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资)第01章-第09章在线测试_第1页
政治经济学(资)第01章-第09章在线测试_第2页
政治经济学(资)第01章-第09章在线测试_第3页
政治经济学(资)第01章-第09章在线测试_第4页
政治经济学(资)第01章-第09章在线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政治经济学(资)第01章-第09章在线测试答案政治经济学(资)第01章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D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的生产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D 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政治文化条件 D、物质资料生产 3、生产力构成中最主要的要素是A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 D、生产工具4、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使生产关系C A、长期稳定,永远不变B、落后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C、适合

2、生产力 发展的要求D、超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5、决定着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的规律是D A、劳动时间节约规律 B、竞争规律C、价值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生产力ABCDEA、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B、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C、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D、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 E、发展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2、生产关系AD 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B、包括劳动对象、劳动沟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C、推动社会发

3、展的决定因素D、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E、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说明:ABCD A、人们不能创造经济规律B、人们不能违反经济规使C、人们不能消灭经济规律D、人们不能改造经济规律E、认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4、政洽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本质差别在于:ABD A、表现为某种阶级性 B、表现为一定的国度性 C、表现为积极的实践性D、表现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E、表现为鲜明的“人文”特征 5、劳动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关系是ABCDE A、两者的含义不同 B、两者包括的要素不同 C、两者

4、都是从事社会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D、劳动资料是生产资料的一部分E、两者都同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着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人们的劳动能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错误 2、生产力是指人们直接征服和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错误 3、生产力是一个人生产多少东西的能力。  错误 4、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科学,本质上又是一门历史科学。正确   5、存在对立阶级情形下,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客观内容就是表现为阶级性。 正确   

5、;政治经济学(资)第02章   1、商品是D A、供别人和社会使用的劳动产品B、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C、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C A、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方面 B、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 C、同一劳动过程中两个不同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中相同的劳动形式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B.), A、产品质量决定的B、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D、抽象劳动决定的4、个别企业生产

6、商品劳动时间的缩短意味着(D )。 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B、商品价值量的增多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5、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C )。 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的理论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相矛盾的理论C、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的理论 D、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劳动无偿点有剩余价值的理论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商品的价格(ABE ) A、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B、会因价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C、永远和价值保持一致D、和货币币值的变化无关 E、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价值上下

7、波动2、使用价值是物品的( ACE)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有用性 D、交换属性 E、永恒属性3、抽象劳动是( ABCDE)。 A、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形成商品的价值C、反映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D、劳动的社会属性E、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4、下面哪几种说法是正确的(ACE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衡量以简单劳动为尺度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衡量以复杂劳动为尺度C、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D、复杂程度不同的产品无法按比例交换E、复杂程度折算为简单劳动是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5、在简单商品经济中,

8、由其基本矛盾决定的其他矛盾有:AB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C、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D、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矛盾E、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所以劳动产品也就是商品。错误 2、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正确  3、商品的二因素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正确    4、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因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生产者自己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9、0; 错误 5、商品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价值的每一变动必然反映在价格的变动上上价格的每一变动是价值变动的体现。   错误 政治经济学(资)第03章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C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  2、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C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钱

10、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 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  3、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CA、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商品交换的媒介C、本身具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  4、在下列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是AA、顾客用19元钱可购买5斤水果 B、顾客购买5斤水果,一周后付款10元C、顾客用19元钱购买了5斤水果 D、顾客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5斤水果 5、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AA、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B、与待售商品总量成正比C、与

11、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与物价水平成正比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在“1只绵羊2把斧子”的等式中, (ABC )。A、绵羊的价值在斧子的商品体上相对地表现出来B、绵羊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C、绵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D、斧子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2、在价值形式的发展中,一般价值形式是(AD )A、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唯一的、同一的商品上B、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固定地表现在贵金属上。C、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的使用价值上D、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3、货币的起源是.(

