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视频会议解决方案(1).doc_第1页
【通用】视频会议解决方案(1).doc_第2页
【通用】视频会议解决方案(1).doc_第3页
【通用】视频会议解决方案(1).doc_第4页
【通用】视频会议解决方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视频会议解决方案目录第一章视频会议概述3.第一节视频会议的重要意义3.第二节视频通讯技术的发展及趋势4.第三节视频会议的分类5.第四节视频通讯技术的标准 5.第五节视频通讯系统原理7.第六节组网结构 7.第二章视频会议网络分析 9.第一节网络环境的重大意义 9.第二节视频会议系统中网络环境的典型要求 9.第三章 解决方案 1.1.第一节设计原则 1.1.第二节项目分析及系统组网方案 1.2第四章设备选型 1.3.第一节设备选型原则 1.3第二节设备描述 1.3.第三节设备配置一览表1.3第五章环境布置建议1.9.第一章 视频会议概述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当今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

2、增加, 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加快企业运作,提高竞争力,已是众多企业的当务之急。会议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关的研究表明 , 有效的信息55%依赖于面对面的视觉效果,38%依赖于说话者的语音, 而只有7%依赖于内容。传统通信工具,如电话、传真等,都无法达到面对面或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的沟通效果。视频会议使人们能进行自然的、 计划好的会议, 而摆脱了距离的限制也避免了进行耗时、费力的长途旅行。 视频会议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再现实地会议的效果, 减小因距离因素而产生的与会者之间的隔阂。然而,图像通信所占的带宽太大,无法应用于实际的通信中。进入 90 年代, 随着 ITU 制定第一个H.3

3、20 标准和 H.323 标准, 视频会议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视频会议作为一种先进的通信手段,已逐步被众多政府部门和跨地区企事业单位所采用。第一节 视频会议的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的入世, 各企事业单位都面临更大的商机, 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视频会议可以在多方面哦提升您的通信效率和工作效果。节省会议旅费、时间大量的财务数据表明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每年的公务差旅费都很高, 而且每次开会或会面中大约 80%的时间需花费在路途中。可见视频会议的应用意味着更大金钱和时间的节约。提高开会的效率由于召开视频会议的费用大致与开会的时间成正比, 就促使与会代表节省时间, 提高办事效率。而且由于与会人员就在本地,

4、和会议的资料、文件、实物都在身边,可以充分方便地相互交流。增加参加会议的人员在很多场合, 参加会议的代表往往因为工作紧张或经费有限, 无法参与会议。 而使用视频会议后, 则可以解决这一矛盾, 可以吸纳更多的人员参加会议。 此外在利用电视会议来进行问题研究、方案制定时,可以随时方便地增加一些与会代表,真正做到集思广益。视频会议是90 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媒体通信技术, 它之所以能够在近几年迅速发展 , 并在网络通信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 是由于一、 网络和数字压缩技术的飞速发展 (特别是 H.323 协议栈的确定) ,使整个会议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二、是因为它能够给客户带来显著的效益, 比如

5、大大节省时间 , 减少员工出差频率, 提高双方的联系次数 , 较快的做出决定,使生产成本得到大大的降低等。对于大型政府和企事业单位, 特别是如同工商等针对国家机关等单位来说, 常年超负荷运转,出差开会,已成为令人苦恼,望而却步的事。采用视频会议的形式既达到召开会议的目的,又避免了出差外地。从效果上来看,可以缓解交通紧张状况,节省时间和经费,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一些紧急性会议,视频会议在争取时间,及时商讨决策、及时贯彻上级重要指示、及时取得重要信息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我们还可以在“视频会议系统”基础之上开展远程培训、企业电子商务等延伸业务。所以大力发展和使用视频会议这一先进工具,将给我们带

6、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可以更好的保护国家利益、人民权益。第二节 视频通讯技术的发展及趋势随着全球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了解事物、交换信息的方式已经从纸、笔、书本、话音等发展到通过声光电信号等各种方式更准确、 更快捷、 更丰富地表达出来。 在需求的推动下,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 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边缘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 个人计算机的普及、 微电子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 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建立及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研究进展,都有力地推动了多媒体通信的发展。如果说 19 世纪是电报的时代, 20 世纪是电话的时代,那么, 21 世纪将是多媒体通信的时代。随着数字信号处理

