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间故事_第1页
陕北民间故事_第2页
陕北民间故事_第3页
陕北民间故事_第4页
陕北民间故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陕北民间故事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陕北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陕北民间故事篇一死后,亲人们总要烧一些纸钱,据说烧的纸钱到了阴间就是冥币,鬼们和人一样处处都要花钱的。活人谁也没到过阴间,何以知道有鬼且鬼和人一样生活,何以知道鬼需要钱呢?烧纸钱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造纸后,生意兴隆,为他赚了不少钱。他的哥哥蔡莫、嫂嫂慧娘看了非常羡慕。慧娘就要蔡莫也去和蔡伦学造纸。但是蔡莫的恒心不够,工夫还没到家就急急忙忙的自己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品质低劣,乏人问津,两夫妻就对着一屋子的纸张发愁。最后,慧娘想出了一条妙计,便附在蔡莫的耳边,如此这般的教了一遍。到了这天晚上,邻居们忽然听到蔡莫

2、家传出了嚎啕大哭的声音。大家赶过来一问,才知道慧娘昨天晚上暴毙死了。次日清晨,蔡莫当着邻居的面,在慧娘的棺前哭得死去活来。一边哭诉,一边烧纸。烧著烧著,忽然听到棺材里有响声。过了一会儿,又听到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著: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都呆了,最后终於鼓起勇气打开棺盖。慧娘就跳了出来,告诉邻居,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让她推磨受苦。因为蔡莫烧给她很多纸钱,所以小鬼们都争著为她推磨。她又把钱交给阎王,阎王就放她回来了。蔡莫故意的问:我没有给你送钱啊?慧娘就指著燃烧的火堆说:那就是钱啊!阴间是以纸当钱的。蔡莫一听,马上就去抱了两大捆的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邻居见状,发觉纸钱有这麽大的用

3、处,於是个个都掏钱来买蔡莫 造的纸。消息传开后,不到几天,蔡莫家的纸全都卖光了。由於慧娘还阳的这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日,因此每逢这一天,人们都会给祖先焚香烧纸。这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意识中隐隐约约感觉这不是一般的山,的确,雷劈山是扶余有名的诗情画意的山,一个传说奇特有故事的山。金秋十月的一个假日,我走上了探索雷劈山之旅。沿着肖家乡驻地东侧一条斜向东北的红砖路,行约8 公里,突见一条东西走向的宽宽的深沟。望着脚下又宽又深的长长的大沟,人俨然是站在山上。站在山上看见那大沟,就有置身黄土高坡的感觉。望望沟北侧的山,看着不算远,但从这山到那山真要走好远好远 的路。看着望着,情不自禁地会哼起那首陕北民歌:羊肚

4、子手巾啊三道道蓝,一个在那山上哟,一个在那沟,啊呀招一招手。瞭见那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过去这里是两片荒山一道深沟, 荒山杂草茂密却没有人烟。深沟的北沿上还有一个圆圆的高出地面的土山,就像一个嘉立在 荒原上的烽火台。清朝道光年间,这里来了垦荒者形成了村屯,按照政府招垦号荒的排序,号序为十五,所以当时屯名为十五号。后来,在十五号荒界内又有一个小屯形成,于是把这个小屯叫成 小十五号,原来的十五号屯叫成了大十五号。大十五号屯民开垦着深沟两侧山上山下的荒地,种植上五谷,收 获着富裕和幸福。荒山沟变成了米粮川,逃荒人成了小康户,汇聚到大十五号的人 越来越多,屯子越来越大。那时的大十五号人开荒山种荒地,就是

5、不动北山上那个圆圆的土山。那土山当时没名,但中国人向来是崇拜山水的,认为有山的地方都有风水,有灵性,会保佑屯子的平安,所以开荒山的人没有去动过 那土山的一草一木。大十五号的年景一直风调雨顺,田禾一直茁壮成长,五畜一直兴旺。又过去了不知多少年,一个夏日的夜晚,一场瓢泼大雨足足下了 一宿,雨电中一个大炸雷响彻天地,雷声震耳欲聋,穿透肺腑,震撼 着每个人的心。雷声过后雨过天晴,十五号村民发现那个圆圆的土山被夜晚的炸 雷劈下去一角,移到旁边又形成一个小山。从此,那个默默无闻圆圆的土山开始有了名字 一一雷劈山,人们也 给被雷劈下的那个小山起了 一个名字叫小坨子。一个炸雷把一个大山劈开,虽然多了一个山,多

6、了一道风景,但 是这也是大十五号村民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直到有一天,一个江湖术士游走到大十五号,看了雷劈山后说, 将来屯中要出大小两个有名的文人。虽然我们不知道他这句话有什么根据,但却平息了大十五号屯每 个人心里的不安,没有了恐慌。又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平静生活。勤劳淳朴的庄稼人心里也有了一个向往,一个憧憬,希望那有名 的文人能够出现在自家的子孙后代中。有人开始为自家选择坟莹地,有人执着地每日劳作时望山而拜渐渐地雷劈山神秘起来,变得更加神圣了!清朝末年,一个叫王庭礼字品三的人在雷劈山下的大十五号屯崭露头角。王品三本是大十五号一户普通农家的子弟,自幼好学,没有走仕途之路,却练就了一笔好

