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研究_第1页
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研究_第2页
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开展研究 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开展研究 摘 要深入分析了河南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三化开展不协调、城乡体系不衔接、城镇化质量不高、产业支撑弱化、乡村土地规模缩小、生态建设滞后等症结。在此根底上,提出了四化协调同步开展、城乡体系有机衔接、重视城镇开展质量、不断强化产业支撑、有序推进村庄整治、努力进行生态建设等对策建议,以促进河南城镇化健康开展。 关键词河南;城镇化;健康开展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02-0094-02 健康是生命机体生存和开展的根底。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

2、美状态。与健康相对应的就是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机体,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损伤、障碍与修复、调节的矛盾斗争。区域是一个有机整体,区域健康开展就是一个不断克服障碍、修复损伤或者防止损伤、障碍出现的过程。研究河南城镇化健康开展首先要对其症结进行准确诊断。 一、河南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症结 三化开展不协调 2021年河南省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为3769.54亿元、16672.2亿元、9157.57亿元,分别占GDP总量的12.74%、56.33%和30.93%,二三产业增加值已占到GDP总量的87.26%;而同期的

3、城镇化水平只有42.4%,乡村人口仍占57.6%。也就是说,河南省57.6%的乡村人口只完成了12.74%的增加值,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开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 城乡体系不衔接 近年来河南城市化水平提高,2021年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有9个。其中,郑州市587.2万人,城市首位度2.99;其他8个城市分别为洛阳、南阳、商丘、信阳、漯河、安阳、平顶山和新乡,城市人口依次为196.5万、194.21万、181.13万、149万、139.76万、110.83万、104.04万和103.11万。郑州市作为人口过亿的省会城市,首位度较低,吸引辐射能力明显缺乏,其他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较大,但经

4、济实力不强。与此同时,乡村居民点规模小、耕作半径有限的局面依然存在,城乡体系结构仍然存在大城市不大、中等城市不强、乡村规模过小、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问题。 城镇化质量不高 2021年河南有城市38个,其中省辖市17个,县级市21个;建制镇1014个,与2021年相比,建制镇数量增加了227个,年均增长近76个。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快速增加,人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使河南城镇化存在着明显的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一些地方呈现出明显的半城镇化现象。 乡镇产业支撑弱化 2021年河南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现已形成省级产业集聚区180个,每个县至少有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开展使县域支柱产业乃至主导产业的前

5、后向产业以及旁侧产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相关企业间原材料、半成品的运输距离,并使根底设施得到充分利用,“三废处理设施得以建设运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因原有建制镇的相关产业已被集聚到产业集聚区,乡镇产业支撑能力弱化,新增建制镇更是无产业可集聚。 乡村土地经营规模缩小 2021年河南共有村民委员会47140个,乡村户数2066万户,乡村劳动力5367万人,常用耕地面积7202.2千公顷。与2000年相比,村民委员会、常用耕地面积分别减少1066个、326.95千公顷;而乡村户数、乡村劳动力分别增加274万户,298万人,每户乃至每个劳动力拥有的常用耕地面积那么相对减少,即乡

6、村土地经营规模缩小,与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要求相背离。村民委员会整合力度较小,不仅使农村土地经营规模缩小,而且使根底设施分散建设,乡村面貌改观缓慢。 生态建设滞后 受以上问题和制约因素影响,城乡开展各行其道,城乡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脱离,城乡生态不耦合。城市开展呈“摊大饼式无限蔓延,耕作区、林区、水域等生态功能区不断碎化,河流等生态廊道普遍出现“肠梗阻,严重阻断了土地的呼吸、植物的生长、水系的循环,尤其是生态流的交换。与此同时,乡村经济开展落后,缺乏财力对“三废进行有效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更是无从谈起。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二、推动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开展的政策建议 “四化协调同步

7、开展 目前,河南省经济开展较快,但与沿海兴旺地区的差距仍呈现不断拉大趋势。原因之一在于各地区城镇化水平开展并不均衡,尤其是中心城市与其他城镇的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主要表现为河南乡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资源配置不合理等。为此,必须及时实施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同步开展战略。通过城镇化的健康开展,使农民工及其家属真正由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真正在城镇就业生活,才能使他们原有的农村土地得以流转,农用土地经营规模扩大,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最终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健康开展还将为二三产业开展提供广阔空间,为新型工业化开展奠定扎实根底。 城乡体系

8、有机衔接 重点加强郑汴都市区建设,使其真正成为河南省乃至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加强中原城市群建设,使其成为河南省乃至中原经济区的率先开展区;加强地区中心城市建设,使其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开展的核心增长极。突出县城和中心镇建设,科学推进县、市、区产业集聚区以及中心镇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向县城转移,降低城镇化本钱;加快中心村规划布局建设,实现城乡体系有机衔接。 重视城镇开展质量 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不仅是城镇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城镇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城镇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的配套完善。应加快城镇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进程,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格

9、局。建立城镇根底设施有偿效劳的合理价格机制,通过价格浮动政策调节城镇短缺公共资源分配,合理配置资源。通过行政、法律、市场、技术等手段保护好城镇生态环境,最终促进河南城镇化健康开展。 不断强化产业支撑 通过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河南省级产业集聚区、地市级产业园区等产业开展建设工程,加强郑汴都市区、中心城市、县城乃至中心镇开展过程中的产业支撑能力,形成与全球产业链进行有效对接的、各具特色又紧密相连的产业支撑体系,使城镇三次产业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人口城镇化进行有效对接,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的城镇化有序推进新局面。 有序推进村庄整治 加大乡村整合力度

10、,实施“千村提升,万村整治工程,使乡村与城镇进行有效对接,以形成合理的城乡体系。与此同时,要优先建设乡村,尤其是中心村的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以保障乡村整治系统工程的有序推进,最终实现城乡根底设施、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开展等方面的全面整合,实现城乡统筹开展。 努力加强生态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也已证明,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因此,在河南城镇化健康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城乡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的衔接,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市场机制和技术措施,努力进行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以确保生态基质、生态斑块、生态节点等生态功能区效劳功能的有效发挥和生态廊道的畅通无阻,确保产业开展低碳化、循环化、生态化,确保 “三废排放最小化,力争“三废零排放,以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开展环境,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最终推动河南经济社会环境健康可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