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检验医学发展情况综述一、国外检验医学发展简史和现状1903 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医院成立了第一个专门的临床实验 室,成为临床检验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在 20 世纪20-40 年代,临床检 验已经包括一些临床化学实验以及外周血涂片的观察。 在50 年代,工业 革命引发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各种和医学检验相关的仪器开始出现。 60年代已经有多通道的生化仪器出现。 从70 年代开始,各种自动化的仪 器以及实验诊断试剂不断推出,实验室发展迅猛。1959 年 Berson 和Yalow 在研究胰岛素免疫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放射免疫方法。他们因 此获得1977年的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在之后的半个世纪, 这
2、种方法在临 床上检验各种激素、肿瘤标志物、药物浓度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直到 近年来,才渐渐有被发光免疫技术所取代的趋势。 1975 年单克隆抗体杂 交瘤技术的问世。基于此,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出来,并应用于临床 实验室诊断。在 70-80 年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取得很大进展,各种核酸 杂交技术发展成熟并广泛应用。具有代表性的是斑点杂交( dot blot )、 southern blot 、 northern blot 和原位杂交( insitu hybridization ), 以及各种标记技术比如荧光标记等在各实验方法上的应用。 1985 年,聚 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3、 Reaction, PCR)技术问世,随后十 多年的时间,很多相关技术随之提出。在基因克隆、 DNA 测序、突变分 析、基因重组与融合、 修饰检测等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以及在微生物 (包 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如疟疾)、人类遗传病以及肿瘤等的实验室诊 断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并逐渐成为检验医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 20 世纪末到 21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以及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完 成,使得分子生物学检验方面的两大前沿技术即基因芯片以及蛋白组学 技术成为热门。基因芯片( gene chip )是指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 持物上后与标记的样品分子进行杂交, 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
4、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 1998 年底美国科学促进 会将基因芯片技术列为 1998 年度自然科学领域十大进展之一。 基因虽 然是生物信息的源头,但是信息的具体执行者还是蛋白质,因此检测蛋 白质较基因分析更有现实的病理、生理以及临床意义。 2001 年的 Science 杂志已把蛋白质组学列为六大研究热点之一,2001 年 4月,在美国成 立了 国际 人类 蛋白 质组 研组织 ( Human Protecome Organization,HUPO )。双向电泳技术、 质谱技术和蛋白质组信息学 是 其三大关键技术。其中质谱技术是 2002 年诺贝尔化学技术在生物医学方 面的应用。将来有可
5、能成为临床上许多疾病检测和诊断的新模式,作为 临床检查的常规方法。有人把它称之为分子医学的革命。实验室的建设是临床检验医学另外的发展方向。临床实验室自建立 以来,自身规范和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临床检验、临 床化学、临床免疫以及临床微生物检验等几部分。实验室之间的交流合 作也不断开展和深入。大量检验相关实验设备进入实验室。不同地区、 不同实验室之间检测系统存在差异, 因此为了保证各个实验室的工作质 量以及在不同实验室之间实现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统一性, 实验室标准 化应运而生。目前,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 效的工作, 形成了整套的理论体系并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对
6、实验室进 行规范。在国际上,推行的 ISO/FDIS15189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认 证系统是目前在实验室标准化方面认可体系的重要执行标准。在 1996 年 IFCC 大 会 提 出 了 全 实 验 室 自 动 化 (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 TLA)的概念。由于近年来,自动检 测仪器、自动搬送系统、控制系统等取得的惊人发展,使得TLA的实施成为可能。目前在全球大约有 500多家自动化实验室,其中日本大概占 有70%以上,并且正有逐渐推广使用的趋势,将来必将成为实验室发展 的一种重要形式。二、国内检验医学发展简史和现状在20世纪头20年,我国还很少有人专门从事检
