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分组交换与帧中继技术_第1页
第五章分组交换与帧中继技术_第2页
第五章分组交换与帧中继技术_第3页
第五章分组交换与帧中继技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分组交换与帧中继技术本章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2.理解分组格式和帧格式;3.理解虚电路和逻辑 信道的含义:4.理解OSI参考模型、X. 25协议结构和帧中继协议结构:5.掌握分组交换的两种 工作方式,即数据报和虚电路:6.掌握分组交换的路由选择方式和流量控制方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一、数据通信概述二、分组交换技术三、通信协议四、帧中继一、数据通信概述1.数据通信的定义数据通信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通信方式。它通过通信线路将 数据终端(信源或信宿)与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可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直接利用计算 机来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2.数据通信

2、的特点(1)数据通信是人-机或机-机间的通信,计算机直接参与通信是一个重要特征;(2) 数据通信传输和处理的是离散数字信号,而不是连续的模拟信号;(3)传输速率高,要求 接续和传输响应时间快;(4)传输系统质量高,要求误码率在10-810-10左右。3.数 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数据通信系统基本构成如图5.1所示,由数据终端设备(DTE)、数据电路和计算机系 统组成。数据终端设备接口数据输入输出设备传输控制器DT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数据电路 数据链路接口通信控制器中央处理机计算机系统传输信道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DTE图5. 1 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1)数据终端设备(DTE):所有与网络端口

3、相连的设备。分组型终端(PT):能够执行X. 25通信协议的终端,采用同步工作方式,具有发 送和接收分组的功能。非分组型终端(NPT):所有执行非X. 25通信规程和无规程终端的统称,采用起止 式异步工作方式,只具有发送和接收字符的功能。此终端不能直接进入分组交换网,必须 经过分组装拆设备(PAD) o(2)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组成。DCE是数据通信设备中的一种,其主要功能是在数据终端设备和其接入的网络之间进 行接口规程及电气上的适配,不同的数据通信系统所用的数据电路终接设备可以有所不同。 如果传输信道属于模拟信道,DCE的作用就是把DTE送来的数据信号变换为模拟信

4、号再送 往信道,或者反过来把信道送来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数据信号再送到DTE;如果信道是数字的,则DCE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码型与电平的转 换、信道特性的均衡、收发时钟的形成与供给以及线路接续控制等等。(3)计算机系统: 数据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通常由通信控制器和中央处理机两部分组成。它具有处理由数 据终端设备输入的信息数据并将其结果输出给数据终端的功能。通信控制器:设在中央处理机和通信线路之间,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联结的所有 通信线路。中央处理机:用于处理由数据终端输入的数据。二、分组交换技术1 .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分组交换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发展的。其概念最初是在1964年8月由 保罗.

5、巴伦(Paul Baran)在美国兰德(Rand)公司的“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提 出来的。1965年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的D. Davies构想了存储转发分组交换系统的 原理,并与1967年公开发表了 NPL关于分组交换的建议。随后D. Davies在NPL实现了具 有单一分组交换节点的局域网。但直到1969年12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 资助的4结点分组交换网ARPANET投入运行,分组交换技术才真正第一次被应用到计算机 网络中。自70年代中期以来,分组交换网开始在世界各国迅速普及。1975年,美国建立了世界 上第一个开放的商用的分组交换网TELENET。197

6、8年法国的公用分组交换网TRANSPAC开 放业务,随后欧洲其它国家也相继开放了公用分组交换网业务。在亚洲较早建立公用分组 交换网是日本的DDX-P(1979年开放业务),其后是新加坡、韩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国 家和地区的分组交换网。80年代以后,几乎所有工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建立 了自己国家的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络。这些网络已相互连接,形成了世界范围的公用分组 交换数据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分组交换网络的研究与开发应用起步较晚,距世界先进水平 还有一定的差距。1989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公用分组交换数据试验网(CNPAC),到1993年9月建成了新的国家分组交换主干网(CHINAP

7、AC)。CHINAPAC的组建,使我国分组交换技术 的应用跨上一个新台阶。2.资源分配(1)预分配资源技术:根据用户要求事先把线路的传输容量的一部分分配给他。例如 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2)动态分配资源技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分配线路资源。例如统计时分复用。3.分组的形成(1)报文的分组和组合分组的用户数据数据部分的长度是有一定限制的。用户的数据报文的长度如果超过了 分组的用户数据部分的最大长度,就必需将该报文分成多个分组。每个分组的长度通常为 128个字节,也可以根据通信线路的质量将每个分组的用户数据部分定义为32、64、256 或1024个字节。分组的形成如图5. 2所示。通信报 文规定长度

8、FAC分组头分组1FCFSFCFSF:标志序列A:地址字段C:控制字 段FCS:帧检验序列FAC分组头分组2FAC分组头分组3FCFS图5. 2分组的形成与格式(2)分组头格式分组有两大类:数据分组和控制分组。数据分组是用来承载用户数据的分组,控制分 组是保证和控制数据分组在网络中正确传输和交换的分组。可以通过分组头信息区分分组 类型,每个分组的分组头可为三部分:通用格式识别符、逻辑信道号和逻辑信道组号、分 组类型识别符。如图5. 3所示。87654321通用格式识别符逻辑信道号分组类 型识别符逻辑信道组号图5. 3分组头格式通用格式识别符由分组头第1个字节的85位组成,第8个比特称为限定比特

9、,用来区分传输的分 组是用户数据分组还是控制信息分组。第7比特称为传送确认比特,用来表明分组的确认 是由本地完成,还是进行端到端的确认。5、6两个比特称为模式比特,用来表示分组的顺 序号按模8方式工作还是模128方式工作。逻辑信道号和逻辑信道组号逻辑信道号和逻辑信道组号共12比特,理论上可以同时支持4096个呼叫,但实际支持的逻辑信道数取决于接口的传输速率、与应用有关的信息流的大小和时间分布。 逻辑信道号在分组头的第2字节中,当编号大于256时,用逻辑信道组号扩充,扩充后的 编号可达4096。分组类型识别符占用8比特,用来区分各种不同的分组,共分4类:a.呼叫建立分组。用于在两个DTE之间建立

10、交换虚电路。这类分组包括:呼叫请 求分组、入呼叫分组、呼叫接受分组和呼叫连接分组。b.数据传输分组。用于在两个DTE之间实现数据传输。这类分组包括:数据分组、 流量控制分组、中断分组和在线登记分组。c.恢复分组。用于实现分组层的差错恢复。这类分组包括:复位分组、再启动分 组和诊断分组。d.呼叫释放分组。用于在两个DTE之间断开虚电路。这类分组包括;释放请求分组、 释放指示分组和释放证实分组。4.数据报和虚电路分组交换可以有两种工作方式:虚电路和数据报。(1)虚电路方式概念虚电路方式是指通信终端在开始通信之前,必须通过网络在通信的源和目的终端之间 建立连接。这种连接建立以后,用户发送的数据(以分组为单位)将通过该路径顺序经网络 传送到达终点。当通信结束时,用户发出拆除链接的请求,网络清除连接。特点a.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虚电路方式的通信具有严格的三个过程,即连接建立(呼 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拆除(呼叫清除)。因此说它是面向连接的,当然这个连接是一 个逻辑的连接,即虚连接。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对于长报文(大数据量)传输效率较高。b.分组按序传送。分组在传送过程中不会出现失序现象,分组发送的顺序与接收的 顺序一致。因而虚电路方式适于传送连续的数据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