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宋代龙泉窑青瓷的“支钉”现象一般认为,龙泉窑烧造工艺史上不存在支钉支烧法,然而笔者在收藏龙泉窑瓷器以来却收集到一些带支钉痕 的龙泉窑青瓷残片及相关的支烧工具,这些残片和窑具都是 宋代龙泉窑的产物。宋龙泉总能带给人惊喜和意外,支钉现 象便是其中之一。现将这些带支钉痕的残片标本作一简单介绍:图 1 、残瓷原器可能为一四足炉,灰黑色胎,施青 灰色厚釉, 釉层有开片, 四足呈如意形, 底部有六个支钉痕, 支钉痕迹向外凸出,比较粗大,根据其排列位置,支钉应呈 椭圆形排列。该器出于龙泉溪口窑。图 2 、残底,圈足外撇,胎色较白,施粉青厚釉,裹釉 支烧,底部施釉较器身单薄,有五个支钉浅痕,间隔距离不 太规则
2、。图 3 、原器形可能为盘,卧足,近足处隐现莲瓣纹,施 青釉,玻质感较强,成色不太均匀,釉层有开片。底部裹足 施釉,根据其现存的两个支钉比例,原器应有五个支钉痕为 宜。图 4 、残片为一平底器残底,施青釉,釉面有风裂纹, 有两个支钉痕迹。图 5 、折沿洗残片在杭州建筑工地所拾,施青釉,从其 圈足及底裹釉来看,应为支烧。图 6 、圆口小洗也在杭州建筑工地所拾,经修复, 口径 10.5、高 3.5、足径 7.4 厘米,器形十分轻巧规整,圆唇 外翻,直腹,浅圈足,薄胎厚釉,釉层局部有开片,呈冰裂 纹,裹釉支烧, 底部施釉较器身单薄, 底部现留四个支钉痕, 按分布比例看整器应有五个,支钉痕迹较浅较细,
3、且间隔均 匀。图 7 、残底,二层台式圈足,黑胎,粉青厚釉温润如玉, 莹净柔和,做工细腻规整,裹釉支烧,底部现留两个圆形支 钉痕。该标本系大窑杉树连窑所产。另,大窑叶坞底也发现过带支钉痕的黑胎、 灰白胎青瓷除了带支钉痕的残片,还有支烧托具。笔者收藏的托具 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三叉形支具(图 8),比较粗糙,系手工 搓捏而成,支钉呈圆锥形,较细长,三个支钉成叉形,托面 基本呈圆台体,此种支具承受重物有限,但适用于支烧高度 较高的器物。另一种托面为碗形(图 9),敞口,弧腹,小平 底,口沿平,支钉排列于口沿,亦呈圆锥形,但较钝,支钉 数 36 个不等,表面呈朱红色,色泽较浅者可能夹杂砂质。 与三叉形
4、支具相比,碗形支具制作较规整,且用淘洗过的瓷 土做胎,素烧而成,胎细质坚,口沿支钉则另外添置,并可 灵活调整。笔者在龙泉市博物馆也看到两例支烧具,其一亦 为三叉形支具,另一支具为饼形,饼体较薄,上面有五个支 钉(只留下一个,其他四个已缺) ,呈环形排列。这两个支 烧具系从龙泉窑址采集而得,为龙泉之物无疑。图8图9总的来说,龙泉窑支烧现象并不普遍,支钉类标本的数 量非常少,但并不局限于一处,溪口、大窑均有发现,用支 钉支烧的器物有黑胎,也有灰胎、白胎,有厚胎厚釉者也有 薄胎厚釉器,支钉痕形状大多呈圆形,有粗有细,图 6 圆口 小洗类似汝窑芝麻形的支钉风格则十分罕见。以标本精细程度及风格结合支钉痕
5、来看,支烧类器物的 质量水准并不在一个层次,具体烧制时间上应也有先后之 别。如图 7 杉树连窑支烧标本,质量为诸器之首,其二层台 式设计可使足底部更稳,更有利于支烧成型。黑胎青瓷由于 紫金土含量较高,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瓷胎容易变形,尤其是 乳浊厚釉产品,支烧难度非常大,二层台式圈足很可能是专 为支烧所作的特殊处理,一般的支烧器如图 2 标本,只是简 单将器底施以薄釉便于脱开支钉,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关于支钉,最为著名的自然是汝窑,因其支钉痕小而稍 扁,一头有尖,形状酷似芝麻而被誉为“芝麻挣钉” 。不过, 采用包釉支烧的方法并不始自汝窑,早在五代,北方的耀州 窑和南方的岳州窑都已使用支钉包釉支
6、烧,可见支钉支烧这 一工艺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布基础。但历次文物部门对龙泉古 瓷窑遗址发掘中,迄今也未发现支钉托具支烧的例子。这也 说明龙泉窑采用支钉支烧工艺只是个别现象,而且也没有专 门用支钉支烧的独立窑口,就象龙泉黑胎一样,数量不多, 且与白胎青瓷兼烧。从龙泉窑的发展历史来看,也是没有支 钉支烧这一工艺传统的,龙泉窑早期深受瓯窑、婺窑、越窑 等周边窑系的影响,从五代北宋后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装 烧方面一直以垫烧为主,垫具有垫环、垫圈、垫饼等,垫饼 形状最为丰富,有碗形、浅碟式、臼状、浅盘式等等。垫烧 的位置,或外底不施釉,在圈足内放小垫饼垫烧;或外底上 釉,用大垫饼垫置于圈足下;或外底部刮去一
