治理论和方法,以沙漠综合治理技术创新为关键,在现有的基础上,对荒 漠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育技术进行研究,兼顾生态与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建立高效的生态经济型沙漠综合治理模式,最终实现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统一。主要创新技术包括:荒漠植物保护、引种驯化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荒漠 化防治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制与应用;沙漠化逆转过程与技术研究;人工与荒漠 植被服务功能研究等。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高达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 土地荒 漠化业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治理沙漠,利用沙化地区 丰富和光热资源和独特的

17、沙土地,开发建设现代农牧业科技园区成为我国西部开 发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符合国家和当地的产业政策项目建设符合我国沙漠治理的政策,符合国家关于农业园区建设的相关政策, 符合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和乌审旗的相关产业政策。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确立并实施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沙漠治理战略,启动了内陆河流域综合治理与试验示范项目、草原保护和建设工程以及水土保持项目 等一批有关防沙治沙的工程项目。与国家的政策相配套,地方政府在省(市、区) 层面上实施了 “禁牧、移民搬迁、结构调整”等生态治理政策,形成了“国家投 资、地方实施、农户参与”的治理模式,并出台了防沙治沙法等政策法规鼓 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防沙治

18、沙。防沙治沙法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防沙治沙。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防沙治沙的面积和难易程度,给予从事 防沙治沙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资金补助、财政贴息以及税费减免等政策优惠。单位 和个人投资进行防沙治沙的,在投资阶段免征各种税收;取得一定收益后,可以 免征或者减征有关税收。”国家科学技术部2001年印发的农业科技园区指南中指出,农业科技园区 的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 加强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鄂尔多斯市多年来防沙治沙、用沙管沙,

19、实现了由植被建设向产业发展的飞 跃,逐步形成了绒、肉、乳、药四大绿色支柱,其中沙产业托起的“沙漠药圃” 引人注目,甘草、沙棘、锁阳、麻黄、苦豆籽、螺旋藻等有顽强生命力的半野生 中草药材,经过原产地认证,规模化种(养)植,规范化管理,多层次转化,市 场化运作,品牌化打造,已成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的新型后续主导产 业。乌审旗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坚持全域统筹原则;坚持集中、集约、集群发展 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合理布局,形成项目、企业、产业集群发展; 坚持土地政策灵活运用的原则,坚守不突破耕地红线和不违反国家土地政策的前 提下,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经营制度,以土地的经营升级、入市升值引

20、商、聚 财。确保在2012年建立基本完善的统筹城乡体制机制。项目建设技术条件成熟20世纪80年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沙产业理论,目前我国沙产业技术体 系已初步形成,具备相关的技术理论支撑;建设单位鄂尔多斯市昌盛宏业投资集 团有限公司是2007年注册成立的一家多元化经营的现代化企业,单位与内蒙古农 业大学、宁夏大学农学院联合,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科研力量,此外 园区建设单位有多位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支撑力量较雄厚。233项目建设基础条件完善项目区位于毛乌素沙地,流转周边农牧民土地,土地现状为面积近一半为沙 漠,土壤基本为风沙土,林草覆盖率为 6%园区内水资源比较丰富,地下水水位 较高,水

21、质良好,矿化度基本小于 2克/升,适合于人畜饮用,有利于草牧场及农 田灌溉,项目区水电等基础设施能够保证农牧业产业的需求。项目区交通便捷,乌审旗有210国道、乌一伊公路和鄂一乌公路过境,达嘎 路南北直接贯穿项目区。项目建设单位的生产组织和资金条件成熟鄂尔多斯市昌盛宏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 2007年注册成立的一家多元化经营 的现代化企业。公司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节能建材生产和路桥、市政建设为基 础,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及新能源产业,具有一定的投资实力。为了积极 响应市、旗两级政府关于在优势区域发展和农牧业和现代精品农牧业的政策号召, 大力发展公司的长效基础产业,于 2009年3月注册成立了鄂

