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学生版_第1页
溶液---学生版_第2页
溶液---学生版_第3页
溶液---学生版_第4页
溶液---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单元 溶液一、溶液概述1.定义: 物质分散在 中,形成 、 的 叫做溶液。注: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 2.特征:(1) :是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2) :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3.组成: : : 4.溶液的名称命名: (碘酒 溶液)5.溶质、溶剂的判定: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 溶液。溶剂非水的溶液: 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 ,液体做 。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 ,量少的叫做 。工业酒精(少量甲醇溶于乙醇)通常把在室温(20)下,溶解度在10g以上

2、的物质叫 物质,溶解度在1-10g的叫 物质,溶解度在0.01g-1g的叫 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 物质。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有时做溶质,有时做溶剂。如:碘酒和酒精溶液。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不同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也可能不同。6.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1)乳浊液: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乳浊液静置后易 )(2)悬浊液: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悬浊液静置后易 ) 注: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3)乳化现象: (4)乳化作用在生

3、活中的应用: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 。7.溶解过程的热现象: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热(Q吸);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热(Q放);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的温度变化与上述两种变化过程中热量变化有关:(1)若Q吸Q放,溶解吸热,则溶液温度 ;例如: 溶于水。(2)若Q吸Q放,溶解放热,则溶液温度 ;例如: 溶于水。 (3)若Q吸Q放,溶解没有热现象,则溶液温度;例如:溶于水。8.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 ; ; 。【相关练习】 1.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高锰酸钾 B.蔗糖 C

4、.汽油 D.面粉 E.食用油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就形成了溶液 B.溶质不一定都是固体,溶剂也不一定是水C.溶液中只含有一种物质 D.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E.油水中油是溶质,水是溶剂3.下列关于溶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化合物 C. 溶液是纯净的液体 D.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E.一种溶液中各部分浓度和性质相同4.关于一瓶食盐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部的溶液比上部的溶液咸 B.各部分一样咸 C.外界条件不变时,长时间静置后瓶底有固体食盐析出 D.每一部分食盐溶液中,食盐与水的

5、质量比都相等E.食盐溶液蒸干水分后,得到的固体物质与溶解前的食盐性质不同5.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液态氧、稀硫酸 B.食盐、氯化钾 C.洁净的空气、氯化氢 D.食盐水、稀盐酸6.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氯化钠投入水中 B.冰投入水中 C.碘酒 D.二氧化碳通入水中7.在下列溶液中,水作为溶质存在的是( )A.25的硝酸钾溶液 B.96的酒精溶液 C.37的盐酸 D.5的食用醋8.下列溶液中,溶质是液体的是( ) A.医用葡萄糖溶液 B.20%的蔗糖溶液 C.75%的消毒酒精 D.0.9%的生理盐水9.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食醋除水垢 B.用稀盐

6、酸除铁锈 C.用汽油清洗油渍 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10.下列哪种方法清洗餐具效果最好( ) A.冷水 B.热水 C.冷水中滴入几滴洗涤剂 D.热水中滴入几滴洗涤剂11.下列几种溶液中:碘酒;糖水;70%的酒精;稀硫酸,溶剂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 B. C. D.12.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固体 C.氧化钙固体 D.硝酸钾晶体二、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2)数学表达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单位:1(3)理解

7、: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在溶液中,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注: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当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不止一种时,其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这种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4)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具体情况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

8、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因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就转化为溶液中的溶剂了。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量筒、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实验步骤:计算、称量(对固体溶质)或量取(对液体物质)、溶解、装瓶,贴签。以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为例说明。(1)计算:根据公式,计算配制所需要的:蔗糖质量:50g×5%2.5g,水的质量:50g2.5g47.5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2.5g蔗糖倒入烧杯中,近似认为水的密

9、度为1g/cm3,用量筒量取47.5mL水。(3)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蔗糖的溶解。(4)装瓶,贴签: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溶液的名称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3.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时,可用过滤的方法。步骤:溶解: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不溶物残留于过滤器中,可溶物存在于滤液中。蒸发: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至有较多量固体析出,停止加热。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概念:(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

10、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必须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或者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物质不一定是饱和溶液。2.相互转化:注:此条件适用于大多数固体,Ca(OH)2和气体等除外。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3.溶液是否饱和的判定:依据是看在一定温度下加入某物质是否还能继续溶解。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根据溶液的“浓”“稀”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即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11、;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溶液中,饱和溶液最浓。四、固体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符号:S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20时,S(NaCl)=36g的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g或20时在100克水中溶解NaCl36g后,就达到了饱和状态。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2)温度3.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12、情况。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

13、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五、气体溶解度1.概念:指在一定温度下,101kpa时,某气体在1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2.影响气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2)温度;(3)压强。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则越小;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例: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CO2气体从水中逸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气压减少而减小;人喝了啤酒(或饮料)后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六、物质分离方法: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固体物质结晶通常有两种方式。(1)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物质-蒸发结晶法: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

