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研究部(CICC-Research)面经_第1页
中金研究部(CICC-Research)面经_第2页
中金研究部(CICC-Research)面经_第3页
中金研究部(CICC-Research)面经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金研究部(CICC-Research)面经&感悟一、前言2011年的五月份过得很焦虑,很纠结,毕业论文搞定了以后百无聊赖,到处投简历找实习。大四的暑期实习还真是难找,几乎所有投行券商在summer intern的qualifications里面都是注明了要2012年毕业的,而国内的券商基金还有另外一个硬性要求:硕士以上学历。鉴于这两点目前我都不符合,所以自己完全没有动力去申请那些summer intern,而是期待着能够找个part-time的intern。自从在中信证券长达七个月的实习结束以后,我就天天刷应届生、刷HiAll,刷北大BBS、刷交大BBS,海投简历,但最终的结果都是石

2、沉大海,杳无音信。正门不开那就只能狗急跳墙找后门了,于是开始骚扰各种师兄师姐,打探实习机会。在这里真的要非常感谢上海那边的师兄师姐,虽然都还没见过面,但对我都非常非常nice,让小弟很是感动啊。而且确实也有好几个不错的机会:麦格理Research,中信IBD等,可惜都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过了deadline或者人已经招满了),一次又一次兴奋,一次又一次失望;天气变得越来越热,人也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了。这种状况终于在五月份出现了转机,在这一个月里,我陆续参加了高盛/高华证券资产管理部、摩根斯丹利华鑫证券投行部和中金公司研究部的面试。说出来希望大牛们不要见笑,高华的面试居然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参加比

3、较正式的实习面试。大三暑期实习一个都没投,当时光想着保研了,对实习完全没概念,我甚至都不知道IBD是什么东西;后来的俩实习宏源和中信,一个是推荐的,一个算是踩着狗屎捡到的,也都没有经过正规的面试,所以,虽然是马上要从P大滚蛋的所谓“金融男”了,但事实上在面试经验方面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刚入学的小P孩,我看现在大一大二的师弟师妹们都到处找实习到处面试,突然感觉压力好大。二、面试经历【高盛/高华证券资产管理部】我面的是高华资产管理部基金研究岗的part-time intern;首先非常感谢上交的刘博师兄给我争取的这个面试机会,虽然最终没能如愿,但的确是一次很宝贵的经历。由于实习的base在上海,所以H

4、R就安排我在英蓝中心进行了一个Video Conference Interview,第一次参加视频面试,感觉挺新鲜的。面我的是一个VP(female),人很nice,所以我也并没有觉得很紧张。她一上来就问我对基金行业了解多少,连自我介绍都没让我做,确实有点出乎意料。其实我对基金还真不是很了解,虽然在面试前两天恶补了很多基金行业的知识,但毕竟是临时抱佛脚,在专业人士面前班门弄斧稍有不慎就露出马脚了。我对着大屏幕上远在千里之外的面官侃侃而谈,从如何选择基金谈到我国基金行业发展的现状,从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谈到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自我感觉还很不错呢,不过面官几个follow up下来我就虚了:“基金经

5、理具体有哪些投资风格呢?你怎么去知道一个基金经理的风格?通过什么方式?有哪些判断标准?”最终高华没要我,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就是自己对基金行业的确知之甚少,积累不够啊,肚子里没墨水,装是装不出来的,其实那个intern的qualifications里面就注明了要有mutual fund或者是fund rating agency的experience。【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投行部】我申的是全职,当时申这个完全是为了积累面试经验,因为怕申暑期实习大四的学生过不了简历关,所以就申了全职。这是一家正在筹备当中的合资券商(貌似是今年6月正式营业),好多人都把它看作是下个CICC,虽然我个人并不这么认为。忘了什

6、么时候进行的网申了,总之是过了好久好久才接到电面通知。4月26号的时候做的电面,内容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在各种求职论坛上都能找到的那种问的很滥的问题;过了电面,5月19日才进行第二轮面试(终面),地点在金融街的丰融国际中心摩根斯丹利北京office。三个one-to-one的interview,每个面官半个小时,由于申的是全职,所以毫无心理压力,面官问的问题都很泛,甚至包括了“你们义乌有多少人口?”“义乌人均收入有多少?”“你今天为什么没穿西服外套?”这种诡异的问题。所以感觉IBD还是更看重人的综合素质,technical的问题主要也是和valuation有关的。最终大摩也没要我,这个倒也是意

