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脚手架设计5_第1页
满堂脚手架设计5_第2页
满堂脚手架设计5_第3页
满堂脚手架设计5_第4页
满堂脚手架设计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进厂路交通洞施工方案一、 工程概况进厂路横交通洞跨溢洪道溢0+273.5溢0+312底板,与溢洪道中心线成100度斜交,横跨长度为64m,分左右三孔进行施工,左孔26.99m,中孔10.16m、右孔26.92m,进厂路两侧为1:0.5边坡,中间为拱式结构,底宽为10m,起拱线高度为4.94m,拱的顶部半径为5.7m,拱外边缘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施工图纸可知,底部分仓线厚度为2.5m,拱顶部为2.7m,拱脚混凝土距分仓线厚度为2.06m,拱顶距分仓线厚度为1.8m,详见下图: 进厂路交通洞断面图我部计划对进厂路交通洞施工采用组合钢模板结合满堂脚手架进行施工,先施工中孔,后施工左孔,最后施工

2、右孔。 二、 模板设计我部计划顶拱采用P3015与p1015钢模板拼装,采用p3015模板时的平整度计算误差为1.9mm,满足设计平整度不大于2mm的要求。模板后面用钢管设置横向围棱间距为75cm,围棱钢管与竖向支架钢管牢固连接,组成一个整体受理体系,详见下图: 横向模板拼装大样图 纵向模板拼装大样图模板的安装采用人工拼装,模板之间的接缝必须平整、严密,模板下口、模板与模板间接缝处必须贴双面胶带或进行刮灰处理,防止漏浆,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在面板上涂刷脱模剂,模板缝必须保证在同一条直线上。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现场设计及监理的要求,并满足DL/T5110-2000有关规定。模板的加固全部采用外撑

3、方式加固,施工时先搭设底部脚手架,再其校验满足要求后进行钢模板拼装。三、 脚手架设计1、确定基本参数p3015钢模板每块重19.4kg,p1015模板每块重8.35kg,每平米模板重量为(19.4+8.35)/(1.5×0.4)=46.25kg;每延米钢管重为3.84kg,每平米围棱重量为1/(0.8×0.75)×3.1×3.84=19.84kg;综合钢管模板重量为66.1kg/m2,即0.661kN/m2;现浇混凝土一般重量为19502600kg/m3,我们采用较大值2400kg/ m3 进行计算.根据JGJ130-2011满堂支撑上荷载标准取值规定:

4、作业层上的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取1.0 kN/m2。挖机浇筑每次方量为0.3m3,挖机斗宽为1m,每次下料厚度为50cm,每平方混凝土浇筑重量为0.3/(1*0.5)×2600×10/1000=1.3KN/m2,施工过程中考虑到下料不均匀性,取不均匀系数1.5,则每平米挖机下料冲击力为1.95 KN/m2.2、受力计算由于进厂路交通洞为拱形结构,为确保拼装模板及加固,横向围棱按照模板加固孔75cm设置。纵向围棱与横向围棱“十”交叉,其间距因拱的受力由两侧向中间逐渐变大,纵向围棱为传递竖向荷载构件,横向围棱为主要受力构件,计算时先计算满足横向钢管围棱弯矩屈服强度条件下,配置竖

5、向支撑点的位置,其次验算竖向支撑的受力及配筋,最后验算满堂支撑架的稳定性。(1)横向立杆间距计算横向围棱与模板紧密相连,模板受到混凝土静荷载及其上部人员、设备动荷载后直接传给下部横向钢管围棱,因此首先我们横向钢管围棱的进行受力计算,计算如下:通过上述已知横向钢管间排距为0.75m,模板重量为0.661KN/m2,混凝土重量为每方24KN,人员设备荷载为1KN/m2,挖机下料冲击荷载为1.95KN/m2,设混凝土浇筑高度为h(1.8mh4.76m),钢管横向间距为L,则静荷载NGk=24*0.75*L*h+0.661*0.75*L=18.5hL动荷载 NQk=0.75*L *1 +0.

