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ppt课件_第1页
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ppt课件_第2页
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ppt课件_第3页
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ppt课件_第4页
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 课件制作:张俊杰课件制作:张俊杰文言回顾文言回顾目录目录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童趣童趣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强:通“僵”,生硬。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6、方出神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察,察看9、昂首观之昂:抬。首:头。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1、

2、夏、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1、写了观、写了观蚊

3、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2、见藐小、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否恰当,为什么? 、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 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论语论语十则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答 案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而

5、时习之,不亦悦乎? 1、同、同“悦悦”,愉快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罔:迷惑。殆:危害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齐:一样一样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是知也。 、女:通、女:通“汝汝”,他。是,这。,他。是,这。知,通知,通“智智”,聪明。,聪明。 6、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 6、故,旧的知识、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不可以不

6、弘毅 7、弘毅:广、弘毅:广大,坚毅大,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欲,、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三填空。 1、子曰:、子曰:“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 孔子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事吗? 2、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

7、: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子曰:“见贤思齐焉,。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子曰:“三人行,三人行, 。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

8、有的缺点时,就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子曰:“ , 可以为师矣。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师了。 、子曰:、子曰:“岁寒,岁寒, 。” 孔子说: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曰:、子曰:“其恕乎,其恕乎,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子曰:加在别人身上。、子

9、曰:“由,诲女知乎!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3、山市、山市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一、解释加点词语义。 答案答案 1、数年恒不一见、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恒,经常。数,几。恒,经常。 2、层层指数、层层指数 数,数数数,数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

10、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山市,山中蜃景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屑屑,忙碌的样子 6、或凭或立,不一状、或凭或立,不一状 不一状不一状 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相顾,你看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忽然。倏忽,忽然。 二、翻译句子。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公子孙禹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

11、或凭或立,不一状、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的靠着,有的立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着,形状不一。 3、然数年恒不一见、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 、借孙禹、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一首著名的诗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敢高声语,恐

12、惊天上人。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山市叫做“鬼书鬼书”? 、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4、子虚乌有、历历在、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过程 5、孤塔、孤塔宫殿宫殿城市城市危楼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13、山市的特点 奇特、奇妙、奇特、奇妙、奥秘、瑰丽、变化多端、奥秘、瑰丽、变化多端、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4、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两则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答案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1、俄而:片刻。、俄而:片刻。 骤:骤:急速。怅然:高兴的样子急速。怅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撒盐空中差可拟 2、拟:比,比较、拟:比,比较 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柳絮因风起 3、未若:比不上、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去:分开。去:分开。 乃:才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期:商定、期:商定

14、。 委:委:舍弃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引:拉、引:拉 。 顾:顾:回头看回头看 7、尊君在不?、尊君在不? 7、“不通不通“否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8、集:集会、集:集会 二、写出二、写出一文的中心一文的中心思想思想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重。 三、阅读三、阅读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答案 1、咏雪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调和、愉营

15、造了一种温暖、调和、愉快的家庭气氛。调和、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快的家庭气氛。调和、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为什么样“公大笑乐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启发?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笼统。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笼统。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有

16、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他人。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5、智子疑邻、智子疑邻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答案 1、天雨墙坏、天雨墙坏 雨:下雨雨:下雨 坏:毁坏坏:毁坏 2、智子疑邻、智子疑邻 智:以智:以为聪明为聪明 3、不筑、不筑 筑:修补筑: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其邻人之父亦云 亦云:也这样说亦云:也这样说 5、暮而果大亡其财、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暮:晚上 果:果:果然果然 亡:丧失亡:丧失 6、其家甚、其家甚 智其子智其子 其家:那富人家其家:那富人家 二、二、智子疑邻智子疑邻的寓意是?的寓意是?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

17、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1、 塞翁失马塞翁失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案答案 1、马无故亡而入胡、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亡:逃跑 2、人皆吊之、人皆吊之 吊:慰劳吊:慰劳 3、此何遽不为福乎、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为: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为:是。是。 4、居数月、居数月 居:过,经过居:过,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着将:带着 6、死者十九、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十九:

18、十分之九 7、胡人大入塞、胡人大入塞 大:大规模大:大规模 二、中心思想二、中心思想 这则寓言以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得失。 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面,也要看到事

19、物的反面。七年级下册:伤仲永七年级下册:伤仲永 11、泯然众人矣、泯然众人矣 完全完全 12、贤于材人远矣、贤于材人远矣 比比 13、则其受于者不至也、则其受于者不至也 被被 14、伤仲永、伤仲永 哀伤、伤感哀伤、伤感 15、养父母、养父母 赡养赡养 16、或以钱币乞之、或以钱币乞之 有人有人 17、从先人还家、从先人还家 跟从跟从 18、卒之为众人、卒之为众人 卒:最终卒:最终 19、如此之贤也、如此之贤也 (有才干(有才干 20、固众人、固众人 本来本来 21、即书诗四句、即书诗四句 写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答案 1、世隶耕、世隶耕 属于属于 2、未尝识书具、未尝

20、识书具 曾经曾经 3、父异焉、父异焉 对对感到诧异感到诧异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从此。自是:从此。 就:完成就:完成 5、邑人奇之、邑人奇之 对对感到奇怪感到奇怪 6、稍稍宾客其父、稍稍宾客其父 把把当作宾客当作宾客 7、父利其然也、父利其然也 以为以为有利可图有利可图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每天。日:每天。 扳:通扳:通“攀攀”,牵、引,牵、引 。谒:访问。谒:访问 9、不使学、不使学 使:让使:让 10、不能称前时之闻、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相当七年级下册:伤仲永七年级下册:伤仲永 二、翻译下列句子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案答案 1、 邑人奇之

