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第1章--第三次课_第1页
信号与系统第1章--第三次课_第2页
信号与系统第1章--第三次课_第3页
信号与系统第1章--第三次课_第4页
信号与系统第1章--第三次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1.5 系统的描述系统的描述u系统系统是一个由若干互有关联的单元组成的并具有某种功能以用来达到某些特定目的的有机整体,其意义十分广泛。u功能:功能:完成信号产生、变换、运算等。完成信号产生、变换、运算等。u线性系统线性系统分析分为三个步骤:分析分为三个步骤: 1、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 2、解方程;、解方程; 3、给解以物理解释。、给解以物理解释。系统分析:重点讨论输入、输出关系或运算功能。电路分析:求解电路中各支路或回路电流及各节点的电压。系统的分类系统的分类 1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 2时间系统与时间系统与离散离散时间系统时间系统 3线性线性系统与

2、系统与非线性非线性系统系统 4时不变时不变系统与系统与时变时变系统系统 5因果因果系统与系统与非因果非因果系统系统 6. 可逆系统可逆系统与与不可逆系统不可逆系统 7. 稳定系统稳定系统与与非稳定系统非稳定系统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1.5 系统的描述系统的描述 描述连续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描述连续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微分方程微分方程,描,描述离散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是述离散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差分方程差分方程。一、连续系统一、连续系统1. 1. 解析描述解析描述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 图示图示RLC电路,以电路,以uS(t)作激励,以作激励,以uC(t)作为响作为响应,由应,由KVL和和VA

3、R列方程,并整理得列方程,并整理得uS(t)uC(t)LRC)(0)0(dddd22CCSCCCuuuutuRCtuLC,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d)(dd)(d01222tftyattyattya抽去具有的物理含义,微分方程写成抽去具有的物理含义,微分方程写成这个方程也可以描述下面的一个二阶机械减振系统。这个方程也可以描述下面的一个二阶机械减振系统。MxCkf (t)其中,其中,k为弹簧常数,为弹簧常数,M为物体质为物体质量,量,C为减振液体的阻尼系数,为减振液体的阻尼系数,x为物体偏离其平衡位置的位移,为物体偏离其平衡位置的位移,f(t)

4、为初始外力。其运动方程为为初始外力。其运动方程为)()(d)(dd)(d22tftkxttxCttxM 能用相同方程描述的系统称能用相同方程描述的系统称相似系统相似系统。1.5 系统的描述系统的描述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2. 2. 系统的框图描述系统的框图描述 上述方程从上述方程从数学角度数学角度来说代表了某些运算关系:来说代表了某些运算关系:相乘、微分、相加运算相乘、微分、相加运算。将这些基本运算用一些理。将这些基本运算用一些理想部件符号表示出来并相互联接表征上述方程的运想部件符号表示出来并相互联接表征上述方程的运算关系,这样画出的图称为算关系,这样画出的图称为模拟框图模拟框图,简称,简称框图

5、框图。基本部件单元基本部件单元有:有: 积分器:积分器:f (t)txxfd)(加法器:加法器:f 1(t)f 2(t)f 1(t) - f 2(t)数乘器:数乘器:af (t)或aaf (t)积分器的抗干扰性比微积分器的抗干扰性比微分器好。分器好。1.5 系统的描述系统的描述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系统模拟系统模拟:实际系统实际系统方程方程模拟框图模拟框图 实验室实现(模拟系统)实验室实现(模拟系统)指导实际系统设计指导实际系统设计例例1:已知:已知y”(t) + ay(t)+ by(t) = f(t),画框图。,画框图。解:将方程写为解:将方程写为 y”(t) = f(t) ay(t) by(

6、t)y(t)y(t)y(t)abf(t)1.5 系统的描述系统的描述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例例2:已知:已知y”(t) + 3y(t)+ 2y(t) = 4f(t) + f(t),画框图。,画框图。解:该方程含解:该方程含f(t)的导数,可引入辅助函数画出框图。的导数,可引入辅助函数画出框图。设辅助函数设辅助函数x(t)满足满足 x”(t) + 3x(t)+ 2x(t) = f(t) 可推导出可推导出 y(t) = 4x(t) + x(t),它满足原方程它满足原方程。x(t)x(t)x(t)32f(t)y(t)41.5 系统的描述系统的描述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例例3:已知框图,写出系统的微分方程