7、料之中的,终面的时候三个面官都问过我“你现在手头上有哪几个offer?”然后我回答“一个都没有”,对方很无语。估计单凭这一点就要被他们赤裸裸地鄙视了,虽然我心里一直在暗暗发笑。【中金公司研究部金融组】5月18日下午接到中金HR的电话的时候我愣了半天,后来想想自己好像是在3月份的时候投过中金研究部的实习。发呆完了以后变得异常兴奋,一个机会走了,又一个机会来了!中金的面试也是在5月19号,那天上午去大摩华鑫打酱油了,下午中金的这个面试对我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面试地点在国贸西楼六层,面我的是两个associate,主要问了两大块的问题,一个就是我在中信证券研究部的实习经历,包括对煤炭行业的认识以及预

8、测;还有一块就是对金融行业的认识。毕竟Research算是“老本行”了吧,那天的面试是我迄今为止自我感觉最好的一次。我对着一个银行业的分析师和一个保险业的分析师大侃特侃煤炭行业林林总总的issue,心里别提有多痛快了,而且他们俩也听的很认真,并时不时地点点头,若有所思的样子。而对于金融行业,虽然自己是个门外汉,但毕竟本科就是学金融的,而且之前也的确有过一些关注,所以回答得也还不错。面完之后我就感觉应该有戏了,果然,两天之后就接到了HR的电话,让我5月23号参加终面。终面的面官是中金研究部的一个执行总经理(ED),我查过他的资料,原来是曾经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我顿时肃然起敬。终面比我想象的要

9、悲剧,可能是一面面的太好了,终面期望太高了,结果并不让人满意。“预测一下我国2020年会有多少ATM机?”“预测一下我国2020年吸烟人口有多少?”我顿时懵了,这怎么像是在面咨询公司啊,我从来没有做过咨询的实习,也从来没有准备过咨询的面试,然后自己脑子又比较笨,反应力很差,所以当时就短路了,吱吱唔唔扯了半天,搞的面官直摇头。“DCF这么不靠谱,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还在用它?”我不假思索地回答“DCF确实很不靠谱,其实没啥用,现在分析师主要还是用PE/PB吧”。于是我又看到ED在无奈地摇头了,汗。虽然这几个问题答得都不好,但是其他的问题,比如中信的实习经历,煤炭行业的认识,对证券分析这个职业的认识等

10、等还是答得不错的,因为自己对于以上的问题确实有过很多的思考和总结。三、面试感悟【知己知彼,投其所好】信息不对称是就业招聘中最大的隐形成本之一,而我们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尽量争取在这种不对称中占据对自己有利的地位,千方百计获得招聘单位的信息,然后绞尽脑汁地让自己在面试中表现得符合招聘方的要求。因此,我觉得“投其所好”是面试当中应该把握的核心准则。当然,投其所好的前提是要知己知彼,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知道对方是干什么的,对方想要招什么样的人,才能恰如其分地投其所好。这次面的三家,一个是Fund Research,一个是IBD,一个是Equity Research,它们所做的业务

11、和对Candidates的Qualifications显然是不同的。我在面大摩华鑫IBD的时候自我介绍说了一大堆中信Research的经历而对宏源IBD一笔带过,然后就遭到了面官的质疑:“看起来你似乎很喜欢做Research,那为什么要来申请IBD?”,而在面中金研究部的时候面官就非常有兴趣听我叙说这段经历。【反客为主,伺机而动】不要以为面试就是一个被动回答问题的过程。没有人是全才,能够对所有问题都对答如流,每个人总是会对某些领域比较熟悉因而底气也比较足。面试的时候有两个地方我们是可以明显主动把握的:自我介绍和最后的提问。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两个机会,把自己的绝招都用出来。要尝试着主动去引导面官,

12、而不是被动接受一切。面高华的时候,我在自我介绍的时候重点强调了自己对于基金行业有过一些研究,后来面官果然就接着这个问题问下去了,至于后面我没有回答好那是自己积累不够的缘故,而并不能因此否认我这个反客为主的策略。中金终面的时候我向ED提了一个关于银行股估值的问题,然后借机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之前有过充分的准备),他果然很感兴趣,然后很耐心地跟我谈了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厚积薄发,高位蓄水】前面提到的两点感悟说到底还是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只要你愿意去尝试,每个人都能够做得到,并且通过不断的practice会越来越娴熟。但是,仅靠花拳绣腿而没有深厚的内功,你永远也无法成为真

