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和效率_第1页
集中供热和效率_第2页
集中供热和效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秦皇岛市热力总公司赵志清刘瑾秋摘要: 本文介绍了秦皇岛市集中供热系统在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企业管理,使能耗指标进一步降低,在确保供热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关键词:集中供热新技术新工艺节能降耗经济效益1 、引 言根据 2000 年 12 月 30 日 世界能源导报报道, 我国能源的形势仍是严峻的。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 人均能源的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是一个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国家,五十年代开始发展以热电联产为主、锅炉房为辅的集中供热方式供应城市工业、 民用采暖。到二十一世纪集中供热已成为城市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2、促进生产、方便群众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曾对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等综合效益给予了充分肯定。热电供热节能相对于分散锅炉供热节能约在17 千克 / 吉焦 20 千克/吉焦标准煤。1.1 公司概况:秦皇岛市热力总公司成立于1987 年, 在实行集中供热前供热面积只有150 万平方米,至一期工程达产后实现供热面积682 万平方米。现有热力站57 座, 区域锅炉房9 座。 我公司总供热能力为 684.4MW 其中集中供热 564.7MW 热力站最大供热能力为21MW/秦皇岛市海港区热电联网集中供热一期工程是利用已有热电厂(2X 200MW

3、供热机组)向市区供热。该工程于2000 年投产运行,到2003 年全部达产,实现供热面积533 万平方米,供热量为336.64MW。 该工程引进芬兰政府贷款( 973 万美元) 及国内配套资金,总投资为3.2亿元人民币。该工程最大管径为DN100Q并成功运用预热一次性补偿技术(DN500以上的管道) , 从而填补了国内在此项技术上的空白,此项技术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一期工程共建热力站65 座,站内大部分机组为芬兰LPM 进口换热机组,设计一次网供回水温度为120/70 (远期135/70 ) ,二次网供回水温度为85/60 。1.2 城市概况: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 是著名的海滨旅游城

4、市, 该市属于温暖湿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0.1 。采暖期室外计算温度为11,采暖期室外平均最低温度为 1.8 , 一般在1 左右。采暖期为150 天,从每年11 月 5 日次年的4月 4 日。秦皇岛市地下最高水位为0.7米,地下水中氯离子含量一般地段为200ppmi最高地段为 4880ppm。2、严把设计关,引进先进的节能设备、先进的技术,为节能降耗打下基础众所周知,一个好的工程项目能否实现投资少效益高,设计至关重要。秦皇岛市政府对该工程非常重视,在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市政府提出“安全可靠,一次成功" 的口号,我公司也与设计单位共同提出“不仅要引进先进的节能设备,更

5、重要的是引进先进的技术 " 的口号。2.1 一次网DN500以上采用预热一次性处理技术由于波纹管补偿器不能耐高氯离子地下水位腐蚀,而套筒补偿器为便于维护必须做检查井,由于地下水位高长期泡在水中维修量大,最后决定采用在管道上安装一次性补偿器的预 热一交性补偿技术。2.2 换热机组采用领先水平的芬兰LPM换热机组芬兰LPM换热机组初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换热效率高,耗电量少,进一步降低了投资 费用和生产成本。2.3 自控技术采用LONIX无线遥测技术在设计中利用了 LONWORKS术的标准化通讯协议,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并从我国国情和供热实际出发使该系统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6、,通过软硬件和设备的不同组合可以满足许多技术单独使用;系统资源及信息管理采用数据库方式对设备定义信息,设备状态信息,运行记录等信息全部采用数据库方式管理;系统硬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多套自控设备共用一个遥测装置,遥测系统采用的全向天线可克服楼 群、山区等较差的通讯环境,提高数据传输精度。2.4 无人值守智能换热站的应用无人值守站换热站系统将网络技术、测控技术、故障诊断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实现了具有仿人功能的智能换热站。系统提供的各项数据实时、快捷、准确,使热网的调控更具科学性、准确性和灵活性,而且在节能、节水、节员等方面都 具有显著效果。3、通

