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解读一_第1页
安徽省2020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解读一_第2页
安徽省2020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解读一_第3页
安徽省2020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解读一_第4页
安徽省2020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解读一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解读-2019 年试卷解读安徽省 2019 年中考语文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大的格局也未变,还是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三大板块。整套语文试卷严格依据语文课标)和考试纲要命制,三大板块紧凑、明晰,很好地延续了 “求平、求实、求新、求进” 的命题思路。(一 )关于"古诗文名句默写1 .试卷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是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的第一道题目,属 于考纲要求的 “识记”层次 .即 “准确默写语文课标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段、篇",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识别、 记忆和准确无误书写的能力 .体现了 “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 2019 年考题的第1-4 题

2、为上下句默写, 相对简单取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望岳(杜甫)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和(满江红)(秋瑾);第 5 -7题是理解性默写 ,有一 -定难度,取自(论语)十二章、行路难 )(李白)和 (登飞来峰(王安石)。2 .失分情况(1)错别字。“天涯若比邻”中的“涯”写成“崖”;“俗子胸襟谁识我”中的“襟”的偏旁“父易写成“犷,就成了错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的“畏”多写撇, “自”写成“只”,“望”多加一点等等,出现这些错别字的原因, 基本都是对诗句意思理解不到位、 死记硬背, 易错字的书写没掌握牢固。(2)理解有误。对于题目中的提示把握不精准,理解偏离方向,

3、导致失分。理解性默写题目“人生中,重免会受到不良风尚的干扰,我们只要努力学习,提高认识能力,就不会为之所惑,正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所说, ”考生没有抓住“干扰" “不会为之所惑”这些关键词语思考,导致无法精准回忆并默写出诗句。(3)书写不规范。部分考生汉字书写随意、潦草,字形不规范,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风”被误写成“凤”,“沧”的形旁“厂被潦 草写成“i”,等等。(二 )关于“小语段 ”试券分析综合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 “小语段 ”, 2019 年的考查形式跟往年大不一样了,语段出自初中阶段教材给出的名著阅读篇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试卷以名著语段为依托,考查了结

4、合语段正确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及句式转换。2 失分情况(1)部分考生不解释或解释不清词语的基本义,多数只写出“活泼 ”之义。(2)部分考生不是不知道要解释词语的语境义,就是对词语的语境义的方向把握不到位,没有联系 “保尔 ”作答。(3)将肯定句“像保尔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改为反问句,要保证意思不能改变。部分考生不会转换,改成 “像保尔这样的人怎么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意思完全背离原句;有些考生转换对了,结果在句未没有标上“?”,就不是问句了,导致失分。(三 )关于“名著导读 ”试卷分析本题对应 “掌撵本纲要规定的果外读物的基本内容和相关

5、常识 ”这个考点,考查的水平层次是 “理解 ”。 2019年的题型较上年变化很大, 为一道两空的填空题和一道两问的问答题。考查的范围较以往小,只考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部名著, 但是考查的内容深人细致了, 考查考生是否真的阅读了作品及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做到知名著、 懂名著。 这是一个明显的突破。 从考题形式看,填空题考查识记,问答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体现了 “语言建构与运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2.失分情况(D厂些考生对名著的基本信息一无所知,记忆模糊不清,从而出现无谓的失 分。(2)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些 考生能 回忆出作品名称和作者, 但

6、在书写上出现错误导致失分,如将 “练 ”写成 “练 ”(3)根本没读过原著。问答题沙及具体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解读,一些考生完全懵了,只能瞎写,导致失分。(四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试卷分析本题设置的情境是校学生会开展 “读故事.长知识"活动, 和 2018年试卷一样关注传统文化题材。题型设置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考查应用文文体、汉字的正确书写和病句的修改 :第二板块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常识的积累,是否知晓古诗词中的相关知识; 第三板考考查学生对律诗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能否熟悉律诗的平仄、对偶、押韵等。总之, 2019 年考题更加考验学生的语文学习底蕴,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

