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1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统编版语文精品资料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13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正确读写“溅、熄”等16 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 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教学重点1.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2. 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2. 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学

2、习兴趣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 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 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些课文, 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穷人生活的悲惨,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板书: 穷人)【出示课件 1:课题】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写的。 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出示课件 2】列夫 ? 托尔斯泰: 19 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 卡列尼娜复活等。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1. 出示初读要求

3、:【出示课件3、4】读准每一个字, 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反馈初读情况。1.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1. 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请默读梳理,形成文字。2. 学生自学:(1) 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2) 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3. 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3 人交流,适度点评。【出示课件 5】第一部分( 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

4、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第二部分( 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第三部分( 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四、三读课文,初步扫描人物1. 过渡谈话: 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大体内容,我们就可以认识有关的人物了。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桑娜渔夫五、引导读文,了解故事起因 1我们先看第一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 (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2. 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

5、,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温暖而舒适的小屋, 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也可以看出女主人的勤劳。(板书:温暖而舒适勤劳)3. 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一边补着破帆, 一边在做什么? ( 对, 她分明在等着自己的丈夫。)4. 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 心惊肉跳 )释:“心惊肉跳”。介绍这个小屋的摆设,读时基本上是平静的,读到哪儿语调开始转换?(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天气的恶劣使桑娜恐惧极了, 所以课文上的“寒风呼啸”“海浪拍击”“又黑又冷”更加重语气。全班齐读。指导:“心惊

6、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想。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5. 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意思?( 三层 )【出示课件 6】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6指导朗读第一层:焦急。“十下,十一下”,重音,每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第二层:沉思,是插叙,读得平静些。第三层:焦急地祈求。 7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娜说的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批注品味文中语句, 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言行神态中感受渔夫和桑娜的美好心灵,并做出评价。2.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所起的作

7、用,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内容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再让大家都说一说)2. 随着故事的发展, 文中的一个个情节也在感动着我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二部分(3 11 自然段)。二、抓住重点,感悟桑娜品质1. 这一部分中有哪些场景令你感动呢?请看阅读提示。【出示课件 8】阅读提示: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一两个

8、词语或简练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内容。2. 学生汇报: 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这件事很令人感动。3.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1) “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忐忑不安)(2) 师过渡: 这段话省略号特别多,从这五个省略号中,我们感受到桑娜的思绪混乱与不安,感受到了桑娜的内心矛盾。 这就是忐忑不安。 那谁能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读出来呢?【出示课件 9】桑娜脸色苍白, 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

9、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3) 指名朗读( 34 人) 注意读好省略号,并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桑娜善良)同学们,你们从“嗯,揍我一顿也好!”感受到了什么?你能用“宁可也”来说一说吗?“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板书: 非不可)“非这样做不可”就是什么意思?(一定要这样做)为什么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如果不这样做, 西蒙的两个孩子会死的)她真是太善良了。(板书:善良)(4) 小结: 说得真好,善良的本能促使桑娜在生

10、活如此困窘的情况下,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桑娜宁可挨揍,也要抱回那两个孩子;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5) 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 读出桑娜的美好品质。谁能通过朗读把桑娜的善良读出来呢?(读好重点词)指名朗读( 2 3 人) 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6) 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充满爱心、乐于助人、勤劳善良(板书:乐于助人)三、细品对话,体会渔夫心灵1. 提出学习要求: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第12 自然段至课文结尾处。思考:渔夫具有什么品质 ?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受的句子画下来 , 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2. 小组

11、成员互相交流。3. 教师点拨、指导。(1) 桑娜的丈夫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渔夫很善良)从哪里体会到的?把相关的课文读出来吧!(2) 生读: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 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哦,我们,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3) 问:“熬”是什么意思?(忍受,耐苦支持) 能给“熬”换个词吗?(挨、忍、)你读懂了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将来会更苦,他想到了吗?(肯定想到了,但他宁可以后自己苦点,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 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这个决定是轻易做出来的吗,你从哪里

12、看出来的?【出示课件 10】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 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 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但最终做出了决定。 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 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透过渔夫的语言、 动作、神态的描写, 既让我们看到了渔夫淳朴的形象,又让我们感受

13、到他同样善良的品质。(板书:神态、言行)4. 小结: 这段话虽不长, 但写出了渔夫的心理变化,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 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看出了渔夫的心地善良,同时他也非常勤劳。(板书:心地善良)四、总结全文,回顾写作方法1. 穷人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结尾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了。”你们想象一下,桑娜拉开帐子后又会怎样呢?(生说)再读读这个结尾,你觉得怎么样?2. 学生总结: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托尔斯泰真不愧是伟大的作家!3. 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呢?(正面描写、侧面

14、描写)4. 总结:我们在今后描写人物的时候,要学习本文中的一些写法,如环境描写、神态描写、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正侧面描写等,全方位塑造人物形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穷人 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一、抓住核心问题,实现长文短教这篇文章篇幅较长, 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长文短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果像以往的教学那样, 按课文顺序串讲串问, 结果肯定耗时低效。 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抓住开放的思维空间、牵一问而动全篇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文中

15、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以此问题放手让学生阅读批注,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汇报时自然把目光集中在桑娜和渔夫的表现上(即文中的重点段落),此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品味文字, 感受桑娜的善良, 进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尤其是在把课文中相关语段 重组朗读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 体会表达方法无痕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阅读教学所提倡的得意、得情、得法。二、注重读中领悟,学习表达方法“读”是学生与文本间实现心灵对话与沟通的最有力桥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的品读、感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想构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广

16、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文本,注重以读为主, 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带动学生,努力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读中品味语言,读中领悟方法。要 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悟到以上写法,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便是读。文中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 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1. 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引导他们体会桑娜当时的复杂心情,感受她的善良品质;2. 借助课件, 从省略号句子的正确朗读中, 体会省略号对表现桑娜复杂内心活动所起的作用;3. 结合上文对桑娜家庭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描写,通过对相关句段的重组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这样的教学过程, 读的目的性很明确,符合学生结合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