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短文内容_第1页
六年级上短文内容_第2页
六年级上短文内容_第3页
六年级上短文内容_第4页
六年级上短文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上短文内容1、勇敢的卫士    少先队员种的小树苗,已经长大成树。它们手拉手,肩并肩,很威风地站在田野上,组成一道防风林,日夜为庄稼站岗放哨。微风吹过,树叶沙沙响,好像在对庄稼说:“你们快快长吧,我们保证做你们的忠诚卫士!”    有一天  狂风呼叫着跑过来  要冲过田野  去毁坏庄稼  防风林挽起手臂  用身体挡住狂风  狂风发怒了  凶狠地说  快闪开  要不我就把你们连根拔掉  说着它带着黄沙和石子  向防风林猛扑

2、过来  防风林团结一心  打败了狂风一次次的进攻  虽然有些枝叶被狂风吹落了  但整个防风林仍然生机勃勃    狂风不甘失败,叫暴雨来帮忙。暴雨带着洪水朝防风林冲过来,想把泥土冲走,让树木和庄稼淹死。对暴雨的这一手,防风林早有准备。它们从小就把树根深深扎进土地,伸向四面八方,像钢筋一样,把泥土锁住。任凭暴雨多厉家,也没法把泥土冲走。后来,暴雨又去请旱魔王帮忙,想把庄稼渴死。可它没想到,每一棵树都像一部抽水机。树木用根去吸收地下水,再通过树叶蒸发出来,空气仍然是湿润的。    敌人的阴谋全部失败了

3、。你看。庄稼不是已经成熟了吗?微风中,饱满的麦穗正摇晃着脑袋,好像在说:“感谢你们哪,勇敢的卫士!”1在原文上用“”给文章分段,并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各段段意。    2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3在原文中,用“”画一个比喻句,用“_”画一个反问句。4用(   )在原文上括出前后照应的句子。5这篇文章所用的修辞方法中,用得最多的是(    )修辞方法;“勇敢的卫士”是指            

4、0;     。6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 2、伞   花    酥油般的春雨牵去了街上的繁华。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躲起来了,川流不息的车辆稀少了。这时街上出现了独特的一幕开满了五彩缤纷的“伞花”。    上班了,从千家万户飞出了一朵朵伞花,在十字街头汇成了一股庞大的伞流。渐渐地,那伞流又分成了许多支流,流向机关、工厂、宿舍、学校这伞流是一条条美丽的小河。这伞花,是一朵朵奇特的花。瞧,那位姑娘的伞真美啊!天蓝色的伞布上,花朵簇簇,芳草丛丛。这“花”配着她那时髦的打扮,在伞海里变

5、成了一朵醒目的花儿。那边,三位女学生各打一把粉红、蕊黄、天蓝色的伞。她们饶有兴趣地把伞簇拥在一起,粉红衬蕊黄,映天蓝,变成了一朵巨大的鲜花。她们边走边把伞放在肩上,用红润白嫩的双手轻快地旋转着伞柄。伞下,传来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伞花随着姑娘的身影在伞海里忽隐忽现,飘移而去,还不时传来她们那悦耳的笑声。小朋友的伞花飘来了,伞下是一张张如花的笑脸。老人们撑着黑色自动伞慢慢地走在伞流里我仿佛置身在无边的荷塘里,又好像站在彩色的小溪边。我沉思了  是谁绘就了雨中奇景  是谁引来这独特的花朵  哦  是滋润人们心田的春雨  是这造就色彩的时代2 / 15

6、1先给带点的字注音,然后联系词语解释字意。 此(  )此起彼伏(    ) 饶(   )有兴趣   置(   )身2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第一段中选出适当的词语。(1)车来车往,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    (2)色彩鲜艳,繁多凌乱。(          )3归纳第1自

7、然段的段意。4根据文章第2自然段内容填空。在这个自然段里,作者一共写了_种颜色的伞。它们是_的伞,_的伞,_的伞,_的伞。其中详写了_和_的伞。5给文章第3自然段中无标点符号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3、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叫大臣牵来一头象,他让六个瞎子摸一摸,然后说象的样子。六个瞎子认真地摸了摸大象,争先恐后地要求说出大象的样子。国王叫他们不要急,一个一个轮着讲。一个瞎子说:“大象长

8、得像一根长长的蛇。”另一个人说:“不对,大象长得像一只大簸箕。”第三个赶紧喊道:“不对!不对!它长得像一根大柱子!”其余三个人,不约而同地笑起来。国王说:“你们笑什么?说说看。”一个又高又大的瞎子说:“照我看,大象犹如一堵厚实的墙。”另一个接着说:“哪里,大象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最后一个瞎子摇着头说:“不对,我一遍又一遍地摸过,大象又长又细,仿佛一根绳子。”“你说得不对!”“你说得也不对!”六个瞎子,争论不休。其实他们谁也没有说准,因为他们_。1、在最后一段“_”填上恰当的内容。2、给短文加个题目。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争论不休: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第一个瞎子摸