21、,稍稍宾客其父,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写诗。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仲永的通晓、

22、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泯然众人矣。 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样了。 5、余闻之也久。、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 三、回答下列问题三、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答案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

23、几个阶段?、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才能渐退,。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不能称前时之闻前时之闻”。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泯然众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又指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24、怎样看待? 原因是原因是“父利其然父利其然”,“不使学不使学”,把仲,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受于人者不至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感触。 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者观点雷同) 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

25、到老,学到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水”。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3、孙权劝学、孙权劝学 一、解释加点的词一、解释加点的词 答案答案 1、卿今当涂掌事、卿今当涂掌事 当:掌管。当:掌管。 当涂:当权当涂:当权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讨治:研讨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但:只。 当:该当。当:该当。 见:了解见:了解 4、孰若孤、孰若孤 孰:谁孰:谁 5、蒙乃始就学、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乃:于是 6、即更刮目相待、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26、更:重新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见事:认清事物 二、翻译下列各句二、翻译下列各句 答案答案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我难道想要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只是应当浏览群、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士别三日,、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长兄怎么知道这件、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事这么晚啊! 5、蒙辞以军中多务、蒙辞

27、以军中多务 5、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来推辞。 三、写出自本课的成语三、写出自本课的成语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 开卷有益开卷有益 四、回答下列问题:四、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答案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要想让人刮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劝学。 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用自己的读书用自己的读书

28、的体会现身说法。的体会现身说法。 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写?其作用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有所成。有所成。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2、口技、口技 一、解释加点的词一、解释加点的词 答案答案 1、京口有善口技者、京口有善口技者 擅长擅长 2、会宾客大宴、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宴:举行宴会 3、施八尺屏障、施八尺屏障 设置:安放设置:安放 4、少顷、少顷 少顷:一会儿少顷:一会儿

29、 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只但:只 闻:听见闻:听见 6、其夫呓语、其夫呓语 呓语:说梦话呓语:说梦话 7、满坐寂然、满坐寂然 “坐同坐同“座座” 8、妇抚儿乳、妇抚儿乳 抚:抚摸抚:抚摸 。乳:喂奶。乳:喂奶 9、众妙毕备、众妙毕备 毕:全毕:全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意:心境意:心境 。少:略微。少:略微。 舒:松弛。稍稍:渐渐舒:松弛。稍稍:渐渐 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间:夹杂 12、虽人有百手、虽人有百手 虽:即使虽:即使 13、不能名其一处也、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名:说出 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两

30、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大腿股:大腿 。 走:跑走:跑 15、群响毕绝、群响毕绝 毕:全毕:全 。 绝:尽、消逝绝:尽、消逝 二、翻译下列各句二、翻译下列各句 答案答案 1、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出。不能名其一处出。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

31、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想要抢先跑掉。三、回答以下问题三、回答以下问题 答案答案 1、归纳文章的主旨、归纳文章的主旨 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 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 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 一是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浅笑,默叹,以为妙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浅笑,默叹,以为妙绝绝”。“伸颈伸颈

32、”“”“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引,惟恐有所遗漏;“浅笑浅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二是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正坐与正坐与“伸颈伸颈”“”“侧目对照。侧目对照。“稍稍稍稍是是“逐渐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 三是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

33、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4、夸父逐日、夸父逐日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答案 1、夸父逐日、夸父

34、逐日 赛跑赛跑 2、河、渭不足、河、渭不足 黄河黄河 3、弃其杖、弃其杖 自己的、他的。自己的、他的。 4、化为邓林、化为邓林 成为成为 二、中心思想二、中心思想 本文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人们同本文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人们同大自然竞胜的精神。大自然竞胜的精神。 三、本文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三、本文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又辉煌的结局?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神话故事的内容要点。谈谈你这则神话故事的内容要点。谈谈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夸父夸父逐日渴死杖化

35、邓林。逐日渴死杖化邓林。 夸父是个有英雄气概的神话人物。夸父是个有英雄气概的神话人物。 七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七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答案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 以:以为。去:间以:以为。去:间隔。隔。 2、及日中则如盘盂、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到。及:到。 3、及其日中如探汤、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热水。汤:热水。 4、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不能决也。 决:判别。决:判别。 5、孰为汝多知乎。、孰为汝多知乎。 孰:谁。为:以为。孰:谁。为:以为。汝:他。知:通汝:他。知:通“智智”,聪明。,聪明。 二、译句二、译句 1、孔子不能决也。、

36、孔子不能决也。 1、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2、孰为汝多知乎。、孰为汝多知乎。 2、谁说你知识渊博呢?、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三、两小儿三、两小儿“辩斗的是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会得出辩斗的是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同的结论? 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这件事。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一个人远这件事。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一个从肌肤感觉出发,所以得出了不同的从视觉出发,一个从肌肤感觉出发,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结论。 四、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话回答。四、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话回答。 2、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3、 反映出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大胆质疑、反映出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独立思考的精神。 4、 反映出古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可贵精神。反映出古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可贵精神。 5、 人类认识事物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有时标准、人类认识事物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有时标准、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5、狼、狼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