7、文学素养, 仍然体现了 “语言建构与运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第(1)题依托“通知 "这一应用文体,考查学生对汉字正确书写、病句修改,格式 题,此前一直在小语段中考查的 “找错别字并改正 ”题型,首次出 现在综合性学习中,变化很大。第 题是常规的修改病句形式,考查句子成分搭配的问题,第 题考查通知格式,难度不大。但是确定署名时,要审题完整, 不能忽略题干 “校学生会开展中 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 中的 “校学生会” ,否别署名不准。第 (2)题考查考生对传统经典文化的积累,这年首次出现。第 题 . 根据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交通工具。通过第一句的 “帆”和第二句的“鞍”

8、,考生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答出交通工具为 船(舟)'和 马”。第题,根据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 考生首先要知悉古代常见的几种送别习俗,题干中的 “两种 ”降低了难度, 考生再结合所给诗句中 “柳色 ”酒”可分析出送别习俗是“折柳 ”和“饯饮 ”。第 (3)题考查考生对律诗格律和词语结构的把握。结合律诗的颔联和颈联要对偶(对仗、整首诗押同一个韵的知识点,分析颔联下句 “初日 ”为偏正短语,上句同样的位置词语结构应一致,即确定为 “高风 ”;颈联考查韵脚,应和颔联 “山”的韵脚,an” 一致,即确定为 还(hu&n)"。考生要知道 还”是多音字。2.失分情况第1)题的

9、第小题失分不多,只有部分考生书写不规范导致失分;第小题划线句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 “召开 "与 “活动 "不搭配,部分考生没有找到,有删除“学习活动”的,有将“召开”改成 组织”的;第小题失分的原因是极少数考生把署名标到日期下方或者不知道从题干“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可知,署名应为 “校学生会”。(2) 第( 2)题得第 题,考生第一空多能答出“船”,但第二空有考生答的是“马车”,导致失分;第 小题,不少考生能答出大概的意思,但用词不精准,如“柳树”“酒”“喝酒”等,导致失分。(3) 第(3)题是选择题,考生失分较少。(五)关于 "散文阅读 ”1.

10、 试卷分析贾平凹的散文访梅第 4 题的考点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第5 题的考点是 “体昧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 6 题的考点是 “了解叙述、描写、说明、 议论、 抒情等表达方式 ”, 第 7 题的考点是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 第 8 题的考点是 “品味文学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其中 ,第 4 题难度较大,考生对 “狐疑 ”和 “疑惑 ”的词义比较不够清晰。2.失分情况(1)第 4 题错误率较高,错选 B 的最多。 从部分考生试卷的涂改痕迹可以看出,他们答题时犹豫不决,对 “狐疑 ”和 “疑惑 ”这两个词难以区分。

11、 也有少数考生误选了A 和 C。(2)第 5 题失分的原因有: 概括能力不足,语言哆唆,写了好长一段话,却没答到点子上,如第二空 “我们寻色彩未果” ,有部分考生概括不够完整,只能写出 “寻 ”, 寻的结果则没有写出来。 审题不严谨,有些考生对所要求概括的内容选择有偏差, 不知道答案应是 “情节十心理 ”; 有些考生语言混乱, 没有遵循先情节 再心理的顺序;还有此考生只写了情节或心理。(3)第 6 题的失分原因有: 审题不清,部分考生误将 “含义 ”误判为 “作用 ”,在答题角度上出现偏差。 情感体会不准,不少考生将第一个 “笑 ”理解为 “嘲笑 ” 。 理解不到位,些考生未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作

12、答,尤其是将第二个 “笑”理解成 对舅爷的赞美。 基本功不扎实,是错别字多,如将 “惭愧 " 写成 “渐愧 ” 。 “愧"字 书写错误,等等:二是乱用词或造词,如“尬笑 "羞惭 ”等。(4)回答第7 题第(1)题时,对于人物描写,大多数考生能答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但只有少数考生答出细节描写、外貌描写,还有少数考生不知道什么是人物描写方法。 “作画前的用心、认真” ,大多数考生能答出;“反复斟酌” ,能答出的则很少,失分较多。回答第(2)题时,部分考生对词语所表达的人物心理理解有误,不少考生写“后悔” ,甚至有考生写“表达了我们对舅爷的不满”,导致丢分。(5)回答

