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金押题13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高考考纲】1 .试题特点: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题常常把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电化学知识融合在 一起,多以图像或图表的形式呈现。题目围绕一个主题,由多个小题组成,各小题的考查有一定的独立性, 覆盖面较广,灵活性较强。2 .命题考查:(1)热化学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2)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3)反应速率、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4)电化学装置的原理分析及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真题感悟】例1、(2017 高考全国卷出)神(As)是第四周期VA 族元素,可以形成 AS2与、AS2Q、HAsQ、HAs。等 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
2、画出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已知:3As(s) + 2H(g) + 2Q(g)=H 3AsQ(s)A H1H2(g) + 2<2(g)=H 20。)A H52As(s) + 2Q(g)=As 2Q(s)A H3则反应 AszQ(s) +3HO(l)=2H 3As。的 A H=。(3)298 K 时,将 20 mL 3x mol L 1 NasAsQ、20 mL 3x mol L 1 I 2和 20 mL 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 应:AsC3 (aq) +I2(aq) +2OH (aq) ,- Asd (aq) + 2I (aq) + H2O。)。溶液中 c(AsO3 )与反应时间
3、(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填标号)。a.溶液的pH不再变化b. v(I ) = 2v(AsO3 )c. c(AsO4 )/ c(AsO3 )不再变化d. c(I ) = y mol - Ltm时,V正 V逆(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tm时V逆 tn时V逆(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理由是 若平衡时溶液的pH= 14,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为。解析:(1)从内向外磷的各层电子数依次是2、8、5,神与磷位于同主族且相邻,神原子比磷原子多一个电子层,所以从内向外碑的各层电子数分别为2、8、18、5,据此可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2)将已知热化学方
4、程式依次编号为、,根据盖斯定律,由X2 X3 可得:AszQ(s) + 3HaO(l)=2H 3AsO4(s) A H= 2 A H3 A HA H。(3)溶液的pH不再变化,即O口的浓度不再变化, 所以 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正确;当v正(1一)=2v逆(AsO3)或v逆(I)=2v正(AsO31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选项中的速率未指明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b项错误;反应达到平衡之前,c(AsO3一)逐渐减小而c(AsO3一)逐渐增大,故c(AsO3)/ c(AsO3一)逐渐增大,当c(AsO4-)/ c(AsO3一) 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
5、确;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反应体系中恒有c(I -)=2c(AsO>),观察图像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 c(AsO3 ) = y mol L t,此时c(I ) = 2y mol L,d项错误。t m时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所以v正大于v逆。从tm到tn,反应逐渐趋于平衡状态,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而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所以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故tm时v逆小于tn时v逆。根据题意,起始时 c(AsO3 )= c(I 2) =x mol L t。根据图像可知平衡时 c(AsO3 ) =y mol L 1,则此时 c(I ) = 2y mol y1, c(AsO3 ) =c(I 2)
6、= (x-y) mol - L 1,平衡时溶液的pH=14,则c(OH )=1 mol - L 1,故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c (Asd ) c2 (I )4y3c (Asd ) c (I2) c2 (OH) = (x-y) 2°答案:(1)(2)2 A H 3A H2A H3(3)ac 大于小于 tm时生成物浓度较低4y3,y、2(x y)【变式探究】(2017 高考江苏卷)神父9是一些工厂和矿山废水中的污染元素,使用吸附剂是去除水中神的有效措施之一。(1)将硫酸镒、硝酸钮与氢氧化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可获得一种神的高效吸附剂X,吸W剂X中含有cO,其原因是 。(