22、尔多斯市昌盛宏业农 业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沙漠产业化治理和配套完整的集种植、养殖、科研培训 和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的生产组织能 力、资金配套能力能够保证项目的建设。第三章建设条件3.1项目区概况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昌盛宏业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位于乌审旗嘎鲁图 镇,地理位置优越,项目区沿达嘎路,以布寨嘎查为中心,建设范围22705亩。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项目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春干旱多风少雨, 秋夏季降雨集中,年平均降雨量 313.5mm降水多集中于7、8月份,占全年降水 总量的64%年平均气温7.4 C,温差

23、大,湿度小,日照充足,全年平均日照 2900 小时,属长日照地区,蒸发强烈;牧草返青期平均为4月5日,无霜期143天左右,初霜日期为10月17日,终霜日期为4月21日;年平均风速2.8米/秒,春 季为大风、沙尘暴、扬沙的多发季节,平均发生频率分别为50% 62% 46%(2)水文资源项目区境内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质良好,矿化度基本小于2克/升,适合于人畜饮用,非常有利于草牧场及农田灌溉,能够保证当地农牧业的稳定发展。乌审旗仅嘎鲁图境内就有大小湖泊 70余处,大部分为盐碱湖,其中面积较大 的湖泊有敖柏淖尔湖和呼和陶勒盖淖尔湖。敖柏淖尔湖位于嘎鲁图苏木(基地所 在地)北部,面积5261亩,储水量35

24、0万立方米。呼和陶勒盖淖尔湖位于嘎鲁图 苏木西北部,面积为3015亩,储水量200万立方米。两个湖泊均为未开发的盐碱 湖。乌审旗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分潜水、承压水两大类型,补给主要为大气降 水入渗补给,可开采量达2.8亿立方米/年。在潜水方面,境内风积沙含水层分布广泛,但其厚度变化较大,而且一般水 量较小,甚至变成透水不含水层,余下含水层组成一个复合含水层,各个潜水含 水层之间没有隔水层,无论是在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都存在着普遍而密切的联 系。在承压水方面,主要是白垩系下统志丹群第三段承压水。该承压水在境内分 布很广,但由于含水岩是一套河湖相碎屑堆积,其岩性和渗透性变化很大,含水 层和隔水层在

25、水平方向上都不稳定,在不同地区含水层的数目厚度、埋藏深度都 不同。因隔水层不稳定,所以承压水没有完整统一的良好隔水顶板。(3) 地形和地貌项目区处于鄂尔多斯构造剥蚀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洼地中,属于毛乌素沙 地。海拔高程在12001400m之间,最高海拔1430m最低海拔1178m地势西北 高,东南低低,大部分为“梁地、滩地、沙地”相间,沙漠、滩地、梁地呈“西 北-东南”条带状分布。主要地形地貌有构造剥蚀地形,剥蚀堆积地形,风积地形, 黄土地形,河成地形,内多有柳丛,伴有沼泽、湖泊,湖周围多有湖滨滩地。(4) 土壤与植被项目区的土壤类型与其地貌类型相对应,对应梁地、滩地、沙地地貌的土壤 类型分别

26、为栗钙土、草甸土、盐碱土或沼泽潜育土以及各类风沙土。乌审旗属于 典型草原带,境内的天然植被有:栗钙土上发育的地带性植被主要有本氏针茅群 落、柠条灌丛;沙地植被类型主要有沙地先锋植物群落、油蒿群落、臭柏灌丛、 中间锦鸡儿灌丛、柳湾林等;低湿地植被主要有河漫滩、湖滨低地、滩地、丘间 低地等,盐化草甸为轻盐渍化草甸土上形成的草甸群落。(5) 矿产资源项目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天然气、天然碱、煤炭、方沸石等。天然 气遍布全旗,有中国最大的世界级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位,乌审旗总计探明天然 气储量10000亿立方米。(6) 旅游资源项目区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民协命名的“中国苏力德文化之乡”、“中国蒙古族

