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需要“手把手”-最新教育资料_第1页
教学,需要“手把手”-最新教育资料_第2页
教学,需要“手把手”-最新教育资料_第3页
教学,需要“手把手”-最新教育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 , 需要“手把手”师傅于永正多次对我说:“语文是一种技能, 要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教小学生,靠的是工夫,要手把手地教。 ” 本学期,我接了一个 3 年级的新班,刚一接触,学生就喜欢上了我的朗读。因为新班暂时缺少语文书, 于是第一周我就给他们读故事。看他们痴迷的表情,我知道学生不光有了亲近文学的欲望。更对这神奇的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有声有色的朗读给学生带来了欢笑。拉近了我们彼此的距离。我有责任“手把手”教会学生朗读, 因为我的朗读就是师傅“手把手”教出来的。 在拜于永正为师之前, 我对朗读的认识很肤浅。于老师每次指导我备课,都是先悉心指导我朗读课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

2、点符号都不放过。在师父的示范、点拨中,我才知道什么叫悟其情, 什么叫“以情带声”,什么叫语速,什么叫语调,什么叫实,什么叫虚 一次,我要在家长公开日里执教观潮一课,于是电话请教于老师。于老师在电话里整整指导了我一个小时 ! 老师在电话那头读一句,我在电话这头读一句,有的句子竞领读五六遍 !教学中,我也像于老师“手把手”指导我那样, 去指导我的学生读课文, 每篇课文不读得正确、 流利、有感情,我决不罢休。我现在执教的班级, 学生太多是寒假后从各学校转学来的, 多数来自农村,还有不会讲普通话的,语文水平可想而知。至于朗读能力,就更不必说了,都是“唱读”。我就先从抓朗读开始,按照台湾的王财贵教授说的

3、“跟我读”的办法去做一我读一句, 学生跟着读一句。训练一周,学生基本告别“唱读”,对比他们的朗读录音,孩子们笑了。训练一个月,学生已经完全告别“唱读”,再次让他们听第一次的朗读录音,孩子们连连摆手,“不听,不听,太难听了 ! ”当孩子们自豪地在家长会上展示背诵的十五首古诗和朱自清的春时,有的家长哭了。两个月后,他们已经代表学校对外展示诵读了,赢得了有关领导的连声夸赞,电视台还录了像。 此刻,我这个“手把手”教他们的语文老师终于幸福地笑了。大半个学期里,我一直坚持不懈地抓朗读,课堂里流淌的一直是我们师生朗朗的读书声, 少有分析讲解, 少有习题作业。“手把手”是一种耐心。 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慢”

4、的艺术。不错,学语文是个慢工,靠的是日积月累,不能急于求成。对于“慢”学生、学困生,更不能急。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孩子,常常是同学们早已开始了学习活动,她却在愣着,每次询问,每次沉默,半天才红着眼圈说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我就在她的耳边再悄悄告诉她,一遍、两遍,直到她明白。有一节课,有几个老师来听课,刚好我训练学生写对话,一看这个孩子茫然的表情, 我就知道她又遇到了困难,于是让她到黑板前加标点。 引号不会写, 没关系,看看书,再写。又把方向搞错了,再指着书让她看,拿着她的手再写,对了,全班热烈鼓掌, 庆贺她的进步, 她眼圈里的泪光化作了闪烁着的光芒,喜滋滋地回座位了。课后老师们说:“你真舍得时间

5、,干嘛让她一个人浪费那么多时间 ?”我心平气和地回答:“你们没有看到,我们学生比老师更宽容、更有耐心吗 ?”对学困生。教育不能急躁,更不能放弃。他们需要理解。对他们来说,理解是最重要的爱,恐怕也是他们最需要的爱。时刻记住教育是“慢”的艺术,我就静下心来了。“手把手”需要耐心、静心,还需要恒心呀 ! “手把手”是一种细心。教小学生,是一种细心的活儿。听贾志敏老师上课, 我们时时处处能体会到他的细心。 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句话: “妈妈把我背到二楼, 让我坐在儿科外面的椅子上,然后到一楼去挂号。”我启发说:“最后一句中的到字换个什么字更确切 ?”她立刻明白了,说:“改成回字。”这样的例子不

6、胜枚举。写字指导更要细心。 教书法的人都知道这句话: “安字要好。宝盖头要小。 ”意思是说, 写“安“字不能把宝盖头写大。但在指导学生写这个字的时候,我发现,只强调这一点还不够。还要加一句:“安字要稳当,女字一横要写长。”班里总有几个学生所学的生字词遗忘率较高, 我除了让他们自己在书上用红笔标出, 还把集中出错的字做成三百号的大字放进幻灯片, 用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强化识记, 更把每个学生一个单元听写出错的词语打印出来, 粘贴在语文书的第一页, 只要打开书就熟悉一遍。慢慢地,他们默写的正确率上来了。标点符号的使用, 作文的书写格式, 写人物对话的格式等等,对于部分学生来说, 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掌握了

7、的, 更要细心指导,反复练习。“孺子牛”小考张晓耕闫群英鲁迅在自嘲诗中说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那个“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 他却甘做人民大众的牛,充分表达他对人民大众的忠诚和热爱。可是,为什么鲁迅先生把甘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牛称为“孺子牛”呢?孺,幼小;孺子,即幼儿。“孺子牛”出自左传 ?哀公六年:“鲍子曰:女 ( 汝) 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 ?而背之也! ”西晋杜预注曰:“孺子,荼也。景公尝衔绳为牛,使荼牵之,荼顿地,故折其齿。”原来,“孺子牛”中的“孺子”指的是齐景公的小儿子, 是齐景公宠妾之子, 原名姜荼。齐景公非常宠爱他, 曾经假扮为牛,咬着绳子,让他牵着走,结果,姜荼跌倒,把齐景公的牙齿给扯断了。齐景公死后。便传位给姜荼。为防止内乱,齐景公把其他的儿子都驱逐到东莱一带去了。 当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