9、的是_,第二、三、四、五、六个瞎子依次摸的是_、_、_、_、_、_。      5、文中省略号起什么作用?                            6、读了故事,你想到了        的诗

10、60;          。其中的名句是              ,                 。7、这个故事给你的启发是       

11、60;                                                  &#

12、160;     。4、“小气”的小燕我跟小燕是邻居,从小就在一起上学。我觉得她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儿小气。比如说吧,一根雪糕三角钱,冰棒一角五,她就只买冰棒,不买雪糕。又如,我们去春游,同学们差不多都带了汽水,可她呢,白开水一壶。我想她一定是小气,舍不得花钱。“真小气!”我有意想气气她,可她只是笑笑。一天早晨我俩一块儿去上学她对我说我攒了十五元钱  打算买一部少年自然知识辞典明天你跟我一块去新华书店吧哦我这才恍然大悟小燕攒钱原来是想买一本心爱的书哇    早自习的时候,我们在教室里读书,班主任走了进来,从

13、他(忧伤、悲伤)的眼神里,我(侦察、检查、觉察)到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居然、果然、突然),他说:“昨天,李红家里失火了,家具、衣服、电器全都烧光了”还没等老师说完,小燕马上站起来:“老师,作为一个少先队员,对同学的困难不能袖手旁观。我愿捐十五元钱来帮助她。钱虽然很少,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放学路上,我问她:“你把钱都捐给同学了,还怎么买书?”她说:“以后攒钱再买不是一样吗?”    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她胸前的红领巾显得更鲜艳了。我顿时感到她比过去高大了许多1给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    

14、;   2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3填空:小燕在      方面很“小气”,这种“小气”应该理解为      ; 而她在      、     很大方。4写出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15、60;多年来,人们总是讴歌松柏,称道杨柳,也有人颂扬木棉可从来没有人赞美过臭椿树。松柏常青,不畏严寒,那是傲霜斗雪的勇士,杨柳青绿如烟,袅娜多姿,不时激起人们的诗情画意;木棉那火红的花朵,象征着革命的热情和希望,不愧为南疆的英雄这些树,受到人们的称颂,原是合乎情理的。至于臭椿树,它皮粗色黑,谈不上雅观;枝干扭曲,不能作栋梁之材;叶有臭气,不堪入鼻。真可说是外貌丑,材质差,气味恶,有谁去喜欢它呢!但是,久而久之,我发现臭椿树自有许多长处。    首先,它成长快,一年小,二年大,三年过后树冠就可以荫庇行人和耕畜。其次,椿树的树叶是椿蚕的饲料。尽管人们厌恶椿叶的臭气,臭

16、椿树还是默默地养育着那些蚕儿。再次,臭椿树对于人几乎一无所求。随便一粒种子,不管风把它刮到什么地方,只要有一点合适的土壤,它都会自己发芽,成长。它从不会让虫蚁蛀蚀,无须人们的特殊关心和照料。长成后,它悄然把自己的子孙交给风儿带往异域他乡,安家落户。臭椿树就是这样,虽然其貌不扬,其味不香,但是它仍在悄悄地、不声不响地造福于人类。松柏理应讴歌,杨柳值得称道,木棉应受颂扬而我内心深处,却总想着要赞美臭椿树,歌颂它那无愧于自己的生命,尽管受到冷遇,却仍然默默地做出贡献的崇高品格。l把文章中“赞美”一词的近义词找出来写在下面。      

17、60;                 2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3给文章拟一个标题,写在文前横线上。  4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5、填空。人们讴歌松柏是因为            ;称道杨柳是因为      

18、        ;颂扬木棉是因为            。一般人不喜欢臭椿树是因为                          ;而作者喜欢臭椿树是因为 

19、                     。文章采用借物喻_的写作方法,借赞美臭椿树_的形象,赞扬那种_的人。6、生命的问句一颗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第一种人大老远的看见了,赶紧绕路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深怕不小心会中毒。第二种人来到了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围上篱笆