27、敖包文化之乡”和“鄂尔多斯歌舞之乡”,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灿烂的民族 民间文化以及丰富的文化遗存,为乌审旗发展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乌审民族文化发达而古朴,乌审旗至今仍保留着最原始、神秘的成吉思汗徽 纛祭祀文化,为蒙元文化一朵瑰丽的奇葩。萨拉乌苏遗址景区被专家们誉为“天然地质公园”,是著名的“萨拉乌苏动物 群”的命名地,属典型的高原峡谷 QP3地形和喀斯特地貌,2001年6月25日被国 务院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AAA级景区巴图湾以 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为背景,形成以地绿天蓝、金沙碧水、天然渔猎、溪流飞 瀑和现代游乐为特色的具有塞外江南美景的北方旅游风景名胜。园区

28、内现有席尼喇嘛烈士陵园景点,为了纪念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及内蒙古人 民革命创始人席尼喇嘛这位杰出的“独贵龙”运动的领袖,乌审旗政府专门修建 了纪念塔,1984年修建了席尼喇嘛陵园,并修缮了席尼喇嘛故居,供人们瞻仰, 故居占地面积324平方米。1964年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乌审旗将席尼喇嘛陵园拓展为 “独贵龙”广场。社会经济情况嘎鲁图镇总面积2309.4平方公里,全镇总面积2309.4平方公里,总人口 48370 人,镇区人口 37250人,农牧区人口 11120人,草牧场面积167.8万亩,林地面 积183.2万亩,水浇地

29、7.7万亩。2009年全镇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2400元和1300元,达到20600元和9500元。嘎鲁图镇的主导产业包括细毛羊、肉牛、肉羊、生猪、特种养殖等多元 养殖业和蔬菜、中草药种植业等,全镇规模养殖户1000多户,牲畜总头数达到25.8 万头,年产绒毛40万公斤,皮张5万多张,是闻名全国的鄂尔多斯细毛羊生产基 地。3.2项目实施的基础和优势区位交通优势昌盛宏业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 镇北部。乌审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南与陕西省接壤,是鄂尔多斯市的南出 口,有较好的区位条件;嘎鲁图镇是乌审旗政府所在地

30、,北邻鄂旗,南接陕西榆 林地区,是乌审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园区位于乌审旗“一核三带一廊”空间布局的核心区。“一核”是指以嘎鲁图为核心区,各产业重镇和项目区为基点, 全力构筑“半小时经济圈”,强化嘎鲁图核心区中心地位、要素聚集和辐射带动功 能,促进人口集中,推进城乡统筹,其定位有助于园区示范辐射功能的发挥。园区交通便捷,乌审旗有 210国道、乌一伊公路和鄂一乌公路过境,达嘎路 南北直接贯穿园区。自然生态基础园区位于毛乌素沙地,海拔高程大都在12001400m之间,园区现状为面积近一半为沙漠,土壤基本为风沙土,林草覆盖率为6%(表3-1 ),园区内水资源比 较丰富,水质良好,矿化度基本小于 2

31、克/升,适合于人畜饮用,有利于草牧场及 农田灌溉,能够保证农牧业产业的需求。目前乌审全旗农产品均被认定为无公害 产品。表3-1园区土地利用现状平衡表序号地块性质面积(亩)比例(%1沙漠1013144.62农业用地1070647.23林地135164村庄用地2791.25水域300.16道路用地2080.9总计22705100323文化旅游资源乌审旗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乌审旗是典型的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 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底蕴深厚、传统民族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萨拉乌苏文化, 也有天然合一、景色旖旎的草原、大漠、湖泊等自然景观,素有“塞外小江南” 的美誉。园区内现有席尼喇嘛烈士陵园景点,可

