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讲义_第1页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讲义_第2页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讲义_第3页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讲义_第4页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解析】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千米;赤道半径为 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千米。在太空上看地球很圆的原因:赤道半径与 相差很小。3.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 先消失; (2)“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3)站的高看得远;(4)地球在月球表面的影子的轮廓是弧线(月食);(5)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 环球航行4. 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1 :0-17千米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上地幔 -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 2地幔:17-2900千

2、米 下地幔 内地核:呈固态 3 :2900-6371千米 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第二节 地球仪和地图1.地球仪:地球的模型(地轴与水平面呈66.5°夹角)(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 的线(又称:子午线)(2)纬线:与赤道 的线经线纬线形状特征半圆圆位置关系相交于 和 相互 长短等长不等长( 最长)指示的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最大度数值180°90°0°的确定本初子午线(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度数的变化规律向西向东各 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 分布规律无数条,除0°和180°外,其余的都有2条 条,除0°外,其余度数的纬线有2条划

3、分半球的界线赤道(0°纬线)(3)东半球包括:0°160°E和0°20°W; 西半球:160°E180°E和20°W180°W 北半球:0°90°N 南半球:0°90°S(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5)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经纬网(作用:能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2.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A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 。即:比例尺= ÷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

4、,但表示的内容越 ,精确度越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 ,内容越 ,精确度越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 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 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B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指向标定向法:用一个指向北的方向标表示北方。经纬网定向法: 表示南北方向, 表示东西方向。一般的表示方法: ,左西右东。C图例和标记图上常用的图例有:公路、铁路、学校、河流、码头、国界等等。第三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1.岩石的成因及常见岩石岩石种类形成原因特征常见类型喷出岩 喷出地壳冷却凝固而成明显矿物晶体颗粒、气孔或柱状结构玄武岩侵入岩 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

5、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成有明显 结构特征或化石。 、砂岩页岩、砾岩变质岩在地壳运动产生的 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的结构 、板岩片麻岩2.岩石的应用:建筑材料(大理石、花岗岩),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石),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可以形成各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第四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1)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2)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褶皱)(3)断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4)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5)火山、地震 褶皱:地壳受力挤压而发生的弯曲变化。断层:岩层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动。2引起地壳变动的

6、巨大能量主要来自于 (即内力的作用)3.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A火山:(1)火山由 、 、 组成火山喷发物:气体(二氧化硫)、熔岩流、火山灰(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分布: B地震:(1)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 或 而引起震动现象。(2)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3)分布: (4)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空间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5)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余次。这些地震中绝大部分都是 的,而可能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不到20次。第五节 泥石流1.

7、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2. 泥石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自然原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 (如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不合理地开挖和堆积,改变了地表形态和土层结构。3.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 和 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4.危害: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5.应对措施:(1)应急措施: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

8、下游逃生,要向 上面逃生。(2)防御措施: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1 大陆漂移说: 依据 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主要观点和内容: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主要证据:动物相似性(南美洲和非洲有相似物种),古老底层的相似性,舌羊齿植物化石的分布(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都有发现)2 海底扩张说:由赫斯和迪茨提出。主要观点和内容: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

9、热的 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的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主要证据: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海底扩张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3. 板快构造学说主要内容:(1)全球由 组成。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2)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3)不断地发生 。4.六大板块: 、 、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中,只有 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也包括海洋, 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地。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 )5.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岛

10、弧、山脉。板块张裂:形成 、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海岭(大洋中脊)6.板块边界:(1)生长边界:板块张裂的地方,分两种情况,张裂发生在大洋中,形成海岭,如大西洋的中间由于美洲板块与 和 的张裂形成了一个大洋中脊(海岭);张裂发生在大陆,形成裂谷,如亚欧板块和 张裂形成的东非大裂谷。(2)消亡边界:板块碰撞的地方,消亡边界易形成 , , ,如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东亚岛弧,印度洋板块和 碰撞形成的喜马拉雅山。7.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有关地理现象:(1)“地球的伤痕”红海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位于 和 交界处,地壳活动较活跃,不断张裂。(2)地中海几千年后会消失,因为位于 和 交界处,不

11、断碰撞挤压。第七节 地形和地形图1. 地形的类型山 地高 原丘 陵平 原盆 地相对高度大小较大小海拔500米以上500米以上200米500米200米以下地形特征地面起伏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顶面平坦宽广,起伏小地表起伏和坡度都较缓,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一般相对高度小于50米四周高中间低2. 等高地形图: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实际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1) 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高度。等高线数值可以表示海拔和地势起伏的状况,从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如果密集,坡度越陡,如果稀疏,坡度比较缓。(2)地形部位和等

