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1_第1页
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1_第2页
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1_第3页
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1_第4页
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甘肃省甘肃省CDC刘海霞刘海霞2012.6传染病信息报告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工作管理规范内内 容容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法律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考核与评估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2311989年2月21 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5种 1978年9月1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颁布实施 急性传染病分为甲乙两类25种传染病2004年年8月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会第十一次会议对该法完成修订。十一次会议对该法完成修订。2004年年8月月28日日 中华人民中华

2、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公布,自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公布,自2004年年12 月月1日起施行日起施行 2004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7种种 目前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目前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种现行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法律规范现行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 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法法律律法法规规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

3、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规范性文件u卫生部文件卫生部文件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2006年版)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 导的通知(卫办疾控函2009391号)u 国家国家CDC文件文件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 (2005试行版) 现行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法律规范现行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法律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定工作规定属地管理原则属地管理原则 *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

4、,谁报告。 * 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单位 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机构、卫生检疫机构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u 村医疗机构村医疗机构向实行网络直报

5、的乡(镇)医疗机构或向实行网络直报的乡(镇)医疗机构或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备注备注”处注明处注明 其村卫生室名称其村卫生室名称 u 乡(镇)医疗机构乡(镇)医疗机构原则上实行网络直报。对没有条原则上实行网络直报。对没有条 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应按照规定时限将传染病报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应按照规定时限将传染病报 告卡报送本辖区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代为直报告卡报送本辖区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代为直报u 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实行网络直报。必须实行网络直报。u 铁路、民航、农垦等行业的医疗卫生机构铁路、民航、农垦等行业的医疗卫生机构均应向所

6、在均应向所在 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传染病报告卡,有条件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传染病报告卡,有条件 的可与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协商,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可与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协商,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同意后,实行网络直报。同意后,实行网络直报。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现行现行39种法定传染病种法定传染病甲、乙、丙类传染病甲、乙、丙类传染病甲类:甲类:鼠疫、霍乱;鼠疫、霍乱;(2(2种种) ) 乙类: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H1N1流感、麻疹

7、、流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626种)种)丙类: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膜炎、麻风病

8、、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111种)种)其它依法报告病种及要求其它依法报告病种及要求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卫生他传染病,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纳入部统一部署,纳入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统管理。管理。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

9、其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它地方性传染病它地方性传染病其他爆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其他爆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报告时限报告时限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它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在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部分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报告时限报告时限 尚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

10、尚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它暴发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部分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疾控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卡片填报要求卡片填报要求u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填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填报。报告卡统一用报告卡统一用A4A4纸印刷,使用钢笔

11、或圆珠笔填写,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项目完整、准确,项目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填报人签名。u传染病病例报告分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传染病病例报告分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例和疑似病例。u对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对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按照规定报告病原携带者。他传染病,按照规定报告病原携带者。卡片填报要求卡片填报要求u 卡片编号:卡片编号:不需录入,由病例信息保存后系统自动生成。不需录入,由病例信息保存后系统自动生成。 u 报卡类别:报卡类别:订正诊断或发生死亡时,须进行订正,并标注订正诊断或

12、发生死亡时,须进行订正,并标注“订正报告订正报告”。 u 家长姓名:家长姓名:14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u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应详细填写出生年月日(公历)。应详细填写出生年月日(公历)。实足年龄实足年龄/ /年龄年龄单位:单位:出生日期与实足年龄,只填写其中一项。出生日期不出生日期与实足年龄,只填写其中一项。出生日期不详时才填写实足年龄选择年龄单位。大于等于详时才填写实足年龄选择年龄单位。大于等于1 1个月、不满个月、不满1 1周岁的,按月龄填写,年龄单位选择周岁的,按月龄填写,年龄单位选择“月月”;不满;不满1 1个月的只个月的只写日龄,年

13、龄单位选择写日龄,年龄单位选择“日日”。 u 工作单位:工作单位:填写患者填写患者发病时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含农民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含农民工);学生(托幼儿童)工);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在学校(托幼机构)详填发病时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及班级名称。注意统一采用其名称,不能用简写。注意统一采用其名称,不能用简写。 卡片填报要求卡片填报要求卡片填报要求卡片填报要求现住地址:现住地址:指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到村民

14、组(门牌号)。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住址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住址。职业:职业:目的是为了在卡片汇总时发现可能的高发职业,以便管理。目的是为了在卡片汇总时发现可能的高发职业,以便管理。若病人的职业若病人的职业同时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选择原则同时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选择原则是:选择主要是:选择主要职业;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职业;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未列入本卡的职业须填写在未列入本卡的职业须填写在“其他其他”项中项中,个体经营者应根据其经营活,个体经营者应根据其经营活动的行业,选择相应的职业。动的行业,

15、选择相应的职业。为配合儿童保健管理工作,为配合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职业按以下方式选择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职业按以下方式选择:.出生场所为医院时(住院分娩)选择出生场所为医院时(住院分娩)选择“其它其它”;.出生在其它场所出生在其它场所时(住院分娩之外其它方式分娩)选择时(住院分娩之外其它方式分娩)选择“散居儿童散居儿童”。此项分类仅仅。此项分类仅仅为为了区分婴儿出生场所,无其它统计学意义了区分婴儿出生场所,无其它统计学意义。卡片填报要求卡片填报要求卡片填报要求卡片填报要求 发病日期:发病日期: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 ;不

