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退锚作业规程规定_第1页
4退锚作业规程规定_第2页
4退锚作业规程规定_第3页
4退锚作业规程规定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退锚作业规程规疋退锚作业规程规定一、工作面退锚范围1、随工作面推进需回撤的运巷顶、帮支护,以端头支架顶梁前 端为基准,每次退锚距离不得超过 2m.2、随工作面推进需回撤的风巷顶、帮支护,以最外一架超前支架顶梁前端为基准,每次退锚距离不得超过1m且均保存巷道中部锚杆、锚索,所保存锚杆、锚索待推进至端尾架前端时,对其进行退 锚.3、严禁超距离或随意退锚.在进行退锚作业前,要对预退锚区 域进行敲帮问顶,并设臵警戒线.二、退锚施工工序1 、提前采用煤油等油脂对退锚范围内的锚杆螺帽进行注油,以 便于松卸螺帽.退锚使用的工器具必须完好、可靠,梯子、高凳稳固 结实.2、首先对回采范围内的顶板锚索进行回撤.然

2、后在回撤两巷的 帮部锚网支护材料.3、锚索的回撤:无专用退锚工具时,先采用风镐将锚索托盘所 支护顶板剔破, 使锚索托盘松动, 然后采用钢钎或套管将锚具松动退 下,同时锚索托盘随锚具一并退下.使用锚索退锚专用工具时:将钢纹线穿入张拉千斤顶-在张拉千 斤顶的顶压器上安放好退锚器-启动-千斤顶活塞伸出,使退锚器顶 紧锁具外套-人员躲至平安地点-手动继续升压直至将锁具外套与夹片别离T取出夹片T千斤顶回程T取下千斤顶4、锚杆的回撤:采用绞剪将回采侧煤壁金属网绞断,按由里向 外的顺序, 逐排采用专用扳手对煤壁锚杆螺帽逐个由下向上松卸. 不 回采侧的煤壁金属网不绞网,仅须回撤锚杆螺帽、托盘、钢带、锚索 托盘

3、、锚具.5、将钢带回撤.6、退锚索工作必须保证三人作业,一人监护两人操作.7、回收后的托盘、锚索、钢带等要放到指定地点,工具使用完 毕后,必须交专人保管并放到指定地点.三、施工平安技术举措1、工作面初采和端头尾割煤前,必须先将金属网、钢带、锚杆 托板、螺母撤除掉,才能割煤,并在割煤中要注意锚杆伤人和锚杆缠 绕滚筒.牵引时要放慢速度, 接近锚杆时要慢割,逐步让锚杆外露后, 停机摘掉锚杆,再进行割煤.严禁强割引发伤人事故.2、每班跟班队干、班组长、验收员及岗位工要观察顶板垮落情 况,如发现老塘侧顶板垮落及时,要停止卸顶板锚杆螺母,以防造成 机头尾顶板事故.3、采煤机割至机头尾 10m 时,必须缓慢

4、牵引,速度限制在1m/min以内,用滚筒逐渐切割煤体至机头尾1.3-1.5m处,停机、 闭锁大溜.4、端头尾工必须用机头尾所安设的液压吊链 , 将锚杆拉出, 并运至平安地点, 严禁用采煤机割取锚杆 ,锚杆取后, 采煤机方可割透机头尾5、作业人员取网及铁锚杆时,必须站在支护可靠的地点.6、端头超前维护棚内单体柱打设后要保证初撑力不低于 12Mpa, 检测用测量仪器要与单体柱放在一起, 以便随时测量. 超前支架的压 力不得低于 25.2 Mpa.7、回采期间要对回风顺槽侧压及顶压进行观察,如出现压力大 必须增强支护.8、工作面如果出现冒顶事故,必须在顶板稳定之后,再进行处 理.9、进行退锚作业前,

5、必须保证两顺槽超前支护到位,端头架前 梁接顶严密,初撑力符合规程要求.10、在机头实施退锚作业时,三机必须停止运行,闭锁并上锁, 闭锁端头支架; 在机尾实施退锚作业时, 煤机在工作面中部至机头段 割煤,并闭锁机尾端头架.退锚工作完成后,人员迅速离开作业地点, 并对工作面设备解锁.11、退锚作业时,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发现异常情况, 必须立即停止退锚作业.12、严禁站在托盘或钢带下方实施退锚索作业, 退锚索工具安装 好后必须用防护绳将其与顶锚杆或网片连接, 预防跌落伤人. 退锚索 作业时,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退锚索区域.13、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采用“隔一退一的方式实施退锚.14、遇顺槽片帮严重、顶板破碎、顶板局部下沉等情况下,不得实施退锚15、当锚索外露长度短或钢绞线分叉无法实现正常退锚时, 要先 利用风镐对顶板进行掏挖, 使锚索失去支护作用, 然后再进行锁具拆 卸.16、退锚过程中要密切注意顶板状况. 退锚时原那么上采取退一排 留一排的方式进行,然后根据垮落情况进行调整,假设顶板破碎,可采 取退一排留两排的方式; 假设顶板未及时垮落, 可采取退两排留一排的 方式.17、老塘侧超过6m未垮落时,每个生产班必须有专人在后溜机 头、尾处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