7、。:已知框图,写出系统的微分方程。y(t)3423f (t)设辅助变量设辅助变量x(t)如图如图x(t)x(t)x”(t)x”(t) = f(t) 2x(t) 3x(t) ,即即x”(t) + 2x(t) + 3x(t) = f(t) y(t) = 4x(t)+ 3x(t)根据前面,逆过程,得根据前面,逆过程,得y”(t) + 2y(t) + 3y(t) = 4f(t)+ 3f(t)1.5 系统的描述系统的描述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二、离散系统二、离散系统1. 1. 解析描述解析描述建立差分方程建立差分方程例:某人每月初在银行存入一定数量的款,月息为例:某人每月初在银行存入一定数量的款,月息为元

8、元/元,求第元,求第k个月初存折上的款数。个月初存折上的款数。 设第设第k个月初的款数为个月初的款数为y(k),这个月初的存款为这个月初的存款为f(k),上上个月初的款数为个月初的款数为y(k- -1),利息为,利息为y(k- -1),则则 y(k)=y(k- -1)+ y(k- -1)+f(k)即即 y(k)- -(1+)y(k- -1) = f(k)若设开始存款月为若设开始存款月为k=0,则有,则有y(0)= f(0)。 上述方程就称为上述方程就称为y(k)与与f(k)之间所满足的差分方程。之间所满足的差分方程。所谓所谓差分方程差分方程是指由未知输出序列项与输入序列项构是指由未知输出序列项

9、与输入序列项构成的方程。未知序列项变量最高序号与最低序号的差成的方程。未知序列项变量最高序号与最低序号的差数,称为数,称为差分方程的阶数差分方程的阶数。上述为。上述为一阶差分方程一阶差分方程。1.5 系统的描述系统的描述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由由n阶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阶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n阶系统。阶系统。描述描述LTI系统的是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系统的是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2. 2. 差分方程的模拟框图差分方程的模拟框图基本部件单元基本部件单元有:有: 数乘器,加法器,迟延单元(移位器)数乘器,加法器,迟延单元(移位器)f (k)D Df (k-1)例例:下列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是否线性

10、?是否时不变?:下列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是否线性?是否时不变?并写出方程的阶数。并写出方程的阶数。(1)y(k) + (k 1)y(k 1) = f(k)(2) y(k) + y(k+1) y(k 1) = f2(k)(3) y(k) + 2 y(k 1) = f(1 k)+1 解解:判断方法:方程中均为输出、输入序列的一次关系项,:判断方法:方程中均为输出、输入序列的一次关系项,则是线性的。输入输出序列前的系数为常数,且无反转、则是线性的。输入输出序列前的系数为常数,且无反转、展缩变换,则为时不变的。展缩变换,则为时不变的。线性、时变,一阶线性、时变,一阶非线性、时不变,二阶非线性、时不变,

11、二阶非线性、时变,一阶非线性、时变,一阶1.5 系统的描述系统的描述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例:已知框图,写出系统的差分方程。例:已知框图,写出系统的差分方程。y(k)D DD D5423f (k)解:解:设辅助变量设辅助变量x(k)如图如图x(k)x(k-1)x(k-2)即即 x(k) +2x(k-1) +3x(k-2) = f(k) y(k) = 4x(k-1) + 5x(k-2) 消去消去x(k) ,得,得 y(k) +2y(k-1) +3y(k-2) = 4f(k-1) + 5f(k-2) x(k)= f(k) 2x(k-1) 3x(k-2)1.5 系统的描述系统的描述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

12、1.6 系统的性质及分类系统的性质及分类1.6 系统的性质及分类系统的性质及分类一、系统的定义一、系统的定义 若干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按一定规律组若干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按一定规律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称为系统。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称为系统。 电系统是电子元器件的集合体。电路侧重于局电系统是电子元器件的集合体。电路侧重于局部,系统侧重于全部。电路、系统两词通用。部,系统侧重于全部。电路、系统两词通用。二、系统的分类及性质二、系统的分类及性质 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观察、分析研究系统的特征,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观察、分析研究系统的特征,提出对系统进行分类的方法。下面讨论几种常用提出对系统进行分类的

13、方法。下面讨论几种常用的分类法。的分类法。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1. 1. 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 若系统的输入信号是连续信号,系统的输出信号若系统的输入信号是连续信号,系统的输出信号也是连续信号,则称该系统为也是连续信号,则称该系统为连续时间系统连续时间系统,简称为,简称为连续系统连续系统。 若系统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均是离散信号,若系统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均是离散信号,则称该系统为则称该系统为离散时间系统离散时间系统,简称为,简称为离散系统离散系统。 2. 2. 动态系统与即时系统动态系统与即时系统 若系统在任一时刻的响应不仅与该时刻的激励有若系统在任一时刻的响应不仅与该时刻的

