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北中学“3+4”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有序数对导学案课题:有序数对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科:数学 1年级: 七年级(下)1主备课人:王旭军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有序数对的应用,能学习 目标学习小组一组内编号姓名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I 1 I2 .经历探索有序数对的应用过程,体会其 内涵,并能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3.体验有序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其应用价值.学习 重点 学习 难点 学法 指导1.认识有序数对的应用思想.2 .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抓住“有序”和“数对”的含义,体现概念建构的过程.通过自己的座位理解有序数对的含义和实际价值、运用.导学过
2、程自 主 学 习一、自主预习案L阅读教材P64-65页,用红笔勾画有序数对的关键词.导学 笔记 自己 学会 了什 么? 还有合作交流哪些问? 我的 匕寸问:对并交流(10分钟).分小 组进 行合 作探 究, 并记 录探 究结 果2 .列举你在日常生活中的有序数对.3 .书写有序数对时要注意些什么?6排3号表示为.二、课堂合作探究案1 .自主探究自己在班上座位的有序数2 .小组合作探究如图甲处表示2街与5巷的十字路口, 乙处表示5街与2巷的十字路口,如 果用(2,5)表示甲处的位置,那么“(2, 5) f (3, 5) f (4, 5) f (5, 5) f (5,4) - (5,3) - (5
3、,2)” 表示 从甲处到乙处的一种路线,请小组用 这种形式写出几种从甲处到乙处的路 线(一人记录,一人展示)(20分钟)6桂5他4匹3桂2巷1巷441_乙1街2衍3 (Ji4街5街 6街巩 固 提 升三、巩固提升案:L用有序数对(2, 9)表示某住户住 2单元9号房,若住户住3单元11号房,则可用有序数对表示为2 .在电影票上,将“7排6号”简记 为(7, 6),则6排7号可表示 为, (8, 6)表示的意义 是 03 .如图1所示,一方队正沿箭头所指 的方向前进,A的位置为三列四行, 表示为(3,4),那么B的位置是()A.(4,5)B.(5,4)C.(4,2)D.(4,3)4 .如图1所示,(4,3)表示的位置是),(5,3)表示的位置是()5 .如图所示的国际象棋的棋盘中,双 方四只马的位置分别是A (b, 3)、B、5)、C (/, 7)、D Oi, 2),请 在图中写出它们的位置列 一行二三四五六 列列列列列A二行三行A 四行五行耳.六行(1)a b c d e f g A我之 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技巧与试题及答案
- 小康汽车新质生产力
- 个人年终工作考核总结2025(3篇)
- 行政管理综合能力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职场应用试题与答案
- 资源配置与经济效率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乡村文化旅游报告: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与乡村旅游社区发展
- 基于2025年展望的医联体模式创新与成效评估:智慧医疗融合与发展路径
- 2025年医疗器械国产化替代政策支持下的产业升级与市场拓展策略研究前沿报告
- 公司战略定位与市场策略试题及答案
- 过程管理的优化方法试题及答案
- 地西半球的国家 复习课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24)
- 体系文件培训课件
- 路灯劳务分包合同协议
-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年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温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 荆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 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含评分细则)
- 30题纪检监察位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光伏电站事故处理规程
-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耐药机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