16、明确时,填就诊日期不明确时,填就诊日期; ;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诊日期。 诊断日期:诊断日期: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订正报告时订正报告时,如,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未未痰检痰检”订正为订正为“菌阳菌阳”时),填写确诊的日期;同一病种由时),填写确诊的日期;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仍填写初诊的日期。诊断日期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

17、室确诊,仍填写初诊的日期。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必须填写诊断时点,精确到小时必须填写诊断时点,精确到小时 订正病名:订正病名:填写填写订正前所报告订正前所报告的病种名称的病种名称卡片填报要求卡片填报要求 病例分类:病例分类: 实验室确诊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某种诊断方法对某种疾病的诊断有特异性,如某种诊断方法对某种疾病的诊断有特异性,如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等等,用这些方法确诊时选择。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等等,用这些方法确诊时选择。 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般非特异性检查(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般非特异性检查(如查体、血常规检查、尿常规

18、检查、线检查等)做出诊断时选如查体、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线检查等)做出诊断时选择。择。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般非特异性检查(如查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般非特异性检查(如查体、血象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线检查等),不能做出准确体、血象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线检查等),不能做出准确诊断时选择。诊断时选择。 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责任报告单位的实验室或在健康体检过程中检出传责任报告单位的实验室或在健康体检过程中检出传染病病原,但受检者无明显症状、体征时选择。染病病原,但受检者无明显症状、体征时选择。阳性检测:阳性检测:针对献血员由采供血机构填写的阳性检测结果。针对

19、献血员由采供血机构填写的阳性检测结果。卡片填报要求卡片填报要求 慢性传染病报告原则慢性传染病报告原则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过,则本年度本年度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的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的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则仅对首次就诊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

20、发生变更时则可不再进行报告。发生变更时则可不再进行报告。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按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按“急性急性”报告。报告。发现乙肝病原携带者,可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进行登记发现乙肝病原携带者,可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进行登记,以周为单位报告至属地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以周为单位报告至属地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监测或管理部门。传染病监测或管理部门。卡片填报要求卡片填报要求填卡医生姓名必须填写填卡医生姓名必须填写乙肝不报病原携带者乙肝不报病原携带者审核审核 * 责任报告单位内部审核责任报告单位内部审核 审核方式:卡片逐项审核审核方式:卡片逐项审核 审核方法审核方法: 逐张逐项审核(新报

21、告卡片和订正卡片)逐张逐项审核(新报告卡片和订正卡片) 导出卡片信息(导出卡片信息(Excel),对卡片进行浏),对卡片进行浏览审核(近期报告卡片)览审核(近期报告卡片) 审核审核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由报告医院所在县区疾控中心审核由报告医院所在县区疾控中心审核 审核方式审核方式 对新报告卡片逐张逐项审核对新报告卡片逐张逐项审核 对以往报告的近日进行订正的卡片进行审核对以往报告的近日进行订正的卡片进行审核 审核要求审核要求 对本行政区域内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片,县对本行政区域内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片,县(区)级(区)级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应按相关规定及疾病预防控制

22、机构疫情管理人员应按相关规定及时登录系统进行审核确认时登录系统进行审核确认; 每天对卡片进行查重。每天对卡片进行查重。 审核审核 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I.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的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原携带

23、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的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不明的传染病。 II.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III.发现可能的传染病爆发疫情:如一个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公发现可能的传染病爆发疫情:如一个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公共场所)一日内集中发生共场所)一日内集中发生3例或以上同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例或以上同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某种急性传染病在短期内(一周或一个潜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某种急性传染病在短期内(一周或一个潜伏期内)发病数较历史同期发病水平明显增加;伏期内)发病数较历史同期发病水平明

24、显增加; 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本地罕见的或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本地罕见的或3年内一直未曾发生过的传染年内一直未曾发生过的传染病;发现发病率极低(或已经消灭)的传染病;病;发现发病率极低(或已经消灭)的传染病; 审核审核 * 查重查重 查重条件建议查重条件建议次次选择患者姓名、性别、职业、病种、出生日期、选择患者姓名、性别、职业、病种、出生日期、 现详细住现详细住址;善于利用系统模糊查重。址;善于利用系统模糊查重。 发现重卡后,保留唯一传染病报告卡的处理原则是发现重卡后,保留唯一传染病报告卡的处理原则是: 同一报告单位多报告或不同报告单位共同报告同一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同一报告单位多报告或不同报

25、告单位共同报告同一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片时,保留初次报告时间最早的卡片,其余卡片应作出删除标记;若保卡片时,保留初次报告时间最早的卡片,其余卡片应作出删除标记;若保留卡片的诊断级别低于其它卡片的诊断级别,则依诊断级别最高的卡片信留卡片的诊断级别低于其它卡片的诊断级别,则依诊断级别最高的卡片信息(病例分类、诊断时间等)对初次报告时间最早的卡片信息进行订正。息(病例分类、诊断时间等)对初次报告时间最早的卡片信息进行订正。 同一人在本年度内得同一传染病同一人在本年度内得同一传染病2次及以上时,不作为重卡删除,建次及以上时,不作为重卡删除,建议在病人名称后面加议在病人名称后面加2、3等序号。等序号。 同