14、激励有关,而且与它过去的历史状况有关,则称为关,而且与它过去的历史状况有关,则称为动态系动态系统统 或或记忆系统记忆系统。含有记忆元件。含有记忆元件(电容、电感等电容、电感等)的系统的系统是动态系统。否则称是动态系统。否则称即时系统即时系统或或无记忆系统无记忆系统。3. 3.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1.6 系统的性质及分类系统的性质及分类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4. 4. 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满足线性性质的系统称为满足线性性质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线性系统。(1 1)线性性质)线性性质系统的激励系统的激励f ()所引起的响应所引起的响应

15、y() 可简记为可简记为 y() = T f ()系统系统f ( )y ( )线性性质包括两方面:线性性质包括两方面:齐次性齐次性和和可加性可加性。 若系统的激励若系统的激励f ()增大增大a倍时,其响应倍时,其响应y()也增大也增大a倍,即倍,即 T af () = a T f ()则称该系统是则称该系统是齐次的齐次的。 若系统对于激励若系统对于激励f1()与与f2()之和的响应等于各个激励所之和的响应等于各个激励所引起的响应之和,即引起的响应之和,即 T f1()+ f2() = T f1()+T f2() 则称该系统是则称该系统是可加的可加的。1.6 系统的性质及分类系统的性质及分类信号

16、与系统信号与系统若系统既是齐次的又是可加的,则称该系统是若系统既是齐次的又是可加的,则称该系统是线性的线性的,即即 Ta f1() + bf2() = a T f1() + bT f2() (2 2)动态系统是线性系统的条件)动态系统是线性系统的条件 动态系统不仅与激励动态系统不仅与激励 f () 有关,而且与系统的有关,而且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初始状态x(0)有关。有关。 初始状态也称初始状态也称“内部激励内部激励”。完全响应可写为完全响应可写为 y () = T f () , x(0)零状态响应为零状态响应为 yf() = T f () , 0零输入响应为零输入响应为 yx() = T 0,x

17、(0)1.6 系统的性质及分类系统的性质及分类y () = yf() +yx()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当动态系统满足下列三个条件时该系统为线性系统当动态系统满足下列三个条件时该系统为线性系统:零状态线性零状态线性: Ta f () , 0 = a T f () , 0 Tf1(t) + f2(t) , 0 = T f1 () , 0 + T f2 () , 0或或 Taf1(t) +bf2(t) , 0 = aT f1 () , 0 +bT f2 () , 0零输入线性零输入线性: T0,ax(0)= aT 0,x(0) T0,x1(0) + x2(0) = T0,x1(0) + T0,x2(

18、0)或或T0,ax1(0) +bx2(0) = aT0,x1(0) +bT0,x2(0)可分解性可分解性: y () = yf() + yx() = T f () , 0+ T 0,x(0)1.6 系统的性质及分类系统的性质及分类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例例1:判断下列系统是否为线性系统?:判断下列系统是否为线性系统? (1) y (t) = 3 x(0) + 2 f (t) + x(0) f (t) + 1 (2) y (t) = 2 x(0) + | f (t)| (3) y (t) = x2(0) + 2 f (t)解解:(1) yf(t) = 2 f (t) +1, yx(t) = 3 x

19、(0) + 1显然,显然, y (t) yf(t) yx(t) 不满足可分解性,故为非线性不满足可分解性,故为非线性 (2) yf(t) = | f (t)|, yx(t) = 2 x(0) y (t) = yf(t) + yx(t) 满足可分解性;满足可分解性;由于由于 Ta f (t) , 0 = | af (t)| a yf(t) 不满足零状态线性。不满足零状态线性。故为非线性系统。故为非线性系统。 (3) yf(t) = 2 f (t) , yx(t) = x2(0) ,显然满足可分解性;,显然满足可分解性;由于由于T 0,a x(0) =a x(0)2 a yx(t)不满足零输入线性

20、。不满足零输入线性。故为非线性系统。故为非线性系统。1.6 系统的性质及分类系统的性质及分类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例例2:判断下列系统是否为线性系统?判断下列系统是否为线性系统?xxfxxtyttd)()sin()0(e)(0解:解:xxfxtyxtytftxd)()sin()(),0(e)(0y (t) = yf(t) + yx(t) , 满足可分解性;满足可分解性;Ta f1(t)+ b f2(t) , 0 xxfxxxfxxxfxfxtttd)()sin(bd)()sin(ad)(b)()asin(0201021= aTf1(t), 0 +bT f2(t) , 0,满足零状态线性;,满足零