32、以以席尼喇嘛和“独贵龙”运动 为核心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24政策支撑园区建设的扶持政策包括沙漠治理政策、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政策和城乡统筹 政策三个方面。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确立并实施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沙漠治理 战略,启动了内陆河流域综合治理与试验示范项目、草原保护和建设工程以及水 土保持项目等一批有关防沙治沙的工程项目。与国家的政策相配套,地方政府在 省(市、区)层面上实施了 “禁牧、移民搬迁、结构调整”等生态治理政策,形 成了“国家投资、地方实施、农户参与”的治理模式,并出台了防沙治沙法 等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防沙治沙。防沙治沙法规定:“国务院和省、 自治区、

33、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防沙治沙。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防沙治沙的面积和难易程度, 给予从事防沙治沙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资金补助、财政贴息以及税费减免等政策优惠。单位和个人投资进行防沙治沙的,在投资阶段免征各种税收;取得一定收益后,可以免征或者减征有关税收。”国家科学技术部2001年印发的农业科技园 区指南中指出,农业科技园区的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 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 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乌审旗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坚持全域统筹原则;坚持集中、集约、集群发展 原则,通过政府

34、引导、市场调节、合理布局,形成项目、企业、产业集群发展; 坚持土地政策灵活运用的原则,坚守不突破耕地红线和不违反国家土地政策的前 提下,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经营制度,以土地的经营升级、入市升值引商、聚 财。确保在2012年建立基本完善的统筹城乡体制机制。325技术优势建设单位鄂尔多斯市昌盛宏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 2007年注册成立的一家多 元化经营的现代化企业。单位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宁夏大学农学院联合,依托中 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科研力量,此外园区建设单位有多位专业技术人员,技 术支撑力量较雄厚。项目建设单位情况项目建设单位鄂尔多斯市昌盛宏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鄂尔多斯市昌盛宏业投资集团有限公

35、司的下属企业,鄂尔多斯市昌盛宏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2007年注册成立的一家多元化经营的现代化企业。公司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节能建材 生产和路桥、市政建设为基础,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及新能源产业。为了 积极响应市、旗两级政府关于在优势区域发展和农牧业和现代精品农牧业的政策 号召,大力发展公司的长效基础产业,于 2009年3月注册成立了鄂尔多斯市昌盛 宏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沙漠产业化治理和配套完整的集种植、养殖、科 研培训和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第四章市场需求与预测4.1市场分析(1) 沙生植物的市场需求分析。我国荒漠化面积已达到267.4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2

36、7.9%,危害涉及18 个省(区、市)约4亿人口。荒漠化是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不断扩展的沙化土地、不断加剧的沙尘暴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 因此,一直以来,治理沙漠、利用沙漠都是一个重要课题,在政府的工作中被屡 次提及。治理沙漠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种植沙生植物,例如,梭梭木、沙拐枣、合头草、胡杨等,而这些沙生植物,除了具有防风、固沙的能力之外,本身还蕴含着巨大 的市场价值,这些植物有的药用价值很高,有的是很好的木材。例如梭梭本身就 可作为薪碳材,而且其枝条也是优良的饲料,其根部寄生的肉苁蓉是一种名贵药 材。近几年,肉苁蓉的市场需求量在逐年增大,仅2007年出口国

37、外的肉苁蓉数量 就高达650吨左右,比2002年的200吨左右翻了三番。2008年上半年中国出口 肉苁蓉的数量已经接近2007年全年数量,价格也从2000年的25元/千克上升到 2008年的90元/千克。除了肉苁蓉,甘草、黄芪的市场需求也很旺盛,中草药材 的需求给沙生产业注入活力,药材后市走势持续看好。这些药材原料,不仅国内 需求旺盛,而且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地区的各国每年也都需要从中国进 口大量的干品肉苁蓉、黄芪等中草药材。由于前几年的破坏性开采导致市场供应 紧缺,而需求的逐年增长,使得这些药材的价格一路高涨。我国不断加大对荒漠化防治的力度,对沙生植物苗木的需求增加,国家扩大 内需政策

