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教程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抓纲扣本剖题探法第二单元综合提升名师优质课件_第1页
导学教程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抓纲扣本剖题探法第二单元综合提升名师优质课件_第2页
导学教程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抓纲扣本剖题探法第二单元综合提升名师优质课件_第3页
导学教程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抓纲扣本剖题探法第二单元综合提升名师优质课件_第4页
导学教程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抓纲扣本剖题探法第二单元综合提升名师优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综合提升 题型归纳题型归纳 “穿膜穿膜”问题图示分析问题图示分析 【例1】 CO2分子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至少穿过的生物膜层数及磷脂分子层数分别是 A5层和10层 B6层和12层 C7层和7层 D8层和16层 【解析】 1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如图), 因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故共穿过的生物膜是6层,而每一层膜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所以共穿过12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 B 【例2】 内质网腔内的分泌蛋白,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进一步加工,最后释放到细胞外。这一过程中分泌蛋白通过的生物膜

2、层数是 A4层 B3层 C2层 D0层 【解析】 如图所示,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经过内质网的加工,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把蛋白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加工后,再由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裹在小泡内,运输到细胞膜,最后小泡与细胞膜融合,经细胞膜的外排作用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整个过程中分泌蛋白都是以小泡的形式移动,而并非穿过生物膜进行运输,故这一过程中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0层。 【答案】 D 【例3】 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细胞膜? A5层 B3层 C6层 D4层 【解析】 血浆中的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必须通过内环

3、境(如图所示), 葡萄糖首先要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所以葡萄糖穿过这层细胞即穿过2层细胞膜,再进入组织细胞共穿过3层细胞膜。进 入组织细胞的葡萄糖在被彻底氧化分解时,首先要在细胞质基质中经过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被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再进一步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葡萄糖分子不直接进入线粒体,所以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经过的细胞膜只有3层。本题易误选A,因线粒体为双层膜结构,而实际上完整的葡萄糖分子只进入到细胞质基质,初步分解后才进入线粒体,但进入线粒体的已不是葡萄糖分子,而是丙酮酸。另外,题目所问的是几层细胞膜,线粒体的内、外膜也不是细胞膜

4、。 【答案】 B 【例4】 用同位素标记血液的葡萄糖分子,若该分子流经肾脏后又经过肾静脉流出,该分子穿过几层细胞膜 A4层 B8层 C0层或8层 D16层 【解析】 血糖流经肾脏后又经肾静脉流出的过程中,经过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如图所示)。整个过程中葡萄糖分子依次穿过了肾小球毛细血管、肾小囊壁、肾小管壁和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壁而重新回到血液,最后经静脉流出。而这些 “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每穿过一层细胞即经过2层细胞膜,故共穿过8层膜。但并非每个葡萄糖分子都会从肾小球滤过,若没有滤过的葡萄糖分子,则从入球小动脉流入而又直接从出球小动脉流出,再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

5、细血管,最后经肾静脉流出,这个过程中葡萄糖分子始终在血管中流动,没有穿过任何膜结构。 【答案】 C 【例5】 蛋白质的消化产物被人体所吸收并转化为组织蛋白的过程中,共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A4 B8 C7 D14 【解析】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蛋白酶和肽酶分解成氨基酸,主要在小肠中被吸收,其吸收过程如图所示。 肠腔中的氨基酸经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层膜)绒毛内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处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7层膜;而1层膜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所以共穿过14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 D 【例6】 外界空气中O2进入人体骨骼肌细胞被利用,至少要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A5层 B

6、10层 C11层 D12层 【解析】 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如图所示)是通过内环境而间接进行的,整个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3个环节。 经过外呼吸实现了血液和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O2在血液中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进行运输;经过内呼吸实现骨骼肌与内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及O2最后参与有氧呼吸而被骨骼肌细胞所利用。外呼吸可用下图1表示,内呼吸可用下图2表示。 从图1可知,在肺通气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中,O2要穿过肺泡壁(一层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一层上皮细胞)及红细胞膜(共计5层生物膜),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图2可知,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O2进入骨骼肌

7、细胞要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一层上皮细胞)和一层骨骼肌细胞膜(合计4层生物膜),再加上O2最终要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而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故共合计6层膜。由此可见,外界空气中O2进入人体骨骼肌细胞被利用,至少要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11层。 【答案】 C 规范答题规范答题 答卷投影 规范审答 扣知识点 B项:可通过无氧呼吸获能 C项:只有浆细胞才能分泌抗体,且CD4精准推敲 为糖蛋白 信息1:推知HIV能识别、入侵表面存在CD4受体蛋白的细胞,包括修饰过的红抓关键词 细胞 规范审题 信息2:推知红细胞内无DNA、线粒体、核糖体等物质或结构,不能增殖 满分答案 D 温馨提示 题中若出