7、、 压缩编码技术和数据传输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新产品层出不穷, 同时出现了众多的视频会议系统, 在社会性的信息交流中发挥了巨大的沟通作用。 视频会议通过通信网络把两个或多个地点的多媒体会议终端连接起来, 在其间传送各种图像、 话音和数据信号, 使出席会议者有亲临现场的感觉。 除了用于多点多媒体会议之外, 视频会议系统还应用于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需要传送实时音频、视频和数据的业务。能为用户提供直接、全面的沟通交流,并能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因此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视频会议技术的发展, 国内外很多科研机构都进行了多媒体多点会议通信系统的研究。 国际电信联盟 (ITU-T) 形成了视听多媒

8、体通信系统国际标准的 H.200 系列建议,使不同厂商的多媒体通信产品能够互通,推动了多媒体通信技术标准化的进程。视频会议并不是一向全新的技术,早在 60 年代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视频会议的研究,早期的视频会议系统以模拟方式传输, 占用很大的带宽, 其代表有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的可视电话、英国BT公司的1MHz带宽黑白视频会议系统。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微电子、计算机、 数字信号处理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 视频会议的理论研究和实用系统研制方面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总的说来, 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模拟视频会议、 数字视频会议和国际统一标准的数字视频会议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模拟视频会议60 年代始,世

9、界发达国家开始研究模拟视频会议系统,并逐渐商用化。60 年代末期,在压缩编码技术推动下,由模拟系统转向数字系统。80 年代初期,研制出 2Mbps 彩色数字视频会议系统,日本和美国形成非标准的国内视频会议网。第二阶段 :H.320 视频会议80 年代中期, 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飞速发展, 图像编解码技术取得突破, 信道费用降低,为视频会议走向实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美国 PictureTel 国际公司提出基于 ISDN 的 商业视频会议系统,大大地促进了视频会议的发展。80年代末至今,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日新月异。CCITT (即现在的ITU-T )形成了 H.200 系列建

10、议,规定了统一的视频输入输出标准、算法标准、误码校验标 准及一系列互通的模式转换标准, 解决了不同厂商的设备互通问题, 极大地推动了视频会议 的发展。 第三阶段: H.323 视频会议90 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互连网的飞速发展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基于包交换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逐渐成为研究人员和电信、 网络及计算机厂商关注的焦点之 一。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也开发出实时传输协议(RTP)、资源预留协议(RSVP等与 ITU-T 的 H.323 建议配合,以保证在IP 网络上传送实时音频视频流。第三节 视频会议的分类从视频会议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 目前, 视频会议系统

11、的建立可以依据ITU-T 的两大框架建议 H.323 和 H.320 来进行,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的建设方案。H.320 是 ITU-T 较早期的视频会议标准, 该标准完全建立在一系列视频会议专有的技术和标准之上, 而 H.323 标准建立在通用的、 开放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基础之上,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自从1996 年 ITU-T 批准该标准以来,视频会议的技术和市场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厂家竞相投入 H.323 新产品的开发, 越来越多的用户采用 H.323 技术和产品构造他们自己的视频会议系统。 这是通信网络技术、 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和日益融合所带来的必然趋势。而且

12、, H.323 系统在技术的先进性、功能的完善性、操作的方便性、系统的可扩充性以及性能价格比等各方面,都日益显示出比 H.320 系统明显的优越性。视频会议吸引人的方面在于视频会议不仅像电话会议一样可以听到高质量的声音, 还可以看到所有会议参加者,共同面对面的商讨问题、研究图纸或实物与真实的会议无异,使每一位与会者确有身临其境之感, 更有利于双方交流。而且视听会议还可以同时提供文件传真、 静止图文传递、 电子白板共享、 应用程序共享以及文件传送等一系列辅助会议服务项目。第四节 视频通讯技术的标准视频通信技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是国际电信联盟的两个系列标准H.320 和 H.323 系列标准以及

