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规程_第1页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规程_第2页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规程_第3页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规程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Cast-i n-place pile post grout ing(征求意见稿)DB发布实施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Cast-i n-place pile post grout ing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主编单位: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批准部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年 月曰本规程

2、是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2014 年第二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通知(闽建科201421 号)的要求,由福建省工程建设科学技术标准化协会组织,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写而成。编制组在编制过程中,经过广泛调查研究,结合我省当前实际情况,总结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本规程共有 7 章和 2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 2、术语及符号;3、基本规定; 4、注浆设计; 5、注浆施工; 6、安全和环境保护; 7、质量检查及验收;附录等。本规程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负责

3、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反馈给福建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 号,邮编: 350001 )和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地址:福州市五四路89 号置地广场 36 层,邮编: 350003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程主编单位: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1总则 .5.2术语及符号 .6.2.1主要术语 . .6.2.2主要符号 . .Z.3基本规定 .8.4注浆设计 .9.5注浆施工 .135.1材料设备 . .135.2劳动力组织 . .135.3施工要点 . .146安

4、全和环境保护 .1.77质量检查及验收 .18附录 A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记录 .19附录 B 桩端后注浆事故处理 .20本规程用词说明 .24弓丨用标准名录 .25附:条文说明 .26Con te nts1 General Provisions .52Terms and Symbols .62.1Key Terms .62.2Mai n Symbols .73Basic Regulations .84Grouti ng Desig n .95Grout ing Con struct ion .135.1Materials and Equipme nt .135.2Labor Orga ni z

5、ati on .135.3Con structio n Poi nts .146Safety and En vir onmen tal Protecti on .177Quality In specti on and Accepta nee .18Appe ndix A Records of Grouti ng Con structi on .19Appendix B Accident Treatment for Post Grouting of Pile End.20Expla nati on of Word ing in This Specificati on.24Directory of

6、 Refere nee Sta ndard .25Addition :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261 总则为了加强灌注桩后注浆施工的过程控制,保证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福建省建筑工程、市政工程、路桥工程、港口工程和水利工程的灌注桩后注浆设计及施工。灌注桩后注浆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行业和本省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及符号2.1 主要术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Tech no logy of post grouti ng for cast-i n-situ pile灌注桩在成桩后一定时间内,由预设于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

7、侧注浆阀通过高压注浆泵注入一定压力的水泥浆,通过浆液对桩端沉渣和桩端持力层及桩周泥皮起到渗透、填充、压密、劈裂、固结等作用来增强桩端土和桩侧土的强度,从而达到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沉降量的一项技术措施。渗透注浆Permeation grouting属于偏适应性注浆,实在不足以破坏土体结构的压力(即不产生水泥劈裂)下,把浆液注入粒状土的孔隙中,从而取代、排除其中的空气和水。压密注浆Compaction grouting是一种半适应性半强制性注浆,它的特点是通过注浆对砂土和粘土中孔隙等软弱部位起到压密作用。压密注浆在注浆处形成球形浆泡,浆体的扩散靠对周围 土体的压缩。劈裂注浆Crack grouti

8、ng属于偏强制性注浆,是通过较高压力使浆体产生扩充,当液体压力超过劈裂 压力(渗透注浆和压密注浆的极限压力) 时土体产生水力劈裂,也就是在土体内 突然出现裂缝,于是吃浆量突然增加,克服土体初始应力和抗拉强度,在钻孔附 近形成网状浆脉,通过浆脉挤压土体和浆脉的骨架作用加固土体。闭式注浆Closed grouting将预制的弹性良好的腔体(又称注浆胶囊)随钢筋笼放入孔底,成桩后通过 压力注浆使弹性腔体逐渐扩张、挤密沉渣和桩端土层来提高桩的承载能力。开式注浆Open grouting把浆液通过注浆管直接注入桩端或需要加固补强的位置,浆液与桩端沉渣、周围土体呈混合状态,呈现出渗透、填充、压密、劈裂、固

9、结等效应,以达到提 高桩的承载能力。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Ultimate vertical beari ng capacity of a si ngle pile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它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身承载力2.2 主要符号A桩端面积;ai-2 压缩系数d - 桩身设计直径;D 桩端扩底设计直径;E -压缩模量fak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eo天然孔隙比I p 塑性指数I L 液性指数u - 桩身周长;丫天然容重CD 天然含水率3 基本规定灌注桩后注浆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性质调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拟建场地地层的分层