26、一报告单位多次报告导致的重卡,由本单位或当地县(同一报告单位多次报告导致的重卡,由本单位或当地县( 区)级疾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删除;不同报告单位共同报告导病预防控制机构删除;不同报告单位共同报告导 致的重卡,由病人常住地致的重卡,由病人常住地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删除。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删除。 审核审核* 订正订正 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例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例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订正时需将原诊断日期更改为确诊日期,该订正若由责任报告单位作例),订正时需将原诊断日期更改为确诊日期,该订正若由责任报告单位作出,当

27、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对报告的订正信息重新审核;若订出,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对报告的订正信息重新审核;若订正由县(区)正由县(区)CDCCDC作出,及时订正个案信息的同时,病例的诊断结果应及时作出,及时订正个案信息的同时,病例的诊断结果应及时告知医疗机构,备案该信息。告知医疗机构,备案该信息。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病种。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病种。 对已进行发病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死亡后应重新填写报告卡进行死亡报对已进行发病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死亡后应重新填写报告卡进行死亡报告(注明死亡日期)。告(注明死亡日期)。 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属地县(区)

28、级疾病预防控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属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订正为地址不详。制机构订正为地址不详。 实行专病例报告管理的传染病,应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实行专病例报告管理的传染病,应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访调查,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的病例进行追访调查,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 年终病例信息的统一订正,直接影响年度统计数据年终病例信息的统一订正,直接影响年度统计数据代报要求代报要求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代报卡片时,应以自身帐代报卡片时,应以自身帐号登录号登录

29、,“,“报告单位报告单位”选择该卡片填报单位选择该卡片填报单位(此类卡片查(此类卡片查询条件:县级审核时间与卡片报告时间的间隔为询条件:县级审核时间与卡片报告时间的间隔为0 0)。)。 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代报卡片时,直接以自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代报卡片时,直接以自身帐号登录,身帐号登录,“报告单位报告单位”也应选择该卡片的填报单位。也应选择该卡片的填报单位。 疫情暴发现场调查的疫情暴发现场调查的院外传染病病例院外传染病病例报告卡由属地疾控机报告卡由属地疾控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并由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并由疾控机构疾控机构进行报告。进行报告。 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传染病

30、疫情分析与利用v按审核日期统计按审核日期统计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发现并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发现并报告某病新病例的数量,统计时以报告某病新病例的数量,统计时以“审核日审核日期期”为判定指标。年内定期统计报表及对外为判定指标。年内定期统计报表及对外公布数据采用此条件进行统计。公布数据采用此条件进行统计。v按发病日期统计按发病日期统计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的数量,统计时以发病例的数量,统计时以“发病日期发病日期”为判为判定指标。年度统计报表及对外公布数据采用定指标。年度统计报表及对外公布数据采用此条件进行统计。此条件进行统计。v

31、不同属地病例统计规则不同属地病例统计规则 根据国家属地化管理原则,不同属地根据国家属地化管理原则,不同属地病例均以县为单位按现住地址(不含港澳病例均以县为单位按现住地址(不含港澳台、外籍病例)统计。台、外籍病例)统计。 分析与利用分析与利用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中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数据。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周、月、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周、月、年进行动态分析。当有甲类或按甲年进行动态分析。当有甲类或按甲类管理及其他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类管理及其他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随时作出专题分析。时,随时作出专题分析。 省级以下

3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省级以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工作需要,建立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工作需要,建立地方疫情分析制度。地方疫情分析制度。分分析析与与利利用用v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对全年疫情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全年疫情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分析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分析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特点、防治对策和效果。原学特点、防治对策和效果。分析应有文字材料和统计图、分析应有文字材料和统计图、表。同时应针对本地区重点传表。同时应针对本地区重点传染病进行流行趋势分析,提出染病进行流行趋势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建议。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建议。 分分析析与与

33、利利用用v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对疫情分析结果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对疫情分析结果要以信息、简报或报告等形式向上级疾以信息、简报或报告等形式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病预防控制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遇有重大疫情时,应随时作出专题如遇有重大疫情时,应随时作出专题报告,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一报告,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及时反馈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及时反馈到下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下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要时通报周边地区疾病预防机构,必要时通报周边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控制机构。v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传染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发现异常疫情报告要及时预警制度,发现异常疫情报告要及时调查核实。调查核实。分分析析与与利利用用v加强传染病疫情在医疗卫生加强传染病疫情在医疗卫生机构内的交流,充分利用传机构内的交流,充分利用传染病信息为疾病预防控制服染病信息为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务。v各相邻地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各相邻地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交换传染病信息,遇到定期交换传染病信息,遇到重要疫情时,应随时通报。重要疫情时,应随时通报。 分分析析与与利利用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