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文言文阅读阅读曹刿论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小惠未徧 徧: (2)彼竭我盈 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翻译: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翻译: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答: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肉食者
2、谋之,又何间焉? 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牺牲: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6:.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D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7:.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答:答:答:8:.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政治方面:答:军事方面
3、:答: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10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分)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答: 11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2分)答: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又何间焉 间: 。 神弗福也 福: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的意思(4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分)14曹刿为什么赞同鲁庄公战前准备的第三个条件,请简要分析。(2分)15鲁庄
4、公有很多可贵的地方,请结合文章分析。(2分)16、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何以战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公问其故 故虽有名马C、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D、又何间焉 此为何若人17、翻译句子。(6分)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_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_18、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3分) _19、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3分) _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1)十年春,齐师伐我 师: (2)肉食者鄙 鄙: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加: (4)既克,公问其故 克: 21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字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
5、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3文中曹刿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条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也对此作了论述。这分别是:(2分)文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答案】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 。(4)既克,公问其故 故: 。
6、25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彼竭我盈,故克之。26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27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28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答案】29:又何间焉 间: 小惠未徧 徧 : 神弗福也 福: 牺牲玉帛 牺牲: 30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衣食所安,弗
7、敢专也,必以分人。译文: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译文: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32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曹 刿: 鲁庄公: 一、(辽宁阜新)(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10分)甲 十年春······故逐之。”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8、”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 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shn),流泪的样子。涕,眼泪。 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 居然可知:根33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神弗福也_ (2)彼竭我盈 _(3)明帝问何以致泣_ (4)元帝异之 _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具以东渡意告之。35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 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36甲乙两文都主要以 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2分)3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3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小惠
10、未徧 徧: (2)彼竭我盈 盈: 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翻译: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翻译: 39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答: 甲公与之乘 故逐之。”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 吾请无攻宋矣。公输40词语理解。(6分)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遂逐齐师_ 公问其故_ 望其旗靡_ 公输盘诎_41·(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
11、相同的成语。 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_例句:以牒为械 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_4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夫大国,难测也。(2)虽杀臣,不能绝也。43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 2005长沙市)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故逐之。” 乙 故曰战必胜矣。
12、; 44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肉食者鄙(卑鄙) 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C小大之狱(案件) D齐师败绩(大败) 45翻译下面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6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得 道
13、60;者 多 助,失 道 者 寡 助 47简要回答问题。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48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
14、目的是一致的。 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民”。 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得道”的重要。 4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15、#160;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50.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 一鼓作气,再而衰,
16、三而竭。5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2.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 _53.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_54.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_(江苏省淮安市2008年)曹刿论战(选自左传)55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又何间焉 间:
17、160; 小惠未徧 徧: 神弗福也 福:
18、0; 牺牲玉帛 牺牲: 56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何以战
19、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文:
20、60;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译文: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58齐军
21、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 曹 刿:_ 鲁庄公:_5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2分)(1)小惠未偏 偏 (2)又何间焉 间 60.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6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牺牲玉帛,
22、弗敢加也,必以信。(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2.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2分)(1)“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63.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4分)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
23、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
24、胜于朝廷。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
25、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 答: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臣之妻私臣(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王之蔽甚矣(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 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翻译: 8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3 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朝服衣冠吾妻之美我者
26、,私我也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归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2·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13·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
27、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28、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14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15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义项有:作动词,计算。作动词,列举。二读“ shù ”,义项有:表事物的数目。 作名词 ,规律,气数。三读“ shuò ”,义项有: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 读音: 词义: 16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1)时时而间进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
29、(1)皆以美于徐公 (2)骈死于槽枥之间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吾欲之南海1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18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 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 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2分)盐城市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15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30、,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
3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19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2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孙叔敖为楚令尹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22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
32、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5分)阳市(一)阅读选文,完成811题。(17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
33、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3·.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窥:蔽:2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5.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26.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11分)(1)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34、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注释】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浅:狭,窄小教:这里指教化张:乐器上弦修:设置饬:通“饰”,修饰论:评定(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战:期年:(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于 是 乎 处 不 重 席 食 不 贰 味 琴 瑟 不 张(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段的内容。(3分)辽宁十二市(一)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810题。(10分)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
35、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注
36、 仕:旧称做官为仕。 夫子:晏子。 仄陋:狭窄浅薄。 维:维系。 弼:纠正。 27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时时而间进 (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 (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 28翻译选文中画“”的句子。(2分)(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29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 3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
37、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32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3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34邹忌讽齐王纳
38、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 答: 3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臣之妻私臣(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王之蔽甚矣(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3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 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翻译: 37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3 分 3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朝服衣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归40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9、。(2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41·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15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
40、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
41、贾谊集)4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4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孙叔敖为楚令尹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4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45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5分)42.江西省浙江省丽水市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
42、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43、,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郑龙谏勿伤百姓赵简子出畋,命郑龙射野人,“使毋惊吾鸟。”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卫,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注】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野人:农夫。 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卫:春秋时的卫国。4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5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赵简子出畋 (5
44、)故缘木愈高者愈惧4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人爵愈贵者愈危。48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4分)49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50.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窥:蔽:5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52.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53.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11分)(1)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
45、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注释】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浅:狭,窄小教:这里指教化张:乐器上弦修:设置饬:通“饰”,修饰论:评定(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战:期年:(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于 是 乎 处 不 重 席 食 不 贰 味 琴 瑟 不 张(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段的内容。(3分) (一)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810题。(10分)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陕西省2025-2026学年高三(上)开学摸底历史试卷(含答案)
- 项目型组织中的团队动态管理研究-洞察及研究
- 部门月度安全培训主题课件
- 【小升初真题】2025年贵州省黔南州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
- 核子结构演化-洞察及研究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刀板架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在HACCP体系中的应用
- 基于BIM的空心顶全生命周期运维成本动态模拟模型构建
- 垃圾分类体系缺失导致的一次性杯回收率断崖现象
- 国际标准框架下化学品安全数据共享机制构建难点
- 国产高端锯片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技术壁垒与突破点
- 视频监控系统确保安全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 中心城区排水防涝改造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租用企业宿舍协议书
- 巴西白糖联营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河南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招生考试(政治理论)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医院收费处课件
- 2025年企业文化企业建设知识竞赛-锦江之星服务知识竞赛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甘肃-甘肃护理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 集合运算说课课件
- 2025年新人教版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