20、,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路人。至于第四种人在看到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哈!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提炼了毒素,与其他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药材。你认为人生是什么呢?如果用一个造句,“人生是”或“人生像”,你会怎么完成这个句子呢?用直觉,就是脑海里直接浮现出来的答案,我们不是在写作文或造句,而需要修饰成优美的语句。“我的答案是人生如戏”,一位看起来吊儿郎当,凡事不在乎的男士可能会这样说。“从小我看到爸爸妈妈为这个家打拼,一直认为人生是很艰辛的”。即使这位女学员没有说出来,从她愁眉不展的神情,也可以猜想得到答案。“人生是一场无休止的竞赛”,这位学员有着非常明

21、显的“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以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刚毅性格。难怪他说自己当年没有考上第一志愿的高中,就放弃已考上的第二志愿,毅然去担负兵役。还有人说“人生是来还债”,这样的想法,虽然宽慰了受到创伤或不平等待遇的惆怅,但回答这个问题的学员,似乎有着很深的无奈。人生到底像什么?这的确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然而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种对人生不同的态度,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剧本。我们对人生的诠释,其实也就是内在潜意识的外在表现,自然也就生出那种形态的生命形式。于是我们看到,有些人终其一生,始终扮演着苦情哀怨的主角;有些人虽然会赚钱,但始终留不住钱;有些人最擅长的就是悲剧英雄。还有一位学员在课堂上赫然发现,自

22、己无论在婚前、婚后,在家庭、公司,虽然有女儿、太太、媳妇、职员等各种不同称呼,但总括而言,结果只有一个为别人活,完全没有自我。“人生永远是朝着你所思考的方向前进”,就像开头故事中的那棵树,你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你认为人生像什么呢?1第一自然段中“一棵有毒的树”比喻什么?答:_2画横线的句子“完全没有自我”的含义是什么? _3分别用不超过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四种人的特点。第一种人:(          )第二种人:(      

23、60;   )第三种人:(          )第四种人:(          )4在第八自然段中:作者说,回答“人生是什么”的问题,要“用直觉,在脑海中直接浮现答案”,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答:_人们回答“人生是什么”的问题,出现不同答案的原因又是什么?答:_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A本文对“生命”问题进行探讨。内容大胆而又有吸引力,表现出作者

24、博大的胸襟。B作者写“生命”这样抽象的命题,以树为载体,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生命现象,使这一抽象命题具体化。C本文开头描述四种人对有毒的树的不同的心态是为了下文对“生命”问题进行设问。D文章开头提到四种人,作者显然否定前三种人的做法而肯定第四种人的做法。E本文告诉我们:面对“生命的问句”,无论给出多少种回答,人们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感悟。6你对“生命”这个话题有哪些感悟,不妨写下来吧!或者说“生命的问句”带给你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

25、#160; 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鼻头红红的丁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_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丁老师_;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_地望着他。“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几十双眼睛在问。“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五分钟。”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丁老

26、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丁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五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就在我还未能透彻地理解丁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想起丁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里,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

27、有像个别的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1在文中第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丢  今非昔比  惊叹   B落  神态自若  惊恐  C栽  一反常态  惊异  D飘  判若两人 惊诧2文章开头详细描写了_其作用是_3第自然段“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为什么是“一字一顿”地说?_4作者在第自然段补充叙述“一课”之外的另一件事,有什么作用?_5丁老师为什么在操场上给

28、学生上这一课?(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_6给本文拟一个标题: _、给外甥女的信     (居里夫人)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个世纪以前伊雷娜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去年春天,我的女儿们养蚕。我那时候身体还很不舒服,有好几个星期不得不停止活动,所以我把蚕的结构观察了好久,我觉得很有趣。那些很活泼而且很细心的蚕,那样自愿地、坚持地工作着,真正感动了我。我看着它们,觉得我和

29、它们是同类,虽然在工作上我或许还不如它们组织得那么好。我也是永远耐心地向一个极好的目标努力。我知道生命短促而且脆弱,知道它不能留下什么,知道别人的看法完全不同。而且对自己的努力是否符合真理没有多大把握,我还是努力去做。我这么做,无疑是有什么使我不得不如此,有如蚕不得不做茧。那可怜的蚕即使不能把茧做成,也必须开始,并且依然那样小心地去工作;而若是不能完成任务,它死了就不能蜕变,就不能得到补偿。亲爱的涵娜,我们每个人都吐丝做自己的茧罢,不必问原因,不必问结果。1居里夫人这封信的主旨是什么? _。2信的开头交待两个外甥对出生的说法的作用是什么? _。3文中第2段“我看着它们,觉得我和它们是同类”,为什么这么说? _。4“我这么做,无疑是有什么使我不得不如此”,我的信念中和这句话意思差不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我这么做”具体指什么?答:_。5文中居里夫人用蚕吐丝来自比,请说说最后一段话的意思。答:_。6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你学习的榜样吗?如果有,请介绍给大家。、母     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