7、2)H 3AsO3和HAsQ水溶液中含神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HAMUi1Als/ HjA?Ofc以酚酬:为指示剂(变色范围pH 8.010.0),将NaOH§液逐滴加入到 HAsQ溶液中,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滴加。该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3AsO第一步电离方程式 HAsQ=i HaAsOT 十可的电离常数为 Ki,则pKai =(p Kai=- 1g Kai) o(3)溶液的pH对吸W打RJ X表面所带电荷有影响。pH =7.1时,吸附剂X表面不带电荷;pH>7.1时带负电荷,pH越
8、高,表面所带负电荷越多;pH<7.1时带正电荷,pH越低,表面所带正电荷越多。pH不同时吸附剂X对三价神和五价神的平衡吸附量(吸附达平衡时单位质量吸附剂X吸附神的质量)如图3所示。357»11图才在pH 79之间,吸附剂X对五价神的平衡吸附量随 pH升高而迅速下降,其原因是在pH 47之间,吸附剂X对水中三价神的去除能力远比五价神的弱,这是因为。提高吸附剂X对三价神去除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是解析:(1)制吸附剂X的混合溶液中含有 NaOH容液,能吸收空气中的 CO生成CO, (2)图1中pH为810时,三价神物种主要以 HAsQ和HAsQ的形式存在,故滴加 NaOH溶液的过程中主要
9、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OH + HAsO=HAsC3 + H2Q Ki =c ( H2AsO4) c ( J)c (HAsQ)Ka仅与温度有关,为方便计算,在图取pH= 2.2时计算,此时c(H2Ase4)= c(HaAsQ),则Ki = c(H+)=10-2.2,pKi= 2.2。(3)从图2 知,pH由7升至9时,HAs。转变为HAs(2),由题中信息知,pH>7.1时,pH越高,吸附剂X所带负电荷越多,则吸 附剂X与HAsO静电斥力增强。在pH为47之间,吸附剂X表面带正电荷,从图2知,pH在47之间, 吸附剂X吸附HAsO4和HAsO ;从图1知,pH在47之间,三价神主要以分子形
10、式存在,吸附剂 X不会吸附分子。加入氧化剂,可以将三价神转化为五价神,而被吸附剂X吸附。答案:(1)碱性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 CO(2)O4 + HAsQ=HAsOT + H2O 2.2(3)在pH 79之间,随pH升高HAsQ转变为HAsO ,吸附剂X表面所带负电荷增多,静电斥力增 加在pH 47之间,吸附剂 X表面带正电,五价神主要以HAsOT和HAsO阴离子存在,静电引力较大;而三价神主要以 H3AsO分子存在,与吸W剂X表面产生的静电引力小加入氧化剂,将三价神转化为五价神例2、 (2018 高考全国卷I )采用 N2Q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 业中得到广泛应
11、用。回答下列问题:(1)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Q。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 c时N2Q(g)分解反应:2N1Q烟一-43 种而2N#&其中NO二聚为N2Q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 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8时,NbQ(g)完全分解:t /min040801602601 3001 700oop/kPa35.840.342.545.949.261.262.363.1已知:2N2Q(g)= 2N 2O4(g) + Q(g)AH = 4.4 kJ mol12NO(g
12、)= N 2O4(g)A H= 55.3 kJ mol一一一1一,.1则反应 N2O5(g)= 2NO 2(g) +2Q(g)的 A H=kJ - mol 。研究表明,NO5(g)分解的反应速率 v = 2X10-3xpN2Q(kPa min-)。t=62 min时,测得体系中 pQ1= 2.9 kPa ,则此时的 pN2O5=kPa, v =kPa- min 。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 C,则 N2Q(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 C)63.1 kPa(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原因是 。25 C时NQ(g) ,一i2NO(g)反应的平衡常数 &=kPa( KP为以分压表示的
13、平衡常数,计算结 果保留1位小数)。(3)对于反应2N2Q(g) -> 4NO2(g) + O2(g) , 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第一步 NkQ= NO2+NO快速平衡第二步 NO+ NO-> N0+ NO+ O2 慢反应第三步 Nd NO-> 2NO2快反应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填标号)。A. v(第一步的逆反应)>v(第二步反应)B.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 NOC.第二步中NO与NO的碰撞仅部分有效D.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解析:(1)氯气与硝酸银反应生成 N2Q,氯气作氧化剂,还原产物为氯化银,又硝酸银中氮元素、银元Q