12、高线分布的关系。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等高线呈 ,由外向内,海拔 鞍部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峭壁等高线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陡坡等高线较 缓坡等高线较 山峰(洼地)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时(中间高)或(中间低) 3地形的变化(1)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要是受风力、 、 、海浪、生物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流水-黄土高原的沟壑、溶洞、 、 风-沙漠、风蚀城堡冰川-角峰、 (2)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球的地形形成有什么不同?内力作用使地面 ,深谷,使地表 。影响是阶段性的。能源来自地球内部。 外力作用主要是 ,填平深谷,使地表 。具有 的影响。(3)地球

13、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全球而言,内力的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课后练习】1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分析推断地球是球体的是 ()A从远处开来的船先见到桅杆,后见到船身B根据日食时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C登上航天飞船从太空中观察 D根据月食时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2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纬线长度相等 B.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圆 C任何两条纬线都相互平行 D.任何两条经线都相互平行3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看上去是很圆的,这是因为 ( )A、地球本身就是一个正球体 B、地球的外面有大气层C、过去的测量有误差 D、地球

14、的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4从岩石的成因看,花岗岩是一种 ( )A沉积岩 B. 岩浆岩 C.玄武岩 D.变质岩5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火山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剧烈形式 火山喷发现象多发生在板块的中间地带 所有火山都有明显的火山锥 全球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A B. C. D.6遇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下列脱险逃生的办法不妥当的是 ( )A逃生时要保护好头部 B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 C在沟中尽快跑到房顶 D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7试根据某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判断正确的是 ( )A、 学校操场在教学楼的东面 B、 学校食堂在学校的西南角C

15、、 学校的大门朝西 D、 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8右图是我省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山峰高度不到海拔300米B城区所处的纬度小于30OC小河自西南向东北流入海洋 D城区位于图中西北部9右图中的甲位于 ( )A、 东半球、低纬度 B、 东半球、中纬度C、 西半球、低纬度 D、 西半球、高纬度10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是 ( )A、0°纬线 B、西经20° C、东经160° D、0°经线11某人发现他的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南侧是南半球,北侧是北半球,则他所处的位置是 ( )A、东经160°,0

16、° B、西经20°,0° C、东经160°,90° D、0°,0°12已知甲的经纬度为135°E、30°N,乙的经纬度为120°E、 45°N,则甲在乙的( ) 正东方 东北方 东南方 西北方13.如图所示,A点是小英在地图上要找的地点,经纬网坐标是 ( ) A.南纬200 、西经1500 B.北纬200、西经1500 C.南纬200、东经1500 D.北纬200、东经1500 14. 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 ( )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17、 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 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 B C DE15. 小华同学从右边的地形等高线图中得到以下信息, 其中正确的是 ( ) ACB比DB坡度更陡 BA处比B处海拔高 CE处是山脊 DB、D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16. 右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公里范围内海 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 ( )A板块是运动的 B地球是一个球体C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17.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以下有关地球的叙述中,错误的 ( )A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和地幔两层C流水、风力、冰川等

18、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D地球是一个椭球体18. 煮熟的鸡蛋由内到外可分为蛋黄、蛋白和蛋壳三层,地球的内部构造与熟鸡蛋很相似,如果把熟鸡蛋比作地球,那么蛋黄、蛋白、蛋壳分别代表地球内部的哪一结构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壳、地核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核、地壳、地幔 19下列有关我国泥石流多发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地势平坦有利于洪水流动 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 植被破坏严重多山地 A B C D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纬网可确定海洋、陆地表面任意一处的位置B本初子午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C本初子午线向东为东半球,向西为西半球 D赤道两边的

19、同心圆周都是纬线21.下列有关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力作用使地表的相对高度增大 B雅鲁藏布江的形成是因为只受流水的冲刷C内力作用是主导,所以任何地方都占有优势D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最高峰是因为该地区只受内力作用的影响22在地震中,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种种不当行为“扼杀”自己。若不幸被困于倒塌建筑物中,下列措施不宜采取的是 ( )A用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B用湿毛巾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C不停地大声呼救并迅速用手挖掘砖块,希望尽快逃生D一时无法脱险时应尽量节省体力,寻找

20、代用品和水,延长生存时间23在陆地五种地形中,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的是 (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21、;             D盆地24以下四幅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 )A亚洲政区图 B中国政区图 C浙江省政区 D金华政区图25. 28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一千多人死亡。(1)从地形要素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图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 )300200100 A. B. C. D.261:2000000其含义是 ,若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60千米,绘制在该图上的图上距离为 。27读地球的部分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B点位于赤道)。(1)请你在图中描画出0°经线。(2)如果相邻经线、相邻纬线的间隔都是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