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技术变迁、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4章 技术变迁、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_第2页
第14章 技术变迁、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_第3页
第14章 技术变迁、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_第4页
第14章 技术变迁、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演化经济学关于技术创新演化的论演化经济学关于技术创新演化的论述。述。经济增长理论中对于经济增长理论中对于“制度作用制度作用”的三种态度。的三种态度。3.3.正确理解制度的经济功能以及经济发展正确理解制度的经济功能以及经济发展 中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的关系。中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的关系。4.4.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决定论制度决定论”及其及其局局 限性。限性。5.5.理解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的联系及互动理解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的联系及互动关系。关系。第一节第一节 技术变迁与经济发展技术变迁与经济发展“技术决定论技术决定论”“制度决定论制度决定论” 如何认识技术创新与制度如何认识技术创新与制度

2、创新的关系创新的关系? ?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一、技术创新的概念技术创新(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熊彼特熊彼特“创新创新”就是建立一种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新的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一种组合比率。素的一种组合比率。 伊诺斯认为,伊诺斯认为,“技术创新是几种行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的保证、组织建立、制定择、资本投入的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 曼斯菲尔德曼

3、斯菲尔德(E.J.Mansfield)(E.J.Mansfield)“一项发明当它首次应用时,可以称之一项发明当它首次应用时,可以称之为技术创新。为技术创新。” 弗里曼弗里曼“技术创新是第一次技术创新是第一次引进一个新产品或工艺中所包含的技引进一个新产品或工艺中所包含的技术设计、生产、财政、管理和市场诸术设计、生产、财政、管理和市场诸步骤。步骤。” 缪塞尔缪塞尔“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的事件的非连续性的事件”。二、技术创新模式二、技术创新模式 按照技术创新的性质,可分为渐进按照技术创新的性质,可分为渐进创新、基

4、本创新、技术体系的变革和技创新、基本创新、技术体系的变革和技术术经济范式的变革四种类型。经济范式的变革四种类型。 (1 1)渐进创新()渐进创新(Incremental Incremental innovationinnovation) 是指建立在现有技术、生产能力基是指建立在现有技术、生产能力基础之上和满足现有市场和顾客需求的一础之上和满足现有市场和顾客需求的一种改进性创新。种改进性创新。 (2 2)基本创新()基本创新(Radical innovationRadical innovation) 是指企业首次引入的、能对经济发是指企业首次引入的、能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创新。展产生重大影响

5、的创新。 (3 3)技术体系的变革()技术体系的变革(change of change of technology systemtechnology system) 是一种影响深远的技术变革,它是一种影响深远的技术变革,它的成功将会影响到一个或几个经济领的成功将会影响到一个或几个经济领域,创造全新的部门。域,创造全新的部门。 (4 4)技术)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经济范式的变革(Change Change of techeconomic paradigmof techeconomic paradigm),亦),亦称技术革命。称技术革命。 “ “技术技术经济范式经济范式”用来描述用来描述技术技术经

6、济领域所形成的观念、技经济领域所形成的观念、技术原理、规则和习惯等。术原理、规则和习惯等。 2 2、按照技术创新的模式,技术创新、按照技术创新的模式,技术创新可以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可以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创新 自主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以自主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科技成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获取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获取商业利益的创新活动。商业利益的创新活动。 模仿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通模仿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方法,引进、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方法,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创新

7、者的核心技术和购买或破译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以其为基础进行改进的技术秘密,并以其为基础进行改进的做法。做法。 合作创新模式,是指企业间或企合作创新模式,是指企业间或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联合开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联合开展创新的做法。展创新的做法。 三、技术变迁的演化三、技术变迁的演化1 1、技术创新过程的复杂性、技术创新过程的复杂性 莱因与罗森伯格(莱因与罗森伯格(19861986)的技术)的技术创新链联接模型(创新链联接模型(ChainChainLinked Linked ModelModel):): 创新过程包含多重信息反馈机制;创新过程包含多重信息反馈机制;创新