14、。(2)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依素已经是最高化合价,则只能是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气体氧化产物为 1一1A H2A H次编号为 a、b,根 据盖斯定律,由 2Xab 得 NbQ(g)=2NO2(g) + 2Q(g)A H=24.4 十乃3 X 2 kJ mol T= +53.1 kJ mol 1。t = 62 min时,体系中pQ=2.9 kPa ,根据三段式法得2N2Q(g)=2N 2Q(g) +Q(g)起始 35.8 kPa 00转化 5.8 kPa 5.8 kPa 2.9 kPa62 min 30.0 kPa 5.8 kPa 2.9 kPa贝U 62 min 时 pN2Q= 30.0 kPa
15、, v = 2x 10 3X30.0 kPa min 一 = 6.0 x 10 2kPa min 刚性反应容器的体积不变,25 c N 2Q(g)完全分解时体系的总压强为63.1 kPa ,升高温度,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体积不变,升高温度,体系总压强增大;另一方面,2NO,- N2Q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平衡向生成NO的方向移动,体系物质的量增大,故体系总压强增大。N2O完全分解生成N2O和Q,起始pNQ=35.8 kPa, 其完全分解时 pNkO4= 35.8 kPa , pQ=17.9 kPa ,设25 C平衡时N2Q转化了 x,则NbQ2NO平衡 35.8 kPa -x 2 x3
16、5. 8 kPax+2x+17.9 kPa=63.1 kPa,解得 x= 9.4 kPa。平衡时,pNO= 26.4 kPa, pNO=18.8 kPa,p2NO 18.82&=13.4。(3)快速平衡,说明第一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都较大,则第一步反应的逆反应PN2O4 26.4速率大于第二步反应的速率,A项正确;反应的中间产物除NO外还有NO B项错误;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反应,第二步反应慢,说明部分碰撞有效,C项正确;第三步反应快,说明反应活化能较低,D项错误。答案:(1)。2(2)+53.1 30.0 6.0 X 10 2大于 温度提高,体积不变,总压强提高;NO二聚为放热反应,温
17、度提高,平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13.4(3)AC【变式探究】(2018 高考天津卷)CQ是一种廉价的碳资源, 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1)CO2可以被NaOH§液捕获。若所得溶液pH=13, CO主要转化为 (写离子符号);若所得溶液 c(HCOT) : c(CO3 )=2:1,溶液 pH=。(室温下,H2CO的(1 = 4X10 7; &= 5X10 ")(2)CO2与CH4经催化重整,制得合成气:催化剂CH(g) + CG(g) ,- 2CO(g) + 2H(g)已知上述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化学键C- HC=OH- H
18、C=O(CO)键能/(kJ - mol b4137454361 075则该反应的 A +。分别在vL恒温密闭容器 A(恒容)、B(恒压,容积可变)中,力口入CH和CO各1 mol的混合气体。两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较多的是 (填"A”或"B”)。(3)O 2辅助的Al-CO2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按一定体积比加入 CH和CO,在恒压下发生反应,温度对 CO和H2产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此反应优 选温度为900 c的原因是 。4所示。该电池电容量大,能有效利用CO,电池反应产物Al 2(C2O4)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电池的正极反应式:6Q+ 6e =6O
19、2 一2一6CO+ 6O2 =3C2Q + 6O2反应过程中O2的作用是。该电池的总反应式:。解析:(1)若所得溶液的pH=13,溶液呈强碱性,则CO主要转化为CO。若所得溶液c(HCO3): c(COT)=2 : 1,根据 Ka2= c( H),贝U c(H ) = K2X c :°,= 5 X 10 "x 2 mol - L 1= 10 10 mol ' L C HCOC COT, pH= 1g 10T°= 10。(2)根据A 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该反应的AH= (413X4+745X 2)kJ mol (1 075 x 2+436X2) k
20、J - mol - = +120 kJ - mol 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吸热反应,恒 容时达到的平衡相当于恒压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加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恒容时反应达平 衡后吸收的热量比恒压时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的热量少。根据题图3知,900 c时,合成气产率已经较高,再升高温度产率增幅不大,但升高温度,能耗升高,经济效益降低。(3)该电?中Al作负极,电解质为含AlCl 3的离子液体,故负极反应为Al -3e =Al3+o正极为多孔碳电极,根据正极反应式,得正极总反应为6CO+ 6e =3GC2 , Q不参与正极的总反应,故Q为催化剂。将负极反应:2Al 6e-=2Al”和正极反应