38、中对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重点投入,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治理以及废 弃矿山生态修复等方面都将启动一大批项目,这些项目对苗木在特殊环境的适应 性和抗性方面有着特殊要求,抗寒抗旱、防火固沙植物受到重视。北京有近20万亩裸露沙荒地全部要求种植覆盖,北京引进沙柳、黄柳、红柳、花棒、毛条、 柠条、沙棘等10多种沙生、抗旱的植物,对沙生、抗旱草本植物仍有较大的需求 量。鄂尔多斯地区属高原气候,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荒漠化严重。鄂尔多斯市依靠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畜牧等资源,紧抓西部大开发的良好 机遇,经济发展快速,城市虽然仅有150万人口,但每年的财政收入近200亿元, 并且在改善生态环境、城市基础

39、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方面,政府高度重视, 投入资金巨大,效果显著。在城市绿化美化、高速公路绿化和景区绿化方面,他 们提出“打造绿色鄂尔多斯”和“让森林拥抱城市”的目标,并且借鉴发达国家 城市建设经验,一次性上规模高标准进行。目前,鄂尔多斯市每年需要外调各种 规格绿化苗木近200万株,主要渠道是东北、河北、宁夏和陕西延安等地区,近 二年在城市绿化工程中逐步使用花灌木和阔叶苗木。据统计,鄂尔多斯境内仅城 市周边、高速公路两旁和景区边缘需要绿化的面积达25万亩,需要苗木3000万株,市场需求较大。(2) 果蔬、畜禽等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随着绿色消费观念日益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我国绿色食品的

40、消费快速增长发 展空间十分广阔。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供的数字,全国绿色食品年产量达 1500万吨,但仅占食物商品量市场份额的 3%,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农业专家认为,相对于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绿色食品发展的规模、生产总量 和开发面积都比较小,只占全国大宗农产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2%左右,但是这项产业经过10年的成长,已经显示出了现实的发展空间和未来广阔的发展前 景。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有关人士介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 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已经引发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日益 受到消费者青睐。国际市场有机类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为我国绿色 食品

41、发展提供了机遇。据国际贸易中心的调查报告,2008 年,美国、德国、英国、 法国等11个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销售总额达到1135亿美元,去年全球有机食品 的市场规模约2000亿美元,近3年来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45%到60%,如此巨 大的市场空间也在等待中国绿色食品去竞争属于自己的份额。(3) 城市观光需求我国是世界上古老的农业国家之一, 有着5000年的文明历史,古迹繁多,地 大物博,农业自然资源雄厚,这些都为发展农业观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中 国大陆农业观光的发展较晚,相比之下台湾地区农业观光旅游就发展的较早。在1978年,台湾的农业和旅游就开始实现了产业结合, 到了 1983年台湾制定了

42、“发 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以后,此类活动较具规模的认定,因此各地纷纷设置, 并且成为大众化、区域化的休闲活动。那时的农业观光类型就己经十分丰富了, 诸如鲜果采摘、观赏果园、农家乐、原生态绿色食品加工、观光渔场、观光牧场 等。1986年左右,观光农园渐渐转变成较多元化的综合性形态,此类休闲农业具 有较大规模场地,利用农村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农业经营活动、农 村生活与农村文化等资源,能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包括住宿、餐饮等。我国大陆地区近几年在绿色环保活动的带动下,大力发展了农业旅游,比如在一些山区农村的革命老区搞起了 “红色旅游”度假新村等。近年来我国农业旅 游迅速发展,从东北原始森

43、林到天山脚下、从内地农村到沿海渔村,农业旅游这 个火种漫延了整个祖国大地,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逐年提高。全国各 地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业都市农业园区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如:浙江金花石门农场、上海浦东的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 厦门华夏神农大观园、广西柳州水乡观 光农业区等等,这些不仅开拓了旅游业的市场,而且为农民以及政府带来了可观 的经济效益。4.2市场预测项目园区主要产品包括沙生植物(用于薪材、中草药、观赏园林植物);绿 色葡萄、有机蔬菜以及绿色畜禽;农业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等。产品销售的主要区域包括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陕西榆林地区以及其 它国内外市场,鄂尔多斯市的市场主要包括东胜区、康