8、从设计开始,而不是通常人们所创新从设计开始,而不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从认为的从R RD D开始;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科学和技术之间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关系。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关系。 图图1 1 技术创新的链环技术创新的链环回路模式回路模式 2 2、演化经济学关于技术创新演化的论述、演化经济学关于技术创新演化的论述 纳尔逊和温特(纳尔逊和温特(19821982)经济的经济的演化和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演化和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惯例惯例”的学的学习过程和技术经验的累积过程,且遵循习过程和技术经验的累积过程,且遵循着一个路径依赖、自我维持与调整的过着一个路径依赖、自我维持与调整的过程。程。 把企业及企业的行

9、为作为真正理解把企业及企业的行为作为真正理解技术进步过程的核心,并将惯例的形成技术进步过程的核心,并将惯例的形成建立在经济演化和技术发展的动态过程建立在经济演化和技术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上。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上。 纳尔逊和温特(纳尔逊和温特(19971997)把微把微观和静态层次上的经济行为与诸如产观和静态层次上的经济行为与诸如产业增长、技术变化和创新等宏观或动业增长、技术变化和创新等宏观或动态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态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多西、西尔弗伯格和奥森尼戈提多西、西尔弗伯格和奥森尼戈提出了一个技术变迁模型。出了一个技术变迁模型。 四、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四、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10、 1 1、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丹尼森丹尼森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改进与资本、劳动数量的增加相术的改进与资本、劳动数量的增加相比,已成为更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比,已成为更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 技术进步是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技术进步是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技术进步不仅能推动生产的发展,技术进步不仅能推动生产的发展,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力量。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力量。 2 2、新古典学派对技术创新模型化的努力、新古典学派对技术创新模型化的努力 索洛(索洛(19511951)当现有知识获得当现有知

11、识获得应用导致实际的技术安排发生变化时,应用导致实际的技术安排发生变化时,这样的技术变革被称作这样的技术变革被称作“创新创新”。 索洛(索洛(19571957)首次给出了测度技术)首次给出了测度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规范方法。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规范方法。 阿罗(阿罗(19621962)提出了)提出了“干中学干中学”模模型。型。 罗默(罗默(19861986,19901990)第一次给出)第一次给出了技术进步的内生增长模型。了技术进步的内生增长模型。 卢卡斯(卢卡斯(19881988)则更为强调人力)则更为强调人力资本的积累。资本的积累。第二节第二节 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

12、一、经济发展理论中制度内生化的努力一、经济发展理论中制度内生化的努力1 1、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制度因素、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制度因素 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前,新古典增长理论。年代前,新古典增长理论。 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中期以保罗罗默和年代中期以保罗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 丹尼森、西蒙库兹涅茨等人强调丹尼森、西蒙库兹涅茨等人强调制度因素的重要性。制度因素的重要性。 2 2、经济增长理论中对于、经济增长理论中对于“制度作用制度作用”的的三种态度三种态度 (1)(1)制度被省略或忽略不计制度被省略或忽略不计 (2)(2)制度很重要,但被视为外生变量制度

13、很重要,但被视为外生变量 (3)(3)新制度经济学家视制度为经济领新制度经济学家视制度为经济领域的一个内生变量,制度在长期经济增域的一个内生变量,制度在长期经济增长的分析中至关重要长的分析中至关重要3 3、制度分析在经济发展研究中的引入、制度分析在经济发展研究中的引入 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新制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经济度经济学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在经济发展中学家认识到,在经济发展中“制度至关制度至关重要重要”。 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以后,以年代以后,以vv奥斯特奥斯特罗姆、罗姆、DD菲尼、批学者利用科斯和诺菲尼、批学

14、者利用科斯和诺思等人开创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思等人开创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对以资源、技术和人的偏好来解释经济对以资源、技术和人的偏好来解释经济增长的传统经济思想提出了挑战。增长的传统经济思想提出了挑战。 二、制度的经济功能二、制度的经济功能 1 1、降低交易费用、降低交易费用 2 2、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 3 3、为个人选择提供激励系统、为个人选择提供激励系统 4 4、外部性内部化、外部性内部化 三、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三、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 1 1、从人类交易的阶段来看,从简单、从人类交易的阶段来看,从简单的交易到非人格化交易过程,也是一个