21、:6CO+6e-=3Gd一相力口,可得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Al + 6CC=Al2(C2Q)3。答案:(1)CC210(2)+ 120 kJ - mol 1 B900 c时,合成气产率已经较高,再升高温度产率增幅不大,但能耗升高,经济效益降低(3)Al 3e =Al3+(或 2Al 6e =2Al") 催化剂 2Al + 6CC=Al 2(C2C) 3【黄金押题】1.硫氧化物易引起环境污染,需要悉心研究。(1)二氧化硫可用于催化氧化制硫酸。硫酸工业中,作为催化剂的V2C5对反应I的催化循环过程经历了n、出两个反应阶段,如图所示:十也卜列分子中1 mol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数据如
22、下:化学键S=O(SC)S=O(SOO=O(O)能量/kJ535a496反应I的 A H = 98 kJ mol 1 ,则 a = 。反应ID的化学方程式为将2 mol SO 2和1 mol O 2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Q(g) + Q(g)2SO(g)。平衡时SO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b>eB. 415 C、2.0 MPa时Q的转化率为 60%C.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加入VQ作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D.平衡常数 K(550 C)> K(350 )SO的体积分数(2)较纯的SO可用于原电池法生产硫酸。图中离子交换膜
23、是离子交换膜(填“阴”或“阳”)。电蛾M1(3)研究发现,SO与含碱式硫酸铝的溶液结合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与溶液中的水结合;其二是与碱式硫酸铝中的活性 Al2Q结合。通过酸度计测定吸收液的pH变化,结果如图所示。每升唳收诡中喉收出卜wuei/L请解释曲线如图变化的原因: 。(4)取五等份SO,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3SO(g)(SO3) 3(g)AH<0,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SO的百分含量,并做出其随反应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58 用Na2SO溶液作为吸收液吸收 SO时,产物为NaHSQ已知亚硫酸的两级
24、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除、Ka2o则常温下NaHSO溶液显酸性的充要条件为(用含黑、K2的代数式表示)。解析:(1)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减生成物的总键能,反应I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 SO(g) +2Q(g)T1±SO(g)A H= -98 kJ - mol ,则反应 I 的 A H= (2 X535+ -X496-3X a) kJ mol 二一98 kJ molt,解得a =472。V2O5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反应n生成V2O4 - SO3, V2Q 参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O+V2O5,- V2Q SO,反应出是 V2O4 - SQ与氧气反应生成V2Q和SO,化学方程式为1V2O4 -
25、 SO+-O2- V2O5+SO。A.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加压平衡右移,SO的体积分数增加,则b>54.0%, e< 36.0%,所以b>e, A正确;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Q(g)+02(g)2SQ(g)起始(mol) 21转化(mol) 2 x平衡(mol) 2 -2xSO的体积分数为40.0%2x2-2x+1-x+2x *100%=40.0%,解得 x = 0.5 ,0.5 mol所以Q的转化率为一X100%= 50%故B错误;C.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加入 V2Q作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SO的体积分数不变,故C错误;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
26、温平衡左移,平衡常数减小,则K(550 C)vK(350 C),故D错误。(2)根据图示,通入二氧化硫的电极为负极,二氧化硫失去电子生成硫酸根离子:SO-2e +2H2O=S(4r+ 4H+,通入空气的电极为正极,空气中的氧气得到电子生成水:Q+ 4e+ 4HI =2H2O,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正极区。(3)二氧化硫先与活性氧化铝结合成亚硫酸铝,水解显酸性,溶液的pH变化较小,后与水结合生成亚硫酸,电离显酸性,电离强于水解,溶液的pH变化较快。(4)A.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SO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B.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