13、T.120 数据共享应用的系列标准,下面分别作一简单介绍。H.320 系列标准H.320 协议是建立在ISDN/V.35/E1等广域网技术上的,速率从56Kbps到2Mbps的ISDN 和交换的 56Kbps 电路上进行电视会议的标准。 自从1990年最早通过以后,H.320成为广泛接受的关于ISDN会议电视的标准。H.320是一个"系统"标准,它包含 了许多关于系统各部分的其它 ITU-T 标准:H.221 视听电信业务中64 1920kbit/s 信道的帧结构。把音频、视频、数据和控制信息复用进单个比特流的标准。H.221使用时分复用(TDM系统,帧长为10msQ.93

14、1 ISDN网络定义基本的呼叫信号的标准H.242 关于建立使用2Mbit/s以下数字信道的视听终端间的通信系统。实际上为端到 端之间的通信规程,提供用于方式命令和指示以及功能交换的标准。G.711 脉冲编码调制。是一种音频编码方式G.722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是另一种音频编码方式G.728低时延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又是一种音频编码方式H.261 关于p 64kbit/s 视听业务的视频编解码标准,H.263是一个新的可选方式,能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T.120 作为H.320框架内的有关声像(静止图像)会议的相关建议H.281 会议电视的远端摄像机控制规程。它利用 H.224才能实现H.22

15、4 利用H.221得LSD/HSD/MLP言道单工应用的实时控制ITU-T H.233和H.234标准规定了 H.320加密和密匙交换,使得会议信息在通过网络时不被监视。H.323系列标准(仅列出与H.320不同的标准)H.323协议是建立在开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使得用户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H.225.0局域网内无服务质量保障的基于分组的同步的媒体系统标准协议G.723.1多媒体通讯中双速率音频编码方式G.729使用CS-ACELP方式的音频编码速率为8kbpsH.263低速率下的视频压缩标准ITU-T H.323标准于1996年6月通过,该标准是世界上第

16、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多个供 应商的LAN电视会议产品可以互操作的标准H. 323标准描述了四个主要部分:用于终端的基本技术是 H.261视频G.711音频(用于与 H.320互通)。其它方式是可选 的。使用H.225.0进行打包和呼叫建立,使用H.245进行控制。网关支持与 H.320、H.324、常规电话、ISDN中的其它终端类型、POTS或其它网络顺 利地、低时延地进行互通。作为网络业务量控制的一种方式,门限决定允许或否定呼叫请求。门限的判决规则由系统管理者的控制。多点控制器和处理器利用多媒体流或多点广播协议支持多点呼叫。H.323使用与Internet 协议兼容的IETF RTP/RTCP

17、标准,并计划使用各种分组交换网(PSN协议,包括 TCP/IP和Novell SPX/IPX 。当在使用了交换集线器和保留协议(例如 RSVP的以太LAN上使用H.323时,在企业Intranet 上支持多媒体会议,并支持IP多点广播,从而为支持Internet 作好了准备。H.323的主要优点网络独立性H.323被设计成运行在通用的网络体系结构之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带宽管理技术的进步,基于 H.323的解决方案将能获得这些进步所带来的好处。 带宽管理视频和音频传输对带宽要求很高,若不加以监控,会阻塞企业的网络。H.323通过提供带宽管理来解决这一问题,能够对网络中并发的H.323连接

18、数以及H.323应用可获得的带宽 总量进行限制。一方面,这些限制保证了网络上的关键应用不会被中断,另一方面,又为网络上的其它应用保留了足够的资源。每个H.323终端都能针对每一会话提供带宽管理,该机制(称之为自动带宽管理)能根据网络的状况-延迟、抖动和丢包率-提高或降低视频 传输率。网间会议许多用户希望与远地进行视频会议。在H.323环境中,通过直接的 PPP连接或企业INTRANET EXTRANE甚至INTERNET这种希望成为可能。H.323也提供一种连接基于包交换的视频会议系统与基于电路交换(H.320、H.324)或基于ISDN的视频会议系统的手段。H.323使用不同视频会议标准中共

19、同的编解码技术来减少或消除协议转换,从而提供优化的性能。平台及应用的独立性H.323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操作系统,H.323兼容的平台可以有多种规格和类型,包括支持视频的个人计算机,专用平台以及功能齐全的产品包。多点支持H.323能支持三点或更多点的多点会议,可以有也可以没有集中式的MCU多点控制器)的支持。多点控制功能可以是分布式的,作为 H.323终端功能的一部分来实现。 互操作性用户希望在通信时无需担心接收端的兼容性。除了保证接收端能解压信息,H.323还提供了在客户端之间调整性能,为会议设置共同的性能的方法。标准也建立了公共的呼叫设置和控制协议。编解码标准H.323为音频、视频数据

