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哲学的概况哲学的概况(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1.2.3.1.2.3.)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第二、三单元)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唯物论)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否定观、革命批判精神)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观) 辩
2、证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规律(社会主义:改革)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发展的观点(发展的实质、趋势、状态)矛盾的观点(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等)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本质,创新意识与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意识的能动性原理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的原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原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评价标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识论
3、唯物辩证法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人生价值的内容及实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专题十专题十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作用、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 专题考点专题考点 1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分析当前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 2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人们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中的新成果。
4、3运用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分析党和国家现行方针政策的重要性。 4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说明各地应如何立足实际发展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专题考点分析专题考点分析 5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有关知识,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演变、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分析国家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依据,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等。 6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正确性、分析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城乡关系的认识和探索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等。 本专题高考命题,“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部分仍将以客观性试题为主,“
5、辩证唯物论”、“认识论”部分客观性试题、主观性试题均有可能出现 专题考点分析专题考点分析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备选答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目的性人体生理活动相对静止客观性和普遍性基础特点实践第一上升性客观性实践答案:ABCDEFGHIJKLM知识线索本专题的复习分为三部分:哲学的基本知识、唯物论和认识论。哲学的基本知识要把握两对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认识两种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论要认识一种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两个概念(物质和意识)、三对关系(物质与运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物质与意识)。认识
6、论要明确实践的特征、实践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特征、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哲学的基本知识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基本问题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派别哲学与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
7、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易混比较1世界观与方法论区别联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即二者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哲
8、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错警示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剖析: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2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唯心主义都是不科学的。剖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尽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是仍有不科学的地方。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是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尽管唯心主义在总方向上是不科学
9、的,但是就其局部而言,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3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哲学”。剖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哲学,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哲学”。判断真正哲学的关键是看它是否反映了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1世界的物质性(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方法论:要求尊重物质的客
10、观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关系内容阐释方法论要求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关系内容阐释方法论要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要增强认识活动的目的性,积极主动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一是要重视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二是要重视精神的力量,不断增强自己的信心3.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1)
11、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2)方法论要求: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易混比较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相对静止有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来说,是处
12、于相对静止状态;二是事物的性质保持相对稳定。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联系错误倾向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和静止不可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易错警示1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剖析:在长期的思想发展中有些观点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但却否认人类社会的客观性,这是错误的。虽然社会是由具有主观意识的人构成的,但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仍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事物显著的变化。剖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
13、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3意识是大脑的机能。剖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4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剖析: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5意识促进事物发展。剖析: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6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剖析: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7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剖析: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客观事物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8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剖析: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
14、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实践和认识(实践观)实践的含义及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能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把人引向歧途方法论: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观)(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
15、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2)真理的特点特点内涵方法论客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是客观的,我们要坚持真理,真理是具体的、相对的,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特点内涵方法论具体性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客观的,我们要坚持真理,真理是具体的、相对的,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3)追求真
16、理的过程(认识发展的过程)特点内涵方法论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易混比较1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的关系(1)区别:实践的客观性是相对于人的主观认识而言的。之所以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因为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过程和结果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实践的能动性是相对于其他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而言的。之所以说
17、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其原因在于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能动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2)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互相渗透的。意识的目的性、创造性都是以客观性为基础的;而主体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坚持实践的客观性主要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践的能动性则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要求。割裂二者关系是错误的。2“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3“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
18、源是唯一的,就是实践。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易错警示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剖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剖析: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盲目的实践是指没有以正确认识为指导的实践。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剖析:实践具有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
19、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当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4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剖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注意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5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是客观的。剖析: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6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剖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任何
20、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的说法是错误的。7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剖析: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1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唯物论角度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重视意识的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究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
21、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2)唯物辩证法角度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2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必须遵循
22、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4)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3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它要求我们重视实践的作用,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能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把人引向歧途。它要求我们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它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3.大数据(Big Data),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库体系,大数据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结构复杂多样,规模急剧增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能否实现海量数据的有效挖掘和运用,把握数据背后的奥秘和玄机,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消费者福利的满足程度。我们必须树立大数据战略,以获得巨大商业价值,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潮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德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攀枝花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新)
- 2026年阜阳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池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佛山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嘉义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遂宁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6年省属虚拟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拉萨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模拟题)
- YC/T 16.3-2003再造烟叶第3部分:造纸法
- SB/T 10439-2007酱腌菜
- GB/T 19016-2021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指南
- 【课件】高一数学《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 GB/T 12152-2007锅炉用水和冷却水中油含量的测定
- 素材-单元7实践制作图书订购单
- 钢材技术规格书
- 第十一届广东省安全(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大全(汇总版)
- 雅马哈便携式电子琴KB-100说明书
- 配电房高压室安全操作规程
- 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中英对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