8、现括弧,备注等字样,往往都是解题的关键。 实验技能实验技能 物质鉴定和提取类实验物质鉴定和提取类实验 【典例剖析】【典例剖析】 例题 (2012长沙质检)下列有关实验及显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脱氧核苷酸与吡罗红作用呈现红色 C在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D在常温条件下,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解析】 蔗糖无还原性,在水浴条件下,斐林试剂与其发生作用无砖红色沉淀产生;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在常温条件下,核糖核酸与吡罗红作用呈现红色。 【答案】 C 【技能提升】【技能提升】 实验名称 淀粉的鉴定 还原糖的

9、鉴定 脂肪鉴定 试剂 碘液 斐林试剂 颜色 蓝色 砖红色沉淀 生物材料 脱色的叶片 苹果或梨匀浆等 备注 现配现用、水浴加热 需用高倍镜观察 苏丹(或橘黄(或花生种子切)染液 红)色 片 蛋白质 鉴定 双缩 脲试剂 紫色 豆浆、稀蛋清等 先加A液,后加B液,摇匀使用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绿体 提取液: 叶黄素:黄色 新鲜的 中色素 无水乙醇; 叶绿素a:蓝绿叶(如 的提取 分离液; 绿色 菠菜叶) 和分离 层析液 叶绿素b:黄绿色 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麿得更充分;碳酸钙可防止在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强化训练】【强化训练】 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中出现的颜色叙述正确的是 A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0、可以观察到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其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黄绿色、橙黄色、蓝绿色和黄色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紫色 D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能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解析 A错误:滤纸条上的4条色素带颜色从上到下应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B错误:蔗糖为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C错误:脂肪能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 答案 D 观察类实验技能与操作观察类实验技能与操作 【典例剖析】【典例剖析】 例题 (2013哈尔滨九中)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

11、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细胞质流动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解析】 有丝分裂观察的正确步骤是:解离根尖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答案】 B 【技能提升】【技能提升】 实验名称 观察细胞 的多样性 观察叶绿体 观察植物 细胞质壁 分离与复原 观察 方式 观察对象 细胞 玻片标本 临时装片 临时装片 临时装片 染色剂 / / 生物材料 多种生物细胞 菠菜叶或黑藻嫩叶 紫色洋葱的鳞片叶 原 色 观 察 叶绿体 紫色大 液泡及 原生质层 / 观察细胞 中的DNA、RNA 观察线粒体 观察细胞 有丝

12、分裂 观察细胞 减数分裂 染 色 观 察 DNA、RNA 临时装片 吡罗红 甲基绿 染色剂 健那绿 人口腔上皮细胞 人口腔上皮细胞 洋葱根尖 分生区细胞 蝗虫精 母细胞 线粒体 临时装片 临时装片 染色体 临时装片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 洋红溶液 【知能拓展】【知能拓展】 1洋葱根尖可用于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是因为其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中,滤液细线要画得细且直,以防止色素带重叠而影响分离效果;待滤液干燥后要再画一两次,目的是积累更多的色素,使分离后的色素带明显。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是因为外表皮细胞具有紫色大液

13、泡。同时还可以利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可用于观察线粒体和RNA、DNA在细胞内的分布,而观察细胞减数分裂时则选用动物的精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3观察叶绿体时常选用藓类的叶,因为藓类植物的叶片薄而小,常是一层细胞,易于观察操作。 【强化训练】【强化训练】 2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归纳: 实验 观察对象 染色剂 实验结果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 苏丹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肪颗粒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吡罗红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 的DNA和RNA分布 甲基绿 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健那绿 的线粒体 线粒体

14、呈现蓝绿色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龙胆紫 细胞的有丝分裂 细胞染色体着色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实验序号)。 (2)实验和实验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用盐酸可改变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阶段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实验的识记和理解能力。(1)脂肪可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因此的实验结果正确。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强,并使DNA呈绿色,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并使RNA呈红色;由于细胞核的体积小于细胞质的体积,因此细胞内染成红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绿色的面积,所以的实验结果错误。线粒体能被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所以的实验结果正确。染色质或染色体均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所以无论是间期的染色质还是分裂期的染色 体都会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所以的实验结果错误。故表中实验结果正确的是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