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_第1页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_第2页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_第3页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_第4页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第一章 骨骼肌的功能1、 名词解释1 .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2 . 神经肌肉接头:兴奋由神经传到肌肉的结构装置。3 .运动单位:一个X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2、 简答题1. 简述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过程?答: 肌细胞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之间的中介过程:(1)肌膜产生AP (动作电位),由横管传到三联管;(2)肌浆网中Ca2+勺释放,使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触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3)肌质网对Ca2+勺再回收,肌肉舒张。2. 简述骨骼肌

2、收缩舒展的分子结构?答:兴奋收缩耦联;肌丝滑行;骨骼肌舒张机制。3. 简述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答:收缩形式:( 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2) 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 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3) 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时, 肌力小于阻力,长度变长的收缩。( 4)超等长收缩骨骼肌工作时光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区别: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肌力。缩短收缩对机体主要起加速作用,拉长起减速作用,等长收缩起、固定姿势作用。4. 简述肌纤维的分类及特点?答: ( 1

3、)按收缩速度分类:快肌纤维、慢肌纤维(2)按肌纤维的颜色:白肌纤维、红肌纤维如果结合收缩速度来分:快缩白、快缩红、慢缩红(3)按肌肉收缩及代谢特点:快缩- 糖酵解型、快缩氧化-糖酵解型、慢缩氧化型形态特点:快肌纤维直径较粗,含较多收缩蛋白,肌浆网也较发达。快肌纤维有较大的神经元支配,神经纤维较粗,且传导速度较快。慢肌纤维的毛细血管网较丰富。慢肌纤维有较多的肌红蛋白,所以颜色呈红色。慢肌纤维有较多的线粒体,且体积较大。代谢特征:慢肌纤维中氧化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快肌纤维中无氧代谢酶活性高,无氧代谢能力强。生理特征: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力量大,但易疲劳,不能持久。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力量小,

4、能持久,抗疲劳能力强。第二章 呼吸名词解释1.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实际能力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2. 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3. 肺容量:肺在最大吸气之末所容纳的气体量。4.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二、问答题1. 简述运动时如何进行合理的呼吸?答:减小呼吸道阻力,采用以口代鼻,或口鼻并用的方式呼吸;提高肺泡通气效率,可以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或者增加呼吸深度来实现。与技术动作相适应,呼吸形式、节奏与技术动作相配合。2. 试述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及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答: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肺的牵张反射- 由肺的扩张或缩小

5、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防御性呼吸反射 如咳嗽反射、喷嚏反射等。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外周化学感受器- 存在于劲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劲动脉体(小球)和主动脉弓血管壁外的主动脉体。适宜刺激PO2J、PCO2、H+ 3中枢化学感受器- 位于延髓腹侧表面下0.2 毫米的区域。适宜刺激血液中 CO2?口 H+。第三章血液一、名词解释1. 血液渗透压: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2. 氧饱和度:血液样品中的氧含量对该样品血液最大氧含量的百分比。3. 碱储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

6、酸氢钠含量来表示。4. 氧利用率:每升动脉血液流经组织时,释放出的O2量占动脉血氧含量的百分数。二、简答题1. 简述血液的组成。答:血液是由血浆、水、血浆蛋白、非蛋白氮和其他溶质组成。2. 简述血液的理化特性?答: ( 1)比重:正常人全血比重为1.050 1.060,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数量。( 2)粘滞性: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由于液体内部各种物质分子摩擦,产生阻力。(3)酸碱度:正常的 PH值为7.357.45.PH 7.35=酸中毒;PH 7.45=碱中毒;PH 6.9 或7.8,将危及生命。3. 简述血液的功能?答:血液具有的功能:运输功能缓冲作用保护和防御功能

7、4. 简述氧离曲线每一段的特点及生理意义?答:上段坡度较平坦。保证低氧分压时的高载氧能力。中段坡度较陡。维持正常时组织氧供。下段坡度更陡。维持运动时组织的氧供。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名词解释1. 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条件下,仍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2. 窦性心率:以窦房结为正常起搏点的心率(60-100 次 /分) 。3. 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4. 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量。5.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百分比。6. 窦性心动徐缓:以窦房结为正常起搏点的心率慢于每分钟60 次。二、问答题1. 测定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

8、践中有何意义?答: 脉搏基础心率及安静心率心率的测量可以判断人的身体状况,也可以衡量运动员对负荷的适应水平。有利于评定心脏功能及身体机能状况;有利于控制运动强度。血压基础血压对训练程度和运动疲劳的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运动前后血压可检查心血管系统机能并区别其机能反应类型,从而对心血管机能做出恰当的判断。长期体育锻炼的血压变化可判断心血管机能对运动负荷是否适应。第五章 运动中氧的供应与消耗一、名词解释1. 需氧量:指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量。2. 摄氧量: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3. 运动后过量氧化:运动后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摄氧水平的耗氧量。4. 有氧工

9、作:指机体在氧供充足的情况下由能源物质氧化分解提供能量所完成的工作。5. 最大摄氧量: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体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6. 乳酸阙: 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个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阙。二、问答题1. 详述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的主要原因。答: ( 1) 体温升高运动使体温升高, 而运动过后恢复期体温不可能立即下降到安静水平,肌肉的代谢和肌肉温度仍继续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经一定时间逐渐恢复。体温和肌肉温度与运动后恢复期耗氧量的曲线是同步的。( 2)儿茶酚胺的影响