10、、持力层起伏变化情况及各层的土工参数;2 注浆区的地质构造、浆液可能流失的通道及空穴;3 各层地下水的特性,包括上层潜水层、下层承压水层情况及地下水化学性质;4 桩端及桩身所处各地层的渗透性及注浆可行性;5 调查注浆浆液对环境的影响。3.0.2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应按相关标准、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结合工程现场情况,编制施工方案。编制前,应熟悉施工图和工程地质、水文资料,并踏勘施工现场。3.0.3灌注桩后注浆大范围施工前应进行试注浆。试注浆作业时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应到场复核、调整设计参数,最终确定参数并形成纪要。3.0.4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中应严格工序控制,并做好施工记录。3.0

11、.5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应严格执行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做好废浆的外运和排放,严禁违章排放。4 注浆设计灌注桩后注浆设计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周围环境的调查情况,结合周边已有建筑注浆工程的对比,针对工程上部结构荷载特点及承载力变形的要求,最终确定经济合理、施工方便、节约工期的设计方案。灌注桩后注浆设计包括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浆液浓度设计终止注浆条件设计注浆桩承载力设计?注浆装置设计?注浆量设计 ?注浆压力设计图灌注桩后注浆设计步骤后注浆灌注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应通过静载试验确定。其后注浆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估算:1 增强系数经验计算公式Quk = Qsk + Qgsk +式中

12、 Q sk 后注浆非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gsk 后注浆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gpk 后注浆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u桩身周长;Ij 后注浆非竖向增强段第j 层土厚度;Igi 后注浆竖向增强段内第i 层土厚度:对于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当为单一桩端后注浆时,竖向增强段为桩端以上12m ; 当为桩端、桩侧复式注浆时,竖向增强段为桩端以上12m 及各桩侧注浆断面以上12m ,重叠部 分应扣除;对于干作业灌注桩,竖向增强段为桩端以上、桩侧注浆断面上下各6m ;qsik 、qsjk 、qpk 分别为后注浆竖向增强段第 i 土层初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非竖向增强段第 j 土层初始极限

13、侧阻力标准值、初始极限端阻力标准值;3 八 3 p 分别为后注浆侧阻力、端阻力增强系数,无当地经验时,可按表4.0.2-1取值。对于桩径大于 800mm 的桩,应按本规范表 4.0.2-2进行侧阻和端阻尺寸效应修正;A P 桩端面积。表 4.0.2 后注浆侧阻力增强系数Bsi、端阻力增强系数 B P土层名称淤泥 淤泥质黏性土 粉土粉砂粗砂 砾砂砾石全风化岩 强土细砂中砂卵石风化岩B si1.2 ? 1.31.4 ? 1.81.6 ? 2.01.7? 2.12.0 ? 2.52.4? 3.01.4 ? 1.8B-2.2 ? 2.52.4 ? 2.82.6 ?3.03.0 ? 3.53.2 ? 4

14、.02.0 ? 2.4p注:干作业钻、挖孔桩,按表列值乘以小于1 . 0的 折减系数。当桩端持力层为黏性土或粉土时,折减系数取0.6 ; 为砂土或碎石土时,取0.8。表 4.0.2-2 大直径灌注桩侧阻力尺寸效应系数书si、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书 p土类型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类土1/5一1/3si(0.8/d)(0.8/d)“ p1/4(0.8/D) 1/3(0.8/D)注:当为等直径桩时,表中D=d 。2 参照预制桩计算公式Qua = Qsk 十 QVk =3 桩身混凝土承载力计算Qk 一 叽 LA式中 书 c 工作条件系数,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 5.8.3 条,干作业非

15、挤土灌注桩取0.9, 泥浆护壁和套管护壁非挤土灌注桩、部分挤土灌注桩、挤土灌注桩取0.7 ? 0.8 , 软土地区挤土灌注桩取 0.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条,灌注桩取 0.6? 0.8 (水下灌注桩、长桩或混凝土强)第度等级高于C35时用低值;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kPa),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取值;A桩身截面积( m2 )。4 桩端注浆最终设计时取 Quk 与 Qk 两者中的最小值作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灌注桩后注浆装置的构造与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灌注桩后注浆管应采用钢管;2 桩端后注浆管及注浆阀数量宜根据桩径大小设置:对

