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道教与端午节俗的关系_第1页
宋代道教与端午节俗的关系_第2页
宋代道教与端午节俗的关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宋代道教与端午节俗的关系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此节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 期即已形成,一直延续至今。此节的源起,史上众说纷纭。第一种类 型的说法是源于对历史人物的纪念。 但在所纪念的具体人物上,又有 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多种不同说法,其中,纪念屈原说影 响最为广泛。第二种说法认为源于恶月恶日禁忌。中国古人认为,五 月五日是恶月恶日,因而形成了在这一天驱邪、除瘟、求吉等习俗。 在王充论衡、应劭风俗通义以及后汉书等文献的记载中, 可以发现此俗在汉代就很盛行。第三种说法把此节与对龙的图腾崇拜 联系起来。近代考古发现证实,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种以几何印纹 陶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2、,专家推断这个遗存属于百越族,该 族以龙为图腾,自比为龙的子孙,端午节是其祭祖的节日。第四种说 法认为与越王勾践于此日操练水军有关。 此外,今人还有以端午节本 于三代夏至的观点,等等。在漫长的历史绵延中,端午民俗文化不断丰富,形成了吃粽子、 饮雄黄酒、赛龙舟、佩香囊、悬艾草等多种节俗。其中,有许多内容 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一、道教神灵信仰与宋代端午节俗宋代端午节日生活中涉及的道教神灵主要有瘟神、张天师和钟 馗。在医疗技术和水平低下的古代社会,人们难以对疾病(尤其是 久治不愈的疾病或者传染性疾病)作出科学解释,但又为疾病所苦, 感到自身力量的渺小,因而产生了鬼神作祟导致人体染

3、病的猜想。 瘟 神就是这样一个人们想象出来的神灵, 此神本为民间俗神,是负责散 布急性、烈性传染病的神祗。道教兴起后,将这一民间俗信吸收进来, 建构了一套瘟神布瘟以及御瘟、断瘟、辞瘟等的、关于传染病的神学 理论。以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的认知使祛病防疫成为端午节民俗文化 的主题之一,其与瘟神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联系。 端午竞渡之俗在中国 民俗史上广为人知,对这种民俗活动的看法也众说纷纭, 其中就有与 瘟神相关者。据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记载:其实竞渡也,而以 为禳。灾民之有疾病者,多就水际,设神盘以祀神,为酒肉以犒棹鼓 者,或为草船泛之,谓之送瘟。1 (P46)可见,在宋代的端午节, 有祭祀瘟神、送瘟神

4、的习俗。与祭瘟神、送瘟神不同,张天师和钟馗则是在端午节时受到宋 人迎请的道教神灵。张天师指的是五斗米道的创立者张(道)陵。天 师生平,正史所言甚略,三国志魏书称:(张陵)客蜀,学道鹄鸣 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2(P263) 华阳国志汉中志云:汉末,沛国张陵,学道于蜀鹤鸣山,造作道 书,自称太清玄元,以惑百姓。陵死,子衡传其业。衡死,子鲁传其 业。3( P72)葛洪神仙传记其生平为:天师张道陵,字辅汉,沛国丰县人也。本太学书生,博采五经, 晚乃叹曰:此无益于年命。遂学长生之道,得黄帝九鼎丹经,修炼于 繁阳山。丹成服之,能坐在立亡,渐渐复少。后于万山石室中

5、,得隐 书秘文及制命山岳众神之术,行之有验。初,天师值中国纷乱,在位者多危,退耕于余杭,又汉政陵迟, 赋敛无度,难以自安,虽聚徒教授,而文道凋丧,不足以拯危佐世。 陵年五十方退身修道,十年之间已成道矣。闻蜀民朴素可教化,且多 名山,乃将弟子入蜀于鹤鸣山隐居。既遇老君,遂于隐居之所,备药 物,依法修炼,三年丹成,未敢服饵,谓弟子曰:神丹已成,若服之, 当冲天为真人,然未有大功于世,须为国家除害兴利以济民庶,然后 服丹即轻举,臣事三境,庶无愧焉。老君寻遣清和玉女,教以吐纳清 和之法,修行千日,能内见五藏,外集外神,乃行三步九迹,交乾履 斗,随罡所指,以摄精邪,战六天魔鬼,夺二十四治,改为福庭,名

6、之化宇,降其帅为阴官。先时蜀中魔鬼数万,白昼为市,擅行疫疠, 生民久罹其害,自六天大魔推伏之后,陵斥其鬼众,散处西北不毛之 地,与之为誓曰:人主于昼,鬼行于夜,阴阳分别,各有司存,违者 正一有法,必加诛戮。于是幽冥异域,人鬼殊途。今西蜀青城山有鬼 市,并天师誓鬼碑,石天地、石日月存焉。4(P190-191)北宋李昉太平御览卷六百七十一引上元宝经称:太清 正一真人张道陵,沛国人,本大儒。汉延光四年始学道,至汉末,于 鸟鹄山,仙官来降,授以正一盟威之教,施化领民之法,号天师。即 真诰云奉张道陵正一平气者是也。5( P257)南宋道士吕太古集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一历代宗师略传亦为其作传曰:天师姓张,名道陵,字辅汉。性沉默好古,博极经史,兼明星 纬。赈人之急,不择疏戚,世以是推之,就弟子列者甚众。章帝召不 就,喟然与弟子决,唯王长留侍,乃入潜、衡,至中岳,得九丹书。丹成,谓长曰:吾未有大功,岂敢遽服,宜须为国为家,除害兴利, 乃可轻举。遂感太上下降,授以正一盟威之法,降群魔玉女,别立二 十四治,教人谢过析福,设为科教。蜀人化之,迁善远罪。后于云台 峰,太上遣云舆下迎,白日上升。6( P4-5)宋以后的道书(如元道士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明张钺 汉天师世家、搜神记等)还为其增加了带有浓厚神化色彩的子 房八世孙、母感而有孕等身世。上述记载不尽同,但都称张道陵为东 汉时沛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