7、圈釉,用垫圈 或垫盘垫烧。而采用支钉支烧只在南宋出现过,在之后也没 有被传承下来,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龙泉窑支钉的出现很可能是受到外界制瓷技术、风格冲 击的结果,最有可能的就是受北方汝窑的影响。北宋皇宫对 汝窑青瓷十分偏爱,所以南宋官窑“袭故京遗制” ,一个重 要内容就是沿袭汝窑裹釉支烧的工艺特征。如果从这一角度 着眼,我们还可发现: 1、以上所述的支烧具在修内司官窑 和郊坛下官窑也有发现,虽然不是很典型; 2、黑胎带支钉 残底更是一个集中体现,黑胎的出现在龙泉窑内部发展脉络 中也找不到相应的发展轨迹,却与支钉一样和南宋官窑有着 微妙关联; 3、由于这些残片较破碎,难以复原从而得以更
8、 全面的了解,但从修复的圆口小洗来看,此种器形在南宋官 窑器中殊为常见,且做工精细,与普通民窑生产的日常生活用器大不一样。杉树连窑黑胎支烧残底的二层台式圈足更是 罕见而高明的设计,普通产品只能望其项背。 如果从横 向角度来看,如慈溪上林湖越窑寺龙口窑址也曾出现过类似 情况, 其南宋地层 “出土的月白、 天青釉瓷器, 以支钉垫烧, 釉面滋润而含蓄,呈半失透状,器类有觚、炉、玉壶春瓶、 花盆、鸟食罐、象棋等,其胎质釉色、器物造型、烧成方式 及仪态风神均与越瓷的传统风格大相径庭,却与北方的汝官 制品颇接近” (越窑考古又获重大突破 ,中国文物报 1999 年 1 月 20 日)。这不失为宋龙泉窑支钉
9、现象的一个参照例子, 在越窑的发展历史中,虽早在东汉三国时期,就曾大量使用 支烧工具,但当时的三足支钉主要作为碗、钵、碟等叠烧的 间隔具,使用时,支钉向下,托面向上,以便上面放碗、盅 等坯件,支钉只是起间隔作用。而后来越窑使用最多的恐怕 是用泥条泥点托烧,寺龙口窑址支钉的出现与龙泉窑一样都 是很突然的,都是“类北宋汝窑” 、“南宋官窑”的一个重要 表现。再就支钉工艺本身而言,支钉支烧虽然能使底足裹釉不 影响美观,但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 支钉受力面尖而细,压强增大,所以承受压力非常有限,一 般来说,一件匣钵只能装烧单件器物,这样一来,制作成本 就大大地提高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
10、说是无法承受这一高昂成本的。事实上,当时民窑器中比如碗盏之类的日常生活用 器,一般都是采用叠烧等方法来提高产量的,如南宋溪口窑 所出的芒口碗。而象龙泉安仁一带的民窑,由于专烧日常生 活用器,叠烧现象非常普遍。另外,支烧法从汝窑搬到江南注定存在着诸多缺陷,尤 其对于浙江本土的窑工来说,他们对支烧法这一外来工艺不 仅需要摸索经验,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以改造。考 古发现表明,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中,支烧工艺并不是 唯一的装烧法,还有垫烧和支垫烧结合的方法。 从器物上看, 郊坛下官窑,使用支烧具的器物大都是薄釉器,而厚釉器几 乎都采用垫烧,可见支钉支烧当时就存在局限性。随着南宋的灰飞湮灭,元代龙泉窑已彻底抛弃支烧工 艺,再看不到带支钉痕的器物,除了刻意的模仿。这是否也 从反面说明了支烧工艺的使用只是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偏好, 并没有扎根于本土,所以也没有被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我提升大学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水电行业投资环境优化与大型水电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数量和空间感知试题及答案2025
- 奇经八脉知识试题及答案
- 班组长述职报告
-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技术创新战略目标与路径研究报告
- 智慧港口自动化装卸设备与智能搬运设备市场潜力预测报告
- 江苏省南京栖霞区重点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生物试题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
- 安全检查表与评估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师的反思日常管理策略试题及答案
- 糖尿病低血糖诊治
- TCALC 003-2023 手术室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
- 尘肺病介绍与预防课件
- 车载香氛净化系统行业市场调研数据分析报告2024
- 脑机接口总体愿景与关键技术研究报告
- 善待他人班会课件
- 霸王茶姬管理制度
- 心脏康复护理专家共识解读
- 聚合反应工程基础
- 对接焊缝角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 山东春季高考土建专业2023年高考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