16、于直径不大于桩,宜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2 根;对于直径大于1000mm 而不大于1000mm的2000mm的桩,宜均匀设置3 根;3 对于桩长超过15m且承载力增幅要求较高者,宜采用桩端桩侧复式注浆;桩侧后注浆管阀设置数量应综合地层情况、桩长和承载力增幅要求等因素确定,可在离桩底 5? 15m 以上,桩顶 8m 以下,每隔 6? 12m 设置一道桩侧注浆阀,当粗粒土时,宜将注浆阀设置于粗粒土层下部,对于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宜设于粗粒土层中部;4 对于非通长配筋桩,下部应有不少于2 根与注浆管等长的主筋组成的钢筋笼通底;5 钢筋笼应沉放到底,不得悬吊,下笼受阻时不得撞笼、墩笼、扭笼。单桩注浆量的设计

17、应根据桩径、桩长、桩端桩侧土层性质、单桩承载力增幅及是否复式注浆等因素确定,可按下式估算:Gc = a pd + asnd式中 a p、a s - 分别为桩端、桩侧注浆量经验系数,=1.5 ? 1.8,=0.5 ? 0.7;对于卵、砾石、中粗砂取较高值;n 桩侧注浆断面数;d 基桩设计直径( m);Gc - 注浆量,以水泥质量计(t )。对独立单桩、桩距大于6d 的群桩及群桩初始注浆的数根基桩的注浆量应按上述估算值乘以 1.2 的系数。4.0.5 桩端注浆终止压力应根据土层性质及注浆点深度确定,对于风化岩、非饱和黏性土及粉土,注浆压力宜为 3? 10MPa ;对于饱和土层注浆压力宜为 1.2?

18、4MPa ,软土宜取低值,密实黏性土宜取高值。1 注浆工作压力一般以不使地层结构破坏或发生局部和少量破坏为前提,压力与桩长、桩端土层的性质有关。注浆工作压力估算公式:P3 二卩融一 &乂升厶式中Pg注浆工作压力,Pa;pw桩底注浆处静水压力,Pa;丫、 h 注浆点以上第i 层土有效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和土层厚度;E r 注浆阻力经验系数,与桩端桩侧土层类别、饱和度、密实度、浆液稠度、成桩时间、注浆管长度等有关;软土取1.0? 1.5, 饱和黏性土、粉土、粉细砂取 1.5 ? 2.0, 非饱和黏性土、粉土、 粉细砂取 2.0 ? 4.0, 中粗砂、砾卵石取 1.2? 3.0 (非

19、饱和状态 取高值) , 风化岩取 1.0 ? 4.0, 当土的密实度高、浆液水灰比小、 注浆管长度大、成桩间歇时间长时取高值。2 注浆控制压力可按注浆试验结果确定。注浆试验应从开始逐步增大注浆压力,绘制注浆量和注浆压力的关系曲线。当注浆压力升至某一数值而注浆量突然增加时,表明地层结构发生破坏或桩顶有明显上抬。为了不致使桩破坏,此时的压力值可作为注浆控制压力,也可按下式确定注浆控制压力Pc :4GV T式中Pc注浆控制压力, Pa ;G 桩身自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N;D - 桩径, m;qsik 第 i 层土的极限侧摩阻力;li 桩侧第 i 层土的厚度。浆液的水灰比应根据土的饱和度、渗透性

20、确定,对于饱和土,水灰比宜为0.45 ? 0.65 ; 对于非饱和土,水灰比宜为0.7 ? 0.9 (松散碎石土、砂砾宜为0.5?0.6); 低水灰比浆液宜掺入减水剂。为保证灌注桩后注浆预期效果及避免低效过量注浆,可按如下设置终止注浆条件:1)在满足设计注浆压力条件下,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2) 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80%, 且注浆压力达到设计注浆压力的1.5 倍 并维持 5min 以上;3)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80% ,且桩顶或地面出现明显上抬。5 注浆施工5.1 材料设备胶凝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可掺入适量外加剂。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 级。水泥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范标准,

