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字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四循环码编、译码实验学院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报告评分:_实验四 循环码编、译码实验一、 实验目的 了解生成多项式g(x)与编、译码器之间的关系,码距与纠、检错能力之间的关系。二、 实验内容1 根据编码规则验证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 2 通过实验了解循环码的工作原理。(1) 了解生成多项式g(x)与编码及译码的关系。(2) 了解生成多项式g(x)与码距d的关系。(3) 了解码距d与纠、检错能力之间的关系。(4) 观察该码能纠几个错误码元。(5) 观察循环码的循环性以及封闭性。3 通过实验了解编、译码器的组成方框图及其主要波形图。4
2、了解信道中的噪声对该系统的影响。三、 基本原理1 总原理方框图(图4.1)。图4.1 循环码的编、译码系统由下列五部分组成:定时单元、信码发生器及显示部分、编码器、模拟信道部分(包括错码发生器及显示部分)和译码器。(1) 定时单元 原理图见图4.6。本单元提供编码器及译码器所需的时序信号。其时钟重复频率(CP)为2MHZ。本单元还提供编译码器所需的开关信号帧SW,K1,K2,K3,其波形与关系图如图4.3所示。图4.1虚线框图画出了产生上述开关信号的原理图。触发器JK1、JK2、JK3、JK4及D5的输出分别为Q1、Q2、Q3、Q4、Q5。帧信号为Q2Q3Q4,K1信号为Q5Q4Q3Q2Q1,
3、K2信号为Q5Q4Q3Q2Q1,K3信号为Q4Q3Q2Q1Q5。(2)信码发生器原理图见图4.4。本单元给编码器提供一个信号源,手控开关(板上CDIN)置于+5V时,发光二极管亮,代表输出“1”码元。若开关置于“0”,代表输出“0”码元。根据二极管亮与否可在面板上直接读出所需信码。信码从“000000”“111111”共有26=64种状态,代表64个码字。每一个码字均由手控开关组成,在帧脉冲信号的作用下,与门开启,手控信号并行输入移位寄存器(D触发器)的S端。当脉冲消失后,随着时钟脉冲CP的作用,CDIN串行输出所需的码元。(3)循环码编码器原理编码器是本实验的主要部分,其原理如图4.5所示。
4、根据生成多项式,采用5个异或门和D触发器组成编码器。在K1信号的控制下,输入6位信息码元CDIN,一方面串行输入信道(即至收端译码器中的6位移存器),另一方面通过与门送入除法电路进行计算。第6位输入码元结束时,K1信号也为零,在CP脉冲作用下,移位寄存器将计算的结果(CDOUT)送往信道,即在6位信息码元后附加了9位监督码,使码长(n=K+r)为15(64个编码输出信号附表1)。(4)模拟信道传输错误部分严格说编码输出的基带信号发往信道,若信道为有线的,需加均衡设备;若为无线信号,需加调制设备。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编码输出波形及该波形经过信道后纠错能力,尽量省去附加设备。本实验设计了一个15位错
5、码发生器(板上ECD框内)可在不同位置使用开关任加“1”码,并使相应的发光二极管发光,显示错码产生的位置(如图4.2所示)。图4.2 位错码发生器15位错码发生器的原理见图4.7。其原理与前述信码发生器一样,不再详述。错码发生器产生的“1”码与编码器输出的信号CDOUT相异或,产生的码即为错码,经过模拟信道部分,输出的信码为带有错误的码元。如编码器输出的信码为110011,经过该信道,信道输出错误码为000110,送入译码器去的信号即为110101。(5)译码方框图及原理介绍译码器方框图见图4.3,原理图见6.8。图4.3 译码器方框图经过信道加错后的信码,在K1信号的作用下,进入6位移存器,
6、同时另一路进入除法电路进行伴随式计算,当6个信码全存人移存器时,电子开关置于“0”,此时信码保存在移存器中,同时另一路已进入除法器的信码,在CP脉冲的作用下,进入除法电路及正交方程形成网络、大数逻辑判决电路。由于本实验最小码间距离d0=6,故最多能纠正两位错码,若错码个数在2个以内,该系统能自行纠正,纠正后的信码通过电子开关进入移存器,并在显示信号K3的作用下,若发光二极管亮表示“1”码,不亮表示“0”码。此时译码信号是并行输出至显示部分的,它显示的信号应与信源显示的一一对应(注意此时信道干扰产生的错码只能是1个或2个)。假如信道中错误个数已超过该码纠错能力(即超过2),那么译码显示与编码显示