7、验工作, 1924 年, 北京协和医学院吴宪教授主持的生物化学系开始讲授临床生物化学检 验的内容,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初步确立了部分我国人群血液化 学成分的参考范围。 在改革开放之后, 随着和国际学术交流的不断开展, 国内检验医学开始奋起直追。 80年代初期, 国外医学系列杂志的创办更 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国外最先进的实验方法以及技术、设备的引进使得 在上世纪最后 20年时间内,国内检验医学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 期。临床血液、生化、微生物检验等都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各种检验 方法的确立以及标准化、质量控制等都逐步建立和完善,并涌现出一大 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学者。 1973 年流式细胞
8、仪研制成功,在 80 年代 初,我国开始引进,并用于实验室诊断。在科学研究上为国内免疫学的 研究尤其是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 细胞因子检测以及新型细胞表面标志 物的发现等整体水平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近年来国内检验医学的发 展总是和世界密切联系的。PCR技术提出后,国内马上就开展了相关的 研究,并很快开发出相关的试剂以及仪器,应用于临床。现在很多三级 医院已经能够独立开展PCR技术用于临床疾病诊断。1999年,我国以杨 焕明教授为代表的科学家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卷的测序工作, 标 志着在分子生物学领域,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随后,国内很过 实验室开展了基因芯片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9、目前已经有相关产 品走向市场。在蛋白组学研究方面我国也走在前列。近年来,床旁检验( point-of-care testing )研究成为热点,这一 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特异性底物技术( substrate-specific technology)的广泛应用。 目前主要还局限于一些试纸条和简单便捷的小型检测器具 如血糖仪等,但随着免疫学、光学、生物传感器等的应用,将来有很大 的发展前景,POCT的发展将大大提高检测速度,为抢救赢得时间,使 诊断更加准确直观,缩短住院时间等,甚至可能随时改变医生的诊断。 目前在国内有开发出一些试剂盒比如高敏 C反应蛋白、心肌标志物等以 及一些干片试剂。在面对突发性公
10、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方面,我国检验医 学方面的专家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比如在 2003年SARS病毒的研究、 2005 年人猪链球菌感染的研究以及 1997 年开始的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 研究等,这些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也对检验医学相关检测技术提出了 新的挑战。总体说来,将来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将是体现在标准化、自动化、 信息化、人性化和临床化。标准化方面,国内各级检验中心以及质量控制中心的建立,质量控 制工作的经常性常规性开展为实验室的规范化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保证。 而各种实验室法规的建立,以及国际标准如 ISO15189 、 15190 、 CAP 等的引入,也很好地推进了标准化的推广。目前国内已有一
11、批实验室经 通过了 ISO15189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另有几家医院实验室获 得美国病理学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认可。认可工作的引入和不断拓展, 使得实验室标准化的概念得到全面普及和推 广,国内实验室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方面发展迅速。在卫生行政部门 的牵头下,对于实验室间结果互认的工作也对标准化建设提出了要求。自动化方面,实验室检验信息系统(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 )的建设, 实现了检验资源与临床共享。 基于此信息系统基 础上,不少实验室通过引进自动化设备,形成部分或全实验室自动化流
12、 水线,并逐渐形成趋势。自动化建设将更大地解放人力,同时缩短报告 周期,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医疗污染对人体伤害等,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的同时,使得检验工作的可控性也得到加强,对于质量管理也形成很大 促进。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医疗行业迅猛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数字信息时代,检验工作数字化、信息化有很大发展空间。目前部分实 验室信息化建设已经达到相当高度, 从医生医嘱下达直到检验报告到达 病历归档,全程均实时监控。条形码控制、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输技 术等信息手段的应用使得这一前景无比光明。临床化方面,检验结果的利用效率直接体现检验水平。检验医学的 临床化就是要将检验数据转化为对临床诊疗有益的高效