21、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并复试合格。同一单位工程内的灌注桩后注浆,应采用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和同一厂家的水泥制备。注浆泵的额定压力应大于要求的最大注浆压力的1.5 倍,通常选泵的额定压力为6? 12MPa , 注浆泵的额定流量为30? 100L/min 。在注浆泵上应配备有压力表和流量计,压力表的量程因为额定泵压的1.5? 2.0 倍。浆液拌合机及储浆桶可根据施工条件选配。浆液拌合机容量应与额定注浆流量相匹配,宜为 0.2? 0.3m 3, 拌合机浆液出口应设置滤网。地面管路系统主要由浆液地面输送系统组成,必须确保其密封性。输送管应采用可承受 2 倍以上最大注浆压力的高压胶管或无缝钢管,其长度不应

22、超过50m 。开式注浆输送管与桩内注浆管连接处设泄压阀,以便在结束注浆时减压卸除输送管。闭式注浆输送管与桩内注浆管连接处设置止浆阀,在结束注浆时可达到止浆的目的,以免浆液在腔体弹力作用下回流。如果输送距离过长,还应在桩顶处设置一套观测仪表。桩内预埋的注浆管宜采用? 25mm ? ? 57mm 钢管,壁厚 2.8mm 。当注浆管兼做声测管时,管径尺寸应满足声测要求。5.2 劳动力组织5.2.1为了保证灌注桩后注浆的施工质量,注浆作业应由专业的注浆单位进行。5.2.2灌注桩后注浆作业包括注浆管埋设及现场注浆两部分,均应由专业注浆单位人员自行负责实施。作业需要 4? 6 名专业人员,包括施工技术指导

23、员、记录员和施工操作员。5.2.3施工前应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合格后方可经常作业。5.3 施工要点531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流程:注浆钢导管埋设应竖直,应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焊接,且与钢筋笼 一起下孔;每下一节钢筋笼时,应在注浆管内灌水并检查接头密封性, 以免泥浆 或混凝土进入注浆管导致堵管;注浆管应通向自然地坪且临时封闭, 桩身空孔部 分的注浆管不宜设置接头。注浆钢导管可用丝扣连接或外架短套管电焊,连接应紧密且不应焊穿钢管 或漏焊,以免漏浆。534 后注浆钢导管注浆后可等效替代纵向主筋。535 注浆头的制作主要有打孔包扎法、单向阀法、U 形管法等。打孔包扎注浆头制作是将钢

24、管的底端砸成尖形开口,钢管底端40cm左右打上4 排每排4 个? 8mm 的小孔,然后在每个小孔中放上图钉(单向阀作用),再用绝缘胶布外加硬包装带缠绕包裹,以防小孔被浇桩的混凝土堵塞。536 后注浆阀应具备下列性能:1 注浆阀应能承受 1MPa 以上静水压力;注浆阀外部保护层应能抵抗砂石等硬质物的刮撞而不致使注浆阀受损;2 注浆阀应具备逆止功能。537 压水试验宜按 2? 3 级压力顺次逐级进行,并有一定的压水时间与压水量。压水量一般为 0.6m 3, 开塞压力一般小于8MPa 。压水试验后应立即初注。初注时一般压力较小,浆液宜由稀到稠,并注意注浆节奏。从桩位平面图上,灌注桩后注浆顺序应针对上

25、部结构的整体性、地质条件、设计要求及施工工艺综合确定:1 宜将全部注浆桩根据集中程度划分为若干区块,各区块内桩距相对集中,区块之间距离宜大于区块内最小桩距2 倍;2 区块内的灌注桩后注浆,宜采用先周边后中间的顺序注浆;对周边桩应以对称、有间隔的原则依次注浆,直到中心桩。当采用 U 型管注浆时,宜按下列工艺循环注浆:1 注浆次序及注浆量分配1) 注浆分三次循环;2) 每一循环的注浆管采用均匀间隔跳压;3) 注浆量分配按第一循环 50% ,第二循环 30% ,第三循环 20% ;4) 若发生管路堵塞,按每一循环应压比例重新分配注浆量。2 注浆时间及压力控制1) 第一循环:每根注浆管压完后,用清水冲