27、向逆反应方向移动,SO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C.若5个容器中有未达到平衡状态的,那么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SO转化得快,导致SO的百分含量减少,不可能出现SO的百分含量不变的情况,故 C错误;D.图中转折点为平衡状态,转折点左侧为未平衡状态,右侧为平衡状态,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SO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故D正确。(5)NaHSQ溶液中存在 HS(O,> Hl+ + SO ,电离平衡常数为 左,也存在HSO + HO一± HSO + OH,水Kw Kw“解平衡常数为,常温下NaHSO溶液显酸性的充要条件为Ka2>,即Kai
28、 ”2>10-4。KaiKai一 _1 一答案:(1)472 V2O4 - SO+ 2O2=V2C5+ SO A (2)阳 (3)二氧化硫先与活性氧化铝结合成亚硫酸铝,水解显酸性,后与水结合生成亚硫酸,电离显酸性。电离强于水解14(4)BD(5) Ka1 - Ka2>102. 201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致电祝贺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外形像冰,在常温常压下迅速分解释放出甲烷,被称为未来新能源。(1) “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优点是 (回答一条即可)。(2)甲烷自热重整是先进的制氢方法,包含甲烷氧化和蒸气重整两个过程。向反应系统同时
29、通入甲烷、氧气和水蒸气,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反应过程化学方程式始变 A H(kJ - mol 1)活化能日(kJ . mol 1)甲烷氧化CH(g) + 2Q(g), CO(g) + 2H2O(g)802.6125.6CH(g) + O2(g)-CO(g) +2闺g)322.0172.5蒸气重整CH(g) + H2O(g)CO(g) +3闺g)+ 206.2240.1CH(g) + 2H2O(g)CO(g) +4闺g)+ 158.6243.9回答下列问题:在初始阶段,甲烷蒸气重整的反应速率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甲烷氧化的反应 速率。反应CH(g) +H2O(g) 一
30、CO(g) + 3屋g)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 压强关系其中n(CH4) : n(H2O)=1 : 1如图所示。350 d 工T fit平衡址比率小该反应在图中A点的平衡常数K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X物质的量分 数),图中压强(Pl、P2、P3、P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从能量角度分析,甲烷自热重整方法的先进之处在于如果进料中氧气量过大,最终会导致Ha物质的量分数降低,原因是CO(3)甲烷超干重整 CO技术可得到富含 CO的气体,其能源和环境上的双重意义重大,甲烷超干重整n (CH)只有过程I投料比” 二,过程n中催化剂组成才会保持不变。n (CO)该技术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1、为 。解析:(1) “可燃冰”分子结构式为 CH - H 20,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外形像冰,有极强的燃烧力,可 作为上等能源。它主要由水分子和烧类气体分子 (主要是甲烷)组成,所以也称它为甲烷水合物,它的优点: 能量密度高、清洁、污染小、储量大等。(2)从表中活化能数据看出在初始阶段,甲烷蒸气重整反应活化能较大,而甲烷氧化的反应活化能均 较小,所以甲烷氧化的反应速率快。根据题给信息,假设甲烷为1 mol,水蒸气为1 mol ,CH(g) +HO(g) .一CO(g) + 3H 2(g)起始量(mol) 1变化量(mol) 0.2平衡量(mol) 0.81000.20.20.60.80.20.
32、6平衡后混合气体的总量:0.8 + 0.8 + 0.2 + 0.6 = 2.4 (mol);各物质分压分别为p(CH,)= p(HzO) = 4. 0X08 = 4 (MPa), p(CO) = 4.0 x °.2=1(MPa), p(H» =4.0 x 06= 1(MPa), A 点的平衡常数 4=(3)2.432.432.44 9pi>p2>p3>p4。3“;当温度不变时,压强减小,平衡右移,甲烷的转化率增大,所以压强的大小顺序:甲烷氧化反应放出热量正好提供给蒸气重整反应所吸收的热量,能量达到充分利用。氧气量过大,剩余的氧气会将H2氧化为水蒸气,导致
33、H2物质的量分数降低。(3)根据图示分析,第一步反应是还原剂把四氧化三铁还原为铁,第二步反应是铁被碳酸钙氧化为四氧化三铁,而碳酸钙被还原生成一氧化碳和氧化钙。反应的历程:a.CH«g) +CO(g),2H2(g) +2CO(g); b.Fe 30(s) +4H(g). 3Fe(s) +4HO(g);c.Fe 3O4(s) +4CO(g) ,一= 3Fe(s) + 4CO(g);三个反应消去 Fe3。和 Fe,最终得到 CH(g) + 3CO(g)n (CH) 1, 2H2O(g) + 4CO(g);所以只有过程I投料比 ” 时,才能保证过程II中催化剂组成保持不变。n C co)3a
34、.CH4(g) +2Q(g) , CO(g) + 2HO(g)AH = 802.6 kJ mol 1;b. CH(g) +Q(g) , CO(g) +2Ha(g)AHb= 322.0 kJ mol 1;1c. CH(g) + H2O(g)=CO(g) + 3H2(g) A H= + 206.2 kJ - mol;d. CH(g) +2HO(g) ,=CJg) +4H(g) AH= + 158.6 kJ mol 1;由 2Xa 4Xb+4Xc d 得:CH(g)+3CO(g) . 2H2O(g) + 4CO(g) A H= 2AHi 4A H + 4A H1A H4= + 349 kJ - mo
