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缺陷处理方案_第1页
桩基缺陷处理方案_第2页
桩基缺陷处理方案_第3页
桩基缺陷处理方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桩基缺陷处理方案Xx工程桩基缺陷处理专项方案一、桩基缺陷概况Xx工程22#墩有桩径2.0m的灌注桩2根。桩基声测和钻芯取样的结 果表明2根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具体情况如下:1、左线22#-1桩:缺陷共 2处,第一处缺陷位于桩顶以下6.800m-10.300m (标高-4.079m至-7.579m)处,桩身局部有颈缩,颈缩面积约占桩身截面积的1/3,颈缩高度约 3.5m;第二处缺陷位于桩顶以下 29.400m-33.896m (标高-26.624至-31.120m)处,缺陷类型为桩底沉渣过厚。沉渣呈锥形分布,存在缺陷的面积约占桩身截面积的1/2,沉渣最大厚度为1.916m。沉渣成分以砂砾为主

2、,夹杂有少量粘性土。第一处缺陷位于全风化花岗岩地层,该地层岩芯呈土状,风化剧烈,遇水易软化崩解;第二处缺陷总长4.496m,其中约0.256m长段位于强风化花岗岩,该地层岩芯以块状为主,岩石裂隙发育,风化强烈,岩质较硬;其余缺陷段位于中风化花岗岩地层,该地层岩芯呈长柱状, 裂隙较发育,岩石硬。2、左线22#-2桩:缺陷共 2处,第一处缺陷位于桩顶以下7.200m-11.450m (标高-4.424至-8.674m)处,桩身出现严重颈缩,颈缩面积约占桩身截面积的2/3 ;第二处缺陷位 于桩顶以下32.200m-33.436m (标高-29.424m 至30.600m)处,缺陷类型为桩底沉渣过厚。

3、沉渣呈锥形分布,沉渣最大厚度约1.236m,沉渣最小厚度约 0.14m。沉渣成分以砂砾为主,夹杂有少 量粘性土。第一处缺陷位于全风化花岗岩地层,该地层岩芯呈土状,风化剧烈,遇水易软化崩解;第二处缺陷位于中风化花岗岩地层,该地层岩芯呈长柱状,裂隙较发育,岩石硬。二、桩基质量事故原因分析1、主要原因:根据桩身缺陷位置、缺陷类型、夹渣(或沉渣)的性质及形状可推 断,造成本次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成孔过程中泥浆指标差(胶体率低、砂率高),清孔时清孔不彻底,砂率偏高;、首盘封底 用储料斗偏小,首灌混凝土方量过小,封底混凝土冲击力不足导致孔底 沉渣不能彻底翻涌至混凝土上。、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拔管控制

4、不够 严格,造成导管埋深过浅甚至拔出混凝土面。2、可能影响因素:2.1、 桩基在施工前进行了人工探孔,探孔深度达到 10多米。桩基 旋挖前又进行了重新回填。因旋挖成孔与原探孔孔位不可能完全重合且 回填土稳定性和整体性差,导致钢筋笼下放、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侧壁出 现崩解、脱落现象。2.2、 混凝土灌注用导管在使用过程中密封性降低,施工时未及时发 现。由于导管漏水、漏气,降低了水下混凝土灌注质量。三、桩基加固原因及加固方法选择1、桩基加固原因:由于我部施工管理不到位,造成以上桩基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了质量 缺陷。按照广东 xx公路公司的管理惯例本应进行返工。但由于该桩位位 于xx市市内且距离既有建筑物近

5、(水平距离最短距离12m),如采用冲击钻孔成桩,一方面施工危及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另一方面施工过程 中产生的噪音不能满足城市施工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的要求。如采用人 工挖孔方式成桩,一方面人工挖孔桩深度超出了xx市挖孔桩施工的限制深度,另一方面人工挖孔施工周期长,对工程工期有严重影响。基于以上因素,我部建议采取加固补强的方法,对存在缺陷的桩基 进行处理。以确保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同 时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2、桩基加固方法选择:我部计划根据桩基缺陷所处的不同位置分情况采取不同的加固方法:第一、桩基桩底沉渣过厚缺陷,我部计划采用高压清水旋喷加气举联 合清渣,然后采用压力

6、注浆法补强。选择该方法的主要原因:、桩基 底部桩身为纯受压结构,对结构抗弯和抗剪切强度要求低,对结构抗压 强度要求高,注浆补强能够保证加固后的桩身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桩基底部缺陷所处地层基本上为强风化或中风化花岗岩,岩石的整体性 较好,受高压水流冲洗不会发生软化和崩塌,冲洗彻底,加固后不会留 下质量隐患。第二、桩基上部断桩或颈缩缺陷,我部计划采用人工挖孔的方式挖除 缺陷部分及以上全部桩身混凝土及部分钢筋,然后采用干灌的方式进行 接桩。选择该方法的主要原因:、桩基上部桩身受力较为复杂,对结 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切强度均有较高的要求,采用其它处理方 式不能够确保各种强度均能满足要求;、桩基上部缺陷所处地层为全 风化花岗岩,遇水宜软化和崩塌,采用其它处理方式不能够完全排除钢 筋锈蚀、夹渣、颈缩的可能,其它加固方法质量风险加大;、人工挖 孔后干灌混凝土有利于保证钢筋接长质量和混凝土接合面的连接强度,加固后桩基质量有保证;、桩基上部缺陷均在桩顶以下12m范围以内,能够满足xx市对人工挖孔桩施工深度的要求,施工较安全。四、高压注浆法处理桩基桩底沉渣过厚缺陷的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1、桩底沉渣加固施工工艺流程:补钻注浆孔一高压旋喷冲切一气举清渣一埋设井口管一配浆及压力注浆2、注浆孔位布置:为了确保桩底沉渣清洗彻底,不留质量隐患。注浆孔位设置做到孔位布置均匀,数量适当。本工程桩基直径为2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