26、洗管路,间隔时间不少于2.5h ,不超过 3h 或水泥浆初凝时间,进行第二循环;2) 第二循环:每根注浆管压完后,用清水冲洗管路,间隔时间不少于3.5h ,不超过 6h 进行第三循环;3) 第一循环和第二循环主要考虑注浆量;4) 第三循环以压力控制为主,终止注浆条件按本规范4.0.7 条规定。5.3.11注浆作业时,流量宜控制在 30? 50L/min ,且不宜超过 75L/min ,并根据 设计注浆量进行调整,注浆量较小时可取小值。5.3.12后注浆作业还应符合以下规定:1 注浆作业宜于成桩3d 后开始,也不宜迟于成桩30d 后;划分若干注浆区块的,可于最后一根桩成桩5? 7d 后开始注浆作

27、业;2注浆作业与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8? 10m,且不宜小于 10 倍桩径;3当采用桩端桩侧复式注浆时,应先桩侧后桩端;多断面桩侧注浆时,应先上后下,以避免下部浆液沿桩周土界面上窜而冒浆;4 桩侧桩端注浆间隔时间不宜少于3h,以保证上部注浆体达到一定的初凝强度;5 桩端注浆应对同一根桩的各注浆导管依次实施等量注浆。5.3.13 后注浆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后注浆的各项工艺参数进行检查,发现异常 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当注浆量等主要参数达不到设计值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1 当有注浆管的注浆量达不到设计要求而注浆压力值很高无法注浆时,其未注入的水泥量应由其余注浆管均匀分配压入;2 如

28、果出现注浆压力长时间低于正常值、地面冒浆或周围桩孔串浆,应改为间歇注浆或调低浆液水灰比,间歇时间不宜过长,宜为30? 60mi n , 间歇时间过长会导致管内水泥凝结而堵管。当间歇时间很长时,可向管内压入清水冲洗管道和桩端注浆装置;3 当上述措施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因其他原因堵塞、碰坏注浆管无法进行注浆时,可采用在离桩侧壁 20? 30cm 位置打 ? 150 小孔作引孔,重新埋置注浆管。如果有声测管,可钻通声测管作为注浆管,进行补注浆,直至注浆量满足设计要求,此时补注后的注浆量应大于设计注浆量。后注浆施工过程中应按附录A 填写灌注桩后注浆施工记录6 安全和环境保护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应

29、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46 的有关规定。6.0.2施工机械的使用应符合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定JGJ33 勺规定。6.0.3施工临时用电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的规定。6.0.4注浆作业施工区应设立警示牌,以防高压浆液造成人员伤害。施工人员作业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保持安全距离。废土、渣土及废泥浆应及时外运。外运车辆应为密封车或有遮盖的自卸车,车辆及车胎应保持干净,不粘带泥块等杂物,防止污染道路。渣土、废泥浆的处置还应符合省、市相关部门的规定。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系统。排水系统严禁与泥浆系统串联,严禁向排水系统排放废浆料。排水

30、沟的废水应经沉淀过滤达到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施工现场出入口处应设置冲洗设施、污水池和排水沟,由专人对进出车辆进行清洗保洁。后注浆作业应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 的规定,在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噪声。夜间施工应办理相关手续,并应采取措施减少声、光的不利影响。7 质量检查及验收后注浆施工验收应提供水泥材质检验报告、压力表检定证书、试注浆记录、设计工艺参数、后注浆施工记录、特殊情况处理记录等资料。灌注桩后注浆效果的检测主要有单桩静载试验、注浆桩端部位的预埋孔超声波检测、注浆桩端部位的采样取芯检测等,应至少选取一种检测;检测数量可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31、确定。7.0.2 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承载力检验应在注浆完成20d后进行,浆液中掺入早强剂时可于注浆完成15d 后进行。附录 A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记录工程名称桩径桩长成桩日期注浆日期开塞开始时间开塞压力注浆时间 ( 分)管 1 注浆记录注浆压力 (MPa)注入水泥量 注浆时间 ( 分)管 2 注浆记录注浆压力 (MPa)注入水泥量 注浆时间 ( 分)管 3 注浆记录注浆压力 (MPa)注入水泥量 桩号桩持力层桩身砼强度设计注浆量水灰比开始注浆时间终止注浆时间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2468