14、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如氯化钠。(2)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物质-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如氯酸钾。相关习题: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C) A.无色透明 B.无色均一 C.均一、稳定 D.纯净的液体2.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B) A.氯化钠投入水中 B.冰投入水中 C.碘酒 D.二氧化碳通入水中3.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D)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会析出晶体 C.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其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时大 D.一定温度下,物质W的饱和溶液中W的溶解量一定达到

15、最大值4.某温度下,ag溶质溶解在ag水里恰好饱和,此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A) A.100g B.ag C.2ag D.1g6.下列对于溶质的说法,正确的是(D)A.溶质只能是固体 B.溶质只能是液体 C.溶质只能是气体 D.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9.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固态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的原理是(D)A.混合物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 B.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的沸点不同 C.合物中的各种物质的熔点不同 D.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在同种溶剂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大小程度不同14.t时,把Wg某物质溶于水,制成Vml密度为g/cm3的饱和溶液,则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A)A.100

16、W/Vg B.100/(W-)g C.100V/Wg D.100W/(V-W)g16.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乳浊液;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中氯化氢是溶质,该溶液与足量锌反应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锌。17.欲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三种方法(1)增加溶质(2)蒸发溶剂(3)降温18.在20时,50g水中溶解5gA达到饱和。在60时把A物质的饱和溶液100g蒸发,当有3gA析出(不含结晶水)时,母液为87g。由此说明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21.将40时A的不饱和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自然蒸发掉5g水;另一份加入1.8gA,都恰

17、好饱和,则物质A在40时的溶解度为36g。22.20时,把9g氯化钠溶解在25g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4.已知3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10g,现欲配制55g氯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用氯酸钾固体和水各多少克?5g,50g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D) A.液氧 B.石灰浆 C.蒸馏水 D.生理盐水2.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是(C) A.化合物 B.溶液 C.混合物 D.纯净物3.一杯食盐水,测得上部溶液的密度为A g/mL,下部溶液的密度为(C)A.小于A B.大于A C.等于A D.小于A或大于A4.下列各组溶液中溶质相同的一组是(D)A.氢氧化钠和

18、熟石灰分别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 B.锌与盐酸、锌与硫酸分别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C.食盐和高锰酸钾分别溶于水形成的溶液 D.铁和硫酸、铁和硫酸铜分别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5.下列溶液有颜色的是(BC) A.石灰水 B.硫酸铜溶液 C.碘酒 D.稀硫酸6.下列各组溶液溶质判断正确的是(D)A.澄清的石灰水中溶质为石灰 B.将Zn加入到稀H2SO4中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ZnC.少量Fe和CuSO4溶液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FeSO4 D.少量KMnO4加入水中形成的溶液溶质为KMnO47.有关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有下列叙述:搅拌可增大溶解度 搅拌可加快溶解速度 颗粒越大,溶解越慢 温度越高,溶解度一定

19、越大。其中错误的是(D) A. B. C. D.8.下列物质中,前者为化合物,后者为溶液的一组是(B)A.液氧、稀硫酸 B.氯化氢气体、盐酸 C.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 D.糖水、海水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多B.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不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饱和溶液C.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不饱和溶液D.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10.在一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在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该溶质晶体,则(C)A.溶液的质量增大 B.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C.晶体的质量不变 D.晶体

20、的质量增大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多C.相同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多D.当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变为不饱和溶液时,溶液的浓度不变15.在抢救大出血的危症病人时,常需静脉点滴输予0.9%的氯化钠溶液(俗称“生理盐水”),是由于人体血液的“矿化度”(即无机盐的相对含量)为0.9%。另有研究表明,30亿年前地表原始海水的矿化度即0.9%。对此,下列猜测或评论中,不足取的是(B)A.人类的祖先可能是从原始海洋中逐渐进化到陆地上来的 B.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的矿化度均为0.9%纯属巧合C.人体血液

21、和原始海水之间存在着某些尚未被认识的关系 D.人体血液可能仍然带有原始海水的某些印痕二、填空题1.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且不改变溶液的浓度的方法是降低温度。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这说明在60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110 g硝酸钾。 6.蒸馏水养鱼鱼死,浇花花不开的原因是:蒸馏水中没有鱼需要的氧气,没有花需要的大量微量元素。7.养鱼专业户在炎热的夏天和下暴雨之前(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大,气压减小)的闷热天气里,都要给鱼塘增氧,否则鱼塘会缺氧而出现翻塘死鱼现象,鱼塘缺氧的原因是:夏天温度升高,溶于水中的O2含量减小;暴雨之前,气压减小,O2的溶解

22、度减小。9.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够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某课外小组需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做实验。怎样使硝酸钾固体较快地溶于水中?请提出你的操作建议。(1)建议1将硝酸钾研碎;(2)建议2搅拌;(3)建议3加热。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溶质只能是固体;溶剂一定是水;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其中错误的是(D)A. B. C. D.2.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C)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 D.用盐酸清除铁锈6.小琪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的水结了冰。她加入的物质是(B)A.食盐 B.硝酸铵 C.生