13、正的武林高手。面试确实需要很多技巧,但归根到底,还是考察一个人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墨水。所以,多积累才是王道啊!厚积方能薄发!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一年前,我还对金融市场一无所知,但是从中信的实习开始,逐渐养成了follow the market的习惯,自己每天都在学习新的东西,每天都有新的收获,而这些平时的积累在这三个面试当中也都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尤其是对于行研的认识,对于煤炭行业的认识。能够把自己平时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在面试当中对着面官侃侃而谈,娓娓道来,那的确是一件非常痛快的事情。积累是没有止境的,应该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的很难,希望和大家共勉!“高位蓄水”这个

14、词是北大经院何晓峰老师的投资银行学这门课程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课上何老师并没有给我们讲太多关于投行的理论知识,而是讲述了他的老同学“方风雷”的很多故事;方风雷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大佬级的人物,他的身上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高位蓄水,就好比是吸星大法,能够迅速把大师的高见吸收转化并为我所用,这不正是做金融的人所需要的“快速学习”和“自我推销”能力的完美结合么?厚积薄发+高位蓄水就好比是同时炼就了“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的张无忌教主,必然所向披靡啊!(不好意思激动了,扯远了)四、关于行研找来找去,最后还是找了个Research的实习,看来我还真是做行研的命啊!关于行研本身,自己也有些不

15、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够得到广大业内人士的批评指正。【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分析师?】这里的分析师专指卖方分析师,现如今是一个分析师泛滥的时代,大大小小百余家券商都有自己的“分析师”,每年出产成千上万份各种报告,但是,真正杰出的分析师却是凤毛麟角,真正有价值的报告可以说是万里挑一。其实卖方分析师所做的工作就是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咨询”服务,说白了就是通过自己对于经济、行业和公司的研究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在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接触到成千上万的各类新闻信息,如何能够很快地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且迅速做出合理的判断是考验分析师的核心素质之一,我觉得,优秀的分析师应该具备“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

16、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某个事件对于经济、行业或者是公司的影响,提出自己的判断和预测。澳洲洪水,日本地震,利比亚危机,双汇事件黑天鹅一只又一只从我们身边飞过,可怕的不是黑天鹅本身,因为谁也无法预测以及阻止它们的到来,真正可怕的是当黑天鹅飞到你面前时你还以为它是一只白天鹅。为了练就“一叶知秋”的能力,优秀的分析师必须是一个非常curious,非常sensitive的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强烈的欲望去发现问题、解释问题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预测。同时,他还必须是一个会独立思考,批判性思考的人,不随波逐流,研究的方法或者研究的结论具有创见性。另外,优秀分析师还需要具备很强的netwo

17、rking能力以及出色的persuasion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说服能力),UBS研究部主管黄燕铭上次来北大讲座的时候告诉我们,一手抓住一流的上市公司,一手抓住一流的客户,你才有可能成为一流的证券分析师,这里强调的就是分析师的networking能力。【中国卖方分析师的影响力为什么不大?】无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从卖方分析师这个整体来看,我国的卖方行研影响力相较于其他成熟资本市场都是比较小的。这里面除了证券分析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分析师的总体素质偏低等内在因素外,也有其他一些制度方面的因素,在这里我想说两点:一个就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单向性,在这样一个long only的market里,卖方分析

18、就像是一个人少了一条腿,影响力自然大幅下降。提供“买入”建议的潜在收益要远远大于提供“卖出”建议,而且在很多时候,提供“卖出”建议甚至是要遭到客户们的咒骂的。在一个允许卖空的双向市场里,明星分析师的一言一语足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在中国,至少现在来看,还是非常不现实的。第二个是关于并购,分析师的影响力除了体现在对市场本身之外,还体现在对于投行那些banker的deal的决定性作用。前段时间我看了一本非常好的关于卖方分析师的书华尔街顶级证券分析师的忏悔,看到作者丹好几次被邀“越墙”参与特大的并购deal,看到banker们对丹的百般讨好抑或是深恶痛绝,我不得不感慨明星分析师强大的话语权。一个banker为了做成一桩M&A的deal,需要让客户相信这个deal是值得做的,是对客户有利的,但是作为客户,我凭什么相信你一个banker的话呢?你真的了解这个行业吗?你真的了解我们公司吗?于是,这个时候,明星分析师出马了,明星分析师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他对于这个行业和公司的确有很深入的了解,更是体现在他能够直接影响并购之后股价的走势,于是banker们就会非常迫切地希望分析师们能够给他们的deal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明星分析师的地位自然就会变得非常高。反观中国,几乎超过90%的并购都是“借壳上市”,真正的通过资本市场自发地完成的并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