12、 AB)。A、商品交换自发产生的B、价值形式和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C、政府强制规定的D、贵金属天然具有货币的属性  4、商品的价格(ABD )A、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B、与市场供求关系密切相关C、必须与商品的价值保持一致D、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动成反比 5、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CA、价值尺度B、贮藏手段C、流通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货币是惟一地专门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正确  2、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发展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统一关系,正

13、确  3、增加货币的发行量,就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错误 4、价格偏离价值是常态,但价值始终是价格的基础。正确  5、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错误 政治经济学(资)第04章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C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形式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了事实上的剥削C、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D、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2、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

14、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A。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 3、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BA、劳动力价值可以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力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C、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成为商品 D、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影响 4、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D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5、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15、C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C、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在资本流通中的不同运动速度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从对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CDEA、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转化为资本B、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C、货币要转化为资本,必须能带来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是在生产中产生的E、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但也不能离开流通  2、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在于:BDEA、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B、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C、前者

16、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D、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E、前者是先买后卖,后者是先卖后买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价值:ABCDEA、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不能低于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量C、具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D、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E、所包含的物质内容的范围、数量和质量在日益扩大提高 4、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ACEA、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B、劳动过程和私人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C、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支配D、工人和资本家共同管理E、资本主义制度的劳动是强制性的

17、0;5、剩余价值:ABCDEA、是工入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B、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 C、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D、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是公有资本和公共财产的源泉E、体现了投资者与工入的某种经济关系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因此,货币本身就是资本。错误  2、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正确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正确  4、生产劳动就是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错误 

18、; 5、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正确  政治经济学(资)第05章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1、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B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的价值构成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题库上的 2、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前提是CA、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凝结 B、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资本分为不变资本的可变资本 D、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3、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9、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B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C、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D、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4、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是CA、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 B、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C、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D、资本集中和资本垄断 5、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BA、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B、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上升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通过对社会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到:ABCDEA、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是

20、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物质资料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手段C、物质资料再生产是社会主义再生产的手段D、再生产是物质资料、资本价值和经济关系再生产的统一E、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都是工入创造的 2、分析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可以看出:BCEA、资本家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是靠自己的劳动积累起来的B、资本家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是直接由剩余价值转化来的C、资本家的追加资本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是进一步扩大剥削的手段D、劳动力的买卖,不论形式到内容完全是平等的E、劳动力的买卖形式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3、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ABCA、从物质形态考察

21、的资本构成B、反映生产和技术水平的资本构成C、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表现的资本构成D、从价值形态考察的资本构成E、由资本价值构成变化决定的资本构成  4、通过资本有机构成的分析可以说明:ABDEA、其他条件相同,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各个部门利润率不同B、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部门通过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C、同一部门内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企业也会形成平均利润D、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必然产物E、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是形成绝对地租的条件  5、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表现在全部资本中:CEA、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偏小B、不变资本的绝对减少C、可变资本所

22、占比重偏小D、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E、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资本价值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正确   2、资本积累就是投资者把全部资本集中起来,追加投人生产过程,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错误 3、资本积累的实质是用无偿占有工入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断增大资本,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正确   4、个别资本的增大惟一途径是资本集中 错误 5、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扩大再生产

23、又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错误 政治经济学(资)第06章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D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2、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AA、设备 B、燃料C、原材料 D、辅助材料 3、资本周转速度与CA、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C、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

24、转次数成正比 4、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的原因是B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5、产业资本循环中属于流通领域的阶段是DA、购买阶段和生产阶段 B、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C、销售阶段和消费阶段D、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资本按:ACEA、循环的职能形式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B、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C、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

25、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D、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周转方式不同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E、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2、资本流通时间是指:ABA、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B、购置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出售商品的时间的总和C、资本周转时间减去劳动时间的那一部分时间D、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和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时间E、保证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原材料储备时间 3、以厂房、机器、工具和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BCEA、流动资本B、固定资本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E、生产资本  4、产业资本的循环:ABCA、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