44、巴什区、伊金霍洛旗、杭 锦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后旗、乌审旗的各大农产品集贸市场和大型超市,陕 西省榆林地区靖边县、横山县的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市场的需求量杭锦旗(锡尼镇)约 3万人口需求量;前旗(敖勒召其镇)约 2万人口需求量;鄂旗(乌兰镇)约 3万人口需求量;乌审旗(嘎鲁图镇)约 4 万人口需求量,跨省市场(含靖边县、横山县)为 10万人口需求量。乌审旗农产 品主要供求点:乌审旗集贸二市场和富海客都超市。第五章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昌盛宏业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致力于建设内蒙古 城乡统筹、荒漠化治理的示范点,与一般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不同的是,它是在 沙漠地区,以沙漠土地资源

45、为基础,充分利用沙漠土地和光热等自然资源,实现 沙漠生态环境的改善、沙地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项目 的建设过程中对科技的依赖性较强。项目以科研为基石,以模式探索为主线,围 绕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居民致富,实现园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全面协调发展。5.1园区建设原则和目标基本原则(1 )生态效益第一的原则。 严格遵循沙漠地区的生态规律,以改善生态环 境作为园区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2)荒漠产业化治理的原则。 谋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将生 态环境改善作为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将经济效益的实现作为支持生态效益不断 提高的有力保证;(3) 园区生产与城乡统筹相

46、结合的原则。探索沙漠地区统筹城乡的新模式, 实现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发展;(4 )统一协调,步调一致的原则。园区规划与建设与乌审旗城乡总体规划和统筹规划保持一致,保持各项建设的协调性。建设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策扶持,企业建设,项目支撑”的原则,发 挥乌审旗的区位、资源优势,结合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优势,立足于政府、企业、 科研相结合的基本点,构建园区四大产业体系,探索形成荒漠产业化治理模式, 促进现代农牧业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城市乡 村和谐共处,提高农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将昌盛宏业现代农牧业科技园 区建设成为乌审旗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城乡统筹的示范

47、点;内蒙古乃至全国的荒漠 化治理试验示范基地;国内知名的沙漠保护科普教育基地。5.2发展定位产业定位园区的主导产业选择要建立在沙漠治理的基础上,毛乌素沙地植被的恢复与 重建不是简单地恢复原有的天然植被,毛乌素沙地不适于发展大规模的露地农作 物种植,亦不宜大面积营造用材林。但可适度发展沙漠植物用于油料、饲料与牧 草、沙地设施农业、防护林等。畜牧业的发展也应具有多样性,可在养羊外,增 加养牛的比重。因此,园区选择沙生植物种植、设施园艺产业、沙漠生态养殖业、特色农产 品加工业和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五大主导产业, 包括以沙生植物为主的种植业, 以蔬菜、葡萄、花卉苗木为主体的设施园艺产业,以水产、细毛羊

48、和奶牛为主体 的养殖业,以果蔬加工、鲜奶分装配送和羊毛分级整理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以 文化休闲、沙漠观光、农事体验为主体的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图5-1园区产业循环体系图功能定位根据现代农业的要求和园区的资源现状,园区应发挥统筹城乡、荒漠化治理、生产示范、科研科普、产业孵化等五大功能。(1)进行园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城乡统筹的示 范点。(2)发展荒漠化治理产业,强化园区的荒漠化治理功能,成为内蒙古乃至全 国的荒漠化治理试验示范基地。(3)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构建园区产业链条,进行沙漠资源开发的生产示范, 成为各环境友好型产业和谐发展的综合性园区。(4)开展荒漠化治理技术研究,展

