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节微生物生长规律学习教案_第1页
二节微生物生长规律学习教案_第2页
二节微生物生长规律学习教案_第3页
二节微生物生长规律学习教案_第4页
二节微生物生长规律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二节微生物生长二节微生物生长(shngzhng)规律规律第一页,共22页。微生物细胞极其微小(wixio),其个体生长表现为细胞体积的增加和细胞内物质含量的增加两个方面(病毒例外), 细胞有一个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 研究微生物单个细胞的生长变化是很困难的,主要的方法: 1.电子显微镜观察 2.同步培养技术一、微生物的个体生长一、微生物的个体生长(shngzhng)(shngzhng)和同步生长和同步生长(shngzhng) (shngzhng) 第1页/共21页第二页,共22页。同步培养 使培养物中所有微生物细胞都处于相同的生长(shngzhng)阶段的培养方法。通过分析此群体在各阶段

2、的生物化学特性变化,间接了解单个细胞的相应变化规律性。同步生长(shngzhng) 培养物中所有微生物细胞都处于同一生长(shngzhng)阶段,并都能同时分裂的生长(shngzhng)方式。同步(tngb)培养方法诱导法:采取控制培养温度、培养基成分和某些代谢抑制剂等,诱导形成同步(tngb)生长的过程。筛选法:将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细胞,通过差异离心技术或滤膜过滤技术使它们分开,再行培养。第2页/共21页第三页,共22页。 绝大多数微生物个体微小,个体质量和体积的变化不易(b y)观察,所以常是以微生物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微生物群体细胞的数量或群体细胞物质量的增加作为生长的指标。二、单细胞

3、微生物的群体二、单细胞微生物的群体(qnt)(qnt)生长曲线生长曲线 在纯培养条件下,微生物的群体生长随着时间的增加在纯培养条件下,微生物的群体生长随着时间的增加(zngji)(zngji),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即开始缓慢,逐渐加快,达,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即开始缓慢,逐渐加快,达到最高阶段后,又逐渐下降,呈现一个曲线式的生长过程。到最高阶段后,又逐渐下降,呈现一个曲线式的生长过程。第3页/共21页第四页,共22页。单细胞微生物的群体(qnt)生长规律分批培养:将少量(sholing)的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后一次性收获的过程。生长(shngzhng)曲线:

4、细菌在新的适宜的环境中生长(shngzhng)、繁殖、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第4页/共21页第五页,共22页。 根据细菌生长繁殖速率将生长曲线根据细菌生长繁殖速率将生长曲线(qxin)分四个阶段:分四个阶段:第5页/共21页第六页,共22页。1 1)延滞期)延滞期特点:特点:分裂迟缓,生长速率等于零分裂迟缓,生长速率等于零代谢活跃代谢活跃(huyu)(huyu),细胞合成,细胞合成新的成分新的成分 补充消耗的材料补充消耗的材料 适应新的培养基适应新的培养基 细胞形态变大或变长细胞形态变大或变长 对外界不良环境敏感对外界不良环境敏感滞留适应期滞留适应期产生(chnshng)原因:(1)接种时的机

5、械(jxi)损伤引(2) 细胞分裂必需因子的缺乏第6页/共21页第七页,共22页。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 接种菌龄: 对数期“种子(zhng zi)”,延滞期较短; 延滞期或衰亡期“种子(zhng zi)”,延滞期较长; 接种量:接种量大,延滞期较短; 接种量小,延滞期较长; 培养基成分:培养基成分丰富的, 延滞期较短; 培养基成分与种子(zhng zi)培养基一致,延滞期较短; 菌株的遗传性 研究(ynji)滞留适期长短的意义?第7页/共21页第八页,共22页。2 2)指数期)指数期特点:特点:代谢活性强,生长速率最代谢活性强,生长速率最快,细胞呈指数增长快,细胞呈指数增长世代时短而稳定,生长

6、速世代时短而稳定,生长速率恒定率恒定(hngdng)(hngdng) 群体的生理特性较一致群体的生理特性较一致对数生长期对数生长期第8页/共21页第九页,共22页。对数(du sh)期(指数生长期)Nt=2n N0n=3.33(lgNt-lgN0) G=t/n=0.301t/(lgNt-lgN0) n繁殖代数繁殖代数(dish) G世代时世代时(每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每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 N0对数生长期开始微生物数量对数生长期开始微生物数量 Nt对数生长期经过时间对数生长期经过时间t后微生物数后微生物数量量第9页/共21页第十页,共22页。影响(yngxing)指数期的因素 菌种: 不同菌种的

7、代时差异极大 营养成分:营养越丰富,代时越短 营养物浓度(nngd):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总生长量 培养温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 指数期的实践意义 是代谢、生理研究的良好材料 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菌龄 是发酵生产中用作“种子”的最佳种龄 G+染色鉴定(jindng)时采用此期微生物第10页/共21页第十一页,共22页。3 3)稳定期)稳定期特点特点(tdin)(tdin):活细胞总数维持不变,即新繁殖(fnzh)的细胞数与衰亡的细胞数相等,菌体总数达到最高点。部分细菌大量积累代谢产物群体细胞生长速率为零细胞生理上处于衰老,代谢活力钝化,细胞成分合成缓慢, G+染色发生变化。最高生长量期最

