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纤维的吸湿性r1汇总_第1页
4-第四章-纤维的吸湿性r1汇总_第2页
4-第四章-纤维的吸湿性r1汇总_第3页
4-第四章-纤维的吸湿性r1汇总_第4页
4-第四章-纤维的吸湿性r1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回潮率回潮率W W:纺织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干:纺织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干 重的百分比。重的百分比。 含水率含水率M M:纺织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湿:纺织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湿 重的百分比。重的百分比。 式中:式中:G Ga a纺织材料湿重;纺织材料湿重;G G0 0 纺织材料干重。纺织材料干重。 目前基本上采用回潮率。目前基本上采用回潮率。 100(%)00GGGWa回潮率100(%)0aaGGGM含水率 纺织材料在标准大气条件下,从吸湿达到平衡时测得的平纺织材料在标准大气条件下,从吸湿达到平衡时测得的平衡回潮率。衡回潮率。2. 2. 标准状态下的回潮率标准

2、状态下的回潮率表表4-1 4-1 标准温湿度及允许误差标准温湿度及允许误差通常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天然纤维调湿通常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天然纤维调湿24h24h以上,合成以上,合成纤维调湿纤维调湿4h4h以上。以上。纤维种类纤维种类标准回潮率()标准回潮率()公定回潮率()公定回潮率()原棉原棉7811.1苎麻(脱胶)苎麻(脱胶)7812亚麻亚麻8-1112黄麻黄麻1216(生麻),生麻),913(熟麻)熟麻)14细羊毛细羊毛1517-洗净毛洗净毛-15山羊毛山羊毛-15干毛条干毛条-18.25油毛条油毛条-19桑蚕丝桑蚕丝8911.0粘胶纤维粘胶纤维131513醋酯纤维醋酯纤维477涤纶涤纶0.40.

3、50.4锦纶锦纶63.50.54.5锦纶锦纶664.24.54.5腈纶腈纶1.22.02.0维纶维纶4.55.05丙纶丙纶00氯纶氯纶-0氨纶氨纶-13. 3. 公定回潮率公定回潮率贸易上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要,由国家统一规贸易上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要,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各种纺织材料的回潮率。定的各种纺织材料的回潮率。 以标准回潮率为依据,但不等于标准回潮率。以标准回潮率为依据,但不等于标准回潮率。表表4-2 4-2 几种常见纤维的公定回潮率几种常见纤维的公定回潮率niiikWbW1多种纤维混合时的公定回潮率:多种纤维混合时的公定回潮率:W Wi i混合纤维各自的公定回潮率;混合纤维各自的公定回潮率

4、; b bi i混合比;混合比;n n混合纤维种数。混合纤维种数。公定重量公定重量 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1 (%)1 (%)1 (akakokWWGWGG4. 4. 平衡回潮率平衡回潮率 指纤维材料在一定大气条件下,吸、放湿作指纤维材料在一定大气条件下,吸、放湿作用达到平衡稳态时的回潮率。用达到平衡稳态时的回潮率。吸湿平衡回潮率:纤维吸湿达到相对平衡状态时吸湿平衡回潮率:纤维吸湿达到相对平衡状态时的回潮率;的回潮率;放湿平衡回潮率:纤维放湿达到相对平衡状态时放湿平衡回潮率:纤维放湿达到相对平衡状态时的回潮率。的回潮率。图图4-1 4-1 纤维吸湿量纤

5、维吸湿量- -时间曲线时间曲线图图4-4 4-4 直接间接吸收水直接间接吸收水(1 1) PeircePeirce的二相理论的二相理论图图4-5 4-5 相对湿度对吸收水分子数的影响相对湿度对吸收水分子数的影响纤维的吸湿包括直接吸收水分和间接吸收水分,纤维的吸湿包括直接吸收水分和间接吸收水分,适用于棉纤维吸湿适用于棉纤维吸湿图图4-6 4-6 相对湿度对回潮率的影响相对湿度对回潮率的影响(2 2) SpeakmanSpeakman的三相理论的三相理论适用于羊毛吸湿适用于羊毛吸湿第一相:与角盶分子侧链中的亲水基相结合的水;第一相:与角盶分子侧链中的亲水基相结合的水;第二相:被吸着在主链的各极性基

6、团上,并取代分子链段间的第二相:被吸着在主链的各极性基团上,并取代分子链段间的 相互作用,由此对纤维的刚性有很大影响;相互作用,由此对纤维的刚性有很大影响;第三相:填充在纤维空隙间和分子间的汽、液态水,发生在高第三相:填充在纤维空隙间和分子间的汽、液态水,发生在高 湿度时。湿度时。图图4-7 4-7 纤维吸湿、放湿的回潮率纤维吸湿、放湿的回潮率- -时间曲线时间曲线图图4-8 4-8 吸湿滞后性图吸湿滞后性图 吸湿滞后现象:从放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总是高于从吸湿吸湿滞后现象:从放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总是高于从吸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的现象。纤维材料所具有的这种性质被称得到的平衡回潮率的现象。纤维材料所