49、示荒漠化治理成果,成为国内知名的沙漠 保护科普教育基地。(5) 引进应用荒漠化治理新技术和动植物新品种、设施有机农业技术创新成 果,建设内蒙古一流的农业科技产业孵化基地。5.3建设规模该项目总投资约133774.8万元。园区占地22705亩;其中:林业用地11185亩,设施农业用地7050亩,试验 用地590亩,养殖用地1520亩,居住用地600亩,公共设施用地550亩,生产设 施用地550亩,工程设施用地55亩,仓储用地55亩,道路用地550亩。5.4园区建设方案功能分区根据园区的产业和功能定位,园区分为五个功能区。第一功能区为荒漠产业化治理试验示范区,占地9848亩。第二功能区为沙漠生态恢

50、复与保护试验区,占地571亩。第三功能区为设施与有机园艺生产示范区,占地8696亩。第四功能区为沙漠生态养殖示范区,占地 2235亩。第五功能区为城乡统筹试验与综合管理服务区,占地1355亩。荒漠产业化治理试验示范区位于园区西部沙漠用地,占地9848亩,充分整合科技人才资源,以“产学研” 模式,进行耐旱抗盐碱防护林、生态林、经济林、园林新品种的科研育种和国外 引种驯化,进行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开发,为荒漠化地区的绿化、景观等提供优质 苗木、用材;围绕荒漠地治理、盐碱地生态恢复,系统集成各种技术,进行荒漠 治理技术应用和技术咨询;成为荒漠化和盐碱地科学研究的试验地和前沿阵地。本区包括:(1)沙生植物

51、苗圃占地664亩,建设内容包括:沙漠日光温室120栋,用于沙生植物苗木繁育、 生产、培育,促进优质种苗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产品的标准化,向园区和社 会提供多种名、优、新、特种苗;配套荒漠化治理实验室(500吊),进行荒漠区分布的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分布、濒危等级研究与保护试验工作。单栋日光温室规格为80mX 8 m,面积640讥温室采用坐北朝南、东西延 长的方位。在温室东侧山墙上设一间缓冲间。 温室主体为轻钢结构,采用热浸镀 锌处理。温室覆盖材料为塑料薄膜,用粘合剂粘合,要求粘合严实无缝隙;覆盖时要用压膜线压实,以免刮风时撕裂。温室基础内部为标准基础,四周条形基础。 配备风机湿帘降温

52、系统、复合保温被、电动卷被系统、电动卷膜系统、外遮阳降 温系统、采暖系统、灌溉系统等设施。两栋温室间距为8 m。(2)荒漠植物引种园占地789亩,建设内容包括:荒漠植物引种 620亩,用于沙漠植物园种质资 源迁地保存、乡土野生植物引种栽培研究以及荒漠地区沙生和盐生等旱生植物的 引种繁育。弓I种试验的对象为优良固沙植物、沙漠地区中草药植物、珍稀濒危植 物、各类资源植物(如药用、饲用、观赏、绿化、原料、薪炭植物、沙漠地区的 经济作物等)、重要栽培植物的野生类型及其近缘种和荒漠区植物区系中的建群 种、特有种、单或寡科、属的种类;配套荒漠植物引种试验用房(300吊),进行荒漠植物的人工栽培繁育措施研究

53、、植物种苗特性研究。(3)沙漠梅花-梭梭肉苁蓉共生园占地2075亩,建设内容包括种植荒漠植物梭梭,并以梭梭为寄主,进行肉苁 蓉种植1800亩,用于沙漠改良,作为中草药和养殖饲草。(4)荒漠野生观赏植物园占地1353亩,建设内容包括:抗盐碱玫瑰等荒漠观赏植物种植1000亩,配 置荒漠观赏植物,注重园区的色调、层次、结构丰富度,注重观叶、观果类植物 的收集与保育,为园林树种的选育提供原材料,建设荒漠区园林景观园貌。(5)乡土植物专类园占地1687亩,建设内容包括:毛乌素沙地的特色植物沙地柏、樟子松、沙柳、 红柳、旱柳、馒头柳等乡土植物种植 1200亩,对沙漠进行自然保护,恢复植被, 探索沙漠封育治