26、的统一B、是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C、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资本循环形式的统一D、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统一E、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统一 5、资本周转:CDEA、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B、速度与资本周转次数成反比C、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D、是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E、速度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正确   2、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是指其价值的贬值。正确  3、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反比,与周转时间

27、成正比。 错误 4、固定资本物质损耗仅由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所引起。错误 5、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错误政治经济学(资)第07章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公式I(v+v+m)(c+c)是A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2、假定在扩大再生产起始的第一年,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是(D) (4000c1000v1000m)6000 (1500c750v7

28、50m)3000 又假定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第部类资本家仅用剩余价值中的500用作个人消费,其余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则两部门之间交换的价值总额是DA、2000 B、3000C、1500 D、1600 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CA、I(V+M)IIC B、I(V+M)IIC  C、I(V+0V+M/X)II(C+0C) D、I(V+0V+M/X)IC+IIC  4、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指AA、两大部类生产的增长速度而言 B、两大部类生产的比例关系而言 C、两大部类生产的比重大小而言

29、0;D、两大部类生产的数量而言  5、社会总资本的运动BA、不必包括一般商品流通B、必须包括一般商品流通C、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D、形式上包括而实际上并不包括一般商品流通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AE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B、社会总产品是由C十V十M构成C、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D、社会总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E、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可用如下几个公式表示:BDEA、(v+m)cB、(c+v+

30、m) (c+c)+(c+c)C、(c+m-m/x)  (v+m/x)D、(c+v+m) (v+v+m/x) +(v+ v+m/x)E、(v+  v+m/x)(c+ c) 3、对社会资本运动的分析可以看出其运动的特点是:CDEA、社会资本运动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B、社会资本运动的目的是为了价值的增殖C、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还包括个人消费D、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还包括一般商品流通和剩余价值流通E、社会资本运动不仅考察价值补偿,还考察实物补偿 4、在社会生产的两

31、大部类中,属于第一部类的部门有ABDEA、冶金部门B、机器制造部门C、服装部门D、采矿部门E、动力部门  5、实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前提是CDA、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B、社会提供追加的劳动力C、社会总产品中有追加的生产资料D、社会总产品中有追加劳动力所需要的消费资料E、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c+v+m构成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中心向题是社会总资本运行的速度问题错误  2、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 错误 3、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和核心是剩余

32、价值的实现问题。错误 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v+ +m)c.错误 5、在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图示中,属于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是(v+ m)c错误政治经济学(资)第08章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剩余价值(m)和利润(P),以及剩余价值率(m)和利润率(p)的关系是:CA、m大于p,m大于p B、m小于p,m小于pC、m等于p,m大于p D、m不等于p,m小于p 2、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是:DA、工人工资的多少 B、利润的多少C、剩余价值的多少D、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3、0; 3、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成本价格)是指生产商品CA、实际耗费的劳动量 B、能使用的资本价值C、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D、固定资本的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之和  4、超额利润反映的是BA、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关系B、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资本家之间的关系C、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岗位工人之间的关系 D、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D  5、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的资本是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C、银行资本D、借贷资本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借

34、贷资本是:ABCEA、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他人使用的货币资本B、一种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C、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D、一种高利贷资本E、一种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形式 2、决定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ACDEA、平均利润率的高低B、企业利润的高低C、借贷资本的竞争D、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E、习惯和法律传统 3、土地价格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ADA、地租量B、社会利润率C、股息D、利息率E、剩余价值率 4、级差地租两种形式具有以下特点:ADEA、级差地租与粗放经营相联系B、级差地租与粗放经营相联系C、级差地租与集约经营相联系D、级差地租与集约经营相联系E、级差地租是级差地租的基础和前提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有机构成。 错误 2、利润与剩余价值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正确  3、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态。正确  4、纯粹流通费用不参与价值或剩余价值的创造。正确  5、平均利润率水平的下降意味着剩余价值率的下降。错误 政治经济学(资)第09章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国家垄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