23、石灰 D.氢氧化钠固体10.如右图所示,向小试管里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B) A.浓硫酸 B.食盐 C.生石灰 D.烧碱12.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最可靠的是(B)A.升高温度 B.加入溶质 C.降低温度 D.倒掉一部分溶液17.下列方法中,能够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C)A.增加水的质量 B.在水中增加硝酸钾的质量 C.升高水的温度 D.降低水的温度19.据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D)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C.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

24、度变小 D.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12现有40时KNO3的饱和溶液82.0g,当温度下降至10时,溶液质量为60.5g,此时需加水102.4g才能把析出的晶体全部溶解,则40时KNO3的溶解度是(B) A.32g B.64g C.40.5g D.21.5g13.将6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100克,冷却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溶液质量不变 B.溶剂质量发生变化 C.溶液为饱和溶液,浓度不变 D.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14.下列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后能达到饱和的是(C) A.NaCl溶液 B.KNO3溶液 C.Ca(OH)2溶液 D.NH4Cl溶液15.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

25、的措施是(D) A.增大溶剂量 B.充分振荡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4.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将5g食盐放入10g水中,在20时,所得食盐饱和溶液(C)A.15 g B.14 g C.13.6 g D.12.5 g 8.25时,80g水中最多能溶解8gM晶体,5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g N晶体,则M和N的溶解度相比(D) A.MN B.MN C.MN D.无法比较10.t时,在m g水中溶解某物质ng,溶液恰好达到饱和,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计算式正确的是(B) A.100m/n g B.100n/m g C.100n/(m+n) g D.n/m g 12.t时,M物质的溶

26、解度为Sg,则bg M物质在t时,可配成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是(A) A.b(100+S)/S g B.(100Sb)g C.S(100+b)/b g D.100b/S g 15.有A、B、C三种物质,20时分别溶解在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已知A物质1g溶解后得到11g饱和溶液;B物质130g制成1150g溶液;C物质25g溶解在350g水里,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A>B>C B.B>A>C C.B>C>A D.C>B>A4.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C)A.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 B.相应温度下,100克溶剂

27、里溶解溶质的质量C.相应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最多能溶解溶质的质量 D.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溶质的质量10.30时KClO3的溶解度为10g,424gKClO3溶液中加入10gKClO3和6g水恰好达到饱和,原溶液中含溶剂为(D)A.200g B.400g C.390.8g D.394g1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t的KNO3溶液100g蒸发掉2.5g水,析出2g晶体,再蒸发5g水,又析出5g晶体,则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D) A.7.5g B.80g C.90.3g D.100g14.将某物质溶液蒸发50g水后,温度降到t,析出8g该物质晶体(不含结晶水);再蒸发50g 水,仍保持t

28、,又析出10g晶体,那么原溶液欲达到t时的饱和溶液,至少应(AB)A.蒸发掉10g水 B.加入2g该物质 C.蒸发掉15g水 D.加入8g该物质15.t时,Mg某物质A的饱和溶液,A溶解的量一定达到了最大值W,该物质在t时溶解度可表示为(A)A.100N/(100-N)g B.100W/(M-W) g C.(M-N)/(M+W) g D.100M/W g4.某溶质不含结晶水,将一定质量的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从60降到20时,溶液保持不变的是(D)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浓度 D.溶剂的质量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A)A.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

29、逸出 B.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C.喝下汽水感到有气味冲到鼻腔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溶解度曲线专题1.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温度小于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C.将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溶液仍然都是饱和溶液D.将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物质都是易溶物B.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甲、乙的混合物C.甲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至10后仍然饱和D.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

30、定相等3.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如图中斜线下列说法正确是()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C.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D.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mw=z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1)10时,甲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填“”、“”或“”);(2)40时,把40g甲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是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如图2所示,20时,将盛有乙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

31、B.氯化钠 C.硝酸铵5.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温度/2030506080溶解度/gK2CO3110114121126139KNO331.645.885.5110169(1)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曲线的是甲(填“甲”或“乙”)(2)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6.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1)对A物质来说,a点的意义是 (2)将t1140g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可用图上的 点表示,此时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然后再加入A物质40g,可用曲线上的 点表示,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

32、到小的顺序是 。(3)若将d点温度下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物质。7.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时,分别取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三只烧杯中,然后向溶液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相应固体物质,再将温度升高到40,结果甲物质全部溶解,乙物质质量增加,丙物质部分溶解,试回答下列问题:(1)依次写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序号: ;(用a、b、c填写)(2)当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甲、乙时,温度范围是在 间。(3)40时,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最少的是 物质。(4)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甲物质,通过 方法可以提纯其中的乙物质。1.把20时53.6g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3.6g氯化钾。求20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