21、状态线性;T0,ax1(0) + bx2(0) = e- -tax1(0) +bx2(0) = ae- -tx1(0)+ be- -tx2(0) = aT0,x1(0) +bT0,x2(0), 满足零输入线性;满足零输入线性;所以,该系统为线性系统。所以,该系统为线性系统。1.6 系统的性质及分类系统的性质及分类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5. 5. 时不变系统与时变系统时不变系统与时变系统满足时不变性质的系统称为满足时不变性质的系统称为时不变系统时不变系统。(1 1)时不变性质)时不变性质 若系统满足输入延迟多少时间,若系统满足输入延迟多少时间,其零状态响应也延迟多少时间,其零状态响应也延迟多少时间

22、,即若即若 T0,f(t) = yf(t)则有则有 T0,f(t - - td) = yf(t - - td)系统的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这种性质称为时不变性时不变性(或(或移位不变性移位不变性)。)。 1 1o1 1f (t)1 12 2ttyf (t)oT2 22 2o1 1f (t-1-1)2 23 3 ttyf (-1-1)oT1 11 11.6 系统的性质及分类系统的性质及分类对于一个时不变系统,在初始状态相同的条件下,输出响应的波形不随输对于一个时不变系统,在初始状态相同的条件下,输出响应的波形不随输入激励作用于系统的时间起点而改变。或者说,当输入激励延迟一段时间入激励作用于系统的时间

23、起点而改变。或者说,当输入激励延迟一段时间t0作用于系统时,其输出响应也延迟同样的一段时间作用于系统时,其输出响应也延迟同样的一段时间t0,且保持波形不变。,且保持波形不变。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例例:判断下列系统是否为时不变系统?:判断下列系统是否为时不变系统? (1) yf (k) = f (k) f (k 1) (2) yf (t) = t f (t) (3) y f(t) = f ( t)解解(1)令令g (k) = f(k kd) T0, g (k) = g(k) g (k 1) = f (k kd) f (kkd 1 )而而 yf (k kd) = f (k kd) f (kkd 1

24、) 显然显然 T0,f(k kd) = yf (k kd) 故该系统是时不变的。故该系统是时不变的。(2) 令令g (t) = f(t td) T0, g (t) = t g (t) = t f (t td) 而而 yf (t td)= (t td) f (t td)显然显然T0,f(t td) yf (t td) 故该系统为时变系统。故该系统为时变系统。1.6系统的性质及分类系统的性质及分类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3) 令令g (t) = f(t td) , T0,g (t) = g ( t) = f( t td) 而而 yf (t td) = f ( t td),显然,显然 T0,f(t t

25、d) yf (t td) 故该系统为时变系统。故该系统为时变系统。直观判断方法:直观判断方法: 若若f ()前出现变系数,或有反转、展缩变换,则前出现变系数,或有反转、展缩变换,则系统为时变系统。系统为时变系统。 1.6 系统的性质及分类系统的性质及分类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2 2)LTI连续系统的微分特性和积分特性连续系统的微分特性和积分特性 本课程重点讨论线性时不变系统本课程重点讨论线性时不变系统(Linear Time-Invariant),简称,简称LTI系统。系统。微分特性:微分特性:若若 f (t) yf(t) , 则则 f (t) y f (t) 积分特性:积分特性:若若 f (

26、t) yf(t) , 则则ttxxyxxfd)(d)(f1.6 系统的性质及分类系统的性质及分类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6. 6. 因果系统与非因果系统因果系统与非因果系统零状态响应不会出现在激励之前的系统,称为零状态响应不会出现在激励之前的系统,称为因果系统因果系统。即对因果系统,当即对因果系统,当t t0 ,f(t) = 0时,有时,有t t0 ,yf(t) = 0。如下列系统均为如下列系统均为因果系统因果系统:txxftyd)()(fyf(t) = 3f(t 1)而下列系统为而下列系统为非因果系统非因果系统:(1) yf(t) = 2f(t + 1)(2) yf(t) = f(2t)因为,令

27、因为,令t=1时,有时,有yf(1) = 2f(2)因为,若因为,若f(t) = 0, t t0 ,有,有yf(t) = f(2t)=0, t 0;当当x(0-) =2,输入信号,输入信号f2(t)=3f1(t)时,全响应时,全响应 y2(t) = 2e t +3 cos(t),t0;求输入求输入f3(t) = +2f1(t-1)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3f(t) 。ttfd)(d1解:解: 设当设当x(0) =1,输入因果信号,输入因果信号f1(t)时,系统的零时,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为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为y1x(t)、y1f(t)。当。当x(0-) =2