6、75*L *1.95=2.21L均布荷载q=1.2NGk+1.4NGk=1.2*18.5hL+1.4*2.21L=(22.2h+3.1)L横向围棱受力简化如下图所示:横向围棱受力图横向钢管受到的最大弯矩M=qL2/8=(22.2h+3.1)L3/8横向围棱弯矩图横向钢管的弯曲正应力M/W f式中f-为钢管的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 对Q235A级钢的f取为205N/mm2。M-横向钢管围棱承受的最大弯矩值;W-钢管的截面模量,单根钢管截面模量为5.26cm3。将数值代入公式得到:205*103(22.2h+3.1)L3/(8*5.26*2*10-6)由以上公式推到出h与L的函数关

7、系h=(17.2825/L3-3.1)/22.2 高度h与跨度L的函数关系(单位:m)x0.50.550.60.650.7h5.9486494.39985523.3248462.5554631.990374 根据上表得出排架横向间距布置图,如下所示: 排架横向立杆布置图(2)竖直方向立杆轴向力验算 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支架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N计算式为: N= 1.2NGk+1.4NQk=(22.2h+3.1)L,由此得到下表: 竖向各根钢管承受轴线力计算表X(m)0.50.550.550.60.650.650.70.70.7H(m)4.583.873.2

8、92.852.482.181.971.841.8N(KN)52.3948.9641.8839.8237.833.4732.7830.7630.14通过上表可知,立杆段的最大轴向力为52.39KN,我部采用48×3.5钢管,其截面面积为4.89cm2,立杆截面的轴向压力为=52.39×103N/4.89×102mm2107.13N/mm2 =205N/mm2。立杆受力满足要求。(3)水平方向轴向力验算由于进厂路交通洞在基坑中,因钢管脚手架挡风面积小,风荷载考虑由两侧边坡承受,对钢管作用忽略不计,故不考虑风荷载。我们以混凝土浇筑产生的水平侧压力及人员设备对模板产生的作

9、用力为主进行分析计算: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中倾倒混凝土时,对垂直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取值范围可知,对于容量小于0.8m3的运输器具,其产生的水平最大荷载为6KN/m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对水平模板可采用2Kn/m2,即水平产生总荷载为8KN/m2。根据前面资料可知,拱高为2.96cm,横向间距为75cm,水平方向产生最大力为8*2.96*75=17.96KN;单根48×3.5钢管截面面积为4.89cm2,立杆段的轴向压力为17.96×103N/4.89×102mm236.7N/mm2 对Q235A级钢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取为:=205N/

10、mm2,设置一根水平杆满足抗压强度要求,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按照0.9m设置水平杆。2、稳定性验算 脚手架有两种可能的失稳形式: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整体失稳破坏时,脚手架呈现出纵横立杆与横向水平杆组成的空间框架,沿刚度较弱方向大波鼓曲现象。一般情况下,整体失稳是脚手架的主要破坏形式。由于整体失稳是脚手架的主要破坏形式,整体稳定按式N/(A)f计算N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N=1.2(NG1k+NG2k)+1.4NQk 式中:NG1k脚手架结构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G2k构配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Qk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轴心受压稳定系数,应根据立杆长细比查表

11、求得。 立杆长细比lo/i 式中:lo计算长度 Lo=kuh i立杆截面回转半径,为1.58cm;h支架立杆的步距,取0.9m;K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其值取1.155;u满堂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查表取值1.285;则lo=1.155×1.285×0.9=1.336m 立杆长细比lo/i1.336×100/1.58=85查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录C表C得0.693;我部钢管横向间距为0.5m0.7m,受力最重部位为拱脚,以拱脚进行稳定性验算,拱脚以下部位步距为0.9m,拱脚第一根钢

12、管高度为5.1m,查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录A.0.3,当纵距为0.75m,横距为0.5m,步距为0.9m时,满堂支撑架立杆承受每延米结构自重标准值为0.1563KN/m,  N=1.2(NG1k+NG2k)+1.4NQk =1.2 NG2k+1.2 NG1k+1.4 NQk=q+1.2 NG1k=52.39+5.1*0.1563=54.187kN则N/(A)54.187/(0.693×4.89)173.4N/mm2< f205 N/mm2 支架满足稳定性要求。 进厂路交通洞排架示意图四、 脚手架的施工1、水平杆的构造(1

13、)纵向水平杆的构造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2、横向水平杆的构造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3、立杆的设置 (1)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构建筑物可靠连接

14、。(3)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处,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4、扫地杆的构造 从基础面起杆时,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1)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300mm处的立杆上。 (2)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

15、立杆上。 (3)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5、剪刀撑与横向斜撑的构造 (1)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5m。 (2)外侧及23道横杆设剪刀撑,排架基础以上12m范围内每排横杆均应设置剪刀撑。 (3)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不超过7根,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小于2跨或4m和不大于4跨或8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

16、6;之间。 (4)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5)横向斜撑应在同一节间,由底至顶层呈之字型连续布置,斜撑的固定应符合脚手架规范中关于门洞斜腹杆固定的相关规定;除拐角应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应每隔6跨设置一道。 6、脚手架搭设流程脚手架搭设应自下而上进行,流程如下(图6-1):图6-1脚手架搭设典型流程(1)剪刀撑、横向斜撑搭设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2)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3)在主