7、不能对应。正交方程的定义是:假定最高错误码元为e14,其次e13,此类推至e0,即e14在每个方程中均出现一次,而其它错误码元在4个方程组中出现一次,正交方程组如下:由正交形成网络输出至大数逻辑判决电路,由四个三与非门及四输入与非门组成。该电路输出信号通过与门在K2信号作用下,一方面进入除法电路进行伴随式复位,另一方面进入异或门,与6位移位寄存器中相应的信号相加(最高位)。已纠正的码经过与门又存在相应的移位寄存器中。6位移位寄存器将纠正后的正确码字在显示脉冲K3作用下并行输出。在2个错误码元以内本电路能自行校正,译码器显示的码与编码器显示的码应一致。如果错误码元超过2个,译码电路会产生错纠现象
8、,译码显示电路显示的码与编码器不一样,即使一样也是巧合。 四、实验内容准备工作:1、按实验板上所标的电源电压开机,调准所需电压,然后关机;2、把实验板电源连接线接好;3、开机注意观察电流表正电流 I<250mA 若与上述电流差距太大,要迅速关机,检查电源线有无接错或其它原因。在介绍基本原理时,已经对循环编译码实验电路的总体方案作了介绍,这是纠错码实验的一种方案。1.实验前,复习有关线性码及循环码的教材和参考书。并用编码规则验证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 2.以时钟CP为准,观察编码器的输出波形。)(1) 把双踪示波器的一路接至CP,另一路接至输出信码,以时钟CP为准,观察编码器的输出波形中前6
9、位信息码的波形CDIN。若示波器上显示高电平,面板上的发光二极管相应发应亮,若为低电平,发光二极应熄灭。(2) 在CDOUT观察附加在信息码后的9位监督的波形,并与理论结果比较,观察是否一致。 根据已验证的生成多项式 求得每一码字的余式 。理论计算得到码字应为:m(x)为信息码,由板上开关(CDIN框内)手控获得。6位信息码元可以组成26=64个二进制码字。由上述公式计算得64循环码字,如附表1所示。注意与实际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是否一致。(3) 将示波器观察到的编码输出信号成表格。观察循环码的主要性质:循环性和封闭性。3观察信道干扰(双踪示波器一路接CDOUT,另一路接ECD)。(1)若译码板
10、上模拟错码发生器开关均控制在“0”(相应的发光二极管不亮),则二路波形应一致。(2)手控错码发生器开关某一位,使其相应的发光二极管“亮”,表示有一个错码,此时示波器的两路波形中有一个对应位码元不同(即产生一位错码)。以此类推,可以控制15个以内的任何一个或几个码元产生错误。4观察经过译码器后,该码的纠错能力。(1)若信道加入1个或2个错误,译码显示电路与信码显示电路一致,则表示该码能纠正2个以下的错误。(2)若信道加入3个或3个以上错误,译码显示电路与编码显示电路不一致,则表示错误码元超过该码纠错能力,译码电路将产生乱纠现象。五、基本实验仪器实验箱 循环码编、译码实验,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双踪示波器 一台直流稳压电源 +8V 一台六、思考题1 求出本实验循环码的最小码距、及检错纠错能力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2 已知码字010011,用本实验生成多项式,求出循环码的码字,并与附表1进行比较。3用ARTER可编程软、硬件设备,设计一个本实验的硬件设备。实验截图抽取三组验证监督码:CDIN码:000001对应九位监督码:001110011,则波形码为000001001110011CDIN码:011111对应九位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买液压拖车合同范本
- 帮带宠物出境合同范本
- 合伙开火锅店合作协议书2篇
- 高压注水泵房配电设备维修技术协议3篇
- 考勤工作心得体会怎么写(范文10篇)
- 指导性案例的题目及答案
- 八月一日讲话参考
- 旅游行业活动策划攻略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CN222980410U 一种静簧与线圈架装配结构及拍合式继电器 (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 网络安全运维课程教学大纲
- 水稳配合自动计算程序
- 小学标准作文稿纸模板
- 成人住院患者跌倒评估与预防(团体标准)解读
- 橡皮障隔离术知情同意书
- 设计构成全套教学课件
- 事件报告调查表
-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单元整备课》word版教案
-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
- 喷淋塔改造施工方案
- 《文化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