20、流的压缩和解压建立了标准,保证来自于不同厂家的产品有共 同支持的领域。它也为基于厂商特殊硬件和软件的附加特性与增强性能提供了极大的灵活 性。灵活性一个H.323会议能够包括具有不同功能的终端。比如说,只有音频功能的终端也能参加具有音频、视频和/或数据功能的终端所进行的会议。而且,一个 H.323多媒体终端能够与 一个只具有T.120数据功能的终端分享会议的数据部分,同时与其它的H.323终端分享声音、图象和数据第五节视频通讯系统原理视频通信首先应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是编码算法问题, 在会议电视业务中, 参加会议的人员是在房间内开会,其动作量很小,仅仅是嘴巴说话的动作,编码算法应根据这个特点考虑。

21、第二是解决PCMfe准的互换。第三是编解码器设定了一种公共的图像格式解决了电视的 PAL、NTSC勺关键问题。第六节组网结构视频会议系统的组网结构随与会者参加方式的不同有所不同,从整体上看,有两种组网结构:点对点组网结构和多点会议组网结构。点对点组网结构点对点视频会议系统只涉及到两个会议终端系统,其组网结构非常简单不需要MCU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网络设备,只须在终端系统中系统控制模块中增加会议管理功能即可实现。其组网结构见图所示,图中控制协议虚线实际上并不存在,其内容也是通过接口相互传递。两个会议场点(终端系统)只须相互拨号呼叫对方并得到对方确认后便可召开视频会议。目前比较流行的可视电话,通信网

22、络是PSTN实际上是点对点结构的一种特例。多点会议组网结构在多个会议场点进行多点会议时,必须设置一台或多台 MCU多点控制设备)。MCIM一个数字处理单元,通常设置在网络节点处,可供多个会议场点同时进行相互间的通信;MCU应在数字域中实现音频、视频、数据信令等数字信号的混合和切换(分配),但不得影响音频、视频等信号的质量。多点会议组网结构比较复杂,根据MCU目可分为两类:单MCUT式和多MCS式。而多MCUT式一般又可分为两种:星型组网结构和层级组网结构。1、单MCUT式在会议场点数目不多且地域分布比较集中时,可采用单MCS式,其组网结构见图所示。图中T1-T6均为视频会议终端系统设备。各会议

23、场点依次加入会议时,必须经过MCU!认并通知先于它加入会议的会议场点。由单个MCIM接的多点视频会议系统的会议控制模式常常是声控模式和发言者控制模 式。2、多MCUT式星型组网结构多MCIM接的星型组网结构见图所示,其中VCT是视频会议终端Video ConferenceTerminal的缩写。这种星型结构对会议终端系统要求较低,增加新会议场点时易扩展。 MC曲能类似于交 换机,各MCUB这种组网结构中地位平等。 由于该组网方式的会议场点数目较多, 其会议控 制模式宜采用主席控制模式。第二章视频会议网络分析第一节网络环境的重大意义网络技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在美国的信

24、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带动下,世界各国不断加大对网络通信技术的建设力度。各种各样的网络技术应运而生, 并被应用到各行各业。网络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有各种结构和功能的网络共同构成的一个遍布 世界各地的、结构复杂的异构网络时期。 各种新的路由交换技术的提出和实施,各种不同的网络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互连互通,web浏览技术的发展是各种网络间的信息交流变得非常简单。然而,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规范化程度还刚刚开始,工程的差异非常之大;由于宣传和管理的原因,人们对网络的认识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在实际的工程设计和应用中,各种网络所固有的技术和功能缺陷正在被人们忽略和淡忘,给工程设计和实施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以至于有些设计意