54、理的新模式等;小型气象站建设 1处,为园区科研、生产生活提 供气象服务。(6)民族草药专类园占地1383亩,建设内容包括药用植物引种、栽培 1200亩,按照荒漠区草药 植物药的生态习性、生活型和生境布置荒漠药用植物、水生药用植物、田间林下 药用植物,形成适生生境、生态景观、科普展示相融合的园区。(7)藓类植物专类园占地1897亩,建设内容包括固定沙丘藓类植物自然恢复及人工培养1500亩,利用苔藓植物在土壤结皮形成、生物防沙固沙、水源涵养以及生态小环境改善中 的作用,对植被恢复与重建、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影响;建设沙生植物试验观测 场1处。543沙漠生态恢复与保护试验区占地571亩,沙漠生态恢复与

55、保护试验区将沙漠生态恢复试验与荒漠化治理科 普活动相结合,沙漠生态恢复与保护主要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之以人工手段,科 普活动采用现代农业设施,展示荒漠化治理成果与荒漠化相关科学知识。(1)沙漠生态恢复与改良试验园占地200亩,主要采取自然恢复方式,辅助以沙漠治理措施,进行沙漠生态 恢复与改良试验。(2)科普展示园占地371亩,建设日光温室60栋,连栋智能温室10栋,进行沙漠植物标本 展示和沙漠特色动物标本展示,荒漠化治理科技成果展示,多样化的沙生植物展 示。单栋日光温室规格为80mK 8 m,面积640讥 连栋智能温室采用门式钢架 结构玻璃温室,单栋温室规格为62.50米X 32米,面积2000

56、 m2,温室内配备内 遮阳、外遮阳、湿帘/风机加湿降温系统、水暖加热、移动式喷灌机灌溉系统、移动苗床以及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等设施。544设施与有机园艺生产示范区位于园区沿达嘎路的两侧。以先进的沙地设施农业技术为依托,将生产、展 示、分装配送融为一体,充分展示农业的多功能性,同时加强设施与有机园艺的 科研力量,解决沙地设施农业蔬菜、花卉苗木品种选择与生产技术问题。本分区占地8696亩,建设包括有机葡萄试验园、设施蔬菜产业园、设施花卉 苗木园和特色花卉蔬菜展示园四个部分。(1)有机葡萄试验园建设内容包括:优良葡萄品种园日光温室 60栋,引进国际驰名的赤霞珠、蛇 龙珠、霞多丽、雷司令、黑比诺等优良葡

57、萄品种,形成酿酒、制汁和鲜食优良葡 萄品种园;沙地葡萄种植试验区200亩,配套引种试验设施,进行沙地葡萄试种试 验,并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葡萄品种; 沙地葡萄种植日光温室350栋,配套有机 葡萄栽培技术,包括土、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葡萄酿酒试验车间(200ml),葡萄果汁加工车间(300 m2),配套葡萄酿酒和果汁加工生产设备。(2)设施蔬菜产业园占地2573亩,建设内容包括:标准日光温室200栋;塑料大棚500栋;建设有 机蔬菜分拣车间(500 m2)和蔬菜暂存保鲜间(200 m2)。(3)设施花卉苗木园占地2657亩,建设内容包括:标准日光温室500栋,结合市场对苗木的需求, 实施苗木标准化生产,满足城市绿化对优良苗木的需要。(4)特色花卉、蔬菜展示园占地848亩,建设内容包括:连栋智能温室20栋,标准日光温室50栋,进行花 卉、蔬菜展示;花卉新品种实验室(300m),进行特色花卉引种和品种试验。 沙漠生态养殖区位于沙漠的东部,设施与有机园艺生产示范区西部。本区充分利用沙地资源, 按照“品种优良化,棚圈标准化,养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技术高新化,小区 园林化”的标准,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