32、101214161820222426283032累计注入水泥量管 1管 2管 3累计单桩注入水泥量施工员质检员施工单位记录员技术负责人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单位附录 B 桩端后注浆事故处理为了保证灌注桩后注浆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过程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事故发生后,应认真调查、处理,查清事故根源、明确事故责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做好时候补救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B.1事故处理步骤情况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对注浆工程的地质勘察、设计和施工的有关资料收集,对施勘和设计、施工等有关人员的调查核实。工现场的踏必要的测试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往往需要做进一步的检验和测试工作,主要有以下几1 工程地质资

33、料、水文地质资料不详的注浆工程,对地质条件与岩土工程勘致时,应进行补充勘察;了解是否存在断层、溶洞等影响注浆效果的因素;个方面:察报告不一2 测定注浆工程中所用浆材的实际性能;3 桩身缺陷及被注土体变形的观测等;4 对被注介质内部缺陷进行调查,如采用超声探伤仪、标准贯入试验等检查被注介质内的空洞、裂纹及浆液的填充程度等。分析计算在一般情况调查和检测的基础上,选择主要的、有代表性的被注介质,进行并采用实测的注浆固结强度。复核验算,总结经验,写出调查报告B.2 常见事故及处理措施注浆终端注浆施工过程中,一个孔的注浆作业通常是连续进行到结束,不宜中断。但在施工中可能中断,其原因有:一是被迫中断,如设

34、备故障、停水、停电、材料供应不及时等;二是有意中断,如在注浆中注浆量不见减少,而注浆延续时间较长,为防止串浆、跑浆等实行的间歇注浆。应尽量避免被迫中断注浆。注浆中断后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故障,尽快恢复注浆。恢复注浆时宜从稀浆开始。若进浆量与中断前接近,则可尽快恢复到中断前的浓度,否则应逐级增加浆液浓度。若注浆量减少较多,注浆压力上升幅度较大,短时间内即结束注浆,说明被注介质内的裂隙被堵塞,应重新扫孔和冲洗后再行注浆;若仍无改善,则应考虑间歇一段时间后在附近钻孔补注。对于有意中断注浆,其目的是为了尽快堵塞裂隙,一般应清孔至原深度后再 行注浆。若复孔后钻孔进浆量很小或不再进浆,也可视为

35、正常结束。注浆压力达不到结束标准注浆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压力不升,吃浆不止的情况,大多不是因为孔隙体积太大没有填满,而是因地层的特殊结构条件,使浆液从某一通道流失。此时要查看地质报告,研究是否有地下土层断裂带、溶洞孔洞、地下暗河或者地下设施的通道等浆液流失途径。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先查清原因,并采用以下办法进行处理:1 降低注浆压力,限制浆液流量,以便减小浆液在裂隙中的流动速度,使浆 液中的颗粒尽快沉积;2 采用水灰比较大的浆液,即提高浆液的浓度;3 加入速凝剂,如水玻璃等,控制浆液的凝胶时间;4 采用间歇注浆的方式,促使浆液在静止状态下沉积,根据地质条件和注浆目的决定材料用量和间歇时间的长短。若

36、有地下水的流动,宜反复间歇注浆;5 若为填充注浆,可在浆液中加入砂等粗粒料,采用专门的注浆设备。在进浆量不止的情况下,不一定非达到注浆终止压力才结束注浆,一般达到设计的注浆量也可终止(终止时浆液要浓一些)。但应会同设计单位、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勘察单位共同确定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冒浆对于桩长比较短的桩容易出现冒浆,一般桩长 20m 以下容易出现冒浆,个 别桩长 40m 的桩在龄期短时也有可能出现冒浆,桩长 50m 以上一般不冒浆。根 据实测和理论计算,桩端注浆浆液的爬升高度约为 20? 25m (依不同的土性和界 面条件而异)。对于冒浆一般采用间歇注浆的办法,即注一段时间等冒浆后再停 一段时间再复注,如此循环往复数次以达到设计确定的注浆量为止。注浆管路堵塞管路堵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