7、字,书法造诣较高。王品三与当时扶余文化界名人,尤其是书法名望较高的五家站的郝文濂等常有往来,切磋书法技艺。王品三不但工于书法,头脑也灵活,懂得经营之道。民国时期家有良田百垧,同时还经营着药店、杂货店等买卖,成为大十五号的首富。过去人们常说一句老话“有钱就是大爷!王品三就是大十五号一带的大爷,出入都是前呼后拥,屯人见了都鞠躬施礼称呼王大爷。直到光复前两三年王品三才去世。清宣统元年(1909 年 )农历二月初九,大十五号王贵田家一个婴儿呱呱落地。这一声啼哭给王家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一声啼哭宣告了一个艺术天才的诞生,他就是后来影响了中国画坛的国画大师王庆淮。王庆淮自幼善学,尤其酷爱绘画艺术。9 岁入私

8、塾就显现出超群的智慧,尤其痴迷于丹青技艺,可以说王庆淮初学绘画是凭着自己的天赋无师自通的。一盏油灯,一支毛笔,心目中的田园,雷劈山下的景色,大沟沿 上的树木,跃然纸上,成为他的习作。12岁时,王庆淮到石头城子读小学,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之后又先后考进了奉天省美术学校,北平京华美专国画系,国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国画系。王庆淮一步一个脚印地迈进了中国美术界的最高学府,专攻花鸟,兼习人物。那一年他刚21 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求知若渴。当时国内一批知名绘画大师如齐白石、王梦白、 陈半丁、 萧廉中、徐燕荪等都被时任院长的徐悲鸿请进国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国画系任教。王庆淮得到各位大家的指导,尤其是得到了齐白

9、石的亲自教诲,这让他受益终生。1935 年,王庆淮大学毕业,正值东北沦陷。日寇铁蹄的践踏下,山河破碎,他宁可饿死不仕日本人,不给日伪汉奸作画,回乡蛰居在三岔河,度过了穷困潦倒的10 个春秋,还被日伪统治者列入异己份子的黑名单。解放后,王庆淮积极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扶余文化、教育等部门任职任教。1958 年调入吉林艺术学院,开始了执教高校的生涯,也进入了人生的辉煌时期。先后担任了讲师、教授、校美术系中国画教研室主任、美术系副 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美术专业人才。他的艺术创作也渐入佳境,收获颇丰,多幅作品在省内、国内获得大奖,并到国外巡展,多部教学专著奉献讲坛。1979

10、年, 代表他最高艺术成就的巨幅国画林海朝晖, 被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吉林厅,不朽画作成就了他的天才画家之名,也奠定了他关东画派创始人的地位,成为享誉画坛的一代宗师。1982 年 7 月 6 日,雷劈山下大十五号走出去的天才画家王庆淮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时年73 岁。他的艺术生命至少还应该有10 到 20 年,他不该走得这么早,他还应该给人类创造出更多的作品。王庆淮一生勤奋,不懈努力,成绩斐然,是不折不扣的大文人、大画家。他一生的荣耀,绽放出的艺术光芒为雷劈山、大十五号增光添彩。相比之下,雷劈山下那个工于书法的王品三在大十五号一带方圆几十里也算得上一个文人,一个小文人。我们不知道这一大一小两个文人和雷

11、劈山是否真有什么关联,但雷劈山的故事却一直在流传着。此时,阴阳先生手中持着一个招魂燔,开始绕着墓穴念咒,突然间,平地起了一股卷天卷地的旋风,直接奔刘某某而来,要把刘子同卷入墓穴,刘某某大吃一惊,飞速转身,竭尽全力向黄土梁下奔跑,终于摆脱了这股旋风。下山后, 他沿着山路看到一位老农赶着一匹驴,就顺便骑了上去,驴子吃重后,走的很慢,老农一路不停的鞭打驴子,自言自语地说:“这 牲口今天真怪,今天什么也没驮,走的这么慢,平时驮着货也比今天走的快。"一路走到神木县万镇乡西豆峪村,老农把驴子牵入自己家的院子,院里的黑狗发疯一般的冲着驴子吠叫,家里人怎么拉都拉不住,后来,刘躲在了卸下的驴鞍子下,狗

12、看不见了,才停止了扑咬。刘吓得猫在驴鞍下一夜没敢动。第二天,老农要牵驴出门,刘再次骑在驴身上开始免费旅行,走过一个围墙边时,又遇到一只狗咬他,刘纵身一跳,上了边上的围墙,沿着围墙走到窑洞边,爬到窑洞顶上,突然发现前边有一家人家窑洞的烟筒上冒烟,刘很奇怪,想,现在还没到中午作饭的时候,其他人家都没有生火,就他家怎么起火作饭了?就爬到烟筒上往下看,这一看不要紧,一下子就从烟洞上掉了下去,再一看,自己变得小手小脚,成了一个初生的婴儿。出生的第二天中午,母亲在炕上睡觉,家里只有奶奶在院子里干活,此时,一只鸡溜达着进了窑洞,跳上了锅台(做饭的灶台),接着又跳上了大锅的锅盖上,刘某某-此时应叫 “白娃了,急了,心想这不是把人吃饭的锅给弄脏了吗?情急之下,伸出小手赶鸡,嘴里还吆喝着:乌蔽儿、乌蔽儿(陕北方言,老鹰的意思。用来赶鸡。)奶奶在院子里听到屋里有人赶鸡,进来一看,没有人,但确实看到有一只鸡在屋里,非常奇怪;第二天,奶奶在院子里又听到赶鸡的吆喝声,进屋一看,还是没有人,如此几次三番,奶奶发现是出生才几天的白娃。奶奶吃了一惊,说:你再说话,我就把你当妖怪在尿盆里溺死。“白娃吓坏了,再也不敢说话了,甚至到了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