25、图和设计目标不能有效实现甚至根本不能实现。视频会议系统作为一种高端的通信服务,对运行的网络平台的可靠性、稳定性、可用性和安全性都有几位苛刻的要求,在进行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实施之前必须对运行的网络传输平台进行全面的测试、分析和改造,才能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实施第二节视频会议系统中网络环境的典型要求视频会议系统为用户提供实施高效的面对面的视频通讯功能,实际应用中涉及企业分 支机构会议、远程研讨、远程培训、面对面电子商务等各种场合。对图像、声音的真实性、实时性和安全性具有很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 当今经济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所以系统必须提供卓越的稳定性和可用性。H.320 视频会议网络标准H.3

26、2O视频会议系统发展较早,技术成熟,依靠 ISDN/V.35等网络传输平台运行。基于 H.320 标准的视频会议系统运行的网络传输平台基本全是专线或拨号联接, 网络的带宽在网络设计初期已经确定, 网络上传输的数据一般来说比较简单, 用途比较单一。 网络的延迟小、 稳定性高。 但是网络的扩展性差, 如果用户以后有大规模的扩展功能的时候会线的力不从心, 所以必须在系统设计的初期对网络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 并对网络上的业务进行统计分析。带宽需求: >128Kbps( 视频会议专用 )延迟:<16ms可用性: 90%H.323 视频会议网络标准H.32O视频会议系统发展较晚,运行

27、在开放的计算机IP网络中。H.32O视频会议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将视频技术、音频技术、数据压缩技术、远程控制技术和 IP 网络传输技术有机的集合起来,提供了强大灵活的功能。赋予了视频会议系统许多新颖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H.32O视频会议系统运行在开放的计算机网络平台上,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计算机资源,大大减益少系统的总体运行成本。另一方面, IP 网络上传输着成千上万的信息:数据、图像、文本和音频,数量众多的数据按照各自的目的地前进,互不相让。 IP 网络“尽力而为”的传输机制和共享的特性是他无力为苛刻的视频会议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有效可用带宽不能保证;? 网络延迟过大;? 网络

28、稳定性底下? 网络业务冲突;? 系统间不兼容? 异构网络互连以上种种问题都会造成系统性能的急剧下降。除此之外, 视频会议要求每个会场必须拥有一个固定的公有地址, 这在网络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视频会议系统面临的种种困难。必须对网络的状况进行必要的测试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图谱结构;总线性、星性、扩展星性、全贯通网? 网际出口特性: 既网络采用何种方式接入广域网 (主要有DDN、 T1、 E1、 T3 、 FrameRelay 、 ATM)? 网际出口带宽 :>384Kbps? 网络路由:访问控制策略和包过滤策略;?网络延迟:<16ms? 网

29、络传输业务: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视频业务等?网络服务质量: 是否提供Qos 服务质量保证、 带宽预留机制等为视频会议业务提供保护措施 。第三章 解决方案第一节 设计原则先进性由于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发展极为迅速,更新换代频繁,为保证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力,设计的网络方案,要选择较高的起点,不仅满足现在应用的需要,而且要充分考虑到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使网络能够在尽可能长的时期内保证应用的需要。实用性设计网络系统时, 必须保证网络的实用性, 并在性能接近情况下, 使网络结构尽可能简洁。灵活性在保证使用要求和技术可行性的前提下, 电视会议系统所有终端设备具有便于操作、 管 理、实用有效的卓越特性,并

30、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修改和扩充系统设备功能。 开放性系统必须接受具备国际标准协议的设备入网。扩展性随着应用变化的需要, 网络的性能和结构应能够方便灵活的扩展, 局域网的内部结构及站点的调整不影响骨干网。 初期采用的设备支持以后的网络平滑的扩容, 保证在网络的成长过程中,网上业务不会受到影响经济性在设计网络系统时, 应提供性能价格比高的解决方案, 并综合考虑设备价格变化, 设备升级扩展等因素。可靠性本系统具有良好的远程图像传输功能,图像清晰, 伴音与图像严格同步。主机高度集成一体化设计;断电、误操作不会导致设备损坏;无操作系统故障,不会死机;不惧怕病毒的袭扰,攻击;功耗,能够长时间(数小时,数天