28、,输入信号,输入信号f2(t)=3f1(t)时,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时,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为状态响应分别为y2x(t)、y2f(t)。 1.6 系统的性质及分类系统的性质及分类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由题中条件,有由题中条件,有y1(t) =y1x(t) + y1f(t) = e t + cos(t),t0 (1)y2(t) = y2x(t) + y2f(t) = 2e t +3 cos(t),t0 (2)根据线性系统的齐次性,根据线性系统的齐次性,y2x(t) = 2y1x(t),y2f(t) =3y1f(t),代入式(代入式(2)得)得 y2(t) = 2y1x(t) +3 y1

29、f(t) = 2e t +3 cos(t),t0 (3)式式(3) 2式式(1),得,得 y1f(t) = 4e-t + cos(t),t0由于由于y1f(t) 是因果系统对因果输入信号是因果系统对因果输入信号f1(t)的零状态响的零状态响应,故当应,故当t0,y1f(t)=0;因此;因此y1f(t)可改写成可改写成 y1f(t) = 4e-t + cos(t)(t) (4) 1.6 系统的性质及分类系统的性质及分类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f1(t) y1f(t) = 4e-t + cos(t)(t)根据根据LTI系统的微分特性系统的微分特性ttyttfd)(dd)(d1f1= 3(t) + 4

30、sin(t)(t)根据根据LTI系统的时不变特性系统的时不变特性f1(t1) y1f(t 1) = 4 + cos(t1)(t1) 由线性性质,得:当输入由线性性质,得:当输入f3(t) = +2f1(t1)时,时,ttfd)(d1y3f(t) = + 2y1(t1) = 3(t) + 4sin(t)(t) + 24 + cos(t1)(t1)ttyd)(d11.6 系统的性质及分类系统的性质及分类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7. 7. 稳定系统与不稳定系统稳定系统与不稳定系统 一个系统,若对有界的激励一个系统,若对有界的激励f(.)所产生的零状态所产生的零状态响应响应yf(.)也是有界时,则称该系统

31、为也是有界时,则称该系统为有界输入有界输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稳定出稳定,简称,简称稳定稳定。即。即 若若f(.),其,其yf(.) 则则称系统是稳定的。称系统是稳定的。 如如yf(k) = f(k) + f(k-1)是稳定系统;而是稳定系统;而txxftyd)()(f是不稳定系统。是不稳定系统。因为,当因为,当f(t) =(t)有界,有界,tttxx)(d)(当当t 时,它也时,它也,无界。,无界。1.6 系统的性质及分类系统的性质及分类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线性时不变系统特性小结线性时不变系统特性小结: 1、齐次性、齐次性 2、叠加性、叠加性4、时不变性、时不变性3、线性、线性5、微分性、微分性6

32、、积分性、积分性7、因果性、因果性)()(tytf)()(taytaf)()(11tytf)()(22tytf)()()()(2121tytytftf)()()()(2121tbytaytbftaf)()(tytf)()(00ttyttf)()(tytf)()(tytfdttdydttdf)()(ttdydf)()(0)(:00)(:0tyttft1.6 系统的性质及分类系统的性质及分类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 8、响应可分解性、响应可分解性 9、零输入线性、零输入线性10、零状态线性、零状态线性)()(tytf)()()(tytytyfx则)()(11tytxx)()(22tytxx)()()(

33、)(2121tBytAytBftAfff则)()()()(2121tbytaytbxtaxxx则)()(11tytff为系统零输入响应其中)(tyx为系统零状态响应)(,tyf)()(22tytff1.6 系统的性质及分类系统的性质及分类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1.7 系统分析概述系统分析概述1.7 LTI系统分析概述系统分析概述 系统分析研究的系统分析研究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对给定的具体系统,求:对给定的具体系统,求出它对给定激励的响应。出它对给定激励的响应。 具体地说:系统分析就是建立表征系统的数学方程具体地说:系统分析就是建立表征系统的数学方程并求出解答。并求出解答。 系统的系统的分析方法分析方法:输入输出法(外部法)输入输出法(外部法)状态变量法状态变量法(内部法)(内部法)(chp.8)外部法外部法时域分析(时域分析(chp.2,chp.3)变换域法变换域法连续系统连续系统频域法频域法(4)和和复频域法复频域法(5)离散系统离散系统z域法域法(chp6)系统特性系统特性:系统函数系统函数(chp.7)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1)把)把零输入响应零输入响应和和零状态响应零状态响应分开求。分开求。(2)把复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