35、l 。答案:(1)能量密度高、清洁、污染小、储量大 (写一条即可)3(2)小于而(或 0.187 5)p1>p2>p3>p4甲烷氧化反应放出热量正好供蒸气重整反应所吸收的热量,达到能量平衡氧气量过大,会将 H2氧化,导致H2物质的量分数降低_1(3)3Fe+ 4CaC2=Fe3Q + 4CaC 4COT弓3CH(g) + 3CO(g)2HzO(g) + 4CO(g)A Hh + 349 kJ - mol 13. NazSQ是一种重要的还原剂,I2Q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二者都是化学实验室中的重要试剂。(1)已知:2NaSQ (aq) + Q(aq)=2Na2SO4(aq)AH=
36、 mkJ- mol1,Q(g) 士Q(aq)A H= n kJ - molt,则N&SQ溶液与O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Na 2SQ的氧化分富氧区和贫氧区两个阶段,贫氧区速率方程为v= k ca(SQ3 ) - cb(Q2), k为常数。当溶解氧浓度为 4.0 mg”(此时NkSO的氧化位于贫氧区)时,c(S«一)与速率数值关系如下表所不',贝 U a =oc(SO3 )/( X103)3.655.657.6511.65v/( X106)10.224.444.7103.6两个阶段的速率方程和不同温度的速率常数之比如下表所示。已知lnk2 = -Ea(-)
37、 , R为常数,ki R T2 T1则国富氧区)(填“>”或“<”)国贫氧区)。反应阶段速率方程k ( 297.0 K )k (291.5 K )富氧区v = k - c(SO2 ) - c(O2)1.47贫氧区v = k ca(SO3 ) cb(O2)2.59 等物质的量的N&SQ和NaSO混合溶液中,c(SO2 ) + c(HSO3)(填“>” “<”或“=")c(so4 )。(4)利用I2Q可消除CO污染,其反应为I2O5(s)+5CO(g),一i5CO(g) +12(s),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I2Q固体的2 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2 mol
38、CO,测得CO气体的体积分数 (J)(CQ)随时间t的变化曲 线如图所示。从反应开始至 a点时的平均反应速率 v(CO) =。b点时,CO的转化率为。b点和d点的化学平衡常数:K(填“>” “<”或 二")K,判断的理由是解析:(1)2Na 2SO(aq) + Q(aq)=2Na 2SQ(aq)A H= m kJ mol 1,0 2(g) .Q(aq)A H= nkJ mol 1,根据盖斯定律,由+得:2NaSO(aq) +Q(g)=2NazSO(aq)A H=(饼 n) kJ - mol (2)当溶解氧浓度为 4.0 mg-L -时,c(Na2SO)与速率数值关系如表,
39、vi:V2= ca(SO2) :ca(SO3),翳5.65 a= Qa,解得 a=2;3.65ln5 = -Ea(1 !)随着E的增大而增大,富氧区的Ink2较小,故Ea(富氧区)< Ea(贫氧区)。 kiR T2 Tiki(3)等物质的量的 NaSO和N32SC4混合溶?中,N&SO属于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根据物料守恒, c(SO3 ) + c(HSG) + c(H2SQ) = c(SO2 ),则 c(SO3 ) + c(HSC3)< c(sd )。(4)0 到 0.5 min 时:5CC(g) + 12Q(s).5CC(g) +l2(g)起始量/mol 20转化量/
40、mol x xa 点量/mol 2 -x xx根据a点时CO的体积分数 巾(CC2) =2= 0.30 ,得x= 0.6 ,则从反应开始至a点时的反应速率为 v(CC)0.6 mol:=0.6 mol L 1 min0.5 min 5CO(g) +IzQ(s) .- 5CO(g) + l2(s)起始量/mol 20转化量/mol y yb 点量/mol 2 - y y根据b点时CO的体积分数6 (CQ) =,= 0.80 ,得 y= 1.6 , CO的转化率=1.6 molmr* 100* 80%co的产率降低,平衡向CO的产率降低,平其他条件相同时,曲线n先达到平衡,则温度高于曲线i,说明温
41、度升高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则化学平衡常数:Kb>Kdo答案:(1)2Na 2SO(aq) + Q(g)=2Na 2SO(aq) ,一.-1A H= (n) kJ - mol(2)2< (3)<(4)0.6 mol L 1 min 1 80%其他条件相同时,曲线n先达到平衡,则温度高于曲线I,说明温度升高 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4 .缓冲和供氧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两个重要平衡系统,回答下列问题:I .人体血液中存在平衡:H2CO(aq) ,, Hl+ (aq) + HCO(aq) A H,该平衡可使血液的 pH维持在一定范围内。(1)已知:CC(g) C
42、O(aq) A H=a kJ molCO(aq) + H2O(l) ,H2CO (aq)A H= b kJ mol ;HCO(aq)H (aq) + CO (aq) A H3= c kJ - mol 1;CO(g) +HO(l) ,<2H+(aq) + CO (aq)A H4= d kJ mol 1。则上述电离方程式中AH=(用含a、b、c、d的代数式表示)。(2)若某人血液中 c(HCG) : c(H2CO) =20 : 1, pKa1(H2CO) =6.1 ,则该人血液的 pH=, pH 升高,则c : HCR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c (HCO)(3)当有少量酸性物质