31、,数月)开机工作快速实时性能够在任何时间及时召开内部电视会议, 迅速将主会场图像传送到其他各分会场, 保证图像清晰并与伴音同步,保证图像动态连续性和实时性。网络管理的统一性完善的网络管理是电视会议系统组网成功的重要保证, 而能否建立起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对于简化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基于以上的考虑, 我们在进行网络设计时, 必须选择合适的网络技术, 以达到最佳的建设效果。第二节项目分析及系统组网方案1、项目分析具体需求:主会场1处。分会场14个。采用2M光纤网络。主会场采用电视墙。分会场采用24寸背投电视作为显示部分。在任意终端可发起会议请求。2、视频会议解决方案根据上述分析制定以

32、下方案:采用DST H.323 MCS作为MCU ,来控制整个视频会议网络的运行和会议的召开、管理等中心工作。各会场采用日本SONY PCS-1P视频会议终端,通过 2M的光纤网络连接在一起。整个网络结构简单,功能强大,安装方便安装实施更加简洁。(具体介绍见设备描述)3、网络结构图I,提电理;!行炎电觇“ 1I«分叁场E ;>分合埼I :第四章设备选型第一节设备选型原则设备选型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是从是否主流(包括厂家、技术和所选择产品)和性价比两方面考虑。这里将本次视频会议系统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列出于下: 主流技术视频终端采用 H.323协议框架的技术和产品, 同时必

33、须支持 H263, 263+、G.722.1以保 证良好的视音频效果。另,从系统完善性及备份性上考虑,所选设备中应同时支持H.320模式以在备份线路上使用。- 主流厂家MCUF口视频终端均考虑当前市场占有率最大,系统运行稳定,且发展前景最为外界看好 的厂家。 主流产品上述厂家今后若干时期内将全力支持的品种。同一终端设备必须同时具备支持H.323和H.320两种视频会议方式的系牢。其中在H.323下必须至少支持768Kbps的链路速率。- 高性价比视频会议技术和设备随着应用的日益广泛,已经从身份“高贵”的形象转变为一种生产力工具,基于H.320/H.323协议的终端和MCUE进一步降低了同类设备

34、的价格起点线。所以,产品的性能价格比是我们为用户选择产品的十分重要的考虑因素第二节设备描述SONY PCS-1视频会议终端介绍产品概述:? 索尼视频会议市场的新开端;? 适应用户需求的设计;? 旨在扩大市场占有率;? 时尚而简约的外形;? 非常友好的用户界面;? 支持新的MPEG琳式和SIP通信协议;? 极大的提高了声音和图像的质量;PCS-1的新特征 强大的实时表述功能:? 通过数据处理盒PCS-DS1和XGA军决方案进行数据共享;? 通过电子白板进行实时的表述;? 通过记忆棒演示 JPEGM式的幻灯片;,4 超凡的画质:? 在H.261, H.263+, H.263+ and MPEG4的

35、情况下支持 2Mbps视频传输速度;? 采用隔行扫描的视频编辑模式和噪音过滤功能;,4-网络界面:? ISDN 线路可达 12B (768kbps)- PCS-B768? LAN线路可达2Mbps4 内置 MCU (PCS-320M1 & PCS-323M1)?实现ISDN和IP线路的最多六点的1+5分屏的视频会议功能;?级连的情况下可实现十点的视频会议功能;? 支持H.320 & H.323 分路功能;Q 实现IP线路的稳定连接:? 适应性的网速自动控制功能? 数据传输速度根据网络的流通情况进行自动调整;? 实时自动重复请求功能? 通过编码器的缓冲功能恢复传输过程中的丢包;L

36、 极好的音响效果:?CTE-600 (COMTRA)可以加强音频接收器和扬声器的效果;? 多方向的麦克风将自动捕获声音;? 全方向扬声器;? 回波消除功能;1 多种新功能?双显示器功能;? 一个显示视频,一个显示数据?可连接多个摄像头;?远端摄像头控制功能;?可通过网络浏览器进行外部控制;?支持多语种功能;SONY PCS-1视频会议终端从混合音频、视频、计算机数据传输,到电子白板,为你提供无限自由的的视像会议系统, 具有数据会议和多点会议组合功能。 在外型设计上结合了办 公室环境,采用了摄像机和机身分离安装的设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会议室中自由应用,6 点摄像头机位预置,声音反馈抑制,实现更