7、具有的这种性质被称为吸湿滞后性或吸湿保守性。为吸湿滞后性或吸湿保守性。 同一种纤维的吸湿等温线与放湿等温线并不重合,而形成吸湿同一种纤维的吸湿等温线与放湿等温线并不重合,而形成吸湿滞后圈。滞后圈。 吸湿滞后值(即差值)与纤维的吸湿能力和相对湿度有关。吸湿滞后值(即差值)与纤维的吸湿能力和相对湿度有关。在同一相对湿度条件下,吸湿性大的在同一相对湿度条件下,吸湿性大的 纤维,差值比较大。纤维,差值比较大。常见纤维的吸湿滞后值:常见纤维的吸湿滞后值:蚕丝:蚕丝:1.2%1.2%羊毛:羊毛:2.0%2.0%粘胶:粘胶:1.8%-2.0%1.8%-2.0%棉:棉:0.90.9锦纶:锦纶:0.25%0.2

8、5%2. 2. 吸湿滞后产生的原因吸湿滞后产生的原因能量获得概率的差异能量获得概率的差异水分子进出的差异水分子进出的差异纤维结构的差异纤维结构的差异水分子分布的差异水分子分布的差异热能作用的差异热能作用的差异此外还有纤维表面能的变化、反复吸湿的作用、此外还有纤维表面能的变化、反复吸湿的作用、其它杂质的带入等。其它杂质的带入等。四、四、对机械性质的影响对机械性质的影响 纤维吸湿后,其力学性质如强力、伸长、弹性、纤维吸湿后,其力学性质如强力、伸长、弹性、刚度等随之变化。刚度等随之变化。对强力的影响:对强力的影响:va.a.一般规律是一般规律是W W增加,其强力会下降;增加,其强力会下降;vb.b.

9、吸湿能力差的纤维,吸湿能力差的纤维,W W增加,强力变化不太显著增加,强力变化不太显著vc.c.棉、麻纤维,吸湿后强力反而增加;棉、麻纤维,吸湿后强力反而增加;常见纤维在润湿状态下强伸度变化表常见纤维在润湿状态下强伸度变化表 * *对纤维伸长率的影响对纤维伸长率的影响: W W增加,伸长率有所增加;这是因为水分子进入纤维内部增加,伸长率有所增加;这是因为水分子进入纤维内部后,减弱了大分子间的结合力,使它在受外力作用时容易伸后,减弱了大分子间的结合力,使它在受外力作用时容易伸直和产生相对滑移的缘故。直和产生相对滑移的缘故。* *对纤维的脆性、硬性有所减小,塑性变形增加,摩擦系数对纤维的脆性、硬性

10、有所减小,塑性变形增加,摩擦系数有所增加有所增加。温湿度对纺织加工的影响很大,主要就是由于纤维吸湿温湿度对纺织加工的影响很大,主要就是由于纤维吸湿后机械性能发生变化引起的。后机械性能发生变化引起的。. 纤维的刚性和弹性还影响到纤维的相互抱合,使纱线的纤维的刚性和弹性还影响到纤维的相互抱合,使纱线的结构和质量受到影响;吸湿性对纤维变形的影响,反映结构和质量受到影响;吸湿性对纤维变形的影响,反映在加工成品如纱线和织物的长度或尺寸上的不稳定。在加工成品如纱线和织物的长度或尺寸上的不稳定。 如 回 潮 率 太 低 , 则 纤 维 或 纱 线 的 刚 性 变 大 , 加 工 中如 回 潮 率 太 低 ,

11、 则 纤 维 或 纱 线 的 刚 性 变 大 , 加 工 中易 于 断 裂 , 如 回 潮 率 太 高 , 则 纤 维 中 的 杂 质 难 于 清易 于 断 裂 , 如 回 潮 率 太 高 , 则 纤 维 中 的 杂 质 难 于 清除 同 时 易 于 相 互 纠 缠 成 结 或 绕 在 机 件 上 , 影 响 加 工除 同 时 易 于 相 互 纠 缠 成 结 或 绕 在 机 件 上 , 影 响 加 工的正常进行。的正常进行。吸湿微分热吸湿微分热:纤维在给定回潮率时吸着:纤维在给定回潮率时吸着1 1克水放出的克水放出的 热量。单位为热量。单位为J/gJ/g(水)水) 各种干燥纤维的吸湿微分热大致

12、接近,各种干燥纤维的吸湿微分热大致接近, 约为约为837.4837.41256J1256J。吸湿积分热吸湿积分热: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的温度下,1g1g干燥纤维从某一回干燥纤维从某一回 潮率吸湿到达完全润湿,所放出的总热潮率吸湿到达完全润湿,所放出的总热 量,单位为量,单位为J/gJ/g(干纤维)。干纤维)。 吸湿能力强的纤维,其吸湿积分热也大。吸湿能力强的纤维,其吸湿积分热也大。各种纤维的吸湿积分热各种纤维的吸湿积分热六、对电学性质的影响六、对电学性质的影响高聚物的特殊分子结构,赋予纤维具有高的电绝缘性能。高聚物的特殊分子结构,赋予纤维具有高的电绝缘性能。 纤维吸湿纤维吸湿绝缘性能下降,介电系数上升,介电损耗因素绝缘性能下降,介电系数上升,介电损耗因素增大。使纤维的比电阻下降,减缓静电现象。增大。使纤维的比电阻下降,减缓静电现象。 应用:电阻式和电容式电气测湿仪。应用:电阻式和电容式电气测湿仪。七、对光学性质的影响七、对光学性质的影响当纤维的回潮率升高时,纤维的光折射率下降。是由于水分当纤维的回潮率升高时,纤维的光折射率下降。是由于水分子进人纤维后,引起分子结构作某些改变造成的。子进人纤维后,引起分子结构作某些改变造成的。5 5一批腈纶重一批腈纶重1000kg1000kg,取取50g50g试样烘干后称得其干重为试样烘干后称得其干重为49.2g4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