7、过供暖运行、节能降耗效果显著3.1 应用预热一次补偿技术使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本工程1999年开工,2000年投产,在DN500及以上管道全部采用预热一次性补偿技术。 预热段长度为1.3 3.3km(管长),参加预热的管网长度为 2X10.6 km,预热热源为附近供暖 锅炉。2003 2004 年度采暖期供热面积为533 万平方米,一次网循环水量达到4500 5500m3/h,按理论计算每个采暖期一次网设计补水量为20万吨(按循环水量的1 %计算),而本采暖期一次网补水量为9600 吨,平均每天补水量为63 吨,整个采暖期实际补水量比设计补水量节约19 万吨。 一次网补水4 元 /吨, 而水加热

8、后,至少每要增加成本6 元 /吨, 即直接成本至少为10 元 /吨。仅一次网补水,按设计考虑每年可节约人民币190万元。3.2 采用高精度的芬兰 LPM换热机组及LONIX无线遥测自控技术,使能耗指标进一步降 低秦皇岛市热力总公司大多数采用的是芬兰LPM换热机组,少量是国产机组,通过几年运行情况看,LPM机组采用LONIX无线遥测自控技术控制精度高,二次网实际供水温度与二次 网理论设定温度值的平均偏差小于0.2 。由于二次网控制精度高,完全可以实现各热力站按需供热,按计划供热,最大限度地避免浪费。同时由于LPM换热机组结构设计合理,占地面积小,从建站初投资上也节约了占地费及土建施工费。通过生产

9、运行,分析比较,LPM换热机组单位面积耗电指标为1.72.3度/平方米,平均值为 2.0 度 /平方米,而国产机组单位面积耗电指标为2.4 3.0 度 /平方米,平均值为2.6度 /平方米,而区域锅炉房单位面积耗电指标在3.5 4.5 度 /平方米,平均值为4.0 度 /平方米,电费每度按 0.5元计算,利用LPM机组,现供热面积为400万平方米,每个采暖期比国产机组耗电量节约资金120 万元,而与同面积区域供热相比可节约资金400 万元。3.3 无人值守站成功运用进一步降低费用通过运行经验,结合国内现有供暖新技术、新工艺,2003 年我公司扩供部分热力站采用无人值守形式,通过一个采暖期运行正

10、常,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国内无人值守站一般在3.5MW以下,秦皇岛市热力公司最大无人值守站为7MW/且供热效果良好。因运行人员集中管理供热设备,因此减少了操作工的数量,从而每站每年仅人员工资一项可节省3.5 万元。4、明确目标责任制,加强供热管理做好夏季维修技改4.1 增强全员的节能意识为了增加全员降能节耗意识,进一步提高职工的节能降耗的积极性、主动性,每个采暖期开始前制定本采暖期目标责任状,实行奖惩制度,在采暖期结束后严格考核,奖罚兑现。以我公司建安里小区为例,该小区原属于物业锅炉房供暖,供热建筑面积为27 万平方米,2000年入我公司集中供热网,按循环水量的1计算系统补水量为200 吨 /

11、 天,2000 2001 采暖期实际补水量最大为400 吨 / 天, 比计划超供1 倍, 通过我公司冬季派出大量人员查漏、维修及夏季维修技改取得了明显的节水效果,2003 年 2004 年采暖期最小失水量为80 吨 / 天, 平均失水量为160 吨 / 天,整个采暖期节水6000 吨,从而为公司节约资金3.6 万元。4.2 加强站内机组维护保养在生产运行期间,所有热力站均采用软化水,总公司化验室每周对各站的软化水取样两次,对不合格者提出整改意见下达到分公司限期整改。由于软化水应用很好,现有机组连续运行四个采暖期,机组换热效果良好。没有出现机组结垢现象,根据预测,拆装一台换热器并更换橡胶垫直接成本为2 万元,节省了大量的维修维护费。在非采暖季期间一次侧整个系统注水保压2 2.5kg/cm2 进行养护,机组二次侧注水22.5kg/cm2 进行养护,以增加整个系统运行寿命。4.3 在确保用户室温达标的情况下进行节能降耗每年夏季根据上一采暖季供暖情况制定大修、维修、技改计划,对存在问题的外网、室内及站内设备进行检修、更新等工作,为确保冬季正常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检修,进一步降低了运行事故的发生,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就2003 2004 采暖期而言,室温合格率为99.3,设备完好率为99.8 。5、结束语秦皇岛市热力总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