37、清晰的音质。产品视频通讯技术严格依照 ITU-T 频会议国际标准 H.323 和 H.320 协议,配备标准的 (10BaseT和100BaseTX) IP接口,使用IP方式连接最大带宽可达2Mbp& ISDN连接方式接最大带宽可达 768kbps (ISDN连接需要配备 PCS-B76)。灵活的扩展性、多种配置的选择,使用者能够自由的控制会议设施的成本。 利用PCS-DSB1数据连接盒可将 PC画面实施的传送到远端。传送的 PC画面的能达到XGA的解析 度,PCS-1同时具备PCS-DSB1RG的功能。(在使用IP连接/ ISDN连接时,可收到连续的 4CIF画面)。终端配备电子白板

38、接口,在 mimioXi上可以使用USB接口进行直接连接,可以 将预先准备的数据资料发送给其他人。(ven.1 )。PCS-323M1经过升级后,使用IP方式可以召开多达10点的视频会议(当主机串联的时候)。PCS-323M1经过升级后,使用ISDN方式可以召开多达6 点的视频会议.与无线文件传输台 PCS-DS150的红外线无线传送对应。使用PCS-DS150降低成本,将物 体的立体影像传送到远方, 4CIF 静止画面连续输出。动态的网络连接速率控制功能, 可以在网络繁忙的时候, 自动的降低通信速率, 使在连 接速率不稳定的状况下进行顺利的视频会议成为可能。 支持 56kbps 网络连接 6

39、4kbps 网络连 接,自动判断线路连接状态。通过WEB®制,联网自动检测状态。ITU-T H.281支持远程摄像机操控功能。内置存储器,利用存储器可以实现内部JPEG图像传送、电话账单数据保存、电子白板数据的保存。帮助功能、简单的 GUI 操作画面。多电会议登记,消息群发。DST H.323 MCSDST H.323 MCS 是鼎视通公司最新研制开发的高性能媒体交换设备,提供在分组交换网络平台之上的多种媒体交换服务。 其面向的用户既可以是企业、 机关、 学校等中小规模用 户,也可以是网络运营商、业务提供商等大型用户。DST H.323 MCS在设备兼容性,运行可靠性,接入容量,会议

40、安排、会议调度、系统配置的灵活性等方面具有很好的表现,能够最 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可广泛应用于实时远程教学、实时远程医疗、视讯会议、远 程监控等环境中。 DST H.323 MCS 着眼于高带宽特大规模接入,无论是单台容量,还是级连的扩展性, 都呈现令人惊喜的容量。IP 视讯交换级连方案DST H.323 MCS 提供灵活的级连方式,在级连下可以实现大用户量接入和地域分布的 合理性,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DST H.323 MCS 安装简单、使用方便。采用全新的硬件结构,提供大容量、高可靠性 的级连方案。设备独立,使用方便DST H.323 MC强口非常简单,用户只需要插上电源、网

41、线,打开电源开关即可使用。既可以通过配置软件在DSTH.323 MCS±规划不同的会议,也可以提供默认的会议方式,以便用户无需任何设置就可以实现会议交换功能。在合理配置后,DST H.323 MCS可以实现全自动的会议组织,无需管理人员任何额外操作。系统功能特点标准硬件平台 安装使用方便标准19英寸1U硬件设备,可方便地安装在19英寸机架上,从而方便了通过级连方式实现大规模交换服务。安装方便,设备接口只有一个电源接口和三个以太网接口,安装后只需简 单配置就可以使用,真正做到了即开即用。模块化 多选项单台设备可支持最多128 路视音频并发连接。单台设备可支持最多16 个并发会议。硬件和

42、软件均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提供多种可选模块。用户可根据具体 需要订购多种选项模块,从而满足具体应用需求。运行可靠性高高性能的软硬件平台提供很高的运行可靠性,能够满足7 X 24的运行需求,MTB生于50,000小时。大容量接入支持 64Kbps 到 3Mbps 的多种速率连接。单台设备接入量大,可支持如下主要模式的接入:128KbpsX 128, 384KbpsX 64, 768KbpsX 40, 1536KbpsX 24, 2MbpsX 16, 3MbpsX 10。通过两级星型级连,可实现高带宽、超大规模会议应用。还可通过网关设备接入 H.320 设备。呼叫控制可选配内置网闸DST GK。支