8、高生长量期第11页/共21页第十二页,共22页。为何细胞总数不再增加?为何细胞总数不再增加? 营养物质被消耗不能满足生长需要营养物质被消耗不能满足生长需要 代谢废物或有害物质积累代谢废物或有害物质积累(jli)到抑制生长水到抑制生长水平平 pH、氧化还原势等物化条件越来越不适应、氧化还原势等物化条件越来越不适应稳定期的实践意义稳定期的实践意义 是发酵生产中以菌体为终产品的最佳收获期;是发酵生产中以菌体为终产品的最佳收获期; 某些代谢产物特别是次生代谢产物发生某些代谢产物特别是次生代谢产物发生(fshng)在此在此阶段,某些细菌的芽孢也发生阶段,某些细菌的芽孢也发生(fshng)在此阶段,故在此

9、阶段,故又称作代谢产物合成期;又称作代谢产物合成期; 导致了连续培养原理的提出和工艺技术的改进。导致了连续培养原理的提出和工艺技术的改进。第12页/共21页第十三页,共22页。4 4)衰亡期)衰亡期特点:特点: 菌体活性降低、大量死亡菌体活性降低、大量死亡(swng)(swng);细胞畸变、自溶细胞畸变、自溶革兰氏染色不稳定革兰氏染色不稳定衰亡期衰亡期第13页/共21页第十四页,共22页。影响衰亡(shuiwng)期的因素及实践意义与菌种的遗传特性有关: 有些细菌的培养经历所有的各个生长(shngzhng)时期,几天以后死亡, 有些细菌培养几个月乃至几年以后仍然有一些活的细胞;与是否产芽孢有关

10、:产芽孢的细菌更易于幸存下来;与营养物质和有毒物质有关:补充营养和能源,以及中和环境毒性,可以减缓死亡期细胞的死亡速率,延长细菌培养物的存活时间。第14页/共21页第十五页,共22页。生长阶段特 征延滞期细胞不分裂(不生长),但细胞变大,细胞内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碱性,合成代谢活跃,易合成新的诱导酶,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接种物中死细胞较多或培养基不丰富时延滞期较长。对数期细胞分裂(生长)最快,细胞进行平衡生长,酶系活跃,代谢旺盛。生长速率由营养成分和培养条件决定。稳定期新繁殖的细胞与死亡细胞数目相等,菌体产量达到最高,细胞开始储藏糖原、脂肪等储藏物,产芽孢的开始形成芽孢,开始合成次生代谢产

11、物。可能由于营养物的消耗或抑制生长的代谢产物积累,细胞停止增殖,但仍存活。衰亡期死亡细胞数目超过新生细胞,细胞形态多样,细胞开始自溶,开始释放次生代谢产物。生长曲线各时期(shq)的特征第15页/共21页第十六页,共22页。生长曲线的意义:a. 处于对数期的细菌,生长繁殖速率快,代谢旺盛,常作生产用菌种,以缩短生产周期b. 稳定期时抗生素等代谢产物逐渐增多,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延长稳定期、可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c. 连续培养:在一个流动装置中,以一定速度不断地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tngsh)以同样速度不断放出老的培养基,以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并排出部分有害代谢产物,使微生物保持较长时间的

12、高速生长。应用:酒精、丙酮、丁醇等产品的生产优点:缩短了培养周期,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并且便于自动化管理第16页/共21页第十七页,共22页。三、三、 微生物的连续培养微生物的连续培养连续培养(piyng): 在一个恒定容积的流动系统中培养(piyng)微生物,一方面以一定速率不断地加入新的培养(piyng)基,另一方面又以相同的速率流出培养(piyng)物(菌体和代谢产物),以使培养(piyng)系统中的细胞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即处于稳态。 第17页/共21页第十八页,共22页。连续培养类型连续培养类型(lixng)(lixng):恒化培养、:恒化培养、恒浊培养恒浊培养 保持细菌保持细菌(

13、xjn)培养液浊度培养液浊度保持细菌保持细菌(xjn)培养液营养物质浓度培养液营养物质浓度第18页/共21页第十九页,共22页。四、天然四、天然(tinrn)(tinrn)环境中的微生物生长环境中的微生物生长 天然环境特点: 天然环境比人工条件常常要更复杂和更动态。天然环境中微生物生长特点: 在自然环境中,微生物常常合成一些人工条件下生长时所不产生的结构,如细菌粘液层。因为微生物细胞能够感受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各种化合物,其直接反应就是(jish)合成一些有用的结构和酶以便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生长。 大量研究揭示,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细菌能够生长在复杂的群落中,表现出生长在试管中的纯培养微生物所不曾发生的某些现象。 第19页/共21页第二十页,共22页。活的但未能培养活的但未能培养(piyng)(piyng)的微生物的微生物 很久以来,活的微生物被定义为能够活跃生长,形成菌落或引起液体培养基浑浊(hnzhu)的微生物。 英国科学家J.R. Postgate 首次提出了活的但未能培养的微生物概念, 指出受自然界生境压力(或选择性实验室培养基压力)的微生物,对次生压力特别敏感。这样的次生压力作用能够产生活的微生物,但却不能够在通常用作培养它们的培养基中生长。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