13、信息。在 2002 年,检验界就提出了“检验医师”这一称谓,并成立了专业协会,多年 的发展,目前国内检验医师队伍已成一定规模,参与到临床诊疗的方方 面面,提升了检验医学的地位,也正逐渐改变传统意义上人们对检验医 学的认知。而就在今年, 国际检验师的最高标准, 号称 “检验师黄金证书 的 ASCP(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Pathology, ASCP)开放给中国了。目前,在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台湾大概已经有 50 余人通过资格考 试,检验医师已经可以与国际接轨。现代医学重大理论的建立和重要技术的诞生都是必须建立在大量 的实验基础之上,尤其是在循证医学理论提出来以
14、后,现代医学已经逐 步从经验模式向循证模式转变, 临床证据或者实验室依据在医学发展方 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一旦这些技术成熟,或者这些重大理论 获得应用,最直接的就是将其从研究机构的实验室搬到检验实验室,实 现检验医学的迅猛发展。从 20世纪到现在 100 多年的历史,尤其是上世 纪50 年代以后的几项代表性理论以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来看, 也证实了 这一点。也正是由于检验医学处于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断治疗相结合的一 个桥梁地位,所以在临床诊疗或者基础生命科学理论方面,都可以做有 积极意义的尝试和研究。因此可以预见,在今后,检验医学的发展将有 不可限量的前景。三、目前技术的局限性和不足在技术层
15、面来讲, 尽管目前最前沿的重大理论成果几乎都在检验医 学中有所应用,但是必须承认大多数都还只是停留研究所阶段,很少能 在临床诊断中真正成为常规检查,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这是由于本身 实验技术成熟以及推广使用的滞后性所决定的。但是可以看到,这种滞 后的时间周期正越来越短,这是值得期待的。另外一个制约因素就是作为临床检验医学来讲, 必须考虑一个投入 与产出的问题。很多新的检验设备以及检测技术成本较高,而且在临床 诊断上需求不大的时候,必将影响该技术的实际应用。解决这个问题的 方法一是规模化以及产业化后成本的降低,二是新出现的 “独立实验室 ” 机构。他们的出现可以通过区域性的合作来解决检测标本量少
16、的问题, 也可以弥补医院检验科项目开展上的不足。目前这种区域性机构太少, 商业化得公司企业发展迅猛,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定不足。临床检验最大的不足之处还是在实验室管理和标准化方面。 据不完 全统计,到目前全国各类医疗机构有接近 20000 家,每个机构够设有自 己的检验室,在检验质量方面,良莠不齐。这是摆在实验室标准化面前 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各种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各种标准 化实施条例、文件相继颁布, 但是执行起来还有一定难度。 目前在各大、 中型医院中,除了检验科以外,很多临床亚科都设立了自己的小型化验 室,从而造成在同一医院内重复配置人员设备,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 浪费,也无法进行系统、科学的质量控制,因而无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在人才建设方面, 虽然从上世纪 80年代开始, 各大院校相继成立了 医学检验专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但如何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 的专业特长,在医学检验工作中起到应有的骨干作用,这是一个还没有 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 到底应该依照怎样的模式和方向去培养医学检验 的高级人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成共识。目前所培养的检验专业人才 只能算传统意义上的基本队伍也就是一线工作( bench work )队伍和 骨干,而在两翼人才的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企业无息借款合同范本》
- 2025标准车辆买卖合同范文
- 2025农药购买合同版
- 红楼梦高中课件
- 党支部成立培训课件
- 农民参与技术推广服务合作协议
- 新能源行业2025年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与产出效益评估报告
- 网络文学IP全产业链布局与2025年价值实现路径研究报告
- 生态修复植被重建技术在2025年成果鉴定与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报告
- 2025年其他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官方兽医牧运通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设备维修过程管理课件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规范
- 钢材冷弯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2024-2030版)
- 坝顶拆除方案(3篇)
- 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与规划方案指南
- 企业技术津贴管理办法
- 养老护理员全套培训课件
- 2025年-北京语言大学社会和应届生事业编制人员公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做账实操-无人机关联行业的账务处理分录
- 空间数据不确定性分析-第2篇-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