15、的交易到非人格化交易过程,也是一个制度作用不断增加的过程制度作用不断增加的过程 2 2、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发展阶、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来看,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经济段来看,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非制度因素在发展初始阶段的发展中,非制度因素在发展初始阶段的重要性要高于在后期阶段的重要性重要性要高于在后期阶段的重要性 3 3、从一国的体制变迁来看,一国处、从一国的体制变迁来看,一国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此时制度绩效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此时制度绩效可能较高也可能较低可能较高也可能较低 4 4、从一种社会形态到另一种社会形、从一种社会形态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变的制度作用比较

16、明显态的转变的制度作用比较明显 四、制度差异与经济发展四、制度差异与经济发展 1 1、制度差异的衡量、制度差异的衡量经济绩效的量化分析主要有两种方法:经济绩效的量化分析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案例分析;一是案例分析; 二是模型分析。二是模型分析。 制度促进一国经济发展可从两个层制度促进一国经济发展可从两个层面分析:面分析: 一是宏观层次;一是宏观层次; 二是微观层次。二是微观层次。 2 2、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绩效差异绩效差异 默瑞尔和奥尔森指出,为更准确默瑞尔和奥尔森指出,为更准确地衡量一国经济的真实绩效,需要考虑地衡量一国经济的真实绩效,需要考虑

17、其实际人均国民收人增长率和潜在人均其实际人均国民收人增长率和潜在人均国民收人增长率的差距。国民收人增长率的差距。 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和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和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在国家在1950195019651965年、年、1965196519801980年年这两个时期的经济绩效如下表所示。这两个时期的经济绩效如下表所示。 表表16161 1 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和市场经济体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和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制国家1950195019651965年经济绩效比较(单年经济绩效比较(单位:)位:)实际增长实际增长率(率(1 1) 潜在增长潜在增长率(率(2 2) 增长率差增长率差距(距(2 2)(1

18、 1) 市场经市场经济国家济国家 3.75 3.75 5 549 49 1 174 74 计划经计划经济国家济国家 4.43 4.43 6 605 05 1 162 62 表表16162 2 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和市场经济体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和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制国家1965196519801980年经济绩效比较(单年经济绩效比较(单位:)位:)实际增长实际增长率(率(1 1) 潜在增长潜在增长率(率(2 2) 增长率差增长率差距(距(2 2)(1 1) 市场经市场经济国家济国家 3.36 3.36 5 513 13 1 17676 计划经计划经济国家济国家 3.24 3.24 5 571 71 2

19、24848 3 3、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最主、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最主要的是制度上的差异。要的是制度上的差异。四、制度变迁与长期经济发展四、制度变迁与长期经济发展 1 1、制度创新的动力与经济发展、制度创新的动力与经济发展 制度在均衡制度在均衡非均衡非均衡均衡均衡的不断循环中推动经济增长。的不断循环中推动经济增长。2 2、路径依赖与经济发展。、路径依赖与经济发展。 路径依赖决定了制度变迁和经济增路径依赖决定了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的方向和强度。长的方向和强度。3 3、制度与技术进步、制度与技术进步 一是制度对技术进步的激励作用。一是制度对技术进步的激励作用。 二是经济组织的变化及完善对

20、技二是经济组织的变化及完善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术进步的作用。 三是有效的制度环境对技术进步三是有效的制度环境对技术进步的作用。的作用。第三节第三节 经济发展中的技术变迁与经济发展中的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联系及互动制度变迁:联系及互动一、经济发展中的一、经济发展中的“技术决定论技术决定论” 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力量,制度只是被动地或滞后地调整。力量,制度只是被动地或滞后地调整。两个核心命题:两个核心命题: 一是说技术是自主的,技术变迁一是说技术是自主的,技术变迁是技术内在逻辑的产物;二是说技术是技术内在逻辑的产物;二是说技术变迁决定制度变迁和社会发展。变迁决定制度变迁和社会发展。 二、经济发展中的二、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决定论制度决定论” 首先,认为在没有投入要素的增首先,认为在没有投入要素的增加而只有制度创新的情况下也能产生加而只有制度创新的情况下也能产生经济增长。经济增长。 其次,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其次,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增长的关键因素。增长的关键因素。 制度决定论的局限性。制度决定论的局限性。三、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的联系及互动三、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的联系及互动 哈罗德哈罗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