43、进入血液后,血液的pH变化不大,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上述现象:n .肌细胞中储存氧气和分配氧气时存在如下平衡:Mb(aq) + O2(g) ,- MbO(aq)肌红蛋白氧合肌红蛋白(4)经测定动物体温升高,氧气的结合度a (MbO),氧合肌红蛋白的浓度占肌红蛋白初始浓度的百分数降低,则该反应的 AH(填“>”或“<”)0。(5)温度为37 C时,氧气的结合度a (MbO)与氧气的平衡分压p(O2)关系如下图所示:IN)90.0K).C170.05£1.O401)2d。DA)MQ I- £0 工口工0 6.0利用R点所示数据,计算 37 c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氧
44、气的平衡浓度可用氧气的平衡分压代替求算)。已知37 C时,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v(正)=kc(Mb)x p(O2),逆反应速率 v(逆)=k2c(MbO),若k2=60 s 1,则 k1 =°解析:(1)将已知的反应依次编号为I、n、出、W,根据盖斯定律,由IVIn出得H2CO (aq),k HI(aq) + HCO(aq) AH= AH4 AH AH2 AH3=(d a b c)kJ - mol1。(2)除(H2cO) /(HC:)葭)(H)=20c(H + ),所以 c(H+)=除(H2CO), pH= lg c(H + )=- c ( H2COJ20lgKai (H2CO)20-
45、lg Ka1(H2CO)+lg 20=6.1 +1.3 =7.4。pH升高时,c(H+)减小,则c4HCM1Hlc ( HCO)Ka1 V H2CO)减小。(3)由于人体血液中存在平衡:H2CQ (aq) ,- Hl+ (aq) + HCO(aq),所以少量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后,平衡逆向移动,因此 J浓度变化部分被寸O肖,血液的pH变化较小。(4)Mb(aq) + 02(g) . MbG(aq),温度升高时氧气的结合度降低,既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为放热反应,AH<0o(5) “氧气的结合度a (MbO)是指氧合肌红蛋白的浓度占肌红蛋白初始浓度的百分数”,即所以正a (MbQ)c (M
46、bO)皿1 a ( MbO)a一-;,则 c(Mb) =- c(MbQ)(算式 I )。c (Mbc (Mba (Mbc (Mb) - p (02)1 a (MbO)1 a (MbO) p (Q)a (MbO)c(MbO)p ,代入R点c (Mb) + c (MbO)' ' a (MbO)' 八 )0.9坐标数据得 K= (1 0.9) X4.5 =2.°0。仍然选R点坐标数据,37 c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则kiC(Mb) x p(O。= k2c(MbQ),代入上述算式I及 R点坐标数据,所以ki =k2a (Mb_1_ _60 s X0.91
47、 a (MbO) p (Q)4.5 kPa x ( 10.9)=120 s 1 - kPa 1。答案:(1)( d-a-b-c) kJmol 1 (2)7.4 减小(3)当少量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后,平衡H2C0(aq)-Hl+ (aq) +HCO(aq)向左移动,使 M浓度变化较小,血液的 pH基本不变(4)<(5)2.00120 s 1 - kPa 15 .近年来雾霾天气经常肆虐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O因此研究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对消除和防治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1)对于 2NO(g)+2H(g)=N2(g) + 2H2O(g)A H= 665
48、kJ/mol的反应分三步完成: 2NO(g)=NzQ(g)(快)N 202(g) + H2(g)=N 2O(g) + H2O(g)(慢)快),请完成第步的化学方程式。因此决定此总反应速率的是第(填序号)步的反应。(2)已知:H2(g) + CO(g)=H 20(g) + CO(g)A H= +41 kJ/mol ,汽车尾气的净化原理主要是用催化剂 把NO与CO反应转化为两种对大气无污染的气体,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为了能加快反应速率并让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A.适当升高温度B.适当降低温度C.压缩体积增大压强D.使用正催化剂该反应采取上述措施重新达
49、到平衡后K值将(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3)升高温度能让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加快反应速率,但是研究发现2NO(g) + Q(g)=2NO2(g) A H<0存在一些特殊现象。现有某化学小组通过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速率常数k(代表反应速率的一个常数)的数值如下表:T(K)kT(K)kT(K)k14351.48 X 10273一一 41.04 X 1051433.00 x 101952.58 X1043335.50X1036132.80 X 10 3254_ 41.30 X1041434.00 X 1066332.50 X 10由实验数据测到 v(正)c(O2)的关系如图所示,
50、当 x点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变为相应的点为 点(填字母),并分析原因: 解析:(1)对于2NO(g)+2H(g)=N2(g) +2HO(g)分三步完成,则第三步反应由总反应式减去反应、得:N 20(g) + Ha(g)=N 2(g) +HaO(g);整体反应速率由最慢的化学反应过程决定,因此决定此总反应速 率的是第步的反应。(2)用催化剂把 N0与C0反应转化为两种对大气无污染的气体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N0F催化剂. 一,一 -"2C0N2+2C0,已知2N0(g) + 2H(g)=N2(g) + 2H0(g)A H4 = 665 kJ/mol ;H2(g