10、运动使体内儿茶酚胺增加,运动后恢复期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去甲肾上腺素促进细胞膜上的钠- 钾 -ATP 酶活动加强,因而消耗一定的氧。(3)磷酸肌酸的再合成一一在运动过程中,磷酸肌酸( CP逐渐减少 以至排空,在运动后C%要再合成。运动后恢复期CP的再合成需要消耗一定氧。( 4)钙离子的作用)运动使肌肉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增加,运动后恢复细胞内外钙离子的浓度需要一定时间。钙离子有刺激线粒体呼吸的作用。由于钙离子的刺激作用使运动后的额外耗氧量增加。( 5)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也有加强细胞膜钠-钾-ATP酶活动的作用。运动后的一定时间内,体内甲状腺 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

11、水平仍然较高,因而使钠 -钾-ATP酶活动加强,消耗一定 量的氧。2. 详述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答:肺通气与肺换气机能血红蛋白含量极其载氧能力心脏的泵血功能通气 / 血流比值3. 最大摄氧量与有氧耐力的关系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答: 关系: 最大摄氧量不仅与氧运输系统的机能密切相关,而且与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即肌纤维组成及其有氧代谢能力有密切关系。应用:作为评定心肺功能和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指标作为选材的生理指标作为制作运动强度的依据4. 乳酸阙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答: ( 1)评定有氧工作能力( 2)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第六章物质代谢、名词解释1.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

12、为小分子的过程。2. 吸收:经消化的营养物质透过小肠壁进入毛细血管和淋巴的过程。3. 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4. 糖酵解:糖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5. 运动性蛋白尿:由于运动引起的尿中蛋白质增加的现象。6. 运动性血尿: 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在显微镜下或用肉眼可见的血尿。、简答题1. 糖在体内的储存方式及代谢方式?答:储存方式:( 1)以糖原的形式贮存于组织细胞内;( 2)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代谢方式:( 1)无氧代谢( 2)有氧代谢2. 肾脏产尿的过程?答: ( 1)肾小球的过滤(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

13、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3. 肾脏保持酸碱平衡的机制?答:(1)肾小球滤液中NaHCO3勺重吸收-保持血浆中碱储备的恒定( 2)尿的酸化( 3)铵盐的形成4. 影响运动性蛋白尿的因素?答: ( 1)运动负荷增加使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2) 运动项目和运动员比赛时的情绪( 3)训练水平和身体素质第七章能量代谢、名词解释1. 能量代谢: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 贮存和利用。2. 氧热价:食物在人体内氧化的过程中,每消耗1L 氧氧化某物质所产生的热量。3. 呼吸商: 在同一时间内,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二、简述题1. 简述人体三大供能系统

14、的定义、特点、及运动项目?答: ( 1)磷酸原系统(ATP-CP)定义:由ATP和CP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ATP 生成很少;贮量少, 最大强度运动持续功能时间6-8 秒, 用于短跑或任何高功率、短时间活动。运动项目:一切高功率运动:冲刺、投掷、跳跃、足球射门( 2)酵解能系统定义:运动中糖原或葡萄糖无氧分解生成乳酸,并合成ATP的过程,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ATP 生成有限;终产物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在运动 20-30 秒左右供能速率最大,维持时间2-3 分钟。运动项目:400m、 800m( 3)有氧氧化系统定义: 在氧的参与下,糖、 脂肪和蛋白质氧化成二氧

15、化碳和水的过程。特点:有氧代谢,供能速度慢;没有导致疲劳的副产品;用于耐力或长时间的活动。运动项目:耐力运动第九章 感觉和运动的神经控制一、名词解释1. 感受器:分布在体表和组织内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装置。2. 视野:指单眼固定不动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3. 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肉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4. 牵张反射:肌肉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二、简答题1. 简述视觉、听觉、位觉的感受器及其功能?答:视觉 感受器:晶状体功能: 使人具有敏锐的视力、广阔的视野和良好的立体视觉。听觉感受器:螺旋器

16、功能:位觉感受器:前庭迷路、膜半规管功能:2. 简述牵张反射的特点,举例说明它在运动中意义?答:特点:无明显的运动表现,骨骼肌处于持续轻微的收缩状态,阻止被拉长。意义:维持身体姿势,增加肌肉力量,如膝跳反射,所参与反射的中枢范围较狭窄,在腰段脊髓第十一章运动素质的生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 身体素质:人们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2. 力量素质:3. 速度素质:指肌肉工作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动作的能力。4. 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5. 无氧耐力: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6. 灵敏素质:指

17、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二、问答题1. 简述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 ( 1)肌肉生理横断面积( 2)肌纤维类型( 3)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 4)关节的运动角度( 5)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6)年龄与性别2. 简述力量训练原则。答: ( 1)超负荷原则( 2)渐增负荷原则3)专门性原则4)有序性原则5)合理训练间隔原则3. 简述速度素质的分类及其生理基础。答:分类: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生理基础:反应速度反射的复杂程度与中枢延搁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动作速度快肌纤维%高,动作速度加快肌肉力量大,动作速度加快肌肉组织兴奋性高,动作速度加快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高,动作速度加快第十二章体育教育与健身的生理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 运动技能: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二、问答题1. 论述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阶段划分,每个阶段的神经特点、动作特征、教学要求。2. 简述运动技能形成的影响因素。第十三章竞赛与训练的生理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 .赛前状态:人在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2 .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3 .真稳定状态:在进行小强度和中等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机体所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即摄氧量与需氧量保持动态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