13、第 8 题时,大部分考生都能从文本的倒数第二段提取到一个关键得分点 : “美到处都有,但却常常被人疏忽了,所以我们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发现身边的美好。”部分考生能答出第二点的一部分,即关注表面看来 “简单 ” 的事物 (有些学生直接写 " 白色 " )。第一点则很少有答出的, 有不少考生看似答了三句话, 实际上基本是围绕一个点来答的, 导致得分较低。 也有一些考生机械地摘抄文章 中的语言,缺少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寻致失分。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较多等现象也较突出。(六 )关于“说明文阅读1 . 试卷分析本篇说明文是由三则小材料组合成的,主题是机器学习,涉及机器学习的影响,应用、未

14、来趋势等,激发学生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兴趣,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为投身科学研究做准备。 本年的试卷首次突破历年考查连续性文本的套路,三则材料虽不连续,但讲述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机器所产生的效应、优点及文化。 随者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阅读图表一类非连续性文本不断地介人我们的生活,这就需要增加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 的实践,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生解读综合性文本的能力。第 9题考查 “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从中获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第 10题是根据材料归纳关健概念 “机器学习” ,考查“领会由名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的意思, 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这一考点; 第 11 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和

15、作用,属于 “了解文章常用的写作手法并能做出简单分析 ”这一考点的考查;第 12 题考查 ”领会科技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这一考点。2 .失分情况(1)第 9 题的失分原因主要是不少考生没有能够准确把握文章信息,对于关键信息,没能仔细推敲,犯了粗心的毛病。(2)第 10 题的失分原因主要是考生抓不住主要信息 ,回答的点太多太偏。比如“机器学习原理"这个答案能够答对的学生不到3%。(3)第 11 题第一间的失分原因主要有: 对说明方法概念模糊,设理解成论证方法 ( 写成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等) 或修辞手法( 写成比喻、 对比等 ) , 甚至是表达方式(议论,描写等);没认

16、真审题,只答出一种说明方法;错别字频出,如将“列数字”写成“例数字”或“列数子”等,将“作比较”写成“作比效"或“作必较”等。第二问的失分原因主要有:缺少步骤分析,没有答出关键词或短语,如没有答出 "AlphaZero 程序与 Stockfish8 程序作比较”或“列出数字”等;没有答出“具体说明了 AlphaZero程序强大的学习能力”,也没有答 出“突出了它的优势”。(4) 第 12 题失分的原因是大多数考生观点不明确 , 分析时没有条理;不能结合 材料归纳信息;语言过于口语化。( 七 ) 关于“文言文阅读"1. 试卷分析2019 年安徽省中考仍然沿用课内外比

17、较阅读题型, 将文言文名篇 出师表( 课内) 与节选自魏征 十渐不克终疏 中有关对“贤臣君子”和“小人”的“亲" “远”的姿态、做法等内容放在一起综合考查。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注重对课内文言文的积累学习, 更要注重对相应文体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这一考查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课外阅读,重视积累 . 注重理解、这既能与高中文言文学习接轨, 又使考生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或许仍是今后安徽省中考文言文考查的趋势。第 13 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涉及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 ,5 个字词解释不是出自文下注解,就是学过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第 14题着重考查学生对课内

18、重点语句、课外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特殊句子的翻译能力。 第 15 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 第 16 题综合考查学生对两篇文言文的对比阅读及对内容的整体把握。2. 失分情况(1) 第 13 题的失分原因很多, 主要有 : 对文言字同理解不够透彻,如“不私于物”的“私”本该解释成 “偏爱 ” ,有考生解释成“自私 ” ,明显不懂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写错别宇,如 “痛恨 ”本该解释成 “痛心遗憾” ,有考生写成“痛心遗撼 ” 。 不会学以致用, 课外文言字词 “不私于物 ”的 “私”的解释失分率相对较高, 不少考生没有找到答题对策, 如果能结合课内文言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臣