43、持其他厂商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网闸。符合相关标准设备兼容性强设备操作运行规范符合TCP/IP 通信协议, ITU-T H.323v2 等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包括 TCP/IP、 H.323v2 、 Q.931 、 H.225.0 、 RAS、 H.245、 RTP/RTCP、SDP、 H.261 、 H.263、 G.711 、 G.722、 G.728、 G.729、 G.723.1 、 T.120 等。能够兼容各厂商的符合H.323v2 标准的终端、网关、网闸等H.323 设备,并提供良好的互操作能力。对于符合 H.320 标准的终端,可通过网关接入,实现H.320 和 H.323 的互通。

44、简化操作界面会议配置简捷通过LAN对设备进行远程配置,操作人员不必到机房进行操作。设置和配置流程简单,界面直观,全中文操作界面,经简单培训后无需任何专业知识背景即可熟练操作。会议参数配置灵活方便,会议启动速度不超过5 秒会议模式多样可配置即时会议。可配置预约会议。多会议 级连 交叉级连可支持直接IP 地址呼叫到默认会议之中。单台DST H.323 MCS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会议,各会议参数独立配置。对大型及超大型会议可通过级连方式解决。也可利用级连方式,使用有限的带宽将位于不同地域的多组用户连接起来,有效节省长途传输带宽。各个DST H.323 MCS在支持多会议的同时,彼此之间可实现交叉级连。自

45、动召集会议可设置与会者列表,从而实现自动召集与会者到会的功能,无需各分会场主动呼入,也无需操作员逐一邀请。在会议运行过程中,还可以动态邀请终端进入会场。会议控制灵活语音激励控制和操作员控制两种控制方式,会议进行中可以在两种控制方式之间切换。可实现任意方式的切换。会议直播可通过组播技术将会议实况直播出来,用户可选用软件观看会议的实况直播。在级连方式下,各地域可以灵活设置实况直播源。多会议方式下,可将不同会议设置到不同的直播频道上,从而提供丰富的可选择的直播节目源。支持 IP/TV ContentManager ,可将会议实况录制下来,并作为点播节目放在 IP/TV Server 上,用户可以在任

46、何时候点播收看。多路语音合成可以实时将多路语音进行合成,使每个与会者可以同时听到多个与会者的声音信息。灵活的合成配置策略,可自动选择分会场进行合成。多画面合成(连续出席)可将四个分会场的画面实时合成为单一的画面。在多画面合成模式下,用户既可以观看合成画面,也可以观看单个会场的画面。可支持主会场16 画面电视墙功能,电视墙上的每个视频均为 CIF 格式,帧率为 25fps 。T.120支持内置数据桥接方式。支持外置数据服务器方式。支持 H.263 4CIF 视频可接入 H.263 4CIF 视频,从而实现高清晰度画面,更支持高达3Mbps 的带宽。在运行态,支持4CIF 与 CIF 两种模式之间

47、的自由切换。支持 H.263 下双路视频传输(dual video)支持H.263下POLYCOMTANDBER谡备双路视频传输。支持远端摄像头控制(FECC)支持VCON、 POLYCO、MTANBER、G PictureTel 、 Sony、 Aethra 主席控制模式下的远程摄像头控制。技术规范局域网接口10/100 Base-T 以太网RJ45 接口协议TCP/IP , H.323v2 , H.225 , H.245 , RTP/RTCP, SDP视频H.261H.263音频G.711 A/U lawG.722、G.728、G.729、G.723.1数据T.120接入量单台接入量:3M

48、bps x 102Mbps X161536Kbps X24768Kbps X40384Kbps X 64128Kbps X 128级连接入量:可通过星型结构进行两级级连, 以384Kbps为例,可实现64 X (641)=4032个 384Kbps。面板指示灯电源指示灯网络状态指示灯尺寸483mm x 300mm x 45mm电源220V交流电,50Hz环境温度0 40C湿度 15 %85%第三节设备配置一览表序号口峥 口口牌产地型号说明数量单位1SONY日本PCS-1P视像会议系统主机14台2顶视 通中国DST H.323 MCSMCU1台第五章环境布置建议由于视频会议系统会场的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对环境的装修要求也各不相同,但总体应满足以下要求:大小、布局与环境 房间的天花板高度应大于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