17、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图6-2)。图6-2主节点处各扣件中心点相互距离(4)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即立杆朝内、水平杆朝上。(5)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图6-3)图6-3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长度(6)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按脚手架规范的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7)脚手架离坡面不宜大于20cm,大于20cm的,必须采取隔离措施。(8)脚手架与各类输电线路的距离必须符合规定的安全距离,否则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搭设和拆除脚手架时,必须注意安全,

18、谨防杆件碰及高压线后伤人。 (9)搭设架子时,所用扳手应系绳保护,所用的紧固件、工具应放在工具袋内,传递所用的紧固件、材料、工具不准抛掷。 7、脚手架拆除 1、拆除前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据此补充完善拆除顺序和措施,并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2、拆除前应先将脚手架上杂物、地面障碍物、电器设备及其它管线先行拆除。 3、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拆除脚手架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再拆两头扣,由中间操作者往下顺杆件。 4、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

19、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5、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6、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先按脚手架规范的规定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 7、构配件、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立网严禁抛掷至地面。用绳索捆牢,用手或滑轮缓慢下放,集中堆放在指定地点。 8、拆除排架现场,必须设置安全哨和警示牌,必须有安全员跟班监督施工排架检查和验收。五、 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的运输采用自卸车运输至施工部位,长臂反铲或履带吊配合卧罐从进厂路

20、两侧下料,下料时,应严格控制其厚度,下料时应注意避免直接接触模板、止水、埋件,防止对这些构件造成移位破坏。铺料方法主要采用平铺法、台阶法。对于拱顶以外部分采用台阶法浇筑,每坯层混凝土厚度控制在3050cm之间;对于拱顶及其拱脚以下部位面积较小、采用平铺法施工,拱脚部位要两侧同时下料施工,确保两侧施工速度一直,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拱顶部位上浮度的监测,若大于5mm,停止下料施工,在顶部预压沙袋或其他措施,确保支撑拱架结构安全后施工。混凝土振捣选用100、70的振捣器,100变频振捣器为主,70振捣棒为辅,用于靠模板边提浆振捣使用。每一个位置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为准,

21、同时应避免振捣过度。振捣器前后两次插入混凝土中的间距,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振捣上坯层混凝土时,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坯层混凝5cm左右,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振捣器距模板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2,不得抵住模板振捣,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贴近模板的混凝土可适当采取复振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但要严格控制复振间隔和持续时间。混凝土浇筑后1218h,即可开始洒水养护,平面采用连续洒(流)水养护,养护至上层混凝土开始浇筑为止;对于拱顶及其两侧直立部位采用挂管流水养护,养护时机为拆模后即开始流水养护,水管随模板上升而上升,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天,以防由于早期失水过快而产生

22、塑性裂缝和干缩裂缝。六、 施工计划及其资源配置1、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我部目前施工情况及总进度计划,进厂路交通洞计划于2015年5月10日开始施工,由于进厂路交通洞横跨溢洪道,前期为确保溢洪道上下游的通车,经业主同意预留进厂路右孔作为上下游交通道路,因此我部计划先施工中孔,其次是左孔,待中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具备通车条件,满足上下游交通条件后,在开挖溢洪道进厂路交通洞右孔,开始施工右孔,施工计划如下:中孔施工时间2015年5月10日2015年6月21日;左孔施工时间2015年5月20日2015年7月25日;中孔混凝土等强时间2015年6月22日2015年7月19日;右孔开挖、支护及灌浆施工时间2

23、015年7月20日2015年8月20日;右孔施工时间2015年8月21日2015年10月15日。2、资源配置由于该部位施工中需要搭设排架,拼装组合钢模板,施工工艺复杂,工序较多,需要大量的人员及机械设备,资源配置见下表:表1 混凝土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序号资源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长臂反铲PC360台16000m3/月2履带吊QU70台13000m3/月3自卸汽车东风辆821m34变频振捣器100mm套41套带两个100振捣棒5软轴振捣棒70台46液压自蓄能式混凝土卧罐YW3台27吊罐台18铁锹把109雨布M21000仓位覆盖用10发电机100kw台1备用11钢模板P3015块70012钢模板P1015块80013钢管48米1500014混凝土工个4单班配置15模板工个10单班配置16钢筋工个8单班配置17架子工个10单班配置18普工个4单班配置19汽车驾驶员个8单班配置20电工个2单班配置21项目部管理人员个6双班配置七、 质量控制措施 1、 应有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 228)的有关规定;2、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分别符合规范的规定;3、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