19、之妻私臣 ”的 “私”之意是 “偏爱 ”进行知识迁移,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没有注意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通假字、 古今异义等几种特殊情况, 有考生没写出 “痛恨 ”这个古今异义词的解释,以致失分; 答案义项太多,有的考生答题时严重缺乏安全感,把 “今则不然 ”中 “然”解释成 “这样这个、这、像这样” ,把 “愿”解释成 “但愿唯恩、 只愿 ” 等多个义项, 让阅卷老师选择, 这明显不符合答题的思路; 解释不精准, “所以 ” 的解释 ,部分考生只写出 “原因 ” , 没有扣住名词性短语结构来写。(2肆14题白第(1)小题是翻译句子,不少考生对 贡良死节”的解释不完整.翻 译成“情操高尚”或

20、贤能忠贞”,以致失分:第(2)小题中的 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是课外文言文,部分考生不会借助已积累的文言字词释义进行翻译,导致 亲爱” 不会译成 亲近爱护”,疏斥”不会译成 疏远拒绝”,也致失分。(3肆15题是用原文语句填空,难度没那么高,考生得分率很高,但仍然有少 数考生失分,原因是答题时答案写多了,有蒙答案之嫌。如【甲】文段中 ,亲贤 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对这一问,部分考生 写出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乙】文段中,对待 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 "",有考生写出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这样堆砌在一起, 就犯了判断不精准之错,失分是必然

21、的。(4肆16题的失分原因有:答案不全,多数考生能根据分值(4分)答题,回答 两点,既要从【甲】段 善人”的角度进行阐述,也要从【乙】段 善行”的角度进 行阐述.部分考生只从某个角度泛泛而谈;答案扣点不精准,不少考生没能把 握住 人”和“行”中“善”的内容、内涵来组织得分点,失分在所难免。(八)关于“写作”1 .试卷分析近十年来,安徽中考作文均以命题作文和平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 而本年的中考作文在守正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创新,竟然出现了 “材料十话题"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这给了学生更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少了以往命题和半 命题的束缚,真正达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理想境界。但是

22、要想把这 篇作文写得出彩,让人眼前一亮,也确实不容易。首先,我们来看给出的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子日: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是“求知之乐”,也就是学习之乐;第二则材料“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讲的是“尽责之乐”,也是生活中的担当之 乐;第三则材料“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 快乐”讲的是工作学习中的“战胜困难之乐”,也就是拼搏之乐。实际上,三则材料指向同一个字眼“乐”,当然,这种“乐”必须是积极向上的、弘扬正能量 的,但是有的学生选择了 “网络游戏之乐” “早恋之乐”等,就偏离了出题意图。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抓住两个方面去选材:“学习&quo

23、t;和“生活”。实际上,材料下面设置的两个问题“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 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也明确了写作的主 题:寻找“学习”和“生活”中的“乐”。此题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学习 和生活中的积板、阳光、向上的一而,有阳光思维的心态,从而让学生树立王确 的价值观。本年的安徽中考作文,选材面还是相当广泛的,可以写学习中奋斗、 拼搏、求知的快乐,可以写家庭中对亲人尽责的快乐,可以以写学校中师生、同学互爱互助的快乐, 可以写为班级尽责出力的快乐, 也可以写社会上友善助人的快乐可以选择的材科非常多。最好紧扣三则材杯中的“乐”,但是也可以围绕“乐”字去选材。

24、其次,我们需要关注材料下面的三句话:第一句“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告诉考生,必须是“你”也就是考生本人的认识和思考,即用第一人称作文。第二句 " 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告诉考生,是写自己的经历和感悟。第三句“请结合上述材料, 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作文”,提示考生最好写“学习求知之乐”“尽职尽责之乐件战胜困难之乐”等。 当然, 也可以把目光锁定在生活中细微温暖的画面上, 写出人与人之间传递温情的小细节,暖人心怀的小画面。让孩子把目光投向生活中的快乐的画面,从而有积极、阳光、乐观的心态。最后, 我们要注意选材的积极健康。 题目本身的”乐”字就暗含着阳光健康的一面, 反之就不太符合选材要求。 比如, 有的学生选择了“早恋”的材料,不该早恋的年龄早恋就属于不健康的选材,得分肯定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还有的学生选了“打游戏”偷西瓜”“上网吧”这样的材料, 也属于选材不够健2 . 失分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