51、) +CO(g)=H 20(g) + CO(g) AH=+41 kJ/mol ,根据盖斯定律,由一X2 得 2NO(g)+2CO(g)IN2(g)+ 2CO(g)AH= AHAH5X2= 665 kJ/mol (+41 kJ/mol) X2= 747 kJ/mol 。 2NO(g) + 2CO(g),,N2(g) +2CO(g)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A.适当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选项A不符合;B.适当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选项B不符合;C.压缩体积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正反应方向移动,选项C符合;D.
52、使用正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选项D不符合。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值不变。(3)由实验数据测到 v(正)c(O2)的关系如题图所示,当 x点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变为相应的点为 b点,因为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c(O2)增大;升高温度,k值减小,该反应速率下降。答案:(1)N 2O(g)+ Hb(g)=N 2(g) + HzO(g) (2)2NO(g) + 2CO(g) . * N2(g) + 2CO(g)A H= 747 kJ/mol C 不变(3)b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c(O2)增大 升高温度,k值
53、减小,该反应速率下降6 . I .据报道,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甲烷的水合物)试采获得成功。甲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1)甲烷重整是提高甲烷利用率的重要方式,除部分氧化外还有以下两种:水蒸气重整: CH(g) +H>O(g)-CO(g) + 3Hz(g)AH = + 205.9 kJ mol 1CO(g)+ H2O(g) , CO(g)+Hb(g)AH2= 41.2 kJmol 1 二氧化碳重整: CH(g) +CO(g) . - 2CO(g) + 2Ha(g)AH 则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 A H =kJ-mol t。n.氮的固定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合成氨则是
54、人工固氮比较成熟的技术,其原理为N2 (g) +3H (g)2NH3(g)。(2)在不同温度、压强和相同彳t化剂条件下,初始N2、H2分别为0.1 mol、0.3 mol时,平衡后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6)如下图所示。其中,P1、P2和P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其原因是。若分别用va(N2)和Vb(N2)表示从反应开始至达平衡状态A、B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则 VA(N2) VB(N2)(填“>” “<”或“=”)。若在250 C、pi为105 Pa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1 L ,则该条件下B点N的分压p(N2)为 Pa (分压=总压X物质的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出.以连二硫酸根(Sad)为媒介,使用间接电化学法也可处理燃煤烟气中的NQ装置如图所示:NO吸收转化后的主要产物为NF4,若通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纸张使用指南
- 化学废水排放监管制度执行执行
- 考研中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 代码管理规定
- 服装制作工艺方案
- 2025浙江嘉北街道招聘公益性岗位1人(第1号)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物业资产管理与财务审计要点
- 皮草设计原理分析报告
- 2025下半年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招聘紧缺高层次人才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矿山开采权评估方案
- 新生儿常见感染诊断治疗
- JTG F90-201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 分家山林权协议书
- 餐饮业价格合理性监管
- 2023年CSP-J组(入门组)初赛真题(文末附答案)
- 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政策解读
-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表
-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
- 眩晕的中医辨证治疗
- 危大工程专项方案验收记录表(基坑、模版、脚手架)
